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轻轻松松坐月子
19062200000035

第35章 产后身体更轻松(5)

如何防治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下部接近阴道口,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称为子宫脱垂。常伴阴道前、后壁膨出(即膀胱膨出、直肠膨出)。本病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分娩时子宫的韧带及骨盆底的肌肉、筋膜组织过度伸展或撕裂所致。老年妇女雌激素水平低落和种种因素造成的长期腹压增加均可促使或加重子宫脱垂的发生。

主要症状:①肿物自阴道脱出。轻者在阴道口可以见到子宫颈和(或)膨出的阴道前壁。继之,肿物脱出于阴道口外,休息、卧床后能自动回缩。随病情发展,肿物脱出越来越大且不能自行复位,严重时子宫颈因长期摩擦而糜烂、溃疡、感染。②下坠感、腰酸。③膀胱膨出可发生排尿困难、尿潴留,且易并发泌尿系感染。还常因咳嗽、用力等腹压增加时尿溢出——张力性尿失禁。④直肠膨出时易有便秘或排便困难。

预防:①计划生育,防止多产。②产时听从助产人员指导,避免盲目屏气用力,避免滞产。③产伤要及时正确修补。④产后不要过早做重体力劳动。⑤加强产后保健,做健身操很有益处。⑥注意防治慢性气管炎、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慢性病。

治疗:①轻者,一般支持疗法,增强体质,注意营养及适当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增加腹压和重体力劳动。药物可以常服补中益气丸。②轻度阴道前壁或后壁膨出,可做肛提肌锻炼,即做缩肛运动,一缩一放,每次10分钟。每日2次,对恢复组织张力与功能有一定效果。③临床属于Ⅰ度重、Ⅱ度轻的子宫脱垂病人,采用子宫托并配合一般支持疗法效果好。子宫托置于阴道内阻止子宫颈下降,简便、安全、经济易行。但必须注意在医师指导下掌握放取方法,病人每晚需取出子宫托,洗净,次晨放入。若日久不取出,阴道壁可被压迫、摩擦致损伤、感染,甚至形成尿瘘或粪瘘。④重度或中度病人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手术矫治。根据病人年龄、生育要求及全身状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年龄较大、不需要再生育、脱垂及症状严重而健康情况允许者,选择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为宜。

如何预防产后阴道松弛在未生育时,两性交合很紧贴,阴茎进入阴道时有一种令人愉悦的感觉,但生育后就完全不同了,阴道显得很宽松,性交时夫妻双方都会产生一种交合不够紧的感受,这种情形可能影响性生活的和谐,造成丈夫的不满足及妻子的性压抑。

产后阴道松弛的关键是耻骨尾骨肌功能的下降。耻骨尾骨肌是提肛肌群中作用范围最广的肌肉之一,它能托起盆腔内脏,保持盆尾阴部软组织张力,它和近端尿道壁括约肌相互交错,还伸延进阴道括约肌的1/3,因此,它能收缩直肠下端和阴道,完善排便动作及阴道“紧握”功能。当两性交合的时候,耻骨尾骨肌开始“工作”,阴道收缩,“紧握”阴茎,使两性结合更加完全、幸福。由此可见,防治产后阴道松弛,则要注意锻炼耻骨尾骨肌的功能。方法是常做“提肛功”,即吸气时用力使肛门收缩,呼气时放松,反复20~30次。隔1~2分钟再进行1次,每天锻炼5~6次,每周锻炼2~3天。锻炼时间可采用慢速收缩、快速收缩或两者交叉进行。

子宫复旧不全的防治在产妇分娩以后,膨大的子宫就要日渐回缩,需周的时间,方能恢复到妊娠前的大小;在这同时,子宫腔内由于胎盘剥离而形成的创伤面也在逐渐缩小,经过6~8周,创面便完全修复,子宫内膜也恢复到孕前的状态。子宫的这一复原过程,就叫做子宫复旧。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使得子宫复旧的能力受到阻碍,就会引起子宫复旧不全的病症。

影响子宫复旧能力的因素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胎盘或胎膜残留于子宫腔内;②子宫内膜脱落不全。③合并子宫内膜炎或盆腔内炎症。④子宫过度后屈,使恶露不容易排出。⑤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⑥排尿不畅,膀胱过度充盈,致使子宫不能下降至盆腔。此外,产妇年龄较大、健康情况差、分娩次数多或多胎妊娠者,也往往会影响子宫的复旧能力。

子宫复旧不全的主要表现是血性恶露明显增多,持续时间延长,可能长达10天左右(正常情况为3~4天),恶露浑浊或有臭味,有时可能发生大量出血。血色恶露停止后,白带(也称白恶露)增多,产妇有时感到小腹坠胀或疼痛。子宫较同时期正常产妇的大而软,位置大多数后屈,有轻度压痛,宫颈口松弛。

