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验——课本上学不到的100条人生经验
19046500000019

第19章 交际经验(3)

2.在你尚不了解女士生活背景的时候,切不要问她的年龄、婚姻及薪水情况。但可以问她的父母、兄弟、学历与职业。如果你迫切想了解她的私生活,可以问:“你和父母还住在一起吗?”如果对方将你当成知己,她会自动讲出你想了解的情况。

3.相比男性,女性更希望得到别人赞美,但不喜欢露骨的阿谀奉承。对美貌的女士,可以赞扬她的美丽,但你必须认准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对内向、含蓄的女子用这种赞美,可能会使她认为你“不正经”;相貌平平的女士,对赞美十分敏感,你可以赞扬她的风度、仪态,她心中会很高兴。

4.女士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她的娱乐、爱好、交往,都是希望别人了解的。即使与一个女经理谈生意,你也可以对她为人处世的特点与对人的感情上赞美几句,这样生意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不过讲得要得体。

5.老友相见,女士最爱听的第一句话莫过于“你一点也没有变,和以前一样漂亮”。如果女士主动讲起你的面容仪表,这表示她马上想知道你对她时去经年的变化有何看法,这时你若避而不谈她的容貌,可能会使她失望。

6.女性的观察力虽强,但对具有逻辑推理的幽默语言却理解、消化得比男士慢。“见到你的发式,白云也躲起来了”,女士会过敏地想到“白发”、“乱云”而不会马上联想到“秀发如云”的赞赏,所以对女士讲俏皮话要多加注意。

7.注意女士讲话的表情。女性在讲话的开头,往往回避对方的目光,可一旦进入感情性的交谈,女性首先进入“角色”,会非常注意你的表情,而且时时看着你。如果你始终避着对方的眼光,她会觉得你有“女子气”。所以对方在讲话的高潮中,你应多注意她的神色,但别盯住一个地方。

8.女人比男人更需要同情,对方如果向你诉说一件心事,你千万不要就事论事讲一通,而应首先宽慰女士的感情,这样再讲道理她就容易接受。

9.有时,沉默是最好的表达

你要学会沉默的艺术

与人说话需要高谈阔论,畅所欲言,但多说多行并非一概有助交际,有时甚至对交际有害。此时你应保持沉默,伺机而动,恰能收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因此学会谈话时的沉默术,是我们学习交际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交际的哪些情况下应采取沉默方式呢?主要有以下几类:

1.在专横的人面前

专横的人最渴望别人尊重他的态度、认识、意见,以自己说了算为个性特性,听不进别人的见解,哪怕是高见,容不得别人出头露面。对这样的人,你说得再透彻、精粹、精彩,他也不买你的账,甚至招致他的满心厌烦,心怀嫉恨。在这样的人面前,最好是保持沉默,任他声嘶力竭,口沫飞扬,你低头不语。你这种以柔克刚的方法,会让他泄气下来,冷静起来,对方的无理骄横之词不仅无法兜售,你还可乘机略陈己见、常有反客为主之效。

有些地位、身份较特殊的人,在他们的言谈中表现的与其地位、身份相应的某些专横味道,对他们保持积极的沉默也是必要的。如上级意见、长辈训话等。恋人之间,女青年常有耍泼弄娇之举,对她的“强词夺理”一类保持沉默,也是现实的态度。

2.在别人激愤时

有些人发表意见,阐述见解时情绪激昂,言辞激烈。这有两种情形:一是他的谈话确系真知灼见,颇似皇皇大论。二是他的谈话其实偏激谬误颇多,并无过人之处。但不管哪种情形,在他激愤时肯定有一言抵三军的良好感觉。此时你要发表意见,他肯定会充耳不闻,或者言语相加,竭力辩驳。你是陋见、误识自不待言,你是明见良识,他也决难理会,此时你自当沉默,待他熄火平静下来,尽可与他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交换意见,商讨定夺。

3.在有理说不清时

有时我们有这样的苦恼,有理但说不清。有理当然急于表白、陈明,以让真相公诸于众,以维护正义,主持公道,让自己得到认可,避免自己被人误解,也让自己免受压抑,保持自己心情舒畅。但你面对的恰是些不明事理的人,或有意不买你账的人,这时你说得再多再透,要么是对牛弹琴,要么让对方愈加得意。如果你干脆沉默不语,反有震动之效。不明事理的人会有所省悟,不买你账的人,不再敢轻视你。有两位大学同学,毕业时相约要在未来工作中搞出名堂,争个高低。几年后两人均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但甲遭嫉妒受压抑,乙则受到肯定,说自己尽管据理力争,却毫无效果,反让不明实情的人觉得自己狂妄,让明实情的人更加嫉恨。乙听后当即点拨:不平处处有,正常不过,多说无用,不如沉默,别人不会把你当傻瓜看待。这样不仅显示了你的修养,还会让对方产生负疚感,如此,也会逐渐把你应得到的送给你。乙的话可算道中了实质,也是他的经验之谈,您或许会从中有所启迪。

