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莹病了,妈妈带她去医院看病,医生说要打针。莹莹立马苦着小脸对妈妈说:“妈妈,可不可以不打针,打针好疼!”
妈妈笑着说道:“莹莹,妈妈知道打针很疼,可是不打针,莹莹的病就不会好,就会一直这么难受。”
莹莹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顺从地点了点头。
刚刚打完针,妈妈陪着莹莹歇着。又有一个小女孩来看病,也是要打针。小女孩哭着不愿意,但是最后还是拗不过母亲,打完针后哭得满脸都是泪水。
这时,莹莹走上前去,对小女孩说:“小妹妹,我刚才也打了针,真是好疼啊!不过妈妈说只有打完针,病才会好得更快。”
延伸阅读
唤醒孩子关心他人的心
关心别人,是一种社会公德,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但是,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的宠爱之下,学会了享受别人给予的爱心,却不懂得关心别人。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孩子的模仿力非常强,而父母无疑成为孩子首先模仿的对象,如果父母自己的行为是自私的,那就难以要求孩子会有良好的行为方式。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都应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孩子的榜样”。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彼此之间互相关心;对待长辈,要能够体贴照料;对待亲友要嘘寒问暖。例如吃饭时爸爸没回来,要提醒孩子给爸爸留饭或耐心等待爸爸。当孩子学着给父母做一点事时,哪怕是给妈妈倒杯茶、给爸爸拿支笔,父母都应该给予鼓励。父母对别人主动、热情地关心,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孩子和妈妈一起坐在公共汽车上,这时,上来一位老奶奶,孩子要起身让座,妈妈就应该肯定并鼓励孩子。乍看之下,也许只是件小事,但在孩子的心灵里,却播下了关心别人的种子。
同时,在生活中,父母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关心别人的事例和道理。孩子开始可能会似懂非懂,但是在生活实践中,孩子就会慢慢明白,并努力去做。说得形象点就是,父母在孩子心里播下了关怀的种子,生活就会让它发芽。
让孩子关心照看花草小动物
如果家里有条件,可以让孩子关心照看花草或者小动物,让孩子在照料的过程中,培养出对花草、动物的珍爱之情和最基本的责任心。他们对动植物有了这种珍爱之情,对待别人的时候往往也会对人产生同情、怜爱、关心。所以,指导孩子种植与饲养,培养他们喜爱花鸟鱼虫的感情,也是增进孩子关心别人的方法之一。当然,孩子的能力有限,有些照料工作并不一定能独自完成,这时父母应该帮助他,引导他,但不要全部包揽。
让孩子适当参加劳动
父母不要整天围绕着孩子转,否则孩子就会心安理得地承受着家里人对他的一切关怀和照顾。为孩子创造一些劳动的机会,让孩子切身体验,让他们领会父母照顾他们的辛苦,学会体谅父母,尽自己的力量帮父母做事,为父母分忧解愁。在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帮着扫地,拿碗、拿筷子等事情。孩子做得好就要表扬他,让他有成功的满足感。让孩子在劳动中懂得,关怀和帮助别人很开心。
让孩子过集体生活
孩子开始和同伴们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常会出现争吵、打斗、抢玩具等不友好的行为。对于这些,父母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结合孩子的群体生活教育孩子团结同伴、关心同伴、友好谦让。在此过程中,孩子往往就会感受到他是集体中有价值的一员,从而乐于融进集体,帮助化解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在这些行动中,孩子将会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而有些父母怕孩子受到别人的欺侮,不让他合群,结果会使孩子形成孤独、自私的心理。孩子不为别人着想,更不懂得关心别人,这对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关心别人的行为
孩子的认知能力比较低,经验比较缺乏,需要成人在理论上给予帮助,在行动上给予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告诉父母自己做了什么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事情,父母应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父母的这种行为无疑会告诉孩子:“你学会关心别人了,我感到很高兴。”有时,还可适当地进行奖励,久而久之,孩子的行为就会得到巩固和发展。
教子故事救妈妈的小狼
狼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外出寻找猎物,雪地里白茫茫一片,很少能看见在外游走的小动物。
“妈妈,我饿了。”饥肠辘辘的小狼委屈地说。正在这个时候,前面有一只受伤的野鸡在挣扎。狼妈妈连忙跑上去,小狼在后面大声地喊道:“妈妈,小心……”话还没有说完,只听一声闷响,狼妈妈掉进了一个很深的枯井里了。
小狼伤心地看着自己的妈妈在下面挣扎,可是根本就不管用,井太深了,尽管自己它
一直不停地鼓励,可是任凭狼妈妈怎么努力也没有爬上来。小狼把那只受伤的野鸡给了妈妈,让它积蓄能量。
小狼不顾饥饿、寒冷和疲倦,把井边的雪刨开,用两只前爪不停地往里边刨土。而它的妈妈很快就明白了孩子的意图。狼妈妈用尾巴把土扫拢到一起,垒起来,就这样,小狼在上面不停地刨,狼妈妈不停地垒土垫在自己脚下,往上爬。经过两天两夜,狼妈妈在孩子的帮助下终于从井里爬了上来,而井周围留下了的斑斑血迹。
小狼是聪明的,更是懂事的。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关心自己的妈妈,比如帮助妈妈做家务,在妈妈生病的时候告诉她多休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