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了不起男生的24堂课
19056900000045

第45章 父母要理解叛逆期的男生

父母在与叛逆期的男生相处的时候,会遇见很多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将对男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每位家长面前的课题。

1.看看儿子为什么不满

有一段时间,你的孩子总是噘着小嘴,摇着头,什么都看不惯。问他,他什么也不说。他为什么这样不满呢?孩子的心里到底装着什么?

有时候,叛逆期的男生之所以反抗是因为他心中有不满的情绪。

从叛逆期的男生的口中得到的回答,大部分是否定性的回答。不管你对他说什么,他也不管自己是不是喜欢,是不是愿意,都会说“不”。有时候,你对他的错误做法进行指正,他即使心里认为你是正确的,但是嘴上还总是会说“不”。

孩子的反抗是有原因的,有时候,在他心里藏着很大的不满,所以他才对一切都否定。

肖东家的仔仔快10岁了。肖东跟我说最近他发现仔仔变化很大。

以前仔仔很乖很听话,大人给他讲道理,他都会听。但是现在他经常会说“不”,还说肖东话太多;叫仔仔帮他妈妈扫地,他却说他不想扫地;而对家人也不像原来那么关心了。

小时候见爸爸妈妈不舒服,仔仔会表现出很在意的样子,现在如果叫他帮妈妈端水,他就会装出自己不舒服的样子。而且现在仔仔变的很倔强,大人越是批评他,他就越是不听,使得肖东夫妇只能软硬兼施。小孩的叛逆期让他们很是头疼。

男生的这种叛逆行为是有一定原因的,父母要针对孩子反叛的具体情况进行仔细分析。有时这种叛逆感觉是孩子在表达对父母的某种不满,或者是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而父母还是在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对待他,这也使他感到不满、不屑甚至是愤怒。

孩子有了不满,做家长的就要平心静气地和孩子谈谈,观察孩子情绪的来源,最容易在什么场合、什么事情上发脾气,了解孩子此时的感受和想法,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帮到孩子。

15岁的陈新是重庆市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但是他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们没有征求陈新的意见,就自作主张给他请来四五个家教补习功课。

面对应接不暇的家教老师,陈新从反感发展到厌恶,不仅对家教不理不睬,甚至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听老师讲课。

父亲万般无奈,为了让儿子学习,陈新的爸爸竟然跪在儿子面前,请求他“好好学习”,但是没想到陈星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竟然指着自己的父亲大骂“你活该”,而且认为这都是因为父母单方面把意愿强加给自己,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局面。

陈新父子的关系一直降到冰点。

15岁的陈新正处在青春期,也是他的第二个叛逆时期。在这个时期,他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膨胀到了极点。不要说逼着学习了,就算是父母哄着孩子学习,他都不一定合作,何况陈新的父亲做法过分,不但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请了很多家教,做父亲的还给儿子跪下,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

扭转孩子的叛逆情绪,家长的帮助不可或缺。当孩子有反叛情绪的时候,找出孩子不满情绪的真正源头,想方设法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正确地认识事物和问题。只有在父母的理解和关爱下,孩子才能顺利地渡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2.“宝贝,你觉得这样对吗?”

孩子做错事了,做父母的都会采取一些办法来进行处理。是揍他一顿,还是“口水战术”?这时你应想到,无论不停的说教还是口头的批评,这些早晚会失去它的效用。

教育孩子确实是个费脑筋的事儿,许多家长被自己的孩子搞得几乎头都大了。有个家长曾经告诉我,自从他的孩子告别幼年以后,操心的事儿是一个接着一个,越来越多,而且难度也加大很多,他以前的头发又黑又浓密,可是现在呢,都快谢顶了。

一定有不少父母也这样,确实,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他们的问题越来越多。家长一点照顾不到就会出事儿,出了事怎么办?有的家长批评孩子几句,也不知道孩子听了还是没听。

7岁的林林在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碗打破了。妈妈见他不小心,做事没个认真劲儿,便说了他两句,可没想到林林觉得委屈,竟大哭大闹个不停。这么一来,林林的妈妈可就更生气了,她开始不停的数落林林,说林林这做的也不对,那做的也不对,一直说到自己口干舌燥才停住。可是回过头来看看林林,他早就把刚才的事忘了,也没有理会妈妈,正拿着玩具不知道研究什么呢。妈妈无奈地叹了口气,自己怎么有这样一个孩子。

