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的资本全集
19056200000019

第19章 跟上潮流:智慧女人的学识资本(3)

消除疲劳、提高身体素质是摆脱亚健康状态的有效对策。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会造成体力和脑力的疲劳状态。疲劳是人体一种生理性预警反应,提示人们应该休息。短时间的过度活动所产生的疲劳,经过休息是可以很快恢复的。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再加休息不好,就会产生疲劳的积累——过劳,过劳会损害身体健康,是健康的“透支”,长期下去,必然会引发疾病。专家建议,知识女性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并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以提高对疲劳的耐受性,增强身体素质,避免滑向亚健康。

姜丰:从辩手之花到媒体女强人

“做一个好的主持人,我认为知识的积累是最基础的,还有就是接纳人的能力以及新的思维方式。”姜丰如是说。

姜丰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同年保送到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西方美学硕士学位,1993年和复旦队友共同摘取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1994年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国际部正大综艺组,担任编导兼外景主持人。1997年至今担任《文化视点》栏目主持人、制片人。

同时姜丰也是一名青年作家,著有散文集《温柔尘缘》、《西部故事》、《不舍的玫瑰》、《玫瑰心》,小说集《爱情错觉》、《相爱到分手》,诗集《秋水伊人》,长篇小说《1998年的爱情》以及作品集《情人假日酒店》,其中中篇小说《情人假日酒店》获1995年全国“新市民小说奖”。

提起姜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1993年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中独占鳌头的“辩论高手”。那一年,以她为一分子的复旦大学队获得了冠军,从此在大学校园掀起了辩论热。

回忆这段经历,姜丰直言不讳地说自己很幸运:“我整个的道路和职业都与1993年那场辩论赛相关。过去从来没想过当节目主持人,从复旦毕业的学西方美学的同学没有分到中央电视台的先例,倒是做文字记者或者到出版社都是有可能的。”

⑴电视人姜丰

1994年,姜丰大学刚毕业,就赶赴中央电视台工作,和程前一起主持《正大综艺》。1997年,她开始担任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栏目主持至今,有六七年了。有人说,《文化视点》自1996年开播以来,一直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这与栏目主持人兼制片人姜丰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对职业,像好男人对待老婆,不管爱不爱,总是尽心尽责的。幸运的是,我恰好爱这个‘老婆’。”正因此,每次录制完节目,姜丰都觉得有遗憾,总觉得应该还能做得更好更完善。

可以说是《文化视点》成就了今天的姜丰,但是姜丰却认为自己是《文化视点》的一根线索,请来的嘉宾才是这根线索上最有价值的珍珠。“做一个好的主持人,我认为知识的积累是最基础的,还有就是接纳人的能力以及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相当于一个容器,可以接纳更多的东西。

在电视里出现的姜丰总是温文尔雅的那种女孩儿,但是姜丰却说,她有时候脾气非常急躁,尤其是在工作发生失误的时候,“我要求自己,也同样要求我的工作伙伴,平时大家在一起嘻嘻哈哈,但录像时如果出了差错,误了事我就会急,有时候事后还挺后悔的”。姜丰说因为在选择这份职业、领取这份薪水的同时,便附带了许多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我打心眼里喜欢与同事在一起,工作好与玩好实在是分不清。”姜丰说她特别爱上班,爱去办公室,“如果我不去办公室,那肯定是我比较忙的时候”。

正当大家对《文化视点》有了更多了解和关注的时候,姜丰却说她将要出国学习。“我做《文化视点》快5年了。目前栏目也已经步入正轨,已经按部就班地开始运转,但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讲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正因如此,姜丰说她真是有劲使不上的感觉。“惯性是对人创造的一种最大的束缚,甚至是伤害。我选择出国学习,也是想通过一种外力改变一下这种强大的惯性。我还是希望有机会尝试点儿别的什么。”

⑵作家姜丰

说姜丰是一个作家,一点儿不为过,1995年姜丰就加入了作协。迄今她已经出版了九本书,《情人假日酒店》还获1995年全国“新市民小说奖”,《情人假日酒店》、《爱情错觉》、《相爱到分手》还被改编成电影《情人假日酒店》。

姜丰写东西可以说是个快手,那边忙着“与大家约会”,这边花了20天就写出了14万字的《1998年的爱情》,而且一上市就受到了读者的关注,还成为江苏文艺出版社在书市上推出的“五朵金花”中绚烂的一朵。刚刚出的小说集《相爱到分手》、散文集《玫瑰心》在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同样是榜上有名。