4.在陷入意见孤立时

当一个人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了自己的意见,总希望把它传达出去,让别人了解它、接受它。但一个群体中各人意见不同,可谓异彩纷呈,你的意见未必能为大多数接受。若是大多数人欢迎的,那么你可以尽情发挥,完全有这个条件和环境。若你的意见与大多数人的意见相抵触,正确也好,错误也好,深刻也好,肤浅也好,你都会遭到大家的反对和排斥,你再坚持说下去已毫无意义。此时你不如沉默不说。你的意见充满谬误,颇为肤浅,本无需多说。你的意见是真知灼见,说了也没用,待时过境迁,真理自然明朗,你的意见迟早会被人认识和接受。交际中的沉默也是一种艺术,艺术是要求分寸和火候的,不可滥用无度。诚如黑格尔所言:“一切人世间的事物,皆有一定的尺度,超越这尺度,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所以如何把握好交际中的沉默也是大有讲究的。首先,要切合交际需要。沉默表面上是消极的交际行为,其实是以退为进的积极的交际行为。沉默不是逃避、忍让,而是一种策略,目的在于更有效地促进交际。其次要把握好沉默的时机。什么时候该沉默,什么时候不该沉默,这是很有讲究的。沉默适时恰当,就会产生交际效果,否则无法产生应有效果。比如在意见孤立时,你可先陈说后沉默。在别人激愤时最好一句别沾,免得对方就此发挥没完没了。第三要注意把握沉默的时间。积极的沉默不是永久性的,只是暂时性的。根据交际的需要,它会见好就收,该长则长,该短则短。第四要与发言、举措等积极的交际行为结合起来。沉默从某种意义上说,应是一种准备和酝酿,是等待时机之举。应把它理解为一种手段,真正目的还是为了把你的所想发表出来实施出来。

5.和人交往,你的表情和神态十分重要,下列恶劣态度要避免

与人交往时,你的表情和谈话时的神态对整个交往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据有关资料分析,各种感官刺激的程度分别是,视觉占87%,听觉占7%,嗅觉占3.4%,触觉占1.5%,味觉占1%。不要忘记,在交际中,别人是在用锐利的眼睛来看你、观察你、分析你,它能透视你的心。

有人认为下列几点是交际中大部分人公认的恶劣态度,最好能够避免。

1.就表情而言,应注意的态度,主要有:

①自鸣得意、傲慢、不屑——这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②不稳定——说一些没有自信心的话,而使听的人无法信任你。

③卑屈的——被视为傻瓜、无能,会让人低估你的实际能力。以至被人从骨子里看不起。过度热衷于取悦于别人,很难给人好印象。

④冷淡、谲倔——使人感觉不亲切,缺乏投入感,态度过于严肃。

⑤不识时务——如在酒席上谈论严肃的话题,如诉说悲哀的事情时,脸上无任何表情,或只知谈论个人兴趣,从不理会别人的感觉和反应。

⑤随便——给人一种马马虎虎、消极的感觉;反应过激,语气浮夸粗俗,满口俚语粗话。

以上所举的态度,应该随时注意,应避免这些不良态度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来。

2.就动作而言,应注意的姿势或动作,主要有:

①坐要有坐相,不要随便左右晃动,如果是女性的话两腿要并拢。

②站立时膝盖要伸直,腰板要直。不要抖腿,不要撅臀部。

③不要抓头搔耳,两手应自然放在两侧,或是轻放在前面。

④不要玩弄或吮吸手指,尽量不要跷脚。

⑤表情温和,有亲切的眼神和饱满的精神。

有的人说话喜欢将手插在口袋里,有时还坐在桌子上。这种流于散漫,过于随便的讲话方式应当改正。

在交谈时,将手插在口袋里,不仅很难令对方接受,而且容易让人产生不良的印象,尤其是在多数听众面前,这种姿态会使周围的人觉得这位发言者只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之中,而将他人看作较自己低下,且表现欲望非常强,使人感觉到别的人不可超越他。

还有的人面对着许多人说话时,在有意无意间,常常会指手画脚,通过这种动作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比如,将两手轻握摆在身后,上半身挺直的姿势是一种表示权威的身体动作。军官大部分是这种姿势。将两手分开,表示诚意地接受对方;也有人用手托着下巴,身体倾向对方,另外一只手叉腰,这是一种“随你怎么办”的表示。个性直率或是表示比较亲近的时候,有的人会一面谈话一面解开上衣的第一个扣子。用食指压住口,发出“嘘”的一声,乃是表示“请安静”或是“闭上嘴巴”的意思。主持人通常在介绍来宾出场时,或者是说明出入口在那儿时,都以手做辅助指引。希望全场安静时,将两手伸直放在胸前,由上往下做按压状,想要强调时,动作要大一点、快一点。

人的动作与神态密切相关。自己用力抓住左右两个手腕,或是两臂交叉在胸前,或是握着拳头,都是一种防御别人侵犯的姿势。像罗丹雕塑的“沉思者”一般,眼睛好像凝视着某一点,正在熟思一件事情,也是正在做一种评价的表示。如果这个动作把上身再向前倾,这就是一种批判的动作。还有斜着脖子,捂着下巴的评价动作。有的人上身后仰,双手撑开,抱住头部,他心里自以为比你强得多。另有一种是等待的姿势,比如排队站着轮到自己时,双手叉腰,一脚移前半步的姿势,如果拉起裤管,这是典型的准备行动的架势。坐在椅子时,在大腿的中央放置一只手,另一只手抓住膝盖,而重心向前,是准备表现的姿势,或者是坐在椅子的前端,这是积极的表示。站立发言时,将两手张开,并且用力压住桌子,而头部略伸出去,就是一种“我有话要说”的意思,或者可以视之为一种强烈的意志表示,如“谅你也不敢反对”,“你要听我说”的姿势。摇头或者用手在前面左右挥动,这是一种“不同意”、“拒绝”和“反对”的表示。

应当牢记:从别人身体各部分动作的表现,可以洞察其内在的心理情感。了解了别人的内在心理,在交往中就能够掌握交往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