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两性健康550题
19047400000020

第20章 优生优育(6)

男性生活不当致不育

不孕症约占已婚夫妇中的10%~15%,其中约35%的原因在于男方,称之为男性不育。男性不育除器质性原因外,其不育可能与生活不当有关。

(1)吃粗制棉籽油:由于粗制棉籽油中含有大量棉酚,而棉酚会影响生精细胞产生精子,产棉区的农民常吃未经特殊加工的棉籽油,会导致无精症而不育。

(2)吸烟与饮酒:每天吸烟20支,精子成活率低于50%,即使侥幸生育,畸形率也较高。长期饮酒的男性,可导致50%的精子发育畸形。

(3)长期穿紧身裤:紧身裤紧裹阴囊,使睾丸温度逐步升高,限制了阴囊部位的血液循环,妨碍静脉血的回流,对精子的生成不利。

(4)热水浴:经常热水浴(坐浴)会使阴囊受热,使得精子量减少,活动能力降低。

(5)偏食或营养不良:饮食中锌、铜、磷、钙、维生素E和维生素A等物质与精子生成密切相关。因此,偏食、挑食的男性,都有可能因营养不良而影响高质量精子的生成。

(6)长期服药:如长期服用雷公藤等药物,便会影响睾丸生精细胞产生精子,服用3个月后可出现无精症。

人工授精的适应证

在一般情况下,确认女方有受孕和生育能力,而且丈夫精液检查的各项指标也在正常范围之内,只是由于男女生殖器官的畸形或性功能障碍,如男性阳萎、早泄、不射精和逆行射精等,或女方阴道狭窄、阴道内瘢痕粘连等情况,造成双方不能通过性生活方式怀孕者,则可以人工授精。此外,女方生殖功能以及夫妇间性生活虽无问题,但丈夫精液质量欠佳,可事先对精液进行优化处理,使精液质量有所提高后再做人工授精。当男方属绝对不育,如无精子、精子数太少和死精子症等,经多方治疗无效者;或男子虽有生育能力,但被确认患有严重的遗传疾病,通过遗传咨询认为,有出生遗传病儿风险者;或夫妇间存在免疫不相容因素所造成的不孕或多次流产、死产者,均可施行非配偶间人工授精。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授精无论采取什么方法,精子都必须进入输卵管,而输卵管有问题的时候,往往存在阻塞、积水、水肿与炎症等,这样人工授精就难以成功。

无精症男人的“子”望

经精液检查,发现没有精子,我们称为无精症。这是最难治的不育症之一。无精症曾给患者带来深重痛苦,也给医师带来无数困扰。

世界卫生组织这么定义:“在所射出的精液中连续3次找不到1个精子,称为无精子症。”无精症约占男性不育症患者的15%~20%,病因繁多,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一是睾丸本身功能障碍,称为原发性无精子症或非梗阻性无精症;二是睾丸生精功能正常,但因输精管道阻塞,精子无法排出体外,称为梗阻性无精症。

对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治疗,目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而对于绝大多数,睾丸能制造正常的精子,只是精道阻塞不能顺利排出体外的梗阻性无精症患者来说,可行外科手术疏通治疗。但ICSI技术(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又称第二代试管婴儿)对于无精症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使得男性无精症患者拥有自己孩子的梦想得以实现。因为ICSl只需要1个活的精子对1个卵子,所以,医师可以在男性睾丸里找到精子。然后被显微注射到卵子胞浆内,这个过程是在试管里完成的。等胚胎形成后,就可以转移阵地,移植到女方的子宫里了。

相信不孕夫妇只要对自我建立信心,并且充分与医师合作,绝大多数都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性教育的四大任务

最近,在山东举办的“全国首届青春期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研讨培训班”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一筠教授、青春期教育专家等敏感地指出,由于性问题的个别性和隐私性,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是最好的途径。进行性教育有4个主要任务:

第一,向孩子传授科学的性知识,包括人的性器官与生殖系统、人的性发育、性取向与性别和怎样预防性传播疾病等。

有的父母受错误观念影响觉得难以启齿,往往回避传授这类知识。专家说,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孩子最初对性的好奇仅仅停留在获得性知识上;如果这一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发展成对性行为的好奇,进而去探索和尝试。

第二,指导孩子保护自己不受侵犯。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出现“性错误”,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孩子在处理“性困惑”时往往是盲目的,一旦闯祸就惊慌失措,能瞒则瞒,能骗则骗,越拖延后果越严重。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还必须告诉孩子出现失误后,应该怎样及早求助。

第三,提供性价值观和性态度的教育。

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尚未成熟就涉足性关系是冒险之举;性问题包括肉体的、心理的、伦理的、社会道德的,把这些层面完整地结合起来表达的性才是健康的;任何性行为都有后果。因此,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在性行为上做出对自己和对别人高度负责的选择,包括洁身自爱、拒绝不成熟的性关系和反对性的强迫等;让孩子懂得两性之间的尊重、平等,获得两性交往的技能。

第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未来。

告诉孩子生活中有很多不良习惯,不利于生殖健康,比如穿紧身而不透气的牛仔裤、烟酒过度和生活缺乏规律等。

性教育任重道远

(1)中国性教育里没有性别教育,那就是失职:现在,中国的第二代独生子女已经开始出生,将来1个青少年必须面对2个中年父母、4个老年祖父母。尤其重要的是:每一个青少年都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异性长辈(除父母之外),从一出生就是单性别成长。因此,从今天开始,如果性教育里面没有性别教育,那就是失职。

(2)性的人权道德不能再缺席了:在青少年中,以前是“少女失贞,痛不欲生”,现在则是处女们不得不结成“贞操同盟”才敢出来表白自己。这根本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去教育下一代应该如何适应一个多元社会的到来。我们再也不能按照“对与错”、“好与坏”这样的黑白对立的思想来看待世界了。尤其不能再允许任何人因为自己正确就拥有特权,就可以损害他人的权利。

为了人类多元平等地相处,我们必须提倡和推广“性方面的人权道德”。它就是: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基础(而不是“我正确所以我有权力管你”),以实现自己的性权利为动力(而不是盲从任何一种潮流),以不侵犯他人的同等权利为界限(而不是“我打你是为你好”),来处理一切与性有关的事。在性教育中,增加这样的人权道德教育,是为了我们的后代更和谐相处。

(3)性教育,我们应该拿出原创性的东西:最近,有一种“同伴教育”的方法被“引进”到中国,被奉为“国际上性教育的最佳方法”,而且在中国试行之后也确实成效不菲。可是,刘达临教授(著名性学家)的性文化发展,加上那些秀美动听的民间酸曲小调,难道不是典型的、有效的同伴性教育?因此,所谓“同伴教育”一点都不新鲜。但新鲜的是:它为什么居然在最近数十年的中国消失殆尽,害得我们现在反而要从国外引进。现在我们需要拿出我们原创性的东西来,给予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后代。

帮青少年筑起三道“防火墙”

在青春期性教育引起越来越多社会关注的今天,帮助青少年建立“三道防火墙”的概念,已在许多专家和德育工作者中得到认同。“三道防火墙”是3种观念、知识的建立,是防止青少年受到伤害的三道防护屏障。

第一道防火墙是,防止未成年人的性关系,即未成年人应当“洁身自爱”。要年轻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性行为,这是由价值观而不是由知识决定的,需要以性道德教育为重点。青春期性教育工作者应当理直气壮、开诚布公地对学生讲;在任何价值体系中,都有无须辩论的观点是对行为要负责任,尊重自己和他人。性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的一部分,青少年心理、生理方面均不成熟,无法承受性关系的后果。对他们而言,不存在负责任的性行为!

