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将被淘汰
19067400000014

第14章 技能篇(5)

“我省每年技工学校毕业生在5万人左右,能达到复合技能型人才标准的仅占三成。”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主任尹宝田说,复合技能型人才在南方城市特受欢迎,该省很多企业也开始关注复合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就业走势会越来越好”,尹宝田还透露,从就业市场看,复合技能型人才不但求职成功率高,就业状况稳定,收入也比只掌握一种技能者高出近20%。“前几年,计算机、财会、司机等单一技能职业还是技校的热门报考专业,但现在仅学会这类的某一种职业却很难找到工作。”尹宝田认为,一些传统单一职业在走下坡路,这是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提高的必然趋势。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计算机、财务等专业毕业生就没有就业出路。他们可以在校期间学习其他相关技能,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将“短处”变“长处”。

在近年的媒体招聘会上,不少单位打出了“专业不限”的牌子。他们自己命题,对应聘人员进行考试,重点考核他们的综合素质、语言根底和应变能力。在去年底的一场北京传媒类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很多传媒单位都表示,一般的采编人员已经饱和,现在最需要的是不仅拥有新闻专业知识,同时掌握另外一门学科基本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既懂新闻、又懂经济的媒体经营管理人才。

这些媒体的负责人认为,媒体应该具有多种专业的人才。如果仅用新闻专业的人员,可造就的空间太小。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只不过是比非专业的多懂得一些专业术语,早一点知道采编出版流程罢了。而这些,他们可以让一个潜力上佳的非专业毕业生在一两个月内就学会。而一位经济专业出身的编辑记者,只要有足够的灵性,就可以轻易驾驭文字,文章不以词害意;而他有着经济专业的背景,放在经济版做出来的报纸,难道不比单学新闻的“外行”好?而一位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也表示:“记者依靠的是‘天分+勤奋+经验’,现在有哪个单位还会看你新闻史考了几分?所以,新闻系的高年级学生中‘逃课’现象很明显。我们一个宿舍6个人,从大三下半学期开始都在给不同的媒体做撰稿人,一方面是在实战中继续学习,另一方面也是给求职时攒资本。”

若对前程无忧网(51JOB)、中华英才与智联招聘网的北京地区招聘信息进行统计,对传媒业的人才需求具体职位进行分类,“市场、广告、公关”类人才需求最多,占传媒产业人才需求总量的39.74%;其后依次为“创意、策划、设计”类,“文案、编辑、记者”类,“影视、制作”类,“经营管理”类。

分析人士指出,由此统计数据可见,“文案、编辑、记者”类人才需求数量并不大,而经营管理类人才虽然目前需求数量有限,但是潜在的用人需求会逐渐上升。因为,目前活跃于国内媒体的一些经营人才,主要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新闻界进行改革转型的大环境下涌现出来的,其中很多人对报业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去适应市场变化的理念没有完全吃透。所以,随着中国传媒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这种懂得经营管理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有可能会持续增长。

但是,目前国内高校新闻专业仍然以培养“生产内容”的对象为主,传统的“重术轻学”模式培养的人才后劲不足,大多数只是一些工匠式的“编辑”、“记者”。

这将直接导致一些新闻专业的学生就业思路狭窄,对许多广义上的新闻工作职位不“感冒”。在一次招聘会上,一位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说,我学的是新闻专业,就是奔着记者和编辑的职位来的。经营管理类的职位太高,胜任不了;也不会考虑市场、公关等“低端”职位,因为感觉他们就是跑广告的业务员。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刘建明教授认为,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不再喜欢用万金油式的新闻专业毕业生,而需要各种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的毕业生,着力培养专家型的记者。这给新闻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挑战,他们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必须在学好专业知识,发挥上手快的优势的同时,努力把自己塑造成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比如可以在学校里选修一些经济、法律等课程,力争让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再多一些、面再广一些。

对于新闻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刘教授有自己的看法:“现在很多学校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也开设了一些相关课程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有些学校还开始招收媒体经营管理方向的研究生。但是即使是研究生层次的毕业生也很难说就是合格的新闻经营管理人才,他们很容易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因为新闻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高层次的新闻经营管理人才还必须要在实践中锻炼成材。”

其实,不管在哪一行业,类似的情况都普遍存在。

女大学生何以被尅

当今哪些人技能单一的比例相对比较高?除了少数特殊人才——特长、专业、技术太强、太专的人(技术人员、专家、天才等)以外,主要有年龄较大的下岗人员、民工、女工、国企职工、体力劳动者、刚毕业的大学生等。还有就是对综合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单位与岗位、想跳槽换个其他行业的好工作,这些人比起一般人来,技能单一更加是不可想象的,越全面、多样便越好。

中国战略与发展研究专家丁元竹新近撰述了《2010年:中国的三种可能前景》研究报告,归纳了影响中国未来走势的十个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就业问题。在该报告中他分析道,在目前有限的生产力水平下,未来至少有1.9亿左右农村剩余劳动需要转移出来;还有城市里企业职工下岗和失业人员在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在1000多万人左右,这部分人年龄较大,技能单一,再就业较为困难。

如今的下岗职工,大多是被称为“4050人员”(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上有老,下有小,退休尚早,再就业已老;年龄偏大,没啥文化,除去体力,要啥没啥”就是对他们的真实写照。他们本身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家庭负担重、对岗位适应能力差,造成此类群体就业十分困难,尤其是女工。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年龄偏大的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大多失去工作后即基本丧失生活来源,其生存处于受威胁状态,是市场经济社会中不可避免的弱势群体。

湖南省长沙市目前共有10.8万名下岗职工,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4.3万人,大多年龄偏大,技能单一。

