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宁夏中兽医志
19055400000020

第20章 理论·方剂·中药·针灸(5)

苦豆子的资源极为丰富,现在制药工业已经开始提取苦参碱,并用以生产妇炎栓。

银柴胡是驰名全国的地道药材,近年来因采挖过度,使天然资源急剧减少。全国银柴胡产区不广,宁夏也只在该地区有野生分布,但是产量已不多。甘草、银柴胡等均开始人工种植试验,银柴胡已能提供少量商品药材。3.二级区简述。该区地域辽阔,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中药资源分布的差异,可划分为五个二级区。

盐灵同甘草、麻黄、银柴胡药材区。包括盐池县的大部分,灵武市的横山、磁窑堡、马家滩、石沟驿,陶乐县的南部,中宁县的鸣沙至同心县的红寺堡、新庄集、韦州、下马关一带。该区土地面积较大,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南,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一般海拔1200~1500米,沙漠面积约600万亩,年降水量200~230毫米,由西北向东南递增。这个地区是宁夏甘草的集中产区,全自治区甘草面积880.5万亩,其中以甘草为建种群的面积占27.1%,全部分布在这里。据盐池、同心等地的典型调查,甘草收入占农牧民总收入的30%~40%。一个劳动力每天可挖甘草30千克,少者也可挖15~20千克,每年靠甘草收入最低也有300~400元。正是由于甘草的经济价值较高,加速了甘草的采挖速度,再加上人口剧增,管理不善等原因,甘草产区出现了“四滥三化”(滥垦、滥砍、滥挖、滥牧和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现象。因此甘草的面积越来越少,甘草的产量虽然略有上升,但质量急剧下降,若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其产量也将迅速下降,最后资源枯竭。全区野生银柴胡除中卫沙坡头有些分布外,全部分布在这个地区的盐池、陶乐、灵武、同心县的部分地区。为了维护本区银柴胡的信誉,发展拳头产品,在陶乐已开始了人工种植,生长良好,发展趋势喜人。

香山、清水河蒺藜、远志、柴胡药材区。包括清水河下游流域、中卫县香山地区、海原县北部和中宁、固原县的部分地区。这个地区的地貌类型复杂,降水量小,蒸发强烈,植被覆盖度低,不毛之地多。草原以荒漠化草原为主,香山海拔1500米以下有小面积的乔灌混交林,耕地零星分布于较平坦的岭谷之间。药材资源较少,主要的有龙骨、龙齿、麻黄、秦艽、蒺藜、柴胡、香加皮、远志、全蝎等。

荒漠地带石膏、全蝎、锁阳、银柴胡药材区。包括中卫、中宁县的黄河以北,自腾格里沙漠南缘至卫宁北山和青铜峡的广武一带,以及陶乐的鄂尔多斯台地一部分。该区多为移动沙丘或沙漠,年均降水量130~200毫米。天然草场以强旱生、超旱生灌木及小半灌木为主,伴生一定数量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区面积不大,药材资源不多,主要药材有石膏、全蝎、苁蓉、锁阳、银柴胡、麻黄、列当等。

罗山红芪、柴胡药材区。罗山是自治区三大林区之一,位于同心县境内,是荒漠草原中的一个孤立的石质山地,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5公里,海拔2800米,2500米以上为云杉林,2500米以下为针阔叶混交林,山麓阴坡为灌木林,阳坡土层较薄,湿度小,多为旱生灌木和牧草。罗山周围雨量较多,有“七十二场巡山雨”之说,使罗山成为荒漠草原中的绿色“湿岛”,药材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加强罗山天然林的管护,禁止上山挖药,大量资源未能开发。仅1972年开放一年,就采挖和收购黄芪5万千克。长期以来,柴胡、黄精、玉竹、茜草、漏芦、升麻、知母、杏仁、远志、秦艽、山楂、南沙参、红三七等资源一直未充分利用。因此怎样与森林管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开发药材资源,又不损坏林木,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贺兰山东麓酸枣仁药材区。包括贺兰山中段东麓洪积扇地段及贺兰山北段和南段的东侧,东邻银川平原。该区呈南北狭长带状,长约200公里,宽5~15公里,为荒漠至半荒漠石质山地及以砾石为主的山麓缓坡地。植物种类较少,覆盖度低,有酸枣等零星灌木及一些强旱生的小灌木、小半灌木和多年生耐旱草本植物,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不多,较主要的有酸枣、山杏、麻黄、蒺藜尧银柴胡等。

