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1906800000475

第475章 巧计解围 (2)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未央前殿热闹非常,但见殿上人来人往,只闻丝竹管弦齐鸣。乱了一阵,众人依次入席。少时但听环佩声响,刘备与孙皇后、吴淑妃,在宫女簇拥下从侧门转了进来。众人忙起身行礼。刘备哈哈大笑,一挥手,道:“罢了!”

贾仁禄狗改不了****,一入座,手便向筷子伸去。甄宓白了他一眼,向他手背上轻轻一击。贾仁禄老脸一红,忙收回贼手,挺胸收腹,正襟危坐,心道:“这朝中三公,还真他妈不是人当的。”小声嘀咕道:“来赴宴不吃东西,还来做什么?”

甄宓轻声嗔道:“不可胡说!适才教你的都不记得了?”说着板起脸来。贾仁禄知道若是不照她说的做,回去这搓板可有的跪了,忙悄声道:“记得,记得,娘子教过的东东,一辈子都记得。”

甄宓笑靥如花,道:“贫嘴。”

当晚甄宓一出现便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不论男女眼光都要停留在她身上长达半柱香的功夫,难后暗叹:“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当然众人目光停留在贾仁禄身上的时间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只不过感觉完全两样而已。此时场中群狼见甄宓破颜欢笑,如花之绽放,美得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再也忍耐不住,鼻血、口水齐流。

甄宓对这种目光早已见怪不怪,当下也不理这些平素道貌岸然,背地里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向孙尚香瞧去,见她愁眉不展,一爵接一爵的饮酒,秀眉一蹙,对贾仁禄,道:“看来皇后娘娘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帮帮她?”

贾仁禄叹道:“当初让她回江东去就好了,老子本想帮她,没想到弄巧成拙,反而害了她。”顿了顿,悄声道:“如今刘贵妃十分争气的生下一个皇子,皇后处境便可虞了。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烂事连清官都没辙,老子这个贪官就更加没辙了。”

甄宓悄声道:“呵呵,你又不是神仙,怎能事事都算到?如今这样全是皇上不好,喜新厌旧,没一点人情味。这皇后娘娘性如烈火,嫉恶如仇,一有什么烦恼,便显露出来,这样下去,可大是不妙。”

贾仁禄道:“嗯,如今上策,莫若韬光养晦,虚怀若谷,毕竟我们这帮子大臣大多都在站在她这边的,又有孙权在后面给她撑腰,她底子甚厚,连皇上都不敢轻易动她。若像这样放纵自己,发泄不满,早晚有一天会出事的。”

正说话间,刘备笑道:“仁禄啊,平常这时你面前的菜早已吃完了,怎么今天竟不动筷子?难道今天这菜不合你胃口?”

贾仁禄嘿嘿一笑道:“微臣那口子怪臣吃没吃相,坐没坐相,一点也不像个三公的样子,将臣一顿好打,臣屈从于她威,不得不然耳。”

甄宓悄声嗔道:“你这浑人,怎可如此胡说!”

贾仁禄微笑道:“放心,这是标准答案。”

刘备向他瞧了好一会儿,哈哈大笑,过了片刻,道:“你呀,叱咤于万军之中,居然惧怕一妇人。说实话你的吃相虽然不雅,却也别具一格。满朝文武,温文有礼的朕见多了,偶尔见到你这个样子,也可调剂调剂。你也别怕你的夫人,朕特准你在众人面前吃没吃相,哈哈!”

贾仁禄忙道:“谢主隆恩。”对甄宓说道:“娘子,我现在可是奉旨胡吃海塞,得罪莫怪。”说着不待甄宓,飞快的抓起筷子,席卷着盘中佳肴。甄宓见群臣大为错愕,都投以异样的目光,气得手足冰冷,哼地一声,扭过头去,不再看他。

刘备向他瞧了一眼,觉得十分滑稽,哈哈大笑。蓦地里瞥见孙尚香仍是一杯接一杯的喝个不停,长眉一轩,悄声提醒道:“瞧瞧你像个什么样子!”

