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基本素质及执业能力训练
19047600000001

第1章 前言(1)

随着社会以及医学科学自身的发展、医学模式以及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急剧演变,使的社会对医学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凸显出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还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学生的临床专业素养和技能难以胜任临床岗位的实际需求。针对这一现状,在教育部着力构建、发展“5+3”模式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水平的执业医师为重点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下,宁夏医科大学提出将卫生部普通专科医师培训模式应用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即建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培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实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医师准入有效衔接的改革方案。2010年,这一方案获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宁夏医科大学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被教育部列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为此,学校依托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教学平台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医学院)师资开设了《临床基本素质及执业能力训练》课程,并围绕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训练的培养核心,编撰本教材。

本书是在借鉴国内外医学教材和专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特点和要求编写而成。编写内容在充分体现临床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执业能力的同时,努力反映当前医学教育领域,尤其是医生执业能力培训领域的新知识、新要求,力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执业能力。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临床、口腔、护理、预防、药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住院医生规范化基地医生,进修生等,同时也可作为各级临床医师的参考书。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委及工作人员积极努力,出色的完成了编写任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教材中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恳请广大师生与医务工作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予以斧正。

编者

2012年10月

一、医学与医生

医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基本问题。医学不完全是自然科学,也不完全是社会科学,甚至也不完全是人文科学。医学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综合学科。医学是科学中的一个“弱项”,现在所有医学的发展,都是在其他学科的推动下前行的。如分子生物学、内窥镜学、影像诊断学、药物治疗学等,都是从其他的学科开始的。所以,医学是相对滞后的。同时医学具有局限性和风险性两大特点。医学的局限性就是医学研究的是人类自身,而人类自身的未知数最多;另外医学有很大的风险性,即医疗行为是在活的人体上施行诊断和治疗。

自从有人类开始,便有了医学。尽管它的起动是原始的、落后的,甚至是自然性的、不自觉的,也会遇到缺乏人道的“医疗”服务。但救死扶伤毕竟为人性善良的体现,进而成为文明社会的一种责任。美国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说:“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它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从本质来讲,医学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人性和情感的表达。”在20世纪初,威廉·奥斯勒就曾经非常尖锐、切中要害地指出,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这三道难题至今依然困惑着现代医学及医疗的发展与改革。100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医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一些国家、一些地区,没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和水源,没有常规的诊治手段。所以医学不是一个纯科学,是和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可以认为医学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是维系人类自身价值,并保护其生存能力、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医学的这些特性对医生提出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执业要求。因为不同原因,我们选择了医生作为职业:有人是喜欢、热爱这个职业,有人是遵照长辈的意愿,有人只是为了谋生,有人是因为偶然事件促使,也有人是立志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但当我们选择医生为职业之始,就以希波克拉底誓言宣誓:“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点一切堕落和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与他人……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尚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祇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实共亟之。”这其中,我们体会的是医学的神圣和医生的职责。

医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首先是社会性存在物即社会性的人。其次,医生又是社会人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职业人,承担的是患者将生命和健康相托的医疗实践活动,从事的是维护、促进社会成员身心健康的公益事业。职业的特殊性使医生的人生价值有别于普通社会人,突出地体现在医生的社会价值有无、大小取决于该医生为患者、社会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或该医生的医疗行为及结果是否被患者、社会接受及接受的程度。这就意味医生的人生价值的体现与他追求的目标密切相关。

那么作为一种职业,医生终身追求的目标是什么?马克思曾经说过,要用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无论哪一个社会职业,广义的说,都是要用自己的学识来为人类服务。对于医生,用医学技术为病人解除痛苦、延长病人生命或者提高生存质量,用较低的医疗代价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应该是医生永恒的追求目标。

二、合格医生的准则

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是社会对医生最基本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医生应该具备的准则是什么?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曾说过做医生的三句话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对医生来说,做人就是如何对待病人;做事就是如何诊治病人;做学问就是如何爱惜时间,读书钻研,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裘法祖院士认为善待病人是比任何一项学术上的贡献都要重要的一个成就。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对病人,爱护病人做个好医生。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院士精辟的说道: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和良好医术是一名医生不可缺少的三要素。在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一名合格临床医生必须具备五大要素:渊博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郎景和教授认为随着医学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医生要将科学和人文交融起来,医生的职业基线准则是“人的价值实际上大于技术价值”。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医学职业精神的逻辑和价值全在于人学、仁学。一名合格临床医生“要有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谐的相互关系、健康的身心状态”。

三、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吴孟超院士在《如何做一名医生》的演讲中谈到:为医之道最要紧的是一个“德”字。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要有仁爱之心、要有责任之心、要有同情之心。其次,为医之道关键是善于做人,要做一个善于团结人的人、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要做一个善于服务的人。再次,为医之道,目标是成才成家。最后,为医之道,贵在不断创新;要有科学态度,敢于超越前人;要善于捕捉灵感;要坚持不懈,不断追求。吴孟超院士认为这要求医生从入行之始就要“多听、多看、多做”。

裘法祖院士说,一名合格的医生要多学、多想、多做;会做、会说、会写。妇产科专家郎景和教授在《一个医生的哲学》中强调医学的本质是一种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伦理学向度的掘进。医生要做到“通天理、近人情、达国法”。什么叫通天理?就是要掌握自然规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近人情,是要了解并知晓人的思想、意识、情感、意愿;达国法,是要符合诊治原则、规范,以及技术路线、方法技巧,还包括有关法律、政策。我们每天看病人、做手术,什么是核心呢?就是我们的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其后才是职业操守、行业制度、规则约束以及具体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