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两性健康550题
19047400000005

第5章 性病常识(4)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1)杀菌剂:可有效抵制性病的传播。它们通过破坏细菌体或防止细菌发生新的感染来起作用。艾滋病病毒杀菌剂提供自主的预防办法,科学家们正开发杀菌剂用来预防艾滋病病毒。

(2)安全套:安全套的使用是最经济、却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显著减少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性病的威胁。

(3)疫苗:研究者们用检测疫苗,以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改善人体免疫系统的抗病能力。全球每年在研究艾滋病疫苗方面的投入预计最高达到5亿美元,但好像与成功有效的疫苗还相差甚远。

(4)母体传播: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生产时使用肿瘤抗体,可明显减少病毒。这些抗体通过减少滤过性毒菌在母体的复制来降低母体传播的危险,同时也在婴儿与病毒接触中和接触后发挥预防作用。

(5)接触后预防:通过短期使用抗体来防止刚刚和病毒有过接触的人受到感染,例如,有针头伤口的健康护理人员或是受到强暴的妇女。接触后的预防对减少感染有显著效果,但并非百分之百有效。

(6)社会行为的干预:通过组织教育活动,鼓励改变个人行为来减少接触艾滋病病毒和受感染的危险。此类活动包括,鼓励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性伴侣,青少年的禁欲和推迟发生性行为年龄。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它主要侵犯人体起免疫作用的辅助T淋巴细胞,使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恶性肿瘤等。

HIV属于RNA反转录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不易存活。对热敏感。乙醚、丙酮、0.2%次氯酸钠、50%乙醇、0.1%含氯石灰(漂白粉)及2%戊二醛等都可以使HIV迅速灭活。

HIV进入人体血液后,可进入多种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朗格汉期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细胞。在细胞中复制,导致细胞死亡。此过程周而复始,导致免疫缺陷,各种条件性感染和继发性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急剧增加。

传播的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与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血液传播(包括输了污染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与静脉药物依赖者共用污染HIV的注射器、移植或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母婴传播(母亲通过胎盘、产道、产后母乳哺养时传染给新生儿)。

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从无临床症状到严重病变,形成多系统、多样化表现。一般感染HIV-1后产生血清抗体的平均时间为45天或更短。潜伏期是指从感染HIV至出现艾滋病症状的时间,儿童平均12个月,成人平均29个月,个别长达14.2年。临床分期分为:急性HIV感染期、无症状HIV感染期、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和完全型艾滋病。HIV感染的皮肤表现高达90%的患者,主要是感染、炎症性皮肤病和肿瘤。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是抗病毒、免疫调节、针对机会感染和肿瘤的治疗。因此,预防是关键。

艾滋病患者的存活时间与病毒亚型有关

尽管艾滋病病毒出现在人类中间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但是艾滋病患者存活时间的长短一直是一个比较难以确定的问题。最近美国科学家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艾滋病患者的存活时间长短与其被感染的亚型病毒种类有很大的关系。例如,与A亚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相比,D亚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存活时间较前者要短若干年。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对乌干达的300多位艾滋病患者进行统计研究后发现,在被D亚型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中,有10%的人会在3年内死亡。而在同样时间段内,被A亚型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中无一人死亡。参加此项研究的科学家介绍说,在他们所研究的艾滋病患者中,有203位为D亚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3位是A亚型病毒感染者,还有70人为D亚型和A亚型病毒的混合感染者。

该项研究结果显示,艾滋病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因被感染的亚型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尽管这些研究对象被感染的病毒数量基本上是一样的。A亚型病毒感染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8.8年,而D亚型病毒感染者的平均存活时间降至为6.9年,而D亚型和A亚型病毒的混合感染者的存活时间更短,平均只有5.8年。

研究人员认为,D亚型艾滋病病毒的毒性比A亚型艾滋病病毒更强,因为D亚型艾滋病病毒有能力依附在免疫细胞的关键受体上。这种能力使得D亚型艾滋病病毒能够更快地杀死人体内的免疫细胞。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将会大大改进艾滋病治疗的针对性。因为现在看来,当为一个艾滋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首先应该确定该患者所被感染的亚型种类。如果患者感染的是D亚型艾滋病病毒或含有D亚型病毒的混合亚型,那么,治疗方案的重心将会有很大的不同。