第二道防火墙是,避孕和紧急避孕。我们都希望所有的青少年安全地呆在第一道防火墙之内,但从概率来讲,这几乎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预料究竟哪些孩子会越过这道墙。讲解“生命的孕育和诞生”,孩子可以了解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讲解“计划生育”,可告知用哪些方法能够阻挡或避免精子与卵子见面,等等。性生理知识的适当传播,能避免孩子的好奇心,减少他们通过非正常途径的窥视;系统地了解,避免碎片知识的误导,有助于性知识的全面建立。在避孕知识上,不要让孩子感到是在特指,或赞成他们发生性关系。避免青少年产生羞怯感、触及隐私感或意欲尝试感。

第三道防火墙是,如何终止妊娠。要讲明各种避孕手段的不可靠。终止妊娠造成的种种危害及不可逆性是必须告知的。

这三道“防火墙”既要帮助青少年建立道德屏障,又要把科学的信息传达给他们,让他们真正做到了解、自主、尊重、承担,快乐健康地走向成年。

性家教需谨慎对待

据《中国妇女报》报道,郑州市桐淮小区西门口有人贴出一张家教广告。其大意是:有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对性产生了神秘感,同时也有困惑,我们愿意辅导性教育方面的问题,帮助孩子了解性知识。贴广告的是5名大学生,发起者是郑州某高校的大三女生刘荷(化名)。

据刘荷说,自己是学心理学专业的,大二就开始做家教。在辅导过程中,她发现,让孩子们最为困惑的是在青春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许多问题。考虑到自己是学心理学的,于是她就做出了这一尝试。

猛然面对性家教,真还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但转念一想,此举也未尝不可。随着社会性观念的开放和青少年性教育方式的相对滞后,青少年的“性无知”与“性冲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良结果,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使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顺利地度过“多事之春”,专门请人到家里做性家教,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与缺漏。从这一点来看,大学生做性家教也未尝不可。

不过,以几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生经验,他们能够对那些处在性迷茫阶段的未成年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效果吗?由此,也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究竟谁有资格来从事性家教?

一方是急需一些专业的性教育知识的青少年,一方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这两者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呢?具有什么样的专业背景、达到什么样的技术水准可以从事性家教;在从事性家教的过程中,应该恪守什么样的行为准则,从业时在面对一些棘手问题时,有什么样的解决预案,这些问题都需要谨慎对待。但从目前来看,对于这些大学生做性家教的行为更应该持宽容态度。

尊重—性健康的基础

学校、家长和社会鼓励男女青少年相互尊重、友好相处,提倡集体生活,是祛除性神秘感,建立性健康观念和行为的基础。而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就是父母受升学压力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对青少年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过度敏感,动辄打骂、训斥,千方百计压制这种交往。殊不知,这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有时把本来没有恋爱关系的少男少女给促到一起去了。

正确的方法是,像朋友一样告诉孩子们,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青少年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身心全面发展的时期。青少年应当在努力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增强与异性相处的能力,在广泛的交往中认识和提高自己,促使自己人格的健全发展。还要告诉孩子们,爱情也分等级。低等级:是指停留在对性的朦胧意识、对异性感兴趣与爱慕的阶段。中等级:不仅注重异性的外在美,如美丽的外表、匀称的身材,还包括对异性的内在美,包括高尚的品德、出众的才华、健全的人格、迷人的风度和高雅的情趣等方面的追求。高等级:即能够达到双方为共同的理想和事业而并肩奋斗。为了使爱情达到比较高的等级,获得长久而真正的幸福,青少年男女就应当让自己在更为成熟、立足点站得比较高时,再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以免过早选择而悔之莫及。

性教育应从幼儿抓起

人们认为,无法对婴幼儿讲解性的知识,不知该对婴幼儿进行什么样的性教育。

显然,对刚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和1岁左右的婴儿,是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以语言为手段的性知识教育的,但却有可能并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非语言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性教育,从全局来说,包括性的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3个方面,即从性(性行为)、性别、性角色3个层次进行。对婴幼儿进行的性教育,主要是性别和性角色这两个层次上的示范教育和防止性压抑的预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