书城成功励志性格——性格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19046000000001

第1章 性格六要素(1)

性格的含义

性格并不是偶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特征,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总是表现出特定的生活情感和态度。性格是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较为稳定的基本特征。性格具有稳定性,所以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性格是某些心理特征在一个人身上的有机结合,它体现出了一个人的独特风格,这就是性格。事实也如此,比如,一个人对自己担当的工作总是勤勤恳恳,善于克服各种困难去完成任务;对那些在工作和劳动中具有创新精神的同伴给予支持和赞许;对工作不负责和完不成任务的人则给予批评和热心帮助。从这个人对别人、对劳动、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可以看出他具有坚毅、勇敢、顽强和热情的行为风格,这些心理特征的总和就构成他的性格。

性格并不是偶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特征,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总是表现出特定的生活情感和态度。所谓性格的稳定性并不是说一个人在行为举止上都是千篇一律的,不可能有不同的表现,而是指人的性格基本结构是不变的,而在不同情境下同一种性格是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性格是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较为稳定的基本特征。性格具有稳定性,所以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一个人的性格在一定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之下已经形成了,难以改变。既然我们承认性格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一个人应如何发展积极心态、树立成功心理呢?

实际上,人的性格并不是不能改变的,只是改变起来不太容易罢了。一个人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有关性格专家曾对一对孪生姐妹进行了观察研究。这对双胞胎姐妹外貌相似,先天遗传素质完全相同,家庭生活环境和所受教育的情况也相同,因为这姐妹俩一直在同一个小学、中学和大学接受教育。然而在遗传、教育和环境如此相同的条件下,姐妹俩在性格上却很不相同。姐姐善于交际,自信主动,果断勇敢;而妹妹却相反,缺乏独立自主意识,说话办事总是随着姐姐。有关专家找她们谈话时,总是姐姐先回答,妹妹只是表示赞同,不爱说话,或稍作点补充。总之,姐妹俩的性格明显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父母在她俩中认定一个是姐姐,另一个是妹妹。从小到大就责成姐姐照管妹妹,对妹妹的行为负责,做妹妹的榜样,带头执行长辈委派的任务。这样一来,姐姐从小就形成了独立、自主、善交际、较果敢的性格,而妹妹却养成了随从姐姐的习惯。

这足以说明人的性格虽然是长期所接受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造成的,但对成年人来说,实际上是由心理态度所决定的。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心态,那就能够改变自己的性格。其相互关系大体上可以列出这样一个公式:自我意识——心理态度——行为特征——习惯——性格——命运。

“本性难移”的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是长期的行为习惯所铸造的,已经习以为常了,若想在几天里一下子改变当然不大可能。但是,如果你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改变,并联系价值观念、自我状态,即通过这3大要素的调整与改变,改变自己的心理态度,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和习惯,那么你就能够按照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改变自己的性格。这一切并不是太难,现在就行动吧。

性格的特征

情感对人们的行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我们的命运产生的影响虽然不是直接的,但作用却是很大的。

一般而言,一个人性格的特征可以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个人的心态特征: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是性格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现实态度特征主要是看待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现实态度特征决定了一个人对人生的选择方式。

一个人意志特征:意志是人对自己行动的自觉调节的能力,它包括发动和制约两个方面,对于人的独立性、主动性、自制力、坚韧性等方面具有促进强化或抑制削弱的作用。意志特征在人的性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个人情感特征:情感特征又被称之为性情,一个人经常表现的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就是性格的情感特征,它直接控制影响人的自我状态。

一个人意志特征表现在自信心的高与低、胆量的大与小上,这种性格的形成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因素,一旦形成之后,就会成为决定人生成败的重要力量。如果自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主观意识的东西,是头脑中的产物,而事实上,这种性格的形成往往是先天与后天综合力量的结果。

