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让你睡好觉:睡眠决定健康
19063800000017

第17章 不同群体的睡眠障碍(4)

据专家介绍,手机辐射对人的头部危害较大,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在美国和日本,已有人怀疑有因手机辐射而导致脑瘤的案例。美国马里兰州一名患脑癌的男子曾认为使用手机使他患上了癌症,于是对手机制造商提起了诉讼。

专家指出,在接电话时最好先把手机拿到离身体较远的距离接通,然后再放到耳边通话。此外,尽量不要用手机聊天,睡觉时也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

面对面睡觉不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母子之间面对面睡觉是很常见的,因为这种睡姿可表达夫妻间的恩爱和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其实,这种睡法是不卫生的,不利于双方的身体健康。

我们知道,在人体内,脑组织的耗氧量最大。一般情况下,成人脑组织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1/6左右。两个人面对面睡觉时,双方长时间吸收的气体大部分是对方呼出来的“废气”,导致氧气吸入不足。氧气吸入不足易使睡眠中枢的兴奋性受到抑制,出现疲劳,因而容易产生睡不深或多梦等现象。同时,因睡眠中枢兴奋受到抑制而出现的疲劳的恢复过程比较缓慢,使人醒后仍感到昏昏沉沉、萎靡不振。

两人经常面对面睡觉,还有可能引起大脑的睡眠中枢兴奋和抑制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记忆力减退,思维分析能力下降,以致对工作和学习造成影响。

夫妻同床共枕不利于健康

“同床共枕”一直被认为是夫妻恩爱的象征,但是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很多夫妻都存在着睡眠问题。本来平时睡得就很晚,再加上睡觉时对翻身的互相打扰,睡眠质量就更加不好了。

专家研究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同床共枕会对第二天男性的脑力产生不利影响,而女性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当男性和自己的伴侣同床共枕时,即使他们没有发生亲密的两性关系,男性的睡眠模式也会因此被扰乱,而这也会进而影响到该男子第二天在思维敏捷度测试中的表现。

然而,女性就不会遇到这种问题。研究人员表示,尽管女性和爱人同床共枕也会使其睡眠模式被打乱,但当她们真正睡熟时,往往会享受到质量更好的睡眠。这就意味着她们的脑力并未因此而被损耗。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同床共枕还会对做梦产生影响。通常,女性分床睡后,会记得更多梦的内容;而男性则会在与爱人同床并发生亲密关系后,记得更多梦的内容。

为避免同床共枕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在德国、法国等一些国家,夫妻间分床垫睡的现象逐渐盛行起来。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是却从根本上提高了睡眠质量。

“同床分垫”即夫妻分别选择适合自己的单人床垫拼在双人床上,在床垫上铺设一个床褥,这样就可以让夫妻双方都能够获得自己满意的睡眠质量。

专家指出,不同的床垫适合不同的人群:

1.泡沫床垫

这种床垫为身体提供坚实的支撑,能缓冲身体动作造成的震动,即使枕边人频繁翻身,也不会影响到对方。

2.弹簧床垫

弹簧床垫可使身体的重量平均分布在整张床垫上,避免身体任何部分受到过度压力,适合易被别人打扰,对床垫弹性和支撑力需求较高的人。

3.丝绵床垫

这种床垫非常的柔滑,更贴近皮肉,透气性很好,与皮肤不粘贴。丝绵床垫是一种很适合女性睡眠的床垫,但由于其质地的原因,对于睡觉爱翻滚的男性则不适合。

4.乳胶床垫

这种床垫有空隙可以让空气循环流通,还经久耐用。天然乳胶柔软而充满弹性,能为整个身体提供精确支撑,吸水性能好,感觉舒适。乳胶密度大,所以这种床垫显得很沉,而且恢复性强,适合体重较大的人。

接吻有助于睡眠

德国的一份科学研究报告提出,接吻能够治疗失眠。这份报告公开了许多接吻的生理性好处。

首先,专家指出,接吻时,人体会有30块肌肉积极配合这一动作,其中有12块控制嘴唇的动作,11块控制舌头的动作,其余的控制了肢体和头部动作。

所以接吻时人的脉搏跳动会加速,从每分钟70次提高到150次,消耗人体内至少12千卡的热量。也就是说,接吻是一种很好的运动。另外,接吻可以刺激口腔,使它分泌出大量唾液,其中的钙和磷能有效预防龋齿。