有关资料表明: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特别是长期失业人员中,有70%不具备再就业能力。这些人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基础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技能单一,在企业改革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惨遭淘汰;另一种是因企业停产、破产而失业、下岗,他们原来所掌握的传统技术或生产线上的技能在转换岗位时已不再适用。

就业再就业困难,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不可忽视的是,一些待业失业者由于自身原因,在就业航程中遭遇三大“暗礁”:挑肥拣瘦、技能单一、适应性差。一些特困失业职工,由于技能单一、文化素质不高,屡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有些职工不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而失去了工作岗位。再加上今年我国16岁以上人口增长将达到一个高峰值,所以就业压力比较大。

有人说:“幸福生活是要靠追求的,城市贫民和下岗职工的困境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社会为所有的人都提供了公平的机会。懒惰才是造成贫困的直接原因。”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造成城市贫民和下岗职工的困境的原因非常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但是不管怎么说,从客观现象来看,他们就业无门、谋生困难,确实与他们文化有限、缺乏培训、技能单一有关。

农民工由于出身条件的限制,大都文化水平低,技能单一甚至没有务工技能,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的简单重复式体力劳动。他们当中许多人没有经过技术培训,务工期间企业又不提供培训机会。

农民工不要盲目进城——技能单一求职难。农民进城打工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但不少农民工进城前并不知道到城里自己能干些什么,缺乏技能,盲目进城成为农民工求职的一大障碍。

43岁的周胡子,去年4月份从襄阳来武汉打工。两个多月来,他能找到的活就是在私人的工地上拉沙子、搅拌泥土、打零工。每天从早做到晚,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换来35块钱的工钱。没什么专业技能,只能靠卖苦力,周胡子一个月有活干的时候最多20天,剩下的时间都在找工作,一个月下来挣的600多块钱,要养两个读书的孩子,还有年迈的父母。和周胡子一起来的石师傅,有点木工手艺,可因为不怎么专业,一进城只好加入了建材市场附近的“马路游击队”,已摆了1个星期摊子,却始终无人问津。

国企工人劳动技能单一化与再就业的矛盾也非常尖锐。

女工也是一大难题。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濡染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实生活中不尊重妇女和歧视妇女现象还很严重;由于贫困,劳动技能单一,文化素养与法律意识的缺乏,导致一些妇女在就业、劳动保障、妇女四期保护等方面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维护。

刚毕业的大学生,是由于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限制,缺少实践操作环节。4年大学,许多人都是虚度青春,毕业时找工作才发现自己的知识面是那么的窄,自己的综合能力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缺失,主要表现在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实际应用能力不足。其次,缺乏拼搏意识,不能抓住朝阳行业的就业机会。第三,缺乏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意识。最后,技能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

大学生技能单一首先与学校教育有关。传统教学就是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教得太多,学得太少;扶得太多,放得太少,使学生缺乏应有的自主思考的练习,缺乏基本的实践机会,故而知识面窄,技能单一,缺乏创新激情与活力,学习能力差,即所谓的“高分低能”。另外,他们自己主观上学风下降,不重视技能训练,缺乏实习环节,导致技能非常有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技工学校培养单一技能的“中级工”的目标定位与“定向招生、定向分配”(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的传统就业模式已很难适应现实的要求。

某网友发的帖子《我真的想打新来的女大学生几个耳光》中说:“最近我们公司新招了两个女大学生,但她们在这些日子的表现实在太让我失望了,我真的想替她们的父母狠狠打她们几个耳光。一个文员叫阿芳,文秘专业毕业,但居然不会用五笔打字,只会用拼音,打字的速度居然比我这个外行还慢。有一次开车间生产会议,我叫阿芳负责会议记录,会开完了,她把报告交给我,我一看居然有许多错别字,字迹非常潦草,有的地方看半天都看不懂。月底我吩咐她写一个《车间生产情况月结报告》,报告弄了好几天才弄好,我一看该报告,差点晕倒,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有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没有文采不说,排版的格式都缺乏起码的美感。有一次,我吩咐她把电脑上一个重要的文件用U盘保存给我,几个小时过去了,只见她两手空空而来,急匆匆地说:‘领导,我刚才在电脑上找了半天,只看见有A盘C盘D盘,怎么找不到U盘?’我听了,顿时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另外一个女孩叫阿红,是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招来是作为车间技术人员培养的。但她的底子真的很薄,我问了一些简单的专业术语,她居然答不上来,有的回答居然张冠李戴,令人哭笑不得。问一些比较前沿的问题,她似乎都听不明白。我问她:‘你们学的专业课本还是80年代的?’她说‘是啊!’我汗颜,都什么年代了,大学的教材居然还停留在80年代?有一次我叫她去帮我找一个人,她居然脱口而出:‘我不认识他啊!’我发火了:‘你不知道去问别人?’哎,一点最起码的交流意识都没有!”像这样的大学生,算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吗?

该作者继续感叹道:大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的大学生读书时呼吁“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他们忙着兼职挣钱,忙着谈恋爱,有的女大学生还忙着当二奶到夜总会坐台……大学成了他们放松和游戏的乐园。

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近日在上海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宣称,中国大学毕业生中,只有10%左右具备在外企工作的技能。本土高素质人才短缺,将对跨国公司以及向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产生严重影响。该研究报告还指出,许多中国大学采用偏重理论、依赖书本教材和导师传授的教育模式。以工程类大学毕业生为例,中国学生很少有项目实践和团队合作的机会,因此缺乏在跨国企业工作所需的应用和团队协作技能。而英语水平偏低,则会影响他们的对话与沟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