正因为意志特征具有某种主观能动性,一些成功励志学说,都在一味强调性格对人生成败的影响,使人误以为一个人只要意志坚定,便可心想事成,无限制地夸大意志力的作用,以致把人们引向了某种歧途。

其实,任何一种因素只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一个条件,性格也是如此,过于夸大性格中自信的力量,恰恰拉大了它与现实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对人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个人的情感会受到外界及某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情感又反过来会影响人们的心态,心态也必然会波及到人们的行为。

总的说来,情感是性格中最不具有稳定也是最明显的表象,人们常说的痛苦、忧郁、紧张、孤独、绝望等等都是情绪的外在表现形式。情感对人们的行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我们的命运产生的影响虽然不是直接的,但作用却是很大的。所以,在生活的道路上,你要调整好自己的情感,这种调控的能力是性格上一种必备的素质。

衡量调节自我情感的标准,主要看是否能抑制自我的冲动。1960年,心理学家米斯切尔在史丹福大学的一所幼儿园内做了一项被后人称之为“果汁软糖”的实验,科学地证实了调节情感对成功的重营影响。

抑制冲动的能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一个人是否善于抑制冲动,对他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每个人而言,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就是说,外部环境不顺利时,要学会充分地调节自我情感,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学会扬长避短,你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特定的气质有利于形成某种性格特征,从而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与速度。气质是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为情绪体验的强度、意志努力的程度,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度,注意力时间的长短等等。

性格是个性最鲜明的表现,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特征。这与气质有着不同的一般关系。

气质在人的性格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生理基础。气质本身并不是性格,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从起源和可塑性方面来看,气质较多地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人刚生下来就表现出了一定的气质差异。所以它比较难改变,即使是改变了,它的过程也是非常缓慢的。在性格的形成中,生活实践起重要的作用,虽然性格也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它比气质的变化要容易。

气质是先天的,它是行为的外显特征,与行为内容没有关系,没有好坏之分。只在气质的表现涉及到人的社会关系时,才能评价这种气质是否有价值。如热情这个气质,表现在对人方面的态度,但它也区分对待何种人,待好人和善是好的气质,待坏人和善则不属于好的气质了。人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它是在个体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受社会关系制约,所以性格有好坏之分,它是有道德评价的意义。如一个人对待社会问题有认识上的区别,这些显然就有道德上的区分了。

气质与性格之间不是单一的联系。相同气质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一般来说,特定的气质有利于形成某种性格特征,从而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与速度。如果要形成自制力的品质,胆汁质的人就需要长期的努力,相对而言,抑郁质的人则比较容易形成这种性格特征;而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则比抑郁质更容易形成勇敢和果断的性格特征;粘液质的人比胆汁质和多血质类型的人更容易形成冷静、忍耐等方面的性格特征。

第二,不同的气质类型可以使性格特征染上不同的特点。对于从事某一件事情,不同气质类型的表现也不同,多血质型的人充满信心,胆汁质型的人颇具力度,粘液质型的人按部就班,抑郁质型的人则是一丝不苟,默然无语地工作着。

性格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和掩饰气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必须要具有沉着、机智、果断等性格特征,要规范性格训练程序,这些性格特征可以掩饰或改造容易冲动和不抑制的胆汁质的气质特征。

性格与遗传

日常生活之中,发现一些亲子之间行为或性格非常类似的情形,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一起生活的环境因素应该也是重要原因。

关于性格有一种认为性格是在出生时就被决定、也就是遗传占关键性因素的学说,这便是所谓的“先天生成说”或“遗传决定说”。相对于此,也有一种主张,人生下来时像一张纸,其性格100%是受到后天生活环境影响的,这便是“后天经验说”或“环境决定说”。

如果先天生成说的主张是对的,则若某小孩子一出生就带有某些不良性格,尽其一生也不可能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教育措施势必形同废物,因为一切早已“决定”了。

另一方面,若照“后天经验说”见解,则在特定环境下,人的性格发展可以受到控制,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换言之,环境营造与经验的选择传授,将影响一个人所有性格的形成。

