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宁夏旅游地理
19054200000004

第4章 宁夏自然地理环境(2)

(二)宁夏平原

宁夏平原又称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黄河两岸。北起石咀山,南止黄土高原,东到鄂尔多斯高原,西接贺兰山,地质构造上为断陷盆地,经黄河及平原湖沼长期淤积而成。东西宽10~50公里,南北长165公里,面积7000余平方公里。海拔1100~1200米,自南向北缓缓倾斜,地面坡降由0.6~1‰不等。由于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引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滔滔黄河斜贯其间,流程397公里,水面宽阔,水流平缓。沿黄两岸地势平坦,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秦渠、汉渠、唐徕渠等流淌至今,形成了大面积的自流灌溉区。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青铜峡口以南叫卫宁平原,比较狭窄,宽仅2一10公里。坡度较大,不仅有利于灌溉,排水也比较方便。地面径流及地下水均可顺利排入黄河。地下水位较低,土壤盐渍化现象较少。青铜峡以北的银川平原,地形开阔,有的地方竟达40公里以上。尤以黄河以西的地区,平原面积较广。这里坡度较小,引水虽便,排水欠佳。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的盐渍化现象严重。宁夏平原处于温带干旱地区,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无霜期约160天。热量资源较丰富,10℃以上活动积温约3300℃。气温日较差大,平均达13℃,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积累。虽干旱少雨(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但黄河年均过境水量达300余亿立方米,便于引灌,光、热、水、土等农业自然资源配合较好,为发展农林牧提供极有利条件。

2000多年前,中原大批移民与当地少数民族一起,利用黄河水开渠灌田,经营农牧,成为中国大西北开发最早的灌区,素有“塞上江南”之誉。有著名的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秦渠、汉渠等古渠。20世纪50年代以后又新辟的西干渠、东干渠等9等干渠和2000余条支斗渠。位于河西灌区的唐徕渠,兴建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经唐代大规模扩建,20世纪50年代后又加修整;渠线流经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平罗等5县市,长154公里,引水能力160立方米/秒,支斗渠800余条,可灌农田5.3万余公顷,是宁夏最大的引黄自流干渠。新中国成立之后,建成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并整理排灌渠道,改良盐碱土,扩大灌溉面积,使“塞上江南”更加富饶。

经过2000多年的辛勤开发,宁夏平原早已是渠道纵横、阡陌相连的“塞上江南”。2008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十大新天府之一。如今宁夏平原依旧是中国西北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

(三)丘陵起伏的黄土高原区

宁夏南部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其上黄土覆盖,厚的地方可达100多米,大致由南向北厚度渐减。六盘山主峰以南,流水切割作用显著,地势起伏较大,山高沟深。六盘山以北的地区,由于降水少,流水对地表切割作用较小,除少数突出于黄土瀚海之上、状如孤岛的山峰之外,一般为起伏不大的低丘浅谷,相对高度在150米左右。

凡有河流流过的地方,经河流的冲积,形成较宽阔的河谷山地,宜于发展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粮油产地。许多低丘缓坡也多开垦成农田。丘陵坡下开挖的一排排窑洞,是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建造的住房,是这里普遍的、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人文景观。在人们对黄土丘陵地区长期垦殖过程中,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下降。根治的出路在于大力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广辟水源。

(四)风沙侵袭的灵盐台地

在黄土丘陵区以北、银川平原以东,即灵武市东部和盐池县北部的广大地区,为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部分,是海拔1200—1500米的台地。台面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居多。台地西部,低矮的平梁与宽阔谷地相交错,起伏微缓。谷地里散布有面积不大的盐池、海子,生产食盐、芒硝等盐类矿产。台地区降水少,地下水埋藏深,水质差,水分条件不好。风沙侵袭严重,沙荒多,农田少。天然植物主要是早生草类和低矮的灌木丛,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天然牧场。

四、水文特点

宁夏是全国水资源最少的省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十分贫乏。且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变化大是宁夏水文资源的突出特点。宁夏河流均属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清水河、苦水河、泾河、葫芦河、红柳河、祖厉河等。黄河在宁夏境内流程397千米,过境流量325亿立方米,水流较缓,两岸沟渠纵横,是宁夏主要灌溉水源。清水河是发源于宁夏境内的最大河流,南起六盘山麓,北抵中宁县汇入黄河,全长320千米,是山区重要水源。

水利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绝大部分在北部引黄灌区,水能也绝大多数蕴藏于黄河干流。而中部干旱高原丘陵区最为缺水,不仅地表水量小,且水质含盐量高,多属苦水或因地下水埋藏较深,灌溉利用价值较低。南部半干旱半湿润山区,河系较为发育,主要河流有:清水河、苦水河、葫芦河、泾河、祖厉河等。水利资源较丰富,但其实际利用率较小。