预防艾滋病的重点应放在农村

我国首席艾滋病防治专家曾毅院士指出,目前中国宣传艾滋病防治的主要重点都是在大城市,而中小城市做得少,广大农村宣传教育的力度就更小,做得很不够。

他指出,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80%,现在吸毒、卖淫、卖血的患者,70%~80%来自农村。如果不对农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和干预,他们就不能掌握必要的预防知识,也就不知道怎样去预防,中国的艾滋病就很难达到有效控制。因此,最好在2~3年内能在全国,特别是在农村和青少年以及流动人口中进行广泛、深入和持久的宣传教育和干预。

我国艾滋病疫情分布较集中

根据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数超过万例的有云南、河南、广西、新疆和广东五个省、自治区,占全国艾滋病感染者数的77%,说明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分布比较集中。

卫生部领导表示,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低流行态势,但在特定人群和局部地方感染率很高,疫情仍处于上升阶段。同时,艾滋病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传播途径仍以经吸毒传播为主。

日常接触的确传染不上艾滋病

接触过艾滋病患者逾千人的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教授,2005年9月15日展示了他的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证明他没被感染,这充分证明了日常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

体检结果本属个人隐私,桂希恩却将结果公之于众。“我前后做过3次检测,结果都是正常的。”桂希恩说。他呼吁人们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进而消除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

桂希恩教授共进行了3次检测,其中2次是在国内,1次是在美国,结果都是正常的。

对艾滋病一知半解确实堪忧

据《中国妇女报》报道:记者调查采访了武汉地区的华中科技大学等4所高校共155名大学生。调查表明:大学生性观念的开放与艾滋病防范知识的缺乏形成鲜明对比。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性观念逐渐走向开放,但对性行为的态度是积极健康的。59.40%的大学生表示不赞同“婚前性行为”;82.6%不赞同“婚外性行为”;80%不赞同“拥有多个性伴侣”;80.6%的人反对“一夜情”。同时,对调查者的性别、年级、籍贯进行分类时发现,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在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或无所谓态度的40.60%的大学生中,男性占到了70%以上;而承认有过性经历的20%的大学生中,有75%为三、四年级的大学生。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情况不容乐观,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在回答“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与HIV(人体免疫缺损病毒)是否有区别”、“HIV感染者外表看起来是否和健康人一样”、“AIDS是否可以有效预防”等问题时,分别出现了高达48.4%、46.5%、35.5%的错误率(答案均为“是”)。

虽然大部分大学生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但大部分大学生不知道皮肤和黏膜破损也可能导致传播,同时不知道采用何种方式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染。此外,有38.7%的同学认为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厕所、共用游泳池和公用电话等会传染艾滋病。

作为一个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了解程度可以从侧面反映整个社会对这一问题的了解程度。研究表明,艾滋病主要的侵害对象为20~40岁的年富力强的青年人和成年人,而这些人正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作为易受侵害的人群,大学生了解艾滋病知识,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远离艾滋病,还可以起辐射带动作用,影响社会其他成员,有效地减少艾滋病的蔓延。

艾滋病毒起源于喀麦隆黑猩猩

据美联社报道:在首个艾滋病例出现25年后,科学家已证实,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事实上起源于喀麦隆的黑猩猩。

美国国有卫生学院的艾滋病项目负责人法西称,研究看起来已解决了HIV病毒起源的问题。他说:“在追逐一个病毒的演变史时,你要尽可能近的接近病毒的来源,这很重要,这具有历史价值。”

人们过去不知道这种病毒在野外生存的猩猩身上的分布情况,也不知道它是否存在基因或地域上的多样性,这使人们很难确定病毒是如何从动物身上传至人类的。

已知的首位感染HIV病毒的是一名来自刚果金沙萨的男子。人们猜测,生活在喀麦隆乡村的人被大猩猩咬伤或者在屠宰大猩猩时感染了病毒,这个人随后又将病毒传给了别人。由于萨纳加河长期以来是一条重要的商业水路,一个病毒感染者最终将这种病毒传播到金沙萨。

割过包皮的男性不易感染艾滋病

美国研究人员在1993~2000年对2298名曾去过性病诊所的印度男性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开始时,他们的HIV检测均为阴性。这些人都定期接受了HIV检查和危险行为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包皮环切手术可以降低男性感染HIV的危险,但对梅毒或淋病等其他通过性行为传播的性病感染却没有作用。

这项研究支持了这样的假说,即这种保护作用是切除包皮造成的,因为包皮上的细胞含有HIV受体。科学家们怀疑,这些受体是HIV进入阴茎的主要途径。目前研究人员正广泛地向全世界推广他们的研究结果,并呼吁更多的男性接受包皮环切手术,进一步遏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