有的家长将孩子“三下五除二”,挥开大手“疼”一下孩子。但是,你的“三下五除二”也不一定奏效啊!批评孩子,不宜采用暴风骤雨般的形式。

一位名叫小杰克的6岁法国小男孩,做错了事之后,不但不听妈妈的好言相劝,反而大发脾气,将玩具摔在地上,并且躺在地上嚎啕大哭。

面对儿子的这种行为,小杰克的妈妈并没有大声地训斥他,也没有向他迁就讨好,而是用冷静的口吻对小杰克说:“请你自己好好想一想,这种行为对不对?想好了找妈妈谈谈。”说完坐到一边观察儿子的反应。

过了不久,小杰克起身走到妈妈的跟前,面带愧色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做个好孩子,刚才是我不对。”这时,妈妈才亲切的抱起小杰克并吻了他一下,告诉小杰克刚才发生的事情错在哪里,然后母子俩一同收拾好地上的玩具。

在国外,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并不是随意打骂或者盲目迁就,而是留给孩子反思自己错误行为的机会,让他想想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不失为明智之举。给孩子一个反思的机会,让他自主独立的改正自己。

从心理学讲,反思能够缓解由矛盾引起的紧张气氛,父母和孩子双方能够静下心来,心平气和的思考自己的行为的对与错。这就无形中削弱了双方在心理上的抗衡,进而理智地看待自己的行为,最终使教育起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实际上对于父母来说,在孩子犯错误时,让孩子自己有反思的机会,这并不等于放弃教育,不等于对孩子放纵、不管不顾。作为父母,你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个性品质、事情发生的背景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而且注意观察孩子在事情发生后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以及动作表现,看看他们大体上是一种什么态度,是后悔自己做过的事,还是顽固的坚持错误,根据孩子不同的神态表现开药,找准一个恰当的契机,对孩子进行帮助与教育。如果孩子确实有真诚的认错态度与改正的表现,那么父母要及时地接受孩子的请求。然后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反思时间千万不能过长,都知道孩子比较容易忘事儿,不能等到铁凉了再打,要趁热。否则,孩子常常会忘记先前所发生的事,从而极易造成无所谓的态度,这样一来,反而会养成一种任性和执拗的坏习惯。反思的时机很重要,别忘了火候儿。

男生毕竟还小,在他们心里,对与错的界限有时并不能分得很清楚,比如说,他不知道你的衣服是品牌设计,不知道你的衣服价格昂贵,也许他纯粹因为看着色彩鲜亮,便将小狗放在上面,用名贵的衣服作小狗的被子,结果小狗将衣服咬坏,孩子并没有什么反应,觉得没有什么,而你发现自己的名贵衣服遭到破坏当然心疼,于是大骂起来。但是,孩子并没有这种意识,因为他不了解。这时,你都应该耐心的给孩子反思的时间,给他机会。而不要一味的骂孩子,当他反思之后,关心的问他“宝贝,你觉得这样对吗?”让男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比你用暴力或是不停的说教实在是有用的多。

3.当你错了,要说“sorry”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曾经做过错事。即使你身为父母,也未必就没有在孩子面前犯过错。当你错了,你会怎样?瞒过去,还是主动承认?孩子做了错事就被要求主动承认,父母也一样。当你做错了,要说一声“sorry”。

有时候父母自己犯错了碍于面子,不会向孩子承认错误。你们会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你们即使错了也是为了孩子好,也是对的,不需向孩子赔礼道歉。向孩子认错?怎么可能!

但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这样教育孩子:“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才是好孩子。”父母经常告诉孩子犯了错就得敢于承认,不要为自己找各种借口。但有些父母自己错了,却很少在孩子面前承认,尤其是在曲解、误解了孩子的时候,或者是错误地批评了孩子的时候,这些父母是不愿意直接、正面地向孩子承认错误的,他们认为如果向孩子道歉,那岂不是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尊严,没了威信?

