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庆平
“教”意味着用文化渗透的方式让接受者“孝敬父母,忠诚国家”。“育”则意味着“成才”非一日之事,需要日积月累而成。爱是教育永恒的主旋律,作为教育执行者的老师本就应是爱的源泉。爱心的日渗月透,如春风化雨,让学生——这颗希望之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是基于对“渗透爱心”的朴素理解和切身践行,便有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人、成才的成长经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孩子的故事。
18年前,因父亲的封建观念,一个原本已有两个女儿的菜农家庭迎来了一个男孩的降生。虽然他是个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但也让中年得子的父母喜悦不已。童年的成长记忆伴随着父亲的酗酒和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六岁那年,父母离异,他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岁月流逝,长大成人的两个姐姐相继出嫁,家里失去了劳动力。12岁那年,鳏居的父亲因车祸身亡,肇事司机逃逸,母亲和他安葬了父亲。13岁那年,他的病情加重,因家庭贫苦,在成都市红十字会和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下,他才接受了大型心脏手术。经过三天三夜的昏迷以及与死神的殊死较量,他终于活了下来。2006年11月,50多岁的母亲在前往市场买菜的路上被车撞倒,脑部、腿部严重受伤……
一、用心关注,爱心至诚
2007年2月,文理分班,高2009级文科(21)班诞生了。在熙熙攘攘的教室里,一个大男孩安静地坐在第一排,他抬头望着忙碌的我,特别的眼神使他成了第一位我认识的(21)班的学生。他带头打扫班级卫生,事情做得很认真;他参加班委竞选,成功竞得学习委员之职,让我觉得这孩子还不错。但之后,他经常在课堂上,特别是自习及寝室违纪讲话,因此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
最难忘的是,2007年4月的一个晚上,繁忙的我在办公室处理事务。成绩不稳定的他从教室端来把椅子,坐在我对面,用孩子般的眼神看着我。暮然间接触那眼神,让我心中一震,很特别。它触动了我埋藏多年的一种情愫(17年前,我的大儿子因病夭折,那一刻我感觉我的儿子就坐在我面前)。真的,我与这孩子的缘份就起于那一刻。那一刻,我对他的一切都不了解,但对他却有了一种母亲的爱。为了有良好的交流环境,随后我们来到了二楼心理辅导室。他诉说,我倾听;我分析,他会意。生活困顿但阳光、自强的他震撼着我,泪眼迷蒙的他感染着我。“做我的儿子吧”,这是我第一次对学生说出这样的话。这是承诺,这是责任,这是爱的阳光雨露,滴滴晶莹,润物无声。
二、诚心关怀,扶心为重
他是男生眼里豪侠少年的“贝哥”。由于生长的环境与背景,他的很多事情都是靠朋友而不是靠家庭解决的。他很豪爽,很热心,很重情——重友情。“为朋友可两肋插刀”——考试用手机发答案给别人,为别人去打架……因此,他有各类朋友,朋友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俗语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缸里的他颇有一些不良习气。因而,他在做人、做事包括学习在内,都表现出“静不下来”的浮躁和少年的轻狂。
他是女生心中的白马王子“小贝”——贝克汉姆。这孩子高大英俊,魁梧帅气,甚至连我们年级杨主任也开玩笑说他是“大众情人”。可想而知从小学到现在,有多少女生喜欢他,他又喜欢过多少女生。那些女孩之间为此发生的争执、埋怨,也牵进了一些男孩的仇视,爱恨恩怨缠于一身。
(一)走访名人,洗浴心灵
2007年国庆大假,我们带着他和儿子去表哥家过节。表哥李崇行是全国知名的、有突出贡献的卫生防疫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时任美国卫生防疫援华执行官。表哥年轻的女婿李卫东是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卫星轨道设计总工程师。在表哥家里,儿子和他充满了好奇,表哥大科学家的风范以及对他们的悉心关爱,循循善诱,为他们指明了通向高端人生的进步阶梯。梁启超先生的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深深触动着他们。年轻的李卫东与他们就有更多的话题,从电脑到卫星,从地上到天上,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曾是广西农家出生,他一路的青春奋斗故事激励着两个孩子,那句歌词“爱拼才会赢”被他们反复吟唱。孩子们的心扉被打开了,理想之芽萌动了,前进的脚步有力了。我似乎看到了希望,又一个有志青年将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挥洒他的青春和汗水。
(二)长夜漫谈,打开心结
那是2007年11月7日至第二天凌晨两点,在我家里,他、康宇、我儿子和我进行了一次无拘束的漫谈。当然少不了学生恋爱这一话题。他们三个各自曝光自己的“恋爱史”以及观点:那是父母亲情之外的情感慰藉,那是少男少女之间的相互好感,那是一种缘起缘尽的事,师长不必惊骇,适当疏导为上策,粗暴的干预会形成“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局面。
我似乎明白了孩子们,孩子们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父母。亦师、亦母、亦友的民主交流让孩子们敞开了心扉,坦诚地沟通达到了教育疏导、预防干预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觉得他们被理智的师长理解,他们朦胧的情感得到了尊重和引导;他们迷茫的心路豁然开朗;他们的青春之路云开雾散,新的征程上他们将慎重交友,把握情感,更加努力地在各方面做强、做大,让自己的未来充满阳光。
(三)书信交流,明析情理
好多话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不便表达,只好诉诸于笔端。我给“儿子”写过两封信,当然我也得到两封珍贵的回信。在信中讲述了我个人的经历,阐明了我对事情的理解,明确了我的观点,委婉提出了我的希望,再次提到了我俩一起制订的他的两年规划:期末进班上前十名,高二上期进年级前十名,高二下期进年级前三名。师之言,母之言,儿之声,子之悟,交流交汇,如涓涓细流浸润孩子的心田;如秋风送爽,吹走了我的愁绪。对孩子而言,错误之后的担惊受怕,颓废情绪,逆反心理赢得的是母亲的安抚和心理疏导以及对未来的肯定;赢得的是老师的理解,理智的分析,以及对自己的支持,孩子悬着的心终于得到安抚。青春期难关被攻破了,站在悬崖绝壁的孩子终于找到了一座通向坦途的桥梁。那一刻之后,他放下了包袱,意气风发,信步上路,成绩逐步上升,步入了特优生行列。18岁生日那天,他当着全班同学对我说:“妈,你扶起了被青春闪了腰的儿子,让我昂起了头颅,挺直了脊梁,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高二那一年,在成绩方面他无愧于他的誓言。我感动,我无言,爱在无痕。
风雨彩虹是自然美景,也是人生写照。风吹雨打挺拔了树木,挫折失败坚定了信心。成长的动力来自于失败与挫折,感谢挫折,感谢失败,让人骄傲地站立,挺身风浪,领略风光无限。
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两封信,看看他的心路历程。
敬爱的易老师:
能够分到(21)班来,成为您的学生是我一生的荣幸!之前的我,从没在这么大压力的环境中学习过,也从没感到过有什么压力。在压力的驱使下,我找您谈了话,从您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那种只有母亲才能给予的安慰、宽容及爱抚。从此,我开始变了,我发誓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去完善自我,改掉之前的一些陋习,决不让您失望!
