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宁夏中兽医志
19055400000022

第22章 理论·方剂·中药·针灸(7)

麻醉穴位:臂肱穴即臂神经丛,在肩胛骨的前缘下三分之一处,从肩胛脊(岗)下端直向前至肩胛骨前缘下方(针刺入肩胛骨下面),左右各一穴;百会穴为传统穴位,在腰椎与荐椎之间凹陷处(腰荐间隙)。

麻醉器材:73—10型兽用电疗针麻机1台,新针2~3支。

麻醉方法:横卧保定时,根据病畜的手术部位,针扎在手术同侧的臂肱穴,再配以百会穴。先行穴位剪毛消毒,以左手拇指按住臂肱穴位,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针体用力刺入,再换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针体,右手拇指和食指捻转针柄使针进入皮下,以12毅的角度刺入肩胛骨内侧面并向下向后刺入,依畜体大小进针10~15厘米,为防针体脱出,用夹子固定于皮肤上。百会穴垂直进针,当针尖刚穿过脊髓硬膜进入椎体腔内(似针尖刺破紧张的纸样感觉)即可,其深度8~10厘米。在扎针通电前,两人牵住牲畜笼头,电麻机的频率先调至200~300周/秒,再拧开电源开关,逐渐加大电流强度至倒畜所需量,此时畜体向前冲但四肢活动不太协调,牵笼头的人需用力稍后挫畜体,同时针侧者慢慢向对侧推送,对侧者顺畜体倒卧的方向下牵引,使其慢慢倒地,一人很快按下病畜头颈部辅助保定,为防意外,四肢可用绳作辅助保定。病畜倒卧后,即调整频率到80~100周/秒,电流强度调整到病畜麻醉所需的最大耐受量(即刺激强度达到病畜既有明显的刺激感觉,又不产生难忍的疼痛),诱导10~15分钟,针刺术部皮肤无疼痛反应时方可施术。

站立麻醉是在六柱栏内保定,病畜头用两条绳子左右牵引,拴在保定栏的两前柱上,再在鬐甲前部、胸部、后腹部用保定带保定。站立麻醉穴位和进针方法与横卧麻醉相同,但采用双侧臂肱和百会组穴麻醉时,两条导线上的阴极针夹分别夹于左、右两侧臂肱穴的针体上,两个阳极针夹同夹于百会穴针体上。电麻机置于六柱栏正后方适当距离,便于观察病畜的反应。拧开电源开关,5~10分钟频率调到80~100周/秒。电流强度的调节,达到病畜有刺激感觉即止,使其逐渐适应,大约15~25分钟调到病畜既有明显的刺激感觉,又不产生难忍的疼痛表现,再用针刺术部既无疼痛反应,又无颤动现象,即可施术。

(三)电针治疗奶牛黄体性不孕症

1977~1980年,杨蔚桢、梁俭、马继东等人,在平吉堡、八里桥奶牛场试用电针百会腰髂(双)组穴治疗奶牛持久黄体性不孕症75例,32天有效促情率77.3%,受胎率79.3%。电针后平均14.1天发情。与对照组相比,患牛情期缩短386天;与激素治疗相比,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易于推广,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等优点。该成果获1982年自治区科技成果三等奖。

1.器具。73—10型兽用电疗针麻机1台;10厘米和15~20厘米长41号不锈钢针各数枚。

2.穴组。百会腰髂(双)组穴。百会穴,在腰椎与荐椎之间的间隙,进针8~10厘米。腰髂穴(暂名),从髋结节至荐结节的中三分之一和外三分之一的交界处,约向前2~3厘米处取穴,针体向前倾斜45毅~50毅,即针由髋骨翼和最后或倒数第二腰椎横突之间进针,深度为15~20厘米,刺入骨盆腔内,针尖刺入子宫阔韧带上,此穴左右各一。

