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书
19066600000008

第8章 积极心态有利于调整情绪(2)

根据产生妒嫉心理的这些基本条件和否定条件,我们完全有可能找到一些淡化妒嫉的有效办法。记住,淡化妒嫉也就是淡化优势——你不比别人强,别人嫉妒你什么??穴虽然明摆着比别人强,但还要从感情上和大家走在一起,认为自己不比别人强,这一下子,别人反倒不再妒嫉你,也会认为你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优位。这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好的工作环境!?雪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介绍自己的优位时,强调外在因素以冲淡优位。你被派去单独办事,别人去没办成,而你却一下子办妥了。这时,你若开口闭口“我怎么怎么”,只能显出你比别人高一筹,聪明能干,而招致妒嫉。如果你这么说:“我能办妥这件事,是因为我卖力肯干。”就容易让人觉得你处于优位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会妒嫉你的能干。但你要这么说:“我能办妥这件事,一方面是因为前面的同志去过了,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多亏了当地群众的大力帮助。”这就将办妥事的功劳归于“我”以外的外在因素“前面的同志和群众”中去了,从而使人产生“还没忘了我的苦劳,我要是有群众的大力帮助也能办妥”这样的藉以自慰的想法,心理上得到了暂时平衡。“我”在无形中便被淡化了优位。

抛弃忧虑

我们这一代是好奇心很强的一代。我们不断开发地球资源,使科学发展到惊人的地步;在很多领域中,我们都是主宰者。但是我们却无法主宰内心的忧虑,我们仍活在恐惧之中。

实际上,我们确实是受惊吓的一代,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文豪加缪把20世纪叫作“恐惧的世纪。”有一首现代交响曲就叫“焦虑的时代”,我们连作曲也以焦虑为题,可见其影响之深。

我们不仅仅有着传统的忧惧,还有更大的更新的忧惧——担心核战争会打起来。而且即使核弹打不过来,我们仍然会担心无形的杀手“辐射”会对我们及子孙后代造成严重的伤害。有一位科学家最近断言:“我们对原子弹、空间导弹和许多毁灭性的杀伤武器产生了无所不在的忧虑。”

用“无所不在的忧虑”这句话来描绘我们现在的情形,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我们所感到的这种恐惧,与过去原始人因听到剑齿虎的嚷叫声引起的恐惧大不一样。原始人因恐惧匆忙逃走,或者急中生智,在木棒前端绑上石头,将老虎打死。结果,除了有美味可餐以外还能拿皮做外套。当然,这是面对恐惧最基本和最原始的行为,它促使我们采取行动保全性命。恐惧的作用不论在过去或现在都一样有效。当我们因害怕漏气而检查轮胎时,就是忧虑所产生的一种良性作用。

但是,我们今天花时间和精力去担忧的不是这类恐惧。今天,困扰我们的往往是一种模糊不清、难以名状的焦虑。我们无法对这些忧虑进行反击,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些什么。也许我们害怕的事情太多了,光是反击其中一个也没有用。对我们来说,恐惧并非来自一种具体的可以言明的威胁。如果果真是这样,我们便能够采取具体行动来对抗它。但事实上,它看不见摸不着,像笼罩在我们头上的阴云,它给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投下阴影。

想办法克服忧虑非常重要,因为忧虑是快乐的敌人,它影响你思考的能力,进而影响你的工作效率并对健康有危害。

比肖普博士是一位内科医生,他说: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紧张焦虑可能会引起许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忧虑不安是普遍的现象。少许不安对人有好处,因为它可以促使你去完成任务、做事情,但若是焦虑过度则非常有害,它可能会引起身体任何器官的疾病。

他说:“对于焦虑,心脏有多种反应。心跳速度加快;心律可能会受到影响;强大的压力或焦虑可能导致心律不齐。众所周知,焦虑也可能导致心脏阵痛,这便是平常所说的‘心绞痛’,尤其是中年人容易患这种病。而紧张也可能会造成心血管血流不畅,即一般所说的‘冠状动脉血栓症’,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临床教授阮吉尔博士认为:“焦虑和烦恼的人比较容易感染上细菌或其他微生物。”

虽然如此,你也不必惊谎,你绝对有能力去克服恐惧,你不要以为它一定会使你受到伤害。事实是,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对自己担心的事采取建设性行动。能够采取行动正是积极思想最绝妙的效果之一。

积极思想需要极强的自控力。一旦你能控制自己的想法,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忧虑和恐惧。

你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去处理忧惧。如果以直接的方式去处理势必易遭受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但改用间接方法可将恐惧顺势导出。