“写作和做电视一样给我带来快乐。做电视是我的工作,工作是要面对许多困难和压力的。”姜丰说写作不是没有困难和压力,但写作对她来说,是很个人化的一件事,尽管也有困难和压力,但是这种困难和压力却是可以选择的。“写作的压力太大了或者太痛苦了,我就可以放弃,但是电视工作是不能放弃的,只要你接受了这份薪水,附带的一切你都接受了。”她认为这是写作最让她愉快的地方:“对于我个人来说,写作不必承担太多的东西。我甚至可以让自己保持一种单纯的愉快,我尽量让功名利禄不和写作发生关系,哪怕客观上会带来一些什么。写作快乐的程度就像和一个熟知的朋友聊天。人都有一种表达和宣泄的欲望,而你只有找到一个合适你表达和宣泄的对象才能愉快。写作的愉快就是恰好给我找到了一种适合的方式,特别好地表达了我自己的感觉。”

对于写作与做电视她更看中哪一个,姜丰说她对两者的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占据我生活时间多的肯定是电视,因为它是我的工作。写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要少一些,但是写作就像是自家开的一个小作坊,不管是吃亏还是盈利,反正是自己家的买卖,不对别人发生影响不连累人家也没人要求你什么,所以我会轻松一些,感觉会更自在一些。”

“我希望我的书大家可以轻轻松松地读,在出差的旅途上、等人时、睡觉前诸如此类的,用不着像做功课一样。”姜丰甚至开玩笑说:“上洗手间读书也无妨啊。想想看,这时候看的书才是真爱看的书,谁在上洗手间的时候还跟自己较劲,非找本不喜欢的书为难自己?”

可以这样说,主持人、记者出书仿佛成了工作的一部分,也形成了图书市场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从赵忠祥出版《岁月随想》后,央视就成了图书出版的一个源头,倪萍的《日子》、新闻评论部的《焦点外时空》、《空谈》、“新闻调查”的《新闻背后的新闻》、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敬一丹的《一丹话题》。姜丰似乎也成为其中的一员了。不过对姜丰来说,名气与作品的距离更远一些。她出名的辩论或主持人,都不是她创作的主要资源,大受欢迎的像小说《爱情错觉》、《情人假日酒店》等等都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与国际大专辩论赛无关,与《文化视点》无关,只与姜丰讲故事的技巧有关。

谈起电视人出书,姜丰说,书好不好对书的生命力是最关键的。名人出书无可厚非,但书到底能不能好卖,最终还是取决于书写得怎么样。

姜丰认为,失掉家庭的女性或者男性不能算作成功的人,因为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家庭生活。同时,她也认为事业与家庭的排名不应分先后。人可以分配自己的时间,时间多的并不意味着更重要,时间少的也不意味着不重要,人应在不同的时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我认为无法区分事业与家庭哪个更重要。但是我从感情色彩上说我更倾向于家庭。”

姜丰的爱情观很简单:相处得来。她解释说:“人是很奇怪的,就是会对某些人的缺点能包容,一点儿都不觉得困难,而对另外一些人的缺点就是做不到,即便做到了,也是很勉强,这就是一个人能不能和另外一个人在一起的尺度,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缺点,对双方而言,能不能包容对方就是一种尺度,这种包容不能是一种痛苦,一种克制,甚至一种压制。”姜丰的作品,爱情是个主题,也是青春的姜丰的自然流露。《1998年的爱情》,描写一个女孩儿毕业后在北京闯荡的过程,本来书名叫做《情重美人轻》,但出版社认为太像畅销书,所以就没有用。

姜丰说,自己其实也是很普通的人,连对自己的将来都没有规划。她笑着说自己是一个懒人,最崇尚的是做减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于未发生的事不愿多动脑筋,“具体的人生计划太久远了便没有意义了,另外社会变化太快了”。她惟一的计划是近期打算出国学习。

普通人的姜丰虽然年轻,竟然也有很大的压力,“我心里老想着老子的那种小国寡民多好啊。人心中没有那么多诱惑、压力和负担”。她甚至笑说:“我们在学校那会儿经常念叨人生最高境界就是毕业就退休。”后来,姜丰补充说:“一个人如果太过介意追求完美的话,会弄得自己的人生太过疲乏,人生要学会妥协与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