孙尚香听闻刘贵妃生了男孩,正没好气,道:“司空可以不拘礼法,臣妾为何就不能喝个痛快?”

刘备心中大怒,道:“你贵为国母,一举一动系国家观瞻,怎可如此胡来?”

孙尚香正要发作,想起往昔刘备对自己的好处,耳边似又响起当初的甜言蜜语、海誓山盟,眼圈一红,泪水扑簌簌的落了下来,起身道:“臣妾已不胜酒力,再饮恐有失仪,坏了皇上的名声,就此告辞。”说着轻移莲步,转入后宫。

刘备气得七窍生烟,右手攥紧拳头,正要往桌上击去。突然间贾仁禄哈哈大笑,刘备怔了一怔,问道:“仁禄因何发笑?”

贾仁禄道:“皇上可曾听过只许州县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三国时实行的是郡县制,州官这个名词要唐以后才有,贾仁禄忽地想到这点,及时改口,不然又闹笑话了。

刘备摇了摇头,道:“从未听过,不过听起来挺有趣的,和朕说说。”

贾仁禄道:“那是臣还未当兵前亲生经历的一则笑话。其时臣所在的那个小县县令姓田名登,为人嚣张跋扈。他乘着天下纷乱,诸侯自顾不暇之际。在当地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一应器具用度比于天子。更可笑的是,他竟要他人避讳,不但不能用和他名字相同的字,甚至连同音的字都不能用。不少百姓因此挨了板子。臣那时还小,一次干活时不小心说漏了嘴,说了个‘灯’字,立时便被拉进县衙。田登问明情况,二话不说,便令人将臣暴打一顿,直打得皮开肉绽,裂成了八瓣,将息了近一个月才好”

刘备伸手在案上重重一拍,道:“岂有此理,一个小小县令居然敢如此狂悖,那后来呢?”

贾仁禄道:“那县令手握生杀大权,老百姓敢怒不敢言,便屈从他的威,平时说话都要思前想后一番,方敢出口,生怕说错一个字,被抓进县衙打板子。那日又将近元宵佳节,按惯例县城要放花灯庆祝,县衙前要张贴告示提前通知百姓前往观灯。可这次写告示的差役却犯难了,若直接用‘灯’字,这肯定要被打开花,若不用‘灯’字,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啥意思,于是那差役苦苦想了一夜,终于想到了一个可以替代的字。元宵前五日,县衙前照例贴出了告示,上面写着:‘本县照例放火三日!’”

说到这里,殿中群臣命妇,不是忍俊不禁,便是哈哈大笑。不少人正吃着菜,喝着酒,一听之下立时放声大笑,一个不小心,噎着了,又忍不住咳嗽起来,场面极度混乱。

刘备哈哈大笑,过了良久,方道:“什么什么,放火三日!这一来可是要出大乱子了!”

贾仁禄道:“可不,不少客商见此告示,以为元宵前后县官要公然放火抢劫,吓得逃了个干净。老百姓见此告示,也是一头雾水,思索良久方明白其中真谛,啼笑皆非,于是便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流传下来。”

刘备笑道:“如此无法无天的守令,可容他不得,那县令后来结果如何?”

贾仁禄道:“那年领兵打到县城,田登出城投降。听闻如此荒唐之事,当即便喝令将他推出斩首,当真是大快人心,微臣也就是那时到手下当得兵。”

刘备道:“真没想到这世上还有如此狂妄之人。”

贾仁禄微微一笑,道:“既然皇上已允许臣胡吃海塞,为何不容许皇后娘娘开怀畅饮?这岂不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刘备哈哈大笑道:“原来你在这等朕呢。朕原本想申斥皇后一番,看在你讲的笑话很好笑的份上,便饶了她这次吧。”

群臣齐声道:“皇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