这是摆脱忧惧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它比让你的意志力强迫自己战胜恐惧的效果好得多,因为意志力难免有时有点薄弱。先使你的心灵充满信仰,这样所有的恐惧便会自然被赶去。

会运用积极思想排解忧虑的人,会获得奇妙的结果。

恐惧往往在你最不经意而且危害性最大的时候来袭击你。这时,迂回的处理方式显得尤其重要,即不正面地对它进行攻击,而是以替代的方式来摒除它。

如果你不断地往心里灌输信仰,恐惧就会无立足之地。当然,这种个性的改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个性是能够改变的。

忘记忧愁

平静的心境的确可以使我们坚定,意志集中,头脑清晰,对眼前的问题有一个沉着、全盘的看法;也使我们可以看清周围的环境,忘却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更持久的事物上去。

有人以“善愁的人类”为题,写了一篇论文,它恰恰反映了这一时代人们的心境。

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恐慌的世界,要保持正常,就一定要注意我们的心灵,否则便会陷入狂热、急躁、烦人的焦虑之中,生活就会受害,也不适于工作。有一种毒素会慢慢渗入我们的心灵,在不知不觉间就把我们麻痹了。

一些事我们应该担忧,至少也该关注,不过事情都有两面性,所以我们要用头脑来想,不动情绪,更不应凭想像。而且问题就在于我们对大多事情都表现出担忧,即使其中大多数都是无关紧要的。这实在是一种浪费。

我们总是把世界上的烦恼全都放在我们自己身上,这是无用的,因为这负担太大、太重了。同时不要忧之过早,因为我们要忧的东西实在太多,我们只应为现实担忧,不要杞人忧天。有些事情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它们即使发生,也许会引发旁的事,转移背景,因而结果也不一样了。

英国政治家劳合·乔治认为他自己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因为他很小就懂得,当他走过一扇门时,就把它关起来。我们要让死人埋葬死人,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昨天封闭起来,因为我们没法走回头路。因此,我们为什么要活在过去的日子里呢:把过去的事再重演一遍?使我们心头的负担再加一倍?再多流一点无用的眼泪?

此外,我们一定要学会扔东西。要把紧贴在手上的毒虫扔去,在没有咬自己以前,你就把它扔进火里了。有许多念头和情感是有毒的,像牛蒡草一样粘在你身上,像蜜蜂一样刺你。一个智者说:

浮荡的生活如同在地狱里,而有定向的生活则如同在天国里。

多少钟点、多少日子滑过去了,可是我们不知道做了些什么!我们总是慢腾腾的,在呆滞、不可捉摸之中团团转,从而使我们因困乏而倒下来。假使我们再不好好下决心切除心头的死结,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那么我们就像上吊一样,吃惊而又慌乱。假使我们能下定决心,不管成败,都能使我们受益。成则对我们有所造就,败尽管会伤害我们,但我们倒能从中吸取教训。错误的决定固然令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可是最坏的错误是终其一生都没有决断、飘忽浮荡。

“忘记背后的”,这实在是一种很高明的艺术。否则过去的事就不仅会阻塞现在,也刺杀将来。过去的许多事中,有些太伤心,很难忘记,你就用力把它们扔下,往前赶。

一位哲人说得最好:“不该记住的教我忘了吧。不该忘记的教我记住吧!”我们不一定到了春天才去打扫家室。不妨把旧的回忆加以分类,把乱七八糟的杂念摒除,否则这些杂念会把我们的心灵挤破。

要控制自己的回忆是不容易的。快乐的回忆和悲惨的回忆同样会伤害我们,只是其方法不同而已。但是要使它们不伤害自己的情绪还是有办法的,只要把它们像画一样挂在墙上,就不会使我们伤心了。

有一次,有个朋友写信给林肯,说了几句残忍虚假的话,而且还逼着林肯,要他答复。林肯说:“我觉得这样的办法永远不会有什么意思。”他对这种事情一点都不在乎。他实在是聪明,他不恨对方,也不发愁。这是只有少数人才学得会的。

“不要发愁!”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信心,如果用得很正确,而且很有诚心,它可以治愈许多身体和心灵上的痛苦。如果我们懂得这门艺术,而且实际加以运用,就能倍增神奇。赐给我平静的心境吧!尽管尘世不能给我平静的心境,但如果你拥有了平静的心境,旁人也不会拿去的。可是平静的心境却可以使我们坚定,意志集中,头脑清晰,对眼前的问题,有一个沉着、全盘的看法;也使我们可以看清周围的环境,忘却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更持久的事物上去。这样就可以治愈心头的创伤,增添力量,开拓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