一般而言,支持“先天生成说”最有力的证据,大概就是所谓的“家系研究”(家庭系统研究)。家系研究的做法是从家族某人身上先找出一些性格特征,观察该家庭其他成员是否也拥有这种特征,借此探讨遗传对性格造成影响的程度。

相对地,也有人进行所谓“劣性”的家系研究。比如社会学者达克迪尔做了一系列“吉克家庭研究”。

达克迪尔的做法是,他首先到监狱及看守所要了一份服刑人名单,发现其中有些特定姓氏(他用“吉克家庭”作代号)的人经常出现,达克迪尔便就此展开对该家族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该家族成员7百多人之中,有131人酒精中毒,174人成为妓女,64人是精神病患者,有77人曾经犯罪。显然,这是个成员问题极多的家族。类似这样的家系研究成果,似乎可作为支持先天生成说的证据。经过类似的研究证明,音乐才能可以遗传,所以造就出产生许多音乐家的家族;同时,犯罪性格也可以遗传,才产生一家之中罪犯比例特别高的现象。

有人认为性格形成应该不单是亲子间的遗传,环境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虽然一个家族同时产生很多音乐家,不能否定其音乐才华遗传的可能;但正因为生长在具有音乐气氛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小孩子才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被培养出音乐的才华。

反之,如果某个原来很有音乐细胞的小孩,恰好生长在与音乐无缘的家庭,大概也就无法在音乐活动上有所表现。因此,某些特定家族中出现许多音乐家的情形,其优良的音乐环境应该是相当关键的因素。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发现一些亲子之间行为或性格非常类似的情形,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一起生活的环境因素应该也是重要原因。

澳大利亚心理学者罗拉黑尔曾针对性格形成中有关遗传与环境影响的问题作了一系列研究,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在心灵与思想的一些特性上,家庭成员之间会遗传是事实;

2.在许多个别的性格特质中,哪一个会得到发现,可以发现到什么程度,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3.若是先天已经具备非常强的性格特质,则在任何环境都可以得到发展。

日本性格心理学者诧摩武俊先生曾经作了一些有关双胞胎集体生活的实验,发现在精神活泼性方面,遗传占着决定性的因素。

诧摩氏的实验作法是让这些小孩投飞镖。他设计的飞镖圆盘直径从1厘米到10厘米都有,也就是分为十个同心圆。当然,射中离圆心愈近的圆圈分数愈高。

诧摩氏给每个小朋友五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比赛看谁射得的分数最高。结果发现,有的小朋友会拼命瞄准分数较高的区域投掷,有的则发现投中高分的难度太高,便改射其他面积比较小、分数比较低的区域。从这种选择的模式便可判断出小孩子不同的性格。

根据诧摩氏的分类,一投掷就冲过去捡起飞镖,跑回原点后又快速投掷的孩子属于“急躁型”性格;反之,投掷的动作缓慢,捡拾时也是慢条斯理的孩子便是“动作缓慢型”。结果在同样五分钟的投掷期间,最快的高达90次,最慢的则只有22次。

而又有研究者发现,在一卵性双胞胎中,如果一个是急躁型,则另一个也会是急躁型;反之,若其中一个是动作缓慢型,另一个也几乎是动作缓慢型。换言之,一卵性双胞胎的行为模式一致度非常高。

通常我们可以从人的基本个性上发现两种特质,一种是经常笑脸迎人,另一种则总是摆出一副臭脸。前者代表的当然是温润的心胸与和谐的内心情绪;后者则代表不喜欢理人,对人没有热心。这两种特质多半与遗传有关。

在性格的分歧上,有人很容易体会别人的心情,对周围环境气氛变化很敏感。但也有人几乎不会想到别人,做事只在乎自己,非常霸道。类似这种是否容易与他人产生互动的个性,大体上也受遗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