3.针法。电疗1天,间隔1天,共3~5天。每次电疗30分钟,频率80-120周/秒,电压最大可调至耐受量,电疗时可采用高频率低电压或低频率高电压,波形为间断波和疏波交替使用,每10分钟交换一次波形。

1983-1984年,梁俭、马继东、杨蔚桢、李汝舟在继“电针治疗奶牛持久黄体性不孕症的研究”之后,同中国农业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宁夏平吉堡奶牛场合作开展了“持久黄体性不孕症患牛电针前后外周血液中孕酮和17茁—雌二醇的变化”研究。

该课题采用电针百会穴和双腰髂穴,对14头持久黄体性不孕症患牛进行了治疗,又对其中6头经3次电疗后发情奶牛的外周血液中孕酮和17茁—雌二醇含量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

1.电疗催情效果。14头患牛平均休情114.1天,电疗后平均14.3天发情,30天内催情率达85.7%。第一情期受孕率40.7%,总受孕率83.3%。

2.电疗前后外周血液中孕酮的变化。每次电疗前后孕酮含量都有波动,总的是上升趋势。三次电疗结束后2日(即电疗开始后的第7日),6头患牛孕酮含量都明显上升,与电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约0.01)。发情前5日,孕酮开始下降。发情日孕酮含量与电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约0.05)。与正常奶牛性周期发情日孕酮平均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跃0.05)。

另外,2例患牛在电疗结束后1日和5日,出现轻微发情现象,但此时孕酮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直肠检查尚无卵泡发育。3.电疗前后外周血液中17茁—雌二醇的变化。电疗前,17茁—雌二醇平均值与正常性周期奶牛发情后第2日最低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跃0.05)。每次电疗前后17茁—雌二醇也表现一定程度的变化,电疗结束后2日,6头奶牛的17茁—雌二醇都明显上升,与电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约0.01)。发情前3日,17茁—雌二醇开始上升,发情日比电疗前差异显著(P约0.05),比正常性周期奶牛发情日的17茁—雌二醇平均值略高,但差异不显著(P跃0.05)。

三、巧治

(一)巧治综述

1991年,周生俊发表了《浅谈中兽医巧治》一文,从巧治的起源和发展、一十二道巧治之针、今常用的巧治穴道三个方面对中兽医的巧治进行综述。收录目前临证常用的巧治穴位有抽筋、骨眼、鼻泪管(鼻管)、姜牙、开天、气海、喉俞、通天、槽结(食槽)、穿黄(吊黄)、弓子、滚蹄、夹气(涅中)、肷俞、云门、莲花、前槽、垂泉、饿眼、顺气(垂津)、尾端、开肷、千金、卡耳、颈黄、鼻隔(钻山)、嗉囊(放气)、羽囊(主翼)、承浆(颊珠)等29个。

(二)捶结术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传统的谷道入手破结术基础上,发明了捶结术。它主要用于治疗小肠结、骨盆曲结及部分左上大结肠结。方法是将病畜保定在六柱栏内,胸下、腹下用绳兜住,术者从直肠入手摸到结粪后,把它牵引至左肷腹壁,用里手拇指和食指外侧或手掌固定,外手握拳隔腹壁对准结粪进行捶打,或助手用拳打,直至把结粪捶碎。

(三)腹壁全层缝合术

20世纪70、80年代,袁凤林、王钧昌等人,从临证摸索研究,在腹腔手术过程中,将腹膜、肌肉、皮肤常规的分层缝合改为三层一次钮扣缝合。经多年实践证明,此法缝合简便,创口闭合牢靠,创内不留线头,不易发生化脓感染,愈合快,即是在严重污染的场所施术,也能获得一期愈合,大大缩短了疗程,减少了药费开支。该成果获1982年自治区科技成果三等奖。

(四)瘤胃注射术

1971~1980年,张映瑞用瘤胃注射10%~15%氯化钠或硫酸钠(镁)溶液治疗牛羊前胃疾病20余例,都获得了较好效果。该成果获1981年西吉县科技成果三等奖。其方法是:

