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宁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19054900000015

第15章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法制建设(4)

二、宁夏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历届党委、政府把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一项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采取各种措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一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早在1980年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1988年11月自治区党委批转的《关于全区少数民族政策执行情况和民族工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等文件,都对加快少数民族干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规定。进入新世纪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又适时出台了《宁夏人才开发十年规划(2004~2013年)》、《宁夏“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人才资源开发纲要》等文件。2009年5月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资源开发条例》,这是宁夏第一个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地方性法规。2010年8月16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宁夏“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政机关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比例进一步提高”。《人才资源开发纲要》也规定“人才工作主管部门、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其他各级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和妇女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各级党委进一步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步伐。特别是1993年中央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以来,把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一项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采取措施,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步伐。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送到各类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提高;选拔应届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到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工作;选派少数民族年轻干部担任农村党支部书记或农村指导员。截至2010年,全区少数民族干部达到2.8万多人,占干部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的骨干,有的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⑤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按照“提高现有的、培养长期的、用好自己的、借用他人的、引进急需的、盘活整体的”思路,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更好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统筹发展,全方位引才育才聚才用才,促进了人才队伍结构的良性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初具规模。据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统计:截至2010年,宁夏专业技术人才19.46万人,高技能人才5.9万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有2.27万人,比2000年增长62.4%。全区有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137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国家级在职人选13人,自治区“313人才工程”在职人选316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家156人。

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有差距。

三、制定措施、完善机制,加快宁夏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4月14日在视察宁夏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群众拥护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保持和谐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⑥为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要突出抓好5个环节。一是扩大干部和人才数量;二是千方百计帮助少数民族干部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特别是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和开拓创新能力;三是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着力培养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和科技干部,形成梯队合理、结构优化的干部队伍;四是下大力气培养少数民族中高级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中高级领导干部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强、在团结说服教育本民族群众方面的独特作用;五是充分信任、大胆提拔、放手使用。

1.加大检查力度,为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2009年7月1日起施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资源开发条例》,对推动宁夏干部人才队伍,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各级人大以执法检查促进《条例》的贯彻实施,从制度和法律上保障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2.发展民族教育,为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基础

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建设,必须从发展民族教育抓起。只有解决源头和基础问题,才能有大量有文化、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抓基础教育,必须从娃娃的入学、升学、巩固率和教学质量抓起。发展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预科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壮大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后备力量。

3.健全完善民族干部培养、教育、培训、提高的管理机制

健全完善民族干部队伍培养教育培训提高机制,首先是健全政策机制。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要制定周密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机制,认真组织落实,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民族自治地方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可采取单列职位、降低报考条件等方法对少数民族报考人员实行倾斜照顾政策,不断探索市场经济形势下加快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政策机制。

其次,要加大培养教育力度。开展理论政策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将优秀后备干部选送到各级党校、高等院校进行岗位培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选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及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素质;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干部交流任职和多层次多岗位任职;选拔优秀大专毕业生到农村、街道和企业任职锻炼,增长才干,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实际工作能力。

第三,增强民族干部执政能力。一是打牢理论功底,提高理论水平。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和修养,全面深刻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努力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判断是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解放思想,提高创造性工作的能力。民族地区的干部要克服消极悲观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增强用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办事的意识,要有用市场经济规则和要求规范经济行为、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各种问题的能力。四是增强大局意识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在政治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自觉维护大局的意识;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各民族的团结、干部队伍的团结、领导班子的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一致干事业。五是提高领导宗教工作的能力。在民族地区,民族宗教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真学习民族宗教方面的知识,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对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民族关系意义重大。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关于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贺电》《中央近期关于宁夏工作重要文献汇编》第2页。

②敖俊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民族法》《民族法制通讯》2011年第3期。

③温家宝:《在宁夏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央近期关于宁夏工作重要文件汇编》第47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167页。

⑤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民族地区的光辉实践》《民族问题研究》2008年第12期。

⑥胡锦涛:《在宁夏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央近期关于宁夏工作重要文献汇编》第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