我也照着自己的话以及您指的方向去做了,我发现我变了,虽然成绩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但我的品行,我的观念开始变了,我拥有了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半期考试失利后,我曾很伤感,便又一次来找您谈话,您又一次地鼓励了我,您为我定了一个目标:期末进班上前十名,高二上期进年级前十名,高二下期进年级前三名。我决不会忘记我的目标,决不会忘记别人对我的关心,也决不会忘记您对我的期望。您放心,我一定会朝着那个既定的目标去奋斗!
面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我的心,有一丝的不安,因为,我感觉自己在最近的这几个星期内没有坚持到底,有很多知识还没有复习,我怕,我怕自己再次考不好,怕让您再次失望,怕让关心我的人们失望!虽然我怕,但我还是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备战,迎接考试,纵然时间也已不多!
我不想让您失望,您在我的心里同我母亲一样重要!我会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决不让你们失望!
愿您能早日康复,愿您永远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快乐!
您永远的学生、永远的儿子:小贝
2007年6月24日
妈妈:
能够到(21)班,成为你的学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无限的荣光。是您在我迷茫不前的时候给予我心灵的启迪,让我重新振作起来,不沉沦在时光的长流中,不消失在茫茫的沙漠里。你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我非常地感动。曾有一次,就在上期期末考试的前一晚,我最终忍不住流泪了,因为我怕让您失望,对不起您,对不起您无微不至的关怀。幸亏期末考试成绩还算不差,让我的心有了一丝安慰。能成为您的儿子,是我的福分,我不会让您失望,也不能让您失望,这既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更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叹。
我会让您因我而骄傲,为我而自豪!
儿子:小贝
2007年9月10日
三、真心关爱,育心为上
(一)融入家庭,待其如亲子
2007年中秋的家访,让我的内心几天也不能平静,他家可以说是家徒四壁,而他,就是这家中唯一的“珍宝”。我当时想:我一定尽全力来帮助他。在学校的关心下,爱心基金拨给他400元的生活费;在政府的关怀下,解决了他720元的学费问题。这孩子也从学校搬到我家居住,解决了他的住宿费问题。来到我家,衣、食与我儿子一样待遇,甚至更优。国庆、五一都与我们一同外出旅游,从我丈夫到儿子都把他当成是我们家的一员。他是我们的“大儿子”,儿子的哥哥,一家人非常和睦,我的亲戚朋友也视我们为一家……孩子的基本生活问题解决了,身体结实了,精神饱满了,学习更投入了,认识提高了,好习惯也养成了。他逐渐在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好孩子,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他的母亲放心了,为他骄傲,也为他自豪。我欣慰,我满意,爱在无言。
(二)能力培养,志在高远
阿基米得曾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作为师长,在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孩子用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发展的空间和拼搏的舞台。请看他的足迹:作为(21)班普通一员的他,作为4组组长的他,作为代班长的他,作为校学生会学习部长的他,作为(21)班学习委员的他,工作认真负责,每次考试后我班的十多科成绩的分类统计分析表,都出自他手。同学们说他是“高效率的机器人”,我培养了一个统计分析高手,为我班的各阶段的教学提供了分析参考的可靠数据。他,(21)班当之无愧的学习委员,走在学习的前列,在发展自我的同时也为班集体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孩子一路走来,磕磕碰碰却进步不断——校级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学习标兵,感动(21)班获奖人物,学习之星,各大型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和策划人……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他会走得更稳健。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学习品质,卓越的管理能力,潜在的巨大动力在他身上重叠展现,相得益彰,有这样优秀的学生“儿子”,我骄傲,我自豪,爱在深处。
大育无痕,深爱无涯。教师的大爱,教师的博爱将塑造一个人,一批人。从长远看,改变一个人,一批人,就是改变一个家庭,一个群体。教育的功绩在于促进“少年智,少年强”。教师的幸福莫过于“树人”的成功。因此教师境界的高度将决定自身生命的高度;教师生命的高度决定其教育工作的高度;教育工作的高度将决定学生发展的高度;学生发展的高度将决定祖国和他们个人未来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陈安福.中学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安福.课堂教学管理心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