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宁夏中兽医志
19055400000011

第11章 管理·教育·科研·推广(2)

2004年2月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编制委员会发布《关于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机构设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宁编办发〔2004〕08号文件),《通知》明确规定:“各乡镇单独设立畜牧兽医工作站,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原承担畜牧兽医工作的人员带编划入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编制不足的由各市、县(区)在事业总编中调剂解决。”

2009年6月4日,宁夏农牧厅在《宁夏日报》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公告》,按照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1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农办医〔2009〕31号)》要求,对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报名、考试、考试成绩与资格授予等进行公告。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由全国统一命题,命题范围以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制定公布的《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为准,《大纲》中中兽医学内容包括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药炮制、中药性能及组方原则、解表药及方剂、清热药及方剂、泻下药及方剂、消导药及方剂、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温里药及方剂、祛湿药及方剂、理气药及方剂、理血药及方剂、收涩药及方剂、补虚药及方剂、平肝药及方剂、安神开窍药及方剂、驱虫药及方剂、外用药及方剂、针灸、病证防治等26个方面。

第二节教育

一、教育机构

(一)国立宁夏省实用职业学校

1936年11月,宁夏省立初级职业传习所成立,次年1月开学,校部设在银川中山市场民众教育馆内,工厂设在中山公园畅圜,开设毛纺织、印刷、家庭缝纫和普通商业班,首任校长杜鸿儒。首批学员从省城识字班中挑选,学制一年。1938年,因形势和经费关系,改由私人接办。1939年6月,教育部派张兆焕来宁筹办职校,次年3月,改校名为宁夏省初级实用职业学校,校址迁至银川八里桥,设纺织、金木、农艺三科,附设纺线厂、织布厂、漂染厂、木工厂、铁工厂、钳工厂等六个小型工厂和一个农场。黄景文任校长,教职员17人,当年招收高小毕业生和同等学历的蒙回学生145人,学制三年,基本实行公费。1941年1月,由教育部接管,校名改为国立宁夏初级实用职业学校,始设畜牧科,讲兽医大意。1942年2月,又改名为国立宁夏省实用职业学校,不久改派徐梦麟担任校长。1947年教育部令迁往石嘴山,次年开课,梁飞彪任校长,教职员37人,学生8班183人,学制4年。1949年6月改名宁夏工校,畜牧科并入西安牧校。畜牧科共办过6期,每期40~50人,该校毕业生在宁夏从事中兽医工作的有刘宗宝、焦兴汉等人。

(二)宁夏省立高级职业学校

1935年,宁夏省教育厅计划成立农、工职业学校各一所,但因经费和隶属关系一直未能实施。1944年,教育部曾要宁夏省教育厅筹设职业学校一所,仍因省财政困难未办。1946年初,宁夏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成立,校址在省城南门外谢家寨,附设生物标本研究制造所和实习农场。省政府农林处副处长罗时宁兼任校长。8月正式开学,开设农林、畜牧和水利三科,李鸿书任代理校长,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五年(前两年预习文化基础课,第三年开始分科学习专业课),在校学生3班约130人。

(三)宁夏农业学校

1949年12月20日,宁夏省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在永宁县王太堡成立,开学三个月停办。1951年8月宁夏农业技术学校原地成立。1953年改为宁夏农业学校。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时,改为甘肃省永宁农业学校。1958年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改名为宁夏永宁农业学校。1969年12月宁夏大学农学系和畜牧系迁入合并成立宁夏大学第一分校,宁夏永宁农业学校停办。1979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建校,校址在银川市罗家庄。200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四校”合并,升格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设动物科学等28个专业,学制3年。学院辖三个校区,占地769.8亩,建筑面积116045平方米。畜牧科与学校同时诞生,1954年改为动物饲养专业。1955年5月改为兽医专业。1982年改为畜牧兽医专业。2003年改为动物科学专业。2009年开设家畜解剖生理、家畜饲养、遗传育种、畜禽传染病、兽医药理、家畜内科与诊断、外产科学、寄生虫病、兽医卫生检验、畜牧各论、畜牧业经营与管理、计算机应用等课程。该校从事中兽医教学的有马庚生等人,发表中兽医论文1篇。

(四)固原农业学校

1958年7月8日,固原农业技术学校在固原县城成立。1962年3月停办。1972年3月固原农校在固原县头营乡徐家河村恢复。1983年7月,固原农校与固原地区农业机械化学校合并,迁至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2003年固原财贸技工学校和固原县职业中学并入,升格为固原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牧医专业与学校同时诞生,1959年,为便于牧医专业教学和实习,将58、59级牧医专业学生及专业教师迁至海原县甘盐池羊场办班(由学校领导),1961年8月8日随羊场划归海原县。1974年恢复牧医专业,学制二年。1978年恢复统考制度后学制改为三年,开设中兽医等课程20门,授课2542学时(中兽医200多学时)。截止2002年,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累计1307名;畜牧兽医专业在校学生466名,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8%。在六盘山林区建有中草药实习基地。该校从事中兽医教学和科研的有苏金生、陈振军等人。开展了野生中草药移植、驯化培育试验,编印了《中兽医实习用表》《固原农校·裴文炳选方专号》等专著,发表中兽医论文10篇。

