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一本书读懂枸杞:杞乡,杞瑞
19057800000010

第10章 杞甜·你不知道的枸杞美食(5)

枸杞子是常用的营养滋补佳品,民间常用其煮粥、熬膏、泡酒或同其他药物、食物一起食用。枸杞子自古就是滋补养人的上品,有延缓衰老的功效,所以又名“却老子”。枸杞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橙子高,β-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高,铁含量比牛排还高。

取核桃仁500克,枸杞子20克,菊花12克,白糖适量。然后,将核桃仁洗净后,磨成浆汁,倒入瓷盆中,加清水稀释,调匀。菊花、枸杞子洗净后,水煎两次,去渣取汁1000毫升。将菊花、枸杞子汁同核桃仁浆汁一同倒入锅内,加白糖搅匀,置火上烧至微沸即成。多次服用效果甚佳。

当然,合理地正常用脑,是人类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脑力劳动是劳动的重要方式,绝大多数脑力劳动者都不会患神经衰弱,这就需要提倡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莫把“老花”不当病常吃枸杞鸡蛋羹

“您对‘老花眼’有何认识?”

“俗话说,花不花,四十八!老花眼?也只有真正老了,也就是六七十岁的时候才会有吧?”这或许是很多人的回答。

事实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在不断增加,加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进步带来电脑的广泛应用,许多人已经提前开始出现老花症状。这部分人群有一个共性,由于工作需要,大都是需要长时间使用电脑阅读及从事文书工作,长时间注视着电脑显示器,忍受计算机的辐射伤害。常常,我们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面对着电脑一整天,下班后就会感觉眼睛疲倦,有时甚至有眼痛、眼红、头痛或流眼泪等症状;从远距离物体转向近距离物体时,会有短暂视力模糊,但眨眼后又可以看清楚,有些人不以为意,其实这时候已经处于老花初期了。

根据医学研究,人体衰老是一种自然现象,而眼睛是人最先衰老的部分,也是一种生理退化现象,人年轻时水晶体柔软富有弹性,看近物时有很好的调节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水晶体渐渐硬化,丧失了柔软度及弹性,看近的物体时水晶体的调节能力降低,无法准确地聚焦于视网膜上,从而出现“雾里看花”的感觉。老花眼发生的年龄因人而异,但是,由于现代人的种种不健康生活习惯,导致“老花眼”慢慢向中年人侵袭。因此,过去普遍认为50岁左右才会出现真正意义的“老花眼”,但现在有些人已提前到40岁左右。

据相关部门统计,随着中国社会人均寿命的增长,中国社会向老龄化方向发展,其中40~50岁年龄段的人群里大量出现“老花”,需要进行矫正。要避免早发性老花眼,关键是眼睛不宜长时间盯着近距离的电脑屏幕看,平时多加注意,别总让眼睛处于疲劳状态。最好每30分钟适当休息一下,做做柔软操、伸伸懒腰,或者起来走走看看远方,都有助于眼睛保健。在饮食方面,可以摄取各色蔬果,多食用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物,并经常锻炼身体,以缓解眼睛疲劳。而防治老花眼不妨多食用这样一道养生兼美容的药膳——枸杞鸡蛋羹。

枸杞能明目的诗话由来已久,美食家及民间都推崇用枸杞子来明目。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说:“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描述了他服用明目药物决明丸治疗目疾的居家生活。南宋诗人陆游年老时,曾出现眼睛昏花,后来他坚持每日吃一杯枸杞羹,而治愈了花眼,为此陆游作诗对枸杞作了夸赞:“雪霁茅堂钟馨清,晨斋枸杞一杯羹。”明代缪希雍的《本草经疏》对枸杞子的“明目”机理作了分析,指出枸杞子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药,老人阴虚者十之七八,故枸杞为益精明目之上品。同时,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是明代有一老人,因长期饮用枸杞茶,眼明体健,长寿不老。乡人问其秘诀,老人吟诗一首道:“愚翁八十目不瞑,日书蝇头夜点星。并非生得好眼力,只缘长年食枸杞。”也都说明了枸杞在让眼睛保持“炯炯有神”方面起到的功效。

现如今,随着保健知识的普及,人们“明目保健”首选同样是“枸杞子”。

而防治“老花眼”的这道佳肴枸杞鸡蛋羹的做法也非常简单,只需枸杞20克,与两个鸡蛋调匀后蒸熟服用即可。枸杞与鸡蛋共同煮食,在功效方面可起到协同作用,可预防和治疗中老年人的老花眼,保护和营养视网膜组织,会使视网膜组织中的维C含量增加,从而增强视力。同时,常食用枸杞鸡蛋羹,对肝肾不足造成的头昏多泪也有效。

正如一位名人所言,做任何事都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要想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就得从年轻时候开始“管住嘴,迈开腿”,即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磨成绣花针!”唯有坚持,永不气馁,才能健健康康一生、快快乐乐一辈子。

多喝枸杞菊花粥健康快乐解秋愁

寒风一夜北地来,落红满院遮青苔。

清晨,走在秋天里,冷飕飕的风迎面吹来,不由得让人深深感慨塞北的秋如刀般的杀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是无法写出易安居士传诵千古的佳句的,但那份凄清寂寥的深秋感觉却是如此相通。

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秋季,更是养生的关键时刻。若不注意在秋季养生,就会损伤了肺气,冬天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就会找上门来,还会使人体免疫力减弱,不适应冬天的寒冷而生病。秋气与肺紧密相关,要让身体与秋天的气候相适应,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就要调理养肺,适应秋天干燥的气候。《黄帝内经》中就指出: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与此同时,秋季花木开始凋零、草枯叶落、大雁南飞、动物入蛰都可触景生情地引起愁绪,产生凄凉、苦闷之感,诱发消极情绪、灰色心理。人体的各种生物钟、生理指标及其控制机制也随之而变,这是天人呼应原理在人体上的具体体现。人体生物钟随一年四季的轮回而作有序的变化,按照四季生物钟运行特点来养生,从饮食等方面进行调理,便可达到“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这一养生最高境界。

秋季,不妨早晚喝上一碗枸杞菊花粥,材料只需要枸杞子、白菊花和糯米。具体做法,首先将枸杞子、粳米洗净,鲜菊花洗净去蒂,将米用温水浸泡半小时,让米粒膨胀开。然后,将糯米、枸杞子及适量水放至锅中,煮至米粒开花、粥汤黏稠,撒入菊花末,再煮5分钟就可以煮制成香喷喷、色泽光艳让人垂涎欲滴的枸杞菊花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