为了预防子宫复旧不全的发生,一般要在产后注意以下几点:①产后应及时排尿,不使膀胱过胀或经常处于膨胀状态,以免影响子宫复旧。②产后6~8小时,疲劳消除后可以坐起来,第2天就应下床活动,以利于身体生理功能和体力的恢复,有利于子宫复旧和恶露排出。③产褥期应避免长期卧位,如果子宫已经向后倾屈,应做膝胸卧位来纠正。④产后应该哺乳,因为宝宝的吮吸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从而促进子宫复旧。⑤要注意卫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症。

产后如何预防静脉栓塞静脉栓塞是孕产妇最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而且以下肢发生静脉栓塞为最常见,还可发生于门腔静脉、肠系膜静脉、肾静脉、卵巢静脉及肺静脉等。深静脉栓塞是围生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应引起警惕。

孕产妇容易发生静脉栓塞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血液的凝血因素多了,而溶解血块的因素少了;二是静脉血管血流速度变慢,深部静脉受压,血流淤滞,再加上活动少,静脉中处于高凝状态的血液容易凝结成块(即血栓)而阻塞血管(即栓塞)。所以,对孕产妇来说,预防深静脉栓塞的最好办法是活动。在妊娠末期,不要因为行动不便而停止活动,应坚持散步或做适量家务。产后第1周,是栓塞的多发期,产妇应早下床,并做适量动作,即使是手术后,也应尽量在床上做翻身、伸屈肢体等运动。只要深部静脉血管内的血能不停地流动,血栓就难以形成了。

当然,产前、产后还要严密观察,一旦出现发热,必须警惕是否发生静脉炎,除了要用抗炎药物治疗外,还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发现下肢肿胀、疼痛、发凉、青紫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如早期采用抗凝药物治疗,则无需开刀。如果延误了诊治,就需手术取出血块。因此,对孕产妇来说,及早注意预防,是为上策。

如何防治产后盆腔静脉曲张盆腔静脉曲张,是指盆腔内长期淤血、血管壁弹性消失、血流不畅、静脉怒张弯曲的一种病变,本病好发于产妇和体质较弱的妇女。

造成盆腔淤血的原因很多,最主要是由于妊娠期子宫增大,压迫盆腔血管,血液回流受阻,引起淤血。产后调养不当,盆腔血管复旧不良,也可造成盆腔淤血。而产后久蹲、久站、久坐、长期便秘等,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盆腔静脉淤血、血液循环不畅,可引起下腹疼痛、坠胀、恶露多、月经过多。又因长期淤血造成子宫颈肥大、腺体增生、阴道壁充血而白带增多,呈水样或白色透明黏液。还可因盆腔静脉曲张影响膀胱而出现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影响直肠使肠壁静脉曲张而出现痔疮,同时也可引起腰酸及腰骶部坠痛。

防治该病的方法,可根据上述发病原因,除去外界和人为因素,做好产后调养,加强腹肌、盆底肌肉和下肢肌肉的锻炼,具体做法如下:

(1)产后注意卧床休息,经常变换体位,最好多采取侧卧位。在可能的情况下,卧床可采取头低脚高位。避免长时间的下蹲、站立和坐位。

(2)保持大便通畅,若有便秘发生,应早、晚服蜂蜜一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3)经医师确诊为盆腔淤血者,可按摩下腹部。用手掌在下腹部做正反方向圆形按摩,并同时在尾骶部进行上下来回按摩,1日2次,每次10~15遍。

(4)用活血化瘀、芳香理气药热熨,可选川芎、乳香、广木香、小茴香、路路通、红花等各15克,炒热盛布袋中,熨下腹部、腰肌和尾骶周围。

(5)缩肛运动,将肛门向上收缩,如大便后收缩肛门一样,每天做5~6次,每次收缩10~20下。

(6)平卧床上,两脚踏床,紧靠臀部,两手臂平放在身体的两侧,然后腰部用力,将臀部抬高、放下,每天做2次,每次20遍左右,以后可逐渐增加。

(7)手扶桌边或床边,两足并拢做下蹲、起立,每天2次,每次5~10遍。

(8)如果症状较严重者,除进行以上锻炼外,还可采用膝胸卧位。即胸部紧贴床,臀部抬高,大腿必须与小腿呈直角,每天2次,每次15分钟左右,这种位置可使症状很快缓解。

如何防治产后外阴炎外阴部在生理解剖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它的前面是尿道,后面是肛门,中间是阴道,局部皮肤常被尿液、阴道分泌物浸润,容易污染,产后分泌恶露、月经纸垫与外阴摩擦,易使局部皮肤发红、发热、肿胀,加之产后抵抗力低下,常因局部皮肤损伤和产后调养不宜,引起细菌感染而发炎。