(一)地表水资源

全区地表水多年平均经流量为8.89亿立方米(不计黄河干流),另有黄河干流过境流量325亿立方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宁夏平原早在2000年前的奏、汉时代就引用黄河水灌溉,目前引黄灌区有唐徕渠、汉延渠、秦渠、汉渠、惠农渠、西干渠、跃进渠等14条骨干灌溉渠;总长度1397公里,引水能力每秒744立方米,年引水量70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1万公顷。

(二)地下水资源

宁夏地下水资源约26.51亿立方米,其分布地区很不平衡,以较湿润的南部山区及平原区为多,引黄灌区水资源丰富,仅银川平原和卫宁平原共有天然地下水资源82亿立方米,干旱的黄土丘陵地区少。占总面积13%的平原区地下水量占总储量的63.8%,而占面积69%的黄土丘陵、盐灵低缓丘陵地区,其地下水量仅占16.2%。

(三)水力资源

宁夏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95.5万千瓦,其中黄河干流为192.97万千瓦,约占总量的98.1%,各支流2.55万千瓦,仅占总量的1.3%。黄河黑山峡——青铜峡河段,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在黄河支流中,只有泾河水量较大,水力资源相对较多。宁夏装机容量大于1万千瓦的三处,均分布在黄河干流上,即大柳树、沙坡头和青铜峡。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建的水能点有青铜峡枢纽和龙潭水电站两处。

五、气候特点

(一)、宁夏的气候概况及特点

宁夏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东部,处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典型。在我国的气候区划中,固原市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区,原州区以北至盐池、同心一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引黄灌区属中温带干旱区。宁夏的基本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霜冻、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

1、气温

宁夏年平均气温为5.3~9.9℃,呈北高南低分布。宁夏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各地气温7月最高,平均为16.9~24.7℃,1月最低,平均为—9.3~—6.5℃,气温年较差大,达25.2~31.2℃。无霜期平均为105~163天。

2、降水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166.9~647.3毫米,北少南多,差异明显。北部银川平原200毫米左右,中部盐池同心一带300毫米左右,南部固原市大部地区400毫米以上,六盘山区可达647.3毫米。宁夏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相对集中。春季降水仅占年降水量的12%~21%;夏季是一年中降水次数最多、降水量最大、局部洪涝发生最频繁的季节;秋季降水量略多于春季,约占年降水量的16%~23%;冬季最少,大多数地区不超过年降水量的3%。

3、蒸发

宁夏各地年平均蒸发量1312.0~2204.0毫米,同心、韦州、石炭井最大,超过2200毫米;西吉、隆德、泾源较小,在1336.4~1432.3毫米之间。蒸发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4、太阳辐射及日照

宁夏海拔较高、阴雨天气少、大气透明度好,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4950~61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25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50%~69%,是全国日照资源丰富地区之一。

5、风

宁夏各地年平均风速为2.0~7.0米/秒,贺兰山、六盘山是宁夏年平均风速的最大中心,年平均风速分别为7.0米/秒和5.8米/秒。全年大风日数(极大风速≥17.0米/秒,或者风力>;=8级的天数)以贺兰山和六盘山最多。春季各地大风日数最多,平均风速最大,冬夏次之,秋季大风日数最少,平均风速最小。

(二)、风能和太阳能资源

1、风能资源

宁夏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开发潜力大。宁夏风能资源一般划分为4个区域:在贺兰山、六盘山的山顶和山峰为风能资源丰富区;贺兰山南端东侧开阔区域、贺兰山与桌子山之间的狭窄地带、青龙山与罗山之间的狭窄地带以及罗山、香山附近为风能资源较丰富区;盐池县麻黄山附近、惠农、海原、兴仁及泾源等地为风能资源可利用区;除上述三个区域外,大部地区为风能资源贫乏区,风能利用价值不高。

2、太阳能资源

宁夏太阳能北部高于南部,夏季太阳辐射最多,平均为1930兆焦耳/平方米;春秋两季次之,平均为1456兆焦耳/平方米;冬季最少,平均为945兆焦耳/平方米。

(三)、主要气象灾害

由于特殊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宁夏旱、涝、冰雹、大风、霜冻、沙尘暴以及小麦干热风、水稻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经常交替出现。特别是干旱、洪涝、冰雹、大风、霜冻等气象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是制约宁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干旱是宁夏分布最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灾害。其特点是受灾面积广,干旱持续长。春、夏、秋季都有干旱发生。

2、洪涝是宁夏经常出现的自然灾害,常常造成农业、水利等严重损失甚至威胁人民生命安全,还加剧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大风、沙尘暴是宁夏较常见的气象灾害,常常摧毁农业设施及公共设施等。大风灾害北部多于南部。沙尘暴以盐池、同心最多,出现最多的季节是春季。

4、冰雹也是对宁夏农业危害较为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且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冰雹局地性强、季节性明显、来势急、持续时间短,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5、霜冻是宁夏常见的气象灾害,多发生在春季农作物幼苗期和果树开花期。

6、低温冷害主要是宁夏水稻生长期内发生异常低温而造成水稻严重减产的一种灾害。

7、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现象,是影响宁夏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