再者,接吻越有激情,人体就会分泌出越多的具有麻醉作用的内啡肽,一次热吻产生的激素能够起到一片止痛药的效果。接吻还能够阻止压力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形成,有利于缓解高血压、高胆固醇、肌肉萎缩以及失眠症状。

但研究人员同时强调,接吻时还要注意卫生。如果有传染性的口腔疾病,那么应该先就医,尽量避免通过接吻互相传染。

通过性爱来助眠

对于男性来说,脑电波扫描及动物实验都显示,性生活后他们往往睡得更快、更香甜,甚至可以说,有性爱的夜晚让他们不会失眠。

对于女性,美国生理学家曾做过大量调查发现,性高潮的缺失是女性失眠的一大原因。当然这不能单纯归咎于枕边人,而和男女性欲、性高潮和性欲消退在瞬间的巨大差异有关。女人需要更长的发动过程,更缓慢的消退过程,因此,在性爱中女人就是比男人更难达到完美,也更容易遭遇失眠。

从生理上说,每次性活动,女人体能消耗只是男人的1/3,甚至更少。所以,男人在做爱后自然转入休整状态。在心理上,一些男人又容易忽视情爱交融,不了解女人性反应特点,以为性爱生活不过是“男施女受”。女人如果得不到性满足,就会影响睡眠。

所以,专家认为,要想让性爱为酣畅的睡眠加分,男性在性爱中做足前戏和后戏,充分调动伴侣的激情是很有必要的。女性则应反省自己的性表现,一切等着对方施予不但是性爱的漏洞,还是导致失眠的罪魁。主动大胆一些的女人更容易通过性爱获得高质量睡眠。

此外,夫妻的睡姿也很有讲究。性爱专家建议,性生活后,丈夫可从妻子身后环抱着她入睡,使双方身体充分接触,又不压迫心脏,能让女人产生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促进夫妻感情和睡眠质量。当然,如果有一方感到不适的话,那么就没有必要非这样做。

还有一些性爱专家建议裸睡,认为这样人体更放松,还有利于增强身体免疫能力,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疲劳。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失眠

失眠就是一个困扰很多老年人的大问题。老年人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时间延长,睡眠不安定、易醒,觉醒次数增加,睡眠呈现阶段化,深睡眠时间减少。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有以下这些方面:

1.脑部器质性疾病

老年人伴随着年龄增长,脑动脉硬化程度渐渐加重,并可能伴有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痴呆、震颤麻痹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可以使脑部血流量减少,引起脑代谢失调而产生失眠症状。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这也是引起老年人入睡困难及睡眠不安的一个原因。例如,屋居临街、邻居喧哗、附近环境嘈杂等,也会使老年人难于入睡。环境杂乱不宁,还易把睡眠浅的老年人吵醒而不能再入睡。

3.全身性疾病

进入老年期以后,全身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诸如冠心病、肺心病、肺气肿、糖尿病、颈椎病等,这些疾病都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睡眠。

4.药物因素

睡觉前服用了引起神经兴奋的药物,如治疗结核病的异烟肼,治疗喘息的麻黄素、氨茶碱等,易产生兴奋而难以入睡。此外,左旋多巴、苯妥英钠等都可以引起老年人失眠,其中左旋多巴可以引起失眠,还可以引起噩梦,扰乱睡眠。

5.精神心理因素

步入老年期以后都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退休以后的精神状态和在工作岗位上时不可能一样,尤其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常常呈现抑郁状态。

6.白天睡眠太多

老年人白天没有过多的事情要做,因此白日小睡过多也是影响夜里睡眠的原因之—。老年人通常瞌睡多,在环境安静、无所事事的条件下,白天小睡容易增加。适当掌控白天睡眠,则可以明显改善夜里的睡眠质量。

7.夜间尿频

中医认为,人进入老年以后肾气就亏虚了。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夜间小便次数便增多。夜间频繁解小便,也会影响老年人的睡眠。

老年人睡得少不正常

很多人都知道“老年人觉少”的俗语,所以一些老年人出现失眠、入睡难、多梦、易醒、睡眠不深等情况后都没怎么在乎,也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老年人觉少并不是自然规律,应当心其中隐藏着疾病危害。

老年人出现失眠、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的原因很复杂。离休、退休等社会因素会导致老年人经济生活发生变化,也会使一些老年人产生心理落差等问题,而子女不在身边、老伴身体不好甚至老伴先走一步等等都会加重老年人的心思,会让老年人彻夜难眠。