注射部位在左肷窝,术部剪毛消毒,术后用鱼石脂软膏或消炎膏涂针孔,防止感染。针具用套管针或腹腔穿刺针。

注射时感觉针头已进入瘤胃腔时,朝对侧肘关节成40毅角,继续进针5~7厘米,当药量注射到二分之一时,退针3~5厘米,再注射完全量。

瘤胃臌气时应先彻底放气,然后注射。第二次注射的部位应避开前次注射针孔。

农村若一时找不到套管针或腹腔穿刺针时,可用细竹棍代替(一端截齐,一端削成斜箭头形),但注射时要用刀片划破皮肤。

(五)骟割术

1.扎骟。1976~1984年,袁凤林、田玉平等人研究成功家畜新的扎骟方法。具体是用弯曲的缝合针引轮胎线(线上带两个钥匙圈)刺入阴囊系部皮下绕精索一周,用匙环拧线紧扎精索,不出血,阴囊皮肤也不受损伤,安全、准确。先后在青铜峡、永宁、灵武、石嘴山、吴忠等地扎骟大家畜623例,有效622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9.8%;扎骟公羊67只,有效率100%。术后不需牵遛,省劳力,好护理,投役早,器械设备简单,易于推广。此项成果获1984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药械:20毫升注射器一把,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12~20毫升;直三棱长皮肤缝合针2根(规格直三棱10伊80),取60厘米长轮胎线穿针,拉为等长,浸入70%酒精;拉线棒(或止血钳代替更好)、剪刀各1把;市售钥匙圈2个;5%碘酊棉球。

术式:按一般去势法倒卧保定家畜。施术时,术者用右手牵拉一侧睾丸,左手隔皮将精索固定于皮内,固定处皮肤用碘酊消毒,隔皮注射2%盐酸普鲁卡因6~10毫升麻醉。

左手继续隔皮固定精索,在注射部位结扎精索。手术处用碘酊消毒,右手持针在左手拇指与食指卡捏处穿透阴囊两侧壁,并将针拔出把裹在精索外的阴囊皮肤提起作成皱壁,将精索完全挤出,从原出针孔向着原进针孔再将针穿出(绝不能穿上精索),此时扎线正好绕精索一周。

将一钥匙圈穿入一侧结扎线内(使钥匙圈能和精索扎在一起),结扎时让一人抓住睾丸向下拉精索,术者借助拉线棒(或止血钳),将精索扎紧,并打为三叠结。

同法结扎另侧精索。两侧精索结扎后,顺一个方向分别转各侧钥匙圈数转,以保证精索确实被扎紧(防止将结扎线拧断),将两钥匙圈拴在一起,防止回转。然后利用各侧扎线,分别系一碘酊棉球,防止针孔感染。

扎骟后触摸两则睾丸温度明显降低,说明睾丸供血已阻断。

扎骟后24~48小时内必须拆线,除极个别家畜外,一般采用站立保定即可,拆后针孔处涂以碘酊。

2.MC—玉注射液(兽用消睾液)药骟公畜。1991年,周生俊、袁江、杜斌、张映瑞用MC—玉注射液(兽用消睾液)注入睾丸实质的方法,药骟公畜359例,其中成功310例(牛29头、驴23头、骡3头、绵羊148只、山羊18只、奶山羊1只、猪12头、犬3只、兔73只),占86.3%;有效32例(牛7头、驴23头、骡1头、绵羊1只),占8.9%;总有效342例,总有效率95.2%;无效4例(牛1头、兔3只),占1.1%;阴囊破溃后手术摘除11例(牛1头、驴2头、骡1头、绵羊6只、兔1只),占3.1%;阴囊破溃未及时处理造成死亡2例(绵羊1只、兔1只),占0.6%。本法对各种睾丸小的家畜去势具有安全简便,效果确实,不受季节和地区限制,注射后无需特殊护理,不影响生长发育,药费低廉等优点。该成果获1991年西吉县科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