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验——课本上学不到的100条人生经验
19046500000003

第3章 做人经验(3)

9.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

有这样一则幽默:

一个面包师长时间从他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觉得本应是3英镑重的一包黄油似乎太轻了一点。

于是他开始定期地称一称黄油,发现每回都是分量不足,就是说,他每次都多付了钱。

他特别生气,便开始向执法机关提起诉讼。这样一来事情就闹到了法官那里。

“您没有天平吗?”法官问农民。

“有哇,法官先生,我有一架天平。”农民回答道。

“有很准的砝码吗?”

“没有,法官先生。我不需要砝码。”

“没有砝码,那你怎么称黄油呢?”

“这好办,”农民回答说,“你瞧,就在面包师从我这儿买黄油的时间里,我也一直买他的面包。我总是要同样重量的面包,每次这些面包就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砝码不准,那就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了。”

于是,法官判定农民无罪,而面包师不得不承担诉讼的费用。

看完这个故事,我心里一动,我惊讶于这则幽默所蕴含的禅意。是啊,我们怎样对待世界,世界就会同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周围的人,周围的人也会同样对待我们。你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别人的越多,你得到的也会越多;你愈吝啬,愈会一无所有。

这样的道路,一样适合于走上社会的我们,很多年轻人走上社会后总是抱怨这抱怨那,实际上,任何事情的好坏都由我们自己决定,我们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多,同样的,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10.一个不能宽容别人的人,也不配受别人宽容

屠格涅夫说:“不会宽容别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但是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呢?”

在我们这个世界,尽善尽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维纳斯断臂之后,不是有许多好事之徒,提出种种奇思异想试图接上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吗?于是,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者能取得普遍的赞同。

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人,都是些普通人物,更不是完美的人物。天底下可以有绝代佳人,但绝没有无短处、无癖疵的朋友。因此,我们要时刻有一颗宽容的心。

现实生活中,一个很难容人、心胸狭窄的人,称赞起大海的宽阔与壮美,总令人感到好笑。待人以宽,能使我们取得和睦相处。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之间友谊的波折分说明了宽容的重要。

1863年1月8日,恩格斯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信把妻子病逝的消息告诉了马克思。过了几天,收到马克思的回信,信的开头写道:“关于玛丽的噩耗,使我感到极为意外,也极为震惊。”但是下面话题一转,马克思又谈到自己陷于一种怎样的困境,往后就再没有什么安慰的话了。恩格斯读了很不高兴,他给马克思写信,发了一通火。马克思接到信,心情十分沉重,他感到自己那封信出了大错,但一时又难以把问题说清楚。过了10天,待老朋友的情绪“冷却”下来,马克思才写信认错,解释情况,表白了心迹,恩格斯的内心也已释然,回信道:“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最老的最好的朋友。”这样,两个伟人用坦率和真诚,巩固了珍贵的友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交往越深,了解越深,若发现朋友的若干缺点就大惊小怪,甚至影响友谊,是大可不必的。有句谚语说:“谁要求没有缺点的朋友,谁就没有朋友。”人人都有缺点,我们对待别人,既要看到其短处,更应看到长处,要从大处着眼,常抱一颗体谅之心。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以丰富的经验,娓娓纵谈经营人生之道时,其中就有一“道”是以《水和人心》为题的宽容体谅。他谈道:

“在社会上,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无疑是一颗体谅的心。即使是句微不足道的话只要有互相体谅对方的心,就是荒漠的甘泉。当人间失去了这种互相滋润的泉水时,就会产生干裂。此时,社会上的每一分子就变成粒粒尘沙,失去了联系,犹如乌合之众。只要有些不如意的琐事,就各自飞散开来。”

“连接土壤的力量是水,而使人类社会生活走向和谐和安康的,是互相体谅的心。”人们在相处的日子里,由于误解,有时也会大发雷霆,言辞过激,做法欠妥,处理不当,但只要不伤大雅,不关原则,就应互相宽容。何况古人告诫我们,如果一个人无嗜好、无缺点,八面玲珑、四面讨好,是随人俯仰、圆滑透顶的家伙,是不能与之交往的。如果我们缺少宽容之心,反唇相讥,以牙还牙,那么,不仅暴露了你气量狭小,难以容人,而且晴空朗日的友谊天地也将布满阴云。

“宰相肚里能撑船。”胸怀宽广,豁达大度的人,不仅能健康长寿,而且多能有所建树。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就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他曾和管仲结下“一箭之仇”。齐桓公继位后,对管仲有“戚戚之心”、“得食其肉不厌”之慨。后来齐桓公听取了鲍叔牙的劝谏,主动谅解了这“一箭之仇”,拜管仲为相国,称管仲为“仲父”。管仲辅佐齐桓公南征北战杀敌立功,终成霸业。齐桓公这种不计私怨的宽广的胸怀,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11.很多年轻人常被人利用,以下几点请你千万要避免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常常被人利用。关键是没有掌握好自己做人的原则,以致发生此类情况。

1.分清责任,别替别人背黑锅

别人一时有难,伸出援助之手拉他一把,确实是应该的。但要把后果想清楚,不能什么事都无条件地承担,不管他是什么人。

如果公司出了严重的事故,上级来追查责任,负责人却对下边的人说:“你们就说那天我有事不在,是你们自作主张,只要我免予处分,我自有办法保护你们。”

下属们竟然同意了。这种替上司“背黑锅”的行为是十分危险的。大家的责任共同来承担,每个人所承担的应该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替上级“背黑锅”,万一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后悔就来不及了。

为了防患于未然,作为下属,平时就应该分清工作的责任,各行其是,各司其责,不要怀有替上级“背黑锅”,将来总会有些好处的心理。“好处”应该是光明正大地争取来的,用“背黑锅”的办法去换,既不光彩,也未必合算。或许,上级能给予你的好处,比起你“背黑锅”所受的损害来,只有百分之一。

所以,如果有人来求你,让你替他分担责任时,你一定要搞清这种责任的性质,不可随便答应,以免后患。

2.预防别人设陷阱

有些同事常求你给他出主意。他们表面听从你的建议,按照你的意思行动,但实际上一点也不负责任。对这种人千万要警惕,尽可能不给他们提什么建议,特点是当其主动征求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问你某项工作如何安排,某件事怎么办时,更要注意这个“陷阱”。

如果你身边有这种不负责任,并善于推卸责任,委过于人的人,你千万不要怕丢面子。无论面对多么诚挚、多么谦逊的请求甚至是命令,你都要冷静,不要上“道”。可以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婉言拒绝之,防止对方倒打一耙。

3.不要被别人当枪使

大凡被当枪使的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致命弱点。或分析能力不够,辨别是非的本领较差,或抵制力较差,被虚假的现象所迷惑,从而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悔之莫及。而那些处于主动地位的人“借枪”的人.往往躲在暗处,操纵或者指挥这些“当枪的人”,按他们预定的指令去执行每一个程序,其结果往往是“借枪”的人借“当枪的人”的手和嘴,去办他们极其想办而不便抛头露面的事,说其想说而不便站在明处去说的话,既能保护自己,又能达到目的,可谓一举两得。在单位分房、评职称、晋升、出国进修等问题上,拿别人当枪使的事太多了。

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社会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陷阱。社会上的人和事都形形色色,你要在这个大环境里很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深谙行走社会的人性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