(五)宁夏农学院

1958年9月15日,宁夏农学院在银川农业机械化学校基础上成立,校址在今自治区人民政府。1962年9月30日,宁夏农学院、宁夏医学院、宁夏师范学院合并成立宁夏大学。1969年12月,宁夏大学分出农学系和畜牧系在永宁农校基础上成立宁夏大学第一分校(校址在永宁县杨和乡王太堡村)。1972年5月8日在宁夏大学第一分校基础上恢复建院。2002年2月宁夏农学院与宁夏大学重新合并,由原宁夏农学院农学系、畜牧兽医系、园林系、食品科学系组成宁夏大学农学院,农学院坐落于宁夏大学粤区。农学院设农学、园林、动物科学、食品科学源个系,员员个本科专业,员园个硕士学位点,员个博士学位点,员个动物医院。

畜牧兽医系与学院同时诞生并开办畜牧专业。1972年改为畜牧兽医系设兽医专业,学制三年。1977年学制改为四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2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李学良、李维新、谢崇文、王世礼、张贤等先后任系主任。兽医专业开设课程30门,授课时间2000多学时(其中中兽医课70~150学时),除完成正规教育外,还多次举办中兽医训练班、兽医新技术学习班等。该院从事中兽医教学和科研的有裴文炳、李鹤龄、杜学仁、裴武、袁凤林、王钧昌等。兽医科技成果主要有“阿拉善左旗骆驼拉稀病的研究”、“猪喘气病病原分离及治疗”、“家畜缺硒病的研究”、“宁夏地区家畜肿瘤病调查研究”、“宁夏羔羊腹泻病的研究”、“家畜新法扎骟研究”、“腹壁全层缝合技术研究”等。主参编参编教材和专著数十部,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中兽医论文100多篇)。

二、教研

(一)兽医教改

1992年,孙国斌针对畜牧业生产中出现的家禽增长比家畜快,家畜中猪、羊增长比大家畜快;兽医门诊病畜中大家畜减少,中、小家畜和家禽显著增加;畜牧业由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等新变化。提出中国高等兽医教育改革方向。

1.更新思想观念,转移教学重点。现行高等兽医教育重点已不适应于畜牧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习惯改变的要求,应将重点由以大家畜为主导地位转向以中、小家畜和家禽为主导地位,或两者并重。要重视畜牧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习惯改变的新动向,使教学重点始终与其相适应。

2.改变现行教材编写的主导思想。现行教材编写的主导思想与生产实际差距很大。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应按照以中、小家畜和家禽为主,或以中、小家畜和家禽同大家畜并重的主导思想对现行教材进行修订,对某些由于学科本身决定其必须以大家畜为主的课程,可适当增加中、小家畜和家禽的比重。

3.调整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随着畜牧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做相应的调整。关系不大的可考虑取消,关系极重要的应及时增设,如“兽医法规”、“兽医管理”、“家畜和环境”等。

4.要增加畜牧学课程的比重。现行总学时中畜牧学比重太小,应该增加,至少由现在的3%左右提高到8%~20%,并且要突出重点,如营养学应放到与畜牧专业课同等的位置上。

5.增设畜牧兽医专业。根据兽医职能变化的新特点,建议增设畜牧兽医专业,或将现有的兽医专业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改为畜牧兽医专业,学制四年或五年,课程设置可组织有关专家确定。至于在畜牧兽医专业中是以畜牧为主或以兽医为主,还是两者并重,可根据各地区特点做出抉择。

6.要突出牛在大家畜中的中心地位。大家畜重点要放在牛上。其主要原因是牛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役用性(奶牛除外)和肉用性,役用性将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减弱,但肉用性将因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而逐渐增强。而其他大家畜如马、骡、驴等其役用作用一旦被取代后,其饲养价值就很小,这就决定了牛在大家畜中将处于中心地位。

7.继续重视大家畜,且要更加深入。把教育重点转移到中、小家畜及家禽或中、小家畜及家禽同大家畜两者并重,并不意味着忽视大家畜。对大家畜仍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对大家畜的疾病防治要更加深入,特别是大家畜的代谢病。

8.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和运用。重知识轻技能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一大缺陷。以往虽然也强调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和运用,但由于在课时、讲授、考试、经费、设备等各个环节上没有切实保障,所以必然是名为重视,实则轻视,空喊而已。应努力扭转这种状况,最大限度地从各个环节,切实保障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和运用。

(二)学生智能培养

1985年,苏金生针对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对中兽医学知识背得多,理解得少;大意记忆得多,精确记忆得少;直观形象的内容记忆得多,抽象内容记忆得少;纵象知识记忆得多,横向联系记忆得少等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撰文介绍中兽医学员的智能培养方法。

1.针对中兽医特色进行教学,训练正确的入手方法。首先是实践性。要求老师理论联系实际讲解中兽医理论与技术;学生多参加实验和实习,提高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其次是整体性。教育学生理解局部病变是整体的反映;不仅要考虑脏腑的病理传变,还要考虑地域、天气、体质等因素。第三是哲理性。教育学生掌握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方法,提高辨证能力。2.课堂课后兼顾,理论实践结合,抓好学生的智能培养。首先要抓课堂。

教师要重视启发、引旧思新、纵横联系、理论与实践结合、训练学习方法,重点突出,定义、结论、例证条理清楚,语言准确,板书整齐;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与老师讲解亦步亦趋,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其次是抓课后。复习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该重点记忆的定义要准确,基本原理要清楚;教师要求学生课余到阅览室、图书馆翻阅有关资料。第三是抓实践。教师要指导学生到实验室、饲养场、门诊部、药圃实习,并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总结和典型病案,锻炼资料组织和文字表达,提高理解、记忆、运用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兽医学成就及其疗效,树立学习自觉性。其次,要培养学生潜心笃学精神和自我导航能力,培养学生终生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