事实正好相反,作为父母如果做了错事都不去承认,那么孩子就有了“榜样”,他们还会在以后犯错误的时候去主动承认吗?记住,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材”,你做不好,他也学不好。父母不要觉得向孩子承认错误会让自己没尊严,没威信。相反,你做错了事不承认才会让你威信下降。如果放下自己的面子,主动认错,孩子会更加崇拜你。当自己做错了,还是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说声“对不起”吧!

那天大勇刚下班回家,他6岁的儿子就迎了上来说:“爸爸,我们班小飞有一个新的彩色铅笔盒,非常漂亮,那是他爸爸昨天给他买的,我们班上的好多小朋友都很喜欢。爸爸,你也给我买一个吧。”对于儿子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大勇向来是有求必应,何况儿子那时确实还没有铅笔盒,于是,他答应这个周末就去买。

第二天下班后,大勇陪一家人看电视,这时小飞的妈妈来了,她说:“小飞前天买的那只彩色铅笔盒不见了,和他们一起玩的小孩子看见是你儿子拿了。”听了这话,大勇简直又羞又恼,气急败坏的他一把抓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儿子,吼道:“你到底拿了小飞的彩色铅笔盒没有?不许撒谎!说!”

“没拿!我就是没拿!”儿子倔强地申辩着,眼睛瞪得很圆,眼里噙满了泪水。大勇见儿子不肯承认,又看见小飞的妈妈在旁边,又气又急,便扬起了巴掌,狠狠地打了儿子一个耳光。儿子被大勇打疼了,哇的一声哭了。

从那以后,大勇也没怎么给儿子好脸色,而那小子还挺倔,他也不主动和大勇说话。几天后,小飞的妈妈又来到了大勇家,大勇以为儿子又做错什么事情了,只见小飞的妈妈一脸歉意地说,她儿子的彩色铅笔盒在另一个同学的书包里找到了。突然之间,大勇心疼起儿子来了。那天的一记耳光看来是打错了,他冤枉儿子了。

那段时间,做爸爸的大勇在儿子面前显得很窘迫,不管他为儿子做什么,对儿子说什么,儿子总是噘着小嘴不搭理他。他也不好意思去向儿子承认错误,毕竟自己是老子,实在是抹不开面子。但是,明明是做父亲的错了,自己不承认,难道也要让孩子以后这样吗?大勇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承认错误。

三天后,是儿子6周岁生日。那天,大勇特意买了一个彩色铅笔盒,放在了儿子的睡床上,他还在铅笔盒里留了一张条:“儿子,爸爸那天打疼你了吗?是爸爸不对,爸爸错了,原谅爸爸好吗?”

第二天,大勇下班进家门,只见门口早已放好了他的拖鞋,里面还有一张纸,大勇拿出来一看,上面写着:“爸爸,我原谅你了!”当时,儿子一边假装在客厅里看电视,一边不时用眼角偷偷地看爸爸。

大勇的知错就改也让他们父子冰释前嫌,和好如初了。

这个温馨的故事告诉我们,父母做错了事情,就应该主动向孩子道歉。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潜意识里,孩子总是把家长当成自己的榜样,并且做事情也总会刻意模仿家长的样子去做。做家长的做错了事,一定要敢于向孩子认错,这样不仅不会伤害家长的“尊严”,反而会使孩子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更加亲近,也更有利于维护家长的“长者形象”。但是,如果做错了事也不敢承认,就恰恰会伤害到孩子的感情,他们觉得家长也不过如此,一样不能勇敢地承认错误。

在我们生活中,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也应该带头去做,并且认真地将事情做好。如果家长做错了事,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做检讨,那么孩子也会觉得家长的说教真实可信,而不是居高临下的骗人把戏。家长的说到做到会使孩子自觉自愿地按家长的要求去做。另外,家长的敢于承认错误,也会激励孩子勇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

有时我们可以听到孩子这样的反问:“你不是说应该……的吗?”“你不是说不能这样吗?”每当这个时候,当家长的就要主动反思了,错了就赶快向孩子认错,千万别遮遮掩掩,主动的说句“我错了”。

如果父母能做到勇敢地向孩子认错,那么就会形成一种健康的、和谐的家庭氛围。你的孩子看到你向他认错,就会产生一种“平等”的心理,感到你们把他当成大人看待,从而激发一种“自我约束,自我限制”的自觉性,他不但觉得你们可敬,而且也认为你们是可爱可亲的父母。这将对他良好的个性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