除了这些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还有更多的是身体因素。腰腿疼、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疾病等老年人的常见病都会不同程度地导致睡眠时间减少。老年性痴呆等神经系统的变性病也容易造成老年人睡觉不踏实、失眠。老年人有了疾病,一般都会吃药治疗,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导致睡眠障碍。所以说,老年人觉少的说法并不是一种科学的说法,可能是一种老年人身体状况不佳的表现。

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需要充足的睡眠。近年来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健康长寿的老年人均有一个正常而良好的睡眠,保证充足有效的睡眠是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俗话说,“青年靠吃,老人靠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有人甚至把老年人的睡眠比作生理充电,看来老年人睡眠不可少是有道理的。睡眠需要量在成年人阶段变化不大,老年人夜间醒来次数较多从而会使睡眠时间减少,但他们的生理需求量与年轻时相比并未减少。虽然睡眠困难现象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但年龄并非是主要原因,老年人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讲究睡眠卫生,找到睡得少的客观原因,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对症治疗。

老年人打盹是健康的标志

人的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率降低,活动量减少,晚上一般睡6个小时左右,且多梦、易惊醒,早上醒得早,而生理性的衰老,又使老年人易于疲劳。因此,老年人不得不采取白天打盹或小睡片刻的方法来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这正是老年人消除疲劳、重新获得精力和体力的一种特有的休息方式。有关研究认为,老年人有打盹习惯是健康的标志,有益长寿。白天有打盹习惯者,晚上睡意来临时更易进入梦乡,也易睡得深沉。

学会打盹也有益于健康和长寿。那如何打盹呢?

老年人在白天打盹,要注意打盹的时间和量。睡眠医学研究表明,午前打盹或小睡片刻,有助于增加有梦睡眠,有梦睡眠增加有益于脑疲劳恢复,当然,噩梦除外;午后打盹或小睡片刻,有助于增加无梦睡眠,无梦睡眠对消除身体疲劳有益。白天打盹的次数不宜多,一般白天打盹2次;时间也不宜太长,每次20~30分钟。这样既可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又不影响夜间的睡眠。

此外,还应注意一点,老年人不宜坐着打盹。医学专家指出,老年人坐着在椅子上打盹,醒来后会感到全身疲劳、头晕、腿软、耳鸣、视线模糊,如果马上站立行走,极容易跌倒,发生意外事故。这种现象是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坐着打盹时上身容易失去平衡,还会引起腰肌劳损症,造成腰部疼痛。坐着打盹入睡后,体温会比清醒时低,极易引起感冒,而感冒又易诱发其他疾病。

可见,老年人打盹是有讲究的。老年人要学会科学打盹,这样才有益于预防疾病,有利于健康长寿。

老年人宜采取“卧如弓”的睡姿

对于老年人来说,睡姿不仅关系到睡眠质量的高低,而且也对老年人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专家提出,睡觉时,老年人最好采用“卧如弓”的姿势。这个姿势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放松的睡姿,有利于人体放松全身的肌肉组织,消除疲劳,帮助胃中食物朝十二指肠方向推动。同时还方便心脏血液回流,减轻心脏负担,避免心脏受压。不过也要注意自然地转换姿势,如果左侧卧过久,可调整为仰卧。

睡觉时有打鼾症状的老年人,如果采用仰卧的姿势,舌头会后坠,加上老年人气道的肌肉比较松弛,很容易引起气道塌陷,从而导致气道流通不畅,加重打鼾症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所以,有打鼾症状的老年人,睡觉时更适合采用弓形睡姿。另外,还有一些患特殊疾病的老年人,如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老年人,最好也采用弓形睡姿,因为如果仰卧时间长了,胃液就会上涌,给身体带来不适。至于俯卧的睡姿,基本上是不提倡的,因为这样会造成对胸部的压迫,当然,背部有伤的老年人除外。

如果老年人经常出现下肢水肿的状况,睡觉时可以在下肢下面垫个薄被子或小枕头,这样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下肢水肿的症状。

老年人午睡需特别注意

很多老年人将午睡作为养生的一个方法,但有专家指出,部分老年人不宜午睡。以色列研究人员对455名老年人调查了6年后发现,在此期间去世的75位老年人中,习惯午睡者的死亡率为20%,除去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午睡者的死亡率明显较高。研究者认为,人在睡眠时,心率、血压均会降低,醒来再恢复,这种变化可能会增加血管受损的几率。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难道很多人长年的午睡习惯真的需要改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