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勤俭孝敬
19060500000005

第5章 苏秦悬梁刺股

苏秦,字季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曾经游说六国、联合六国抗秦,为六国免于被秦国所灭立下很大的功劳。苏秦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成就,主要在于他年轻时候学习非常勤奋刻苦,饱读经书,有着丰富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他那种“悬梁刺股”的刻苦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广为流传的勤学佳话。

苏秦最初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术。几年之后,苏秦自以为学得不错,就想凭着自己的学识和口才,出去弄个一官半职。

他先去拜见周显王,可是周显王手下的人知道苏秦是庄稼人出身,都看不起他,认为他所说的都是空话,不愿意在周显王面前推荐他。苏秦没办法,只好改变了主意,上秦国去了。

不幸的是秦惠王自从杀了商鞅之后,不大喜欢外来的客人,就挺客气地回绝了他。苏秦碰了个软钉子,可他还不死心,仍旧幻想能够得到秦王的重用。他费了好多工夫,绞尽脑汁写了一封言辞很诚恳的长信献给秦惠王,希望秦惠王能发现自己的才华、采纳自己的意见。可是,信到了秦惠王手里,惠王只是草草地看了看就搁在一边不理了。

苏秦耐着性子,等了又等,结果等了一年多,秦王还是不起用他。眼看着从家里带来的盘缠将要花光,身上的衣服也穿得又破又旧,再待下去连吃饭的钱也没有了,苏秦只好扫兴而归。

家里人看到苏秦这样憔悴、狼狈地回来,就知道功名没有求成,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奚落他没有出息。

母亲说:“你钱也花完了,车子也卖了,官到底没做上,还有脸回来哪!我要是你,找个地方死去也不回来。幸亏我跟你爹还有点积蓄,要是没有的话,指望你养活我们,我们早就饿死啦!你还好意思站在我面前,快给我滚出去吧!”苏秦父亲在旁边假劝真骂道:“算了,算了,跟他这号人生什么气!咱们只当没有他这个儿子好了。要是因为他而气病了,还真是不合算呢!”

苏秦听到父母这么责骂他、挖苦他,心如刀割。他又羞又气愤,眼泪围着眼圈打转,甭提有多难过了!他马上退出父母的房间,这时才想起一路上没吃饭,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苏秦想起平日总是嫂子做饭,还是先让嫂子做点饭吃吧。

走到厨房一看,嫂子正在刷饭碗,他马上过去给嫂子行了个大礼,说:“嫂嫂,您好啊?”

苏秦嫂子歪着头,给他翻了两个白眼,不屑地说:“好!你终于回来了,找我有事吗?”

“嫂子,我还没有吃上饭呢。您给我做点吃的,好吗?”“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早饭刚刚吃完,又要做吃的。你就索性熬一会儿,晚上一块儿吃吧!”

这可把苏秦气坏了,可是又拿嫂子没有办法,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屋里。苏秦挑开门帘一看,妻子正坐在织机上拿着梭子织绢。苏秦满心欢喜,心里想妻子总不会瞧不起自己吧?她应该好好地安慰安慰我呀!

哪里料到苏秦的妻子知道丈夫落魄归来,心里正气着呢!她见苏秦进来,仍旧坐在机前,上上下下打量了苏秦四个回合,连哼也不哼一声,沉着脸好像没瞧见,照样织她的绢。

这下子,苏秦可真是气得脸色发白,浑身打颤,一咬牙就从屋里出来,仰天长叹,心里琢磨着我之所以被他们看不起,不就是因为我没有求得功名吗?我就不相信我这辈子没有出头之日了!秦国不用我,我还可以去找其他六国。如果我真有才学,难道他们就没有一个肯用我?苏秦啊苏秦,你一定要争气!

从此以后,苏秦决心继续读书。不管家里人怎样冷淡他、说三道四、指桑骂槐,他都当做耳边风,装作没有听见。他整理了书箱,找出当初鬼谷子老师送的《太公阴符篇》,昼夜不停地研诵,一个劲儿地苦念,琢磨书中的道理和奥妙。

这样三天五天还行,时间一长,苏秦可就受不了啦。十几天没有好好地睡过觉,实在是困极了。有时,念着念着,眼皮粘到一块怎么也睁不开,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苏秦着急了,骂自己不争气。后来,他想了一个主意,拿湿手巾顶在头上。一试,果然清醒多了。可是,时间一长,手巾热了,苏秦又昏昏沉沉地睡过去。

一天,苏秦读得又累又困,就趴在桌上呼呼大睡起来。突然,一阵疼痛使他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原来是妻子叫他吃饭,怎么叫也叫不醒他。妻子就用手去拉他的头发,这下可真灵,苏秦马上醒过来了。于是,苏秦从中得到了启发,他灵机一动,又想出一个治困的办法来。

他找来一根绳子,把绳子一头拴在屋梁上,另一头牢牢地吊住自己的头发。这样,当他要打瞌睡,脑袋扑向桌子时,绳子就揪住头发,揪得他头皮发痛。这么一来,困劲儿就跑了,他又可以继续念书了。

但是,这个方法试了几天后,苏秦发觉要是真困极了,就是绳子揪住头发,仍旧能睡着,这可怎么办好呢?

苏秦苦思冥想了几天,终于又想出一个高招。他拿来一把锥子,往书桌边上一搁。读书时觉得困了,就伸手操起锥子在大腿上肉厚的地方刺一下,扎得鲜血直流,疼得浑身哆嗦。于是,精神又来了,他又可以接着又念书了。

家里人见苏秦这样发疯般地念书,怕他搞坏身体,就劝他不要这么拼命了,可是苏秦不听。

苏秦就这样悬梁刺股、刻苦用功,熬了一年多工夫,终于读熟了《太公阴符篇》,掌握了姜太公的兵法,记熟了各国的地形、政治情况和军事力量,并且用心揣摩和研究了诸侯的心理状态。真可谓天下大势如在掌中。他安慰鼓励自己说:“我苏秦有了这样的学问,一定能够取得卿相之位了。”

果然,经过这一番准备,苏秦在公元前334年开始游说六国,终于得到六国君王的重用,佩挂六国相印,总辖六国臣民,衣锦还乡,荣归故里。而且,他的合纵术也得到了世人的推崇。苏秦终于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毅力,争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