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
19063500000046

第46章 让孩子能够忍受苦瓜的苦味

恬恬生日的那天,恬恬看见妈妈端上来的好吃的,眼睛都看直了。

恬恬迫不及待地夹起西红柿炒鸡蛋放到嘴里,但是去立马就吐出来了。

“呸……呸……”恬恬一边吐一边说,“好苦!妈,你炒得菜怎么这么苦啊!”

“苦吗,今天可是你爸爸专门为你做的菜哦,你这样说爸爸会不高兴的!”

“可是,真的很苦,好难吃的!”恬恬皱着眉头,撅着嘴十分不高兴,“人家今天过生日,爸爸做这么难吃的饭菜,一点意思都没有!”

“没有啊!”妈妈咂咂嘴说道,“味道刚刚好啊,怎么会苦呢!”

恬恬有些不信,尝试的夹起一点放到嘴里,咀嚼了两下:“呸……这么苦,这个更苦,你们从哪里弄来这么苦的东西,真是苦死人不偿命的菜!”

“你那么怕吃苦,当然尝不到后面的甜了!”妈妈循循善诱地说。

“你又骗我,刚刚说好吃,结果我尝了一口,谁知道弄了一嘴的苦味,现在还说甜,恐怕是更苦吧,我才不上你的当呢?还是吃我的西红柿炒鸡蛋好了,苦味总会淡些!”恬恬气愤地说。

过了一会儿,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好像商量好了似的,一起吃那道被恬恬称为“苦死人不偿命”的菜。恬恬皱着眉头吃着自己认为不苦的菜。

“恬恬,真的不吃这道菜了?”爸爸看真恬恬苦得脸都皱起来了,好心地感叹,“不吃,你的损失就大了!”

“不吃!”恬恬果断的回答到,但是看见爸爸妈妈吃得津津有味,又有种点跃跃欲试的心情,“试试也无妨!”

在爸爸妈妈强忍住笑意的表情之中,恬恬大义凛然地又尝了一口:“这是什么菜,先苦后甜的,还挺有个性的!”

“你不是说它苦吗,它就只好叫苦菜了!”妈妈笑吟吟地看着女儿,神秘地说,“不先吃苦,哪有后面的甜?”

……

延伸阅读

能吃苦的孩子早成才

中国自古就有“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至理名言。一位哲学家说得更深刻、更加辨证:“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不幸是最大的不幸!”

现在的孩子备受父母的宠爱,有些父母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容易的得到许多物质享受,不懂得什么是苦,什么是累。其实,父母应该明白,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自己去面对生活,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累,培养孩子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使孩子从小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吃苦让孩子更适应社会竞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共同心愿。父母愿意为孩子提供优厚的生活条件,也舍得智力投资。有些父母甚至是对孩子百依百顺,偏爱有加。但在培养出聪明智慧的孩子却同时父母也培养出了一个娇生惯养、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的孩子,使得孩子离开了父母就无法打理自己的生活。俗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孩子需要磨炼,而吃苦无疑是对孩子的最好磨炼之一。经过这种磨炼的孩子,在以后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才能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有坚持到底的毅力,才能在竞争之中脱颖而出,获得胜利。

吃苦让孩子学会人文关怀。孩子被爷爷奶奶宠着,惯着,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认爸爸妈妈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懂父母的艰辛,也不会关怀父母,更不用说去关怀社会了。缺乏对生活艰苦的了解,也会缺乏一种普遍的人文关怀。而这种对艰难环境和贫困人生的关怀,就像人性中的一盏明灯。如果这盏灯熄灭,将是很可怕的。这也是康熙、乾隆南巡体察民情时,总喜欢带上皇子皇孙的原因。

当然,孩子不愿吃苦,拒绝吃苦,并非全是孩子的过错,父母没有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为了让孩子以后能够幸福,父母是不能心疼孩子吃苦的。

让孩子适当参加家庭劳动

孩子的一切都有父母来包办,除了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之外,还会助长孩子自私自利的心理。适当的让孩子参加家庭劳动,不仅让拉近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还能让孩子懂得生活的艰辛,学会付出,养成能够吃苦的精神。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照料一盆花,每天给它浇水,定期施肥,经常观察盆花生长变化的情况。当盆花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开出鲜艳而美丽的花朵时,会使孩子从中体会到做一件事,必须付出自己艰辛的努力。

父母要学会给孩子添点“乱”

俗话说:“庭院里养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孩子的一生不可能都在父母的呵护下度过,生活中的坎坎坷坷、工作中的艰难险阻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对孩子过于娇惯,看上去是爱护,实际上会害了他们。让孩子从小吃点苦,将来才会具有面对复杂人生勇往直前的勇气和能力。所以,父母要适当的给孩子安逸的生活添点“乱”,在生活中设置一些挫折与困难,磨炼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学会吃苦。例如有些父母通过让孩子去卖报纸、去农村体验生活、去外面打工等形式的活动来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解决活动之中的问题,锻炼自己,接触社会,培养吃苦精神。

让孩子学会坚持

吃苦的精神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培养出来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孩子做一件有些难度的事情的时候,有些孩子一喊苦,父母就立马让孩子停下来歇息,自己代劳。而有些父母则会坚决要求孩子努力把事情完成之后再休息。这种父母的做法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做任何事情都能有始有终的习惯。同时在孩子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本身就是对孩子吃苦精神的一种磨炼。这样培养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之中才能毫不畏惧挫折和困难,勇往直前地挑战一切。

教子故事画家与老鼠

一位孤独的年轻画家,除了理想,他一无所有。

为了理想,他毅然出门远行,来到堪萨斯城谋生。和所有出门打天下的年轻人一样,他初尝了失败的滋味。屡屡碰壁,最后他找到了一份替教堂作画,报酬极低的工作,他无力租用房子,只好每天在一家废弃的车库里辛勤工作到深夜。

有一天,当疲倦的画家抬起头,他看见昏黄的灯光下有一对亮晶晶的小眼睛。是一只小老鼠,当他微笑着注视这只可爱的小精灵,可是它却像影子一样溜了。

后来那只小老鼠一次次出现,不只是在夜里。他从来没有伤害过它,甚至连吓唬都没有。任它在地板上做着多种运动,表演精彩的杂技。而他作为唯一的观众,则奖它一点点面包屑。渐渐地,他们互相信任,彼此间建立了友谊。老鼠先是离他较远,见他没有伤害它的意思,便一点点靠近。最后,老鼠竟敢大胆地爬上他工作的画板,并在上面有节奏地跳跃。而他呢,决不会去赶走它,而是默默地享受与它亲近的情意。

不久,年轻的画家因为别人帮他介绍一份工作,而离开了堪萨斯城,但不幸的是,他还是没有逃出失业的困境,就在他潦倒不堪的当儿,他突然想起那只爬到他画板上跳跃的老鼠,灵感就在那个暗夜里闪了一道耀眼的光芒。

他迅速爬起来,拉亮灯,支起画架,立刻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物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这样平凡地诞生了。灵感只青睐那些思考的头脑。

这位年轻的画家就是后来美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才华横溢的沃尔特·迪斯尼。

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光辉,并学会以苦为乐,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才能借助环境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