4.问题和措施。处理好采挖药材与保护草原的关系。宁夏大宗地道药材多产于盐池、灵武、同心、陶乐等县市荒漠和半荒漠地带,如甘草、麻黄、银柴胡、锁阳、苦豆子等。开发利用这些药材资源,对于发展本区经济,提供医疗用药,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甘草、麻黄、苦豆子等均为良好的固沙植物,这些植物生长的地区均为植物覆盖度很低的半荒漠或荒漠。因此,在充分利用这些药材资源时,必须注意当地的自然生态,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甘草资源的保护问题。本区甘草资源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并制定了一些保护资源的措施。应该积极发展人工种植甘草,固定甘草草场使用权,有计划地封闭草场,实行轮采轮牧。

发展银柴胡的栽培生产问题。银柴胡是本区地产药材之一,主要分布于盐池、灵武、陶乐、同心等地的荒漠地区。因本区银柴胡的产区不广,产量有限,加之过度采挖,使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野生银柴胡的年产量仅有数百千克。为保护野生资源,发展银柴胡的生产,满足市场需要,在陶乐等地已经进行了银柴胡的人工栽培。但是由于野生变家种,生长条件的改变,使药材性状发生变异。因此对银柴胡的栽培技术和药材的内在质量,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提出栽培技术和质量研究报告,指导全区银柴胡的栽培生产,使其迅速发展,尽快提供合乎质量要求的药材。

(四)贺兰山林区药材区

贺兰山林区位于宁夏西北部,西以分水岭为界与内蒙古为邻,东以山麓为界,北到枯水沟,南至三关口,林区面积236万亩。贺兰山矿产资源丰富,山麓共有厂矿几十处,职工及家属10余万人,林区无农田分布,近山农牧人口不多。

贺兰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南北长达180公里,东西平均宽30公里袁北段山幅达60公里,高一般不超过2000米,主体在中段,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峰3556米,境内地形复杂,坡大沟深,处处悬崖峭壁,植被层层,色调鲜明。年均降水量420毫米,年均气温—0.9益。

贺兰山是自治区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森林覆盖度为11.3%,草木垂直分布明显,1500米以下为荒漠草原,1500~2000米为阔叶林带,2000~2400米为针阔混交林带,2400~3000米为云杉纯林,3000米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地形复杂,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植物81科、318属、665种,其中药用植物306种。主要药材有麝香、鹿茸、全蝎、红芪、黄芩、黄精、玉竹、百合、远志、地骨皮、马勃、南沙参、秦艽、紫花地丁、茜草、骨碎补、柴胡、瓦松、薤白、漏芦等。

贺兰山的中药资源丰富,但因地势险峻,交通不便,采挖药材极为困难,近山居民又多为厂矿职工及家属,远路农民进山采药当日又难往返,再加上封山育林,进山手续繁琐,致使贺兰山的药材资源未得到开发利用。

(五)宁夏平原药材区

1.范围与概况。该区位于宁夏北部,南起中卫南山台子和牛首山,北至内蒙古,东邻鄂尔多斯高原,西倚贺兰山麓及腾格里沙漠。包括石嘴山、陶乐、平罗、贺兰、银川、永宁、青铜峡、灵武、吴忠、中宁、中卫各县市的灌区部分,共107个乡、14个国营农林牧场,土地面积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0.3%,具有2000多年的引黄灌溉历史,素有“塞上江南”之称。

地貌由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和黄河冲击平原组成,海拔1070~1234米,地势南高北低,平坦区内湖沼池塘密集。

气候为温带干旱半荒漠气候,干旱少雨,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益~9益,无霜期150~200天,年均降水量约200毫米。土壤主要为黄河淤积土,土层较深,肥力好,其次为淡灰钙土和湖土等。2.中药资源状况与适宜发展的种类。该区农业发达,为自治区的商品粮基地,栽培植物以粮油作物为主,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较好。栽培药材除枸杞和一些以粮油为主的交叉品种外,只有生地、紫苏、银柴胡、补骨脂、荆芥等很少几种,而且生产很不稳定。

野生药材主要为田边、地埂、渠旁、宅围和池塘中的常见种类。如蒲黄、萹蓄、苍耳子、芦根、旋覆花、小蓟、车前子、紫花地丁、槐花、菟丝子等。

3.问题和措施。野生药材资源少,较大宗的多为常见品种。因此,野生药源没有潜力可挖,多为自产自销品种。

积极发展中药栽培生产。该区土地资源丰富,未开垦的土地较多,土壤生产性能好,水利资源丰富,农业现代化基础好,科技力量也较强,结合农业发展药材生产很有前途。

努力发展枸杞生产。引黄灌区是宁夏枸杞的主要产地,应根据自治区的统一规划,加强枸杞的科研工作,推广优良品种,选育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综合利用枸杞资源,保护和提高宁夏枸杞在国内外的声誉。