急性外阴发炎时,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甚至糜烂、渗液、溃疡,严重者可以引起全身症状、发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等。如果急性期发作症状较轻,未引起足够重视,可转为慢性,造成局部皮肤粗糙,外阴瘙痒,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

防治方法:

(1)产后经常保持外阴皮肤清洁,大、小便后用纸擦净,应由前向后擦,大便后最好用水冲洗外阴。

(2)恶露未净应勤换月经纸和月经带,勤换内裤,若局部有创伤、擦损,可用金霉素油膏(或眼膏)、红霉素油膏涂搽局部。

(3)如果发现外阴部有红色小点凸起,可在局部涂些2%碘酒。注意只能涂在凸起的部位,不要涂到旁边的皮肤。少数人对碘酒过敏,不能涂搽。假如为脓点,可用消毒针头刺破,用消毒棉签擦去脓液,再涂上抗生素油膏。

(4)如果外阴部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局部可热敷。最好用蒲公英50克,野菊花50克,黄柏30克,大黄10克,煎水,洗涤外阴或坐浴15分钟。口服磺胺、四环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

(5)如果局部化脓,除上述处理外,可用蒲公英30克,大黄15克,煅石膏30克,熬水,坐浴,有收敛、杀菌、解毒的作用。

(6)如果患慢性外阴炎,局部皮肤瘙痒,绝不可因瘙痒频用热水烫洗,热烫虽能暂时止痒,但因反复烫洗,而使局部皮肤受到损伤,过后愈来愈痒。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或用中药黄柏50克,土茯苓30克,地肤子30克,花椒10克,煎水、坐浴,坐浴后可用0.025%地塞米松冷霜涂搽局部。

(7)患外阴炎后应忌食辛辣、醪糟等刺激性食物,宜吃清淡食物。

如何预防产后耻骨分离症当妇女在怀孕期,尤其是在将分娩前,由于内分泌因素的影响,使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软骨及韧带变松软。在分娩时耻骨联合及两侧骶髂关节均出现轻度分离,使骨盆发生短暂性扩大,有利于胎儿的娩出。产妇在分娩后黄体素分泌恢复正常,松弛的韧带及软骨也随之恢复正常。可在0.05%~0.1%的产妇中,因内分泌(黄体素)分泌过多,致使韧带过度松弛,产时两侧骶髂关节及耻骨联合发生分离。产程过长,胎儿过大,产时用力不当或姿势不正,以及腰骶部受寒等多种因素,造成产时或产后骨盆收缩力平衡失调,可使骶髂关节软骨面发生错位。因骶髂关节的关节面粗糙,在形态上变化较多,易发生关节细微错位。由于上述因素,造成产后骶髂关节错位,致使耻骨联合面不能恢复到正常位置,经过一段时间未能自行回复,症状加剧者,就形成了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便秘怎么办产妇分娩后最初几天,往往发生便秘,有时3~5天不解大便,或者大便困难,引起腹胀、食欲缺乏,严重者还会导致脱肛、痔疮、子宫下垂等疾病。

引起产后大便困难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由于妊娠晚期子宫胀大,腹直肌和盆底肌被膨胀的子宫扩张,甚至部分肌纤维断裂,产后腹肌和盆底肌肉松弛,收缩无力,腹压减弱,加之产妇体质虚弱,不能依靠腹压来协助排便,解大便自然发生困难。

(2)产妇在产后几天内卧床休息,活动减少,影响胃肠蠕动,不易排便。

(3)产妇在产后几天内的饮食单调,往往缺乏纤维素食物,尤其缺少粗纤维的含量,这就减少了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也使肠蠕动减弱,影响排便。

产妇便秘的对策有以下几条:①产妇应适当地活动,不能长时间卧床。产后最初1~2天应勤翻身,吃饭时应坐起来。2天后应下床活动。②在饮食上,要多喝汤、多饮水,每日进餐应适当配一定比例的杂粮,做到粗细粮搭配,力求主食多样化。在吃肉、蛋食物的同时,还要吃一些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③平时应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因为不良情绪可使胃酸分泌量下降,肠胃蠕动减慢。④用黑芝麻、核桃仁、蜂蜜各60克。方法:先将芝麻、核桃仁捣碎,磨成糊,煮熟后冲入蜂蜜,分2次1日服完,能润滑肠道,通利大便。也可用中药番泻叶6克,加红糖适量,开水浸泡代茶频饮。用上述方法效果不明显者,可服用养血润燥通便的“四物五仁汤”:当归、熟地各15克,白芍10克,川芎5克,桃仁、杏仁、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各10克,水煎,2次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