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庆平
对于一位教师而言,成功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对于一位教师而言,没有什么比成就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了。我认为,成就学生就是成就自己,关怀学生就是促进生命的成长。正是基于对教育的这种朴素的理解,成就了我与大家能分享的快乐。
下面我以高2005级(12)班宇恒同学为例,谈谈我对“人本关爱”的感悟。
一、从关注开始,走进他的心灵
(一)个案背景
宇恒,男,三代单传,家住双流县太平镇上。父母经商,初中时沉迷早恋,中考成绩不理想。但进入我班后,进步突出,高考以576分上了重点本科分数线,现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法学院。他的成功吸引了众多亲朋好友的孩子纷纷就读华阳中学。
(二)情况分析
1.家境较好,备受祖辈宠爱。
2.其父常年在外,与之交流较少,多与其母交流,造成其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内向,易情绪化,造成不良情绪释放不畅,心灵阳光不足,活力不够。
3.陷入早恋,为早恋所困,中考成绩不理想。因饱受情感折磨,形成情绪低落,情感不积极的表象。
高一结束时,他调进了我班,也就走进了我的视野。他那经常埋着头的习惯,不时出现的“想做怕做、想说不敢说”的欲做怕羞的神情,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对他的情况进行了搜集与分析。
面对他这种特殊的个性,如何改变他呢?我想关键在于找到他成长的动力源,并为他营造一个积极进取,和谐相处的集体,这也是许多同龄孩子都需要的。
二、关心为重,扶心为上
(一)加强交流,促进沟通
从他《给班主任的一封信》中我认真研读了他的优点与缺点。开学不久,在刻意又却不经意的面谈中,我道出他的主要优点和主要缺点,特别强调了他应增强自信心。他诧异于我对他的了解,其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刚上高二时,在一次别开生面的班级演讲会上,从不敢走上讲台的他,在我的鼓励下,颤抖地走上讲台,镇静地向同学推介自己,克服了他的胆怯心理。在那段日子里,我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以鼓励的语气去鞭策他。
(二)创设活动,增强体验
1.班刊中观其发展
用集体的氛围去感染、激励他,表扬他。在班刊第一期《我的十二班》这篇文章中,我对班级的辉煌前景进行了描述:48个孩子48朵花,加上11位“爸妈”是一家,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句话——爱我十二班,十二班将以我为骄傲,我将以十二班而自豪。他在第三期《誓言的力量》里写到“我就是十二班,十二班就是我。我是十二班最重要的一员,我会成功,十二班会光彩夺目。”可以肯定地说,他的每次经历就是一次体验,每次体验都是一次强化自信的机会。
2.被“逼上梁山”当组长
在十二班闻名全校的“个人收藏品展览会”上,被我“逼上梁山”担任解说组组长。后来,在800多条留言中有117条表扬了解说人员。他在活动反思中写到:“老易的激将法让我看到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个自信的我、能干的我,我对我的前途多了几分自信”。
3.体验“挣一元钱”的辛苦
他参与策划并组织了对(12)班影响深远的“挣一元钱”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作为组织者的他,“一分钱”也没挣着,汇报材料的反思部分是他撰稿。他写到:
人以孝为先,父母供养我们不容易,理解父母、回报父母是人子之天职。
为自己争气,一定要好好学习。在餐馆洗了45分钟的盘子,老板居然不给一分钱,还挨了一顿奚落。对此,我最朴素的想法就是: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这种感受的后续表现是:从那以后他有了坚强的意志,周密的计划,高效的学习和成绩的快速上升。
4.音乐广场上的感动
在万人瞩目的音乐广场上,他表演英语短剧,用英语演绎着“阿拉丁神灯”的故事。台下悄悄来观看他表演的父母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也进一步理解了十二班班训“犯其至难,图其至远”的精髓。
三、体验关爱,互爱产生力量
(一)激活心灵的对话
每月我和他都有两次操场漫步,用不同的话题和语气畅谈他的所见、所闻、所思,尤其是他那个“女朋友”。谈什么差不多都忘了,留在记忆中的是他高兴离去的背影,轻快的脚步,还哼着小曲。对他来说,重要的是要有人倾听、有人建议,心理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二)瓶颈问题的解决
高二结束,高三“零诊”考试,他的成绩从第43名升到第16名。虽然总分不错,但英语很差,全班平均115分,他却只有76分。对此,我只是写了一首题为《失败的意义》的诗送给他。当天下午,他急切而坚毅地对我说:“老易,我相信我一定能解决这个瓶颈”。此时,我很欣慰,告诉他我早已想好的计划,让他把本班英语最差的9个同学找齐,利用班科活动的机会,我们一起讨论英语补差问题。大家一致主张建立一个英语学习特别小组,陶同学为组长,宇恒为督导员,规定每天的练习量,并交叉检查。正是这样的勤奋努力,铸就了他高考的成功:全班英语平均121.2分,他考了128分。
宇恒同学的成长经历,对于我来说,不过是十几年辛勤耕耘中极为普通的教育故事。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成为了他们永恒的怀念。也许正是这些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活动成就了他们一生的发展。我深切地感受到:
爱需要责任,教师要对学生的现实快乐和生命成长负责,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
爱需要情感,教师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爱需要等待,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发现自己身上美好的东西。
爱需要互动,教师爱学生,就应该引导学生感受爱、体验爱、感动爱、欣赏爱,把爱自觉地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