五、中药生产

1960年8月,自治区中药材种植现场会在泾源县召开,学习和推广泾源县大南川中药材种植场先进经验,推动了全自治区中药材种植业发展。

1985年底,全区栽培和养殖药用动植物58种,其中植物药45种,分属于19科;动物药13种,分属于7科。其中农牧业的种植作物和饲养的畜禽35种,专为药用而饲养和栽培的动植物仅有23种,其中9种宁夏有自然分布,14种为引进种。全区栽培和养殖的药用动植物每年可提供商品药材43种、230万千克,分别占地产药材种数的35%、总产量的15.3%。可见宁夏中药材的生产栽培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宁夏枸杞的栽培历史悠久,产品质量好,历来享有很高的声誉,每年向国内外市场提供商品药材30~60万千克,在全区中药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党参、黄芪、当归等每年各能提供商品药材15~40万千克,是宁夏药材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银柴胡、甘草、半夏、贝母、秦艽、铁棒锤等正在试种,有的已能提供少量商品药材。

(一)人工培植牛黄

1986~1991年,朱~洲、马良斌、黄光财、梁银安、姬效清、丁望南在西北农业大学兽医系和固原地区农科所畜牧兽医研究室的指导下,用手术埋置牛黄床(包括塑料网架和大肠杆菌液)的方法对26头黄牛作了人工植黄试验,取黄的10头牛产干品牛黄51.5克,头均5.15克(2.3~6.3克),经宁夏回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检验,符合天然牛黄标准。此次成果获1991年西吉县科技成果二等奖。

1.药械。牛黄核体(塑料网架),由西北农业大学提供;牛黄菌种(大肠杆菌液),由西北农业大学(西农菌)和固原地区农科所(山西菌)提供。

2.保定。植黄、取黄牛均采取左侧横卧保定。

3.植核

手术部位:作右侧髋结节外角下方与同侧肩端的连线,该线相交于倒数第2、3肋间,倒数第2肋间切口在交点上方3厘米处,倒数第3肋间切口顶端在交点下方2厘米处。

消毒:术部剃毛;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洗、擦干;涂75%酒精脱脂;用5%碘酊两次消毒。

麻醉:采用三种方法。一是肋间神经传导麻醉配合术部直线浸润麻醉;二是电针腰旁穴配合百会穴麻醉;三是电针麻醉配合直线浸润麻醉。三法比较,第三种方法较好。

手术方法:与两肋之间,沿肋间腹壁的切口部位主要选择在倒数第2和第3肋间,上端紧靠膈肋线走向切8~10厘米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肋间外肌、肋间内肌等。当暴露腹膜后,用镊子夹起腹膜,由下向上剪开5厘米长的创口,再用食指和中指伸入腹腔内顺肝缘滑动触摸,找到胆囊后将其托出,速用灭菌大块纱布于胆囊颈缠绕一周,以隔离腹腔。这时先将部分胆汁抽出后,选择胆囊壁血管不明显处,用剪刀一次剪开2~3厘米长创口,速将备妥的牛黄床置入胆囊并把5~10毫升菌液注入黄床腔内,调整好黄床位置后,用镊子将切口两端提起对齐,作全层螺旋连续缝合,用生理盐水冲洗胆囊表面,将胆囊还纳入腹腔,用手轻轻摆动,便于胆囊舒展复位,常规闭合手术切口,覆盖纱布绷带。

护理:不需特殊护理,仅停役10~20天,创口愈合后不影响繁殖和使役。4.取黄。取黄方法与植核手术相同。一般1.5~2年取黄,时间过长不如几次取黄总量多,过短则影响牛黄产量和质量。牛黄取出后,用软纸轻轻擦去牛黄表面的粘稠胆汁和其他物质,放入40益~60益干燥箱烘干,装入有色广口瓶内封口,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

(二)黑熊取胆

1988~1989年,陈祝三、薛忠义、袁凤林、蒲正矞、武志兰、李惠等,开展了黑熊养殖与活熊取胆技术研究,探索黑熊疾病防治与采胆期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引进幼熊12头(其中母熊7头、公熊5头),对2头进行取胆,年采集胆汁36845毫升,制取合格干胆粉3千克。对采胆熊施术造成的局部炎症进行对症疗法,即可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