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1906800000651

第651章 鲜卑残部 (2)

河东河西两村比邻而居,相互间只隔着一条小河,挨的这么近,自然都怕胡人来袭。大敌当前,河西村人也没空去找河东村人麻烦了。两村各自凝神戒备,以防胡人来袭。只是两村打了百余年的群架,元气大伤。结怨之前两村各有两三千人,可这些年天灾流行,人祸不断,到了现在两村加在一起还不满千人。胡人铁骑虽说屡战屡败,但瘦死的骆驼终究比马大,好歹还有五千之数,实力不容小觑。两村百姓心里都知道,所谓的防患在无坚不催的鲜卑铁骑面前实在不足一哂,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可要他们背井离乡,任由胡人肆意践踏他们的土地,将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屋宇烧成一片白地,却又心有不甘。

可是半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栾祁口中所说的那伙凶神恶煞的鲜卑胡骑,像人间蒸发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栾祁出自河东村,村里人不看僧面看佛面,自是觉得她也是受人之愚,没怎么责备她。河西村人可不乐意了,近来他们见明里不行,就转向背后偷袭。河东人只要落单必被河西村人暗算,一来二去,河东村人被打怕,普遍都有些神经质,走路时一遇到风吹草动,就以为是河西村人来了,有的尿了裤子,有的脚底抹油,逃之夭夭。

河西村新任里魁是个书生,怀才不遇。当地中正有眼无珠,竟推举些名门望族子弟,没有将他推举上去。此地属大汉之后,实行科举制,他虽有心上京城参加考试,但出不起差旅费,只得作罢。高虿死后,众人知道他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一致推举他做了里魁。这些打闷棍,套白狼,背地里暗算人的主意,也全都是他出的。他为人其实不坏,只不过也被仇恨蒙住了心智,做起事来,也就无所不用其极。由于他将游击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河东村人被他整得草木皆兵,疑神疑鬼,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这一切都因胡人来袭的消息传来而告一段落。半个月后胡人没来,河西里魁,自然认为是栾祁为了挽回劣势,故意散步的消息,不禁心中大恨。他故态复萌,又开始搞阴谋诡计算计河东村人。

河东人见胡人不来,又见河西村人听说胡人要来的消息收敛不少,也会错了意,以为栾祁在帮他们。两边这一会错了意,又都开始各行其事,殊不知一场大难正悄然降临。

南郡编县城下,鲁肃仍在和大汉特使邓芝、贾诩商议求和条款。其实鲁肃真想和汉人真心谈判,以换取两国和平共处。可是孙权只不过把和谈当个名目,拖时间才是真正目的。鲁肃来时,孙权一再告诫他要领会自己的真正意图,尽量为地道打通争取时间。他还说倘若鲁肃一意孤行,擅自签订丧权辱国的条款,他一定不会承认。鲁肃身负艰巨任务,没法子随心所欲,只得和邓芝、贾诩绕了绕去,整日价就一些细枝末节争论不休,谈了将近一个月竟还没有谈到正题。

贾诩和邓芝都不是傻子,见鲁肃故意拖拖拉拉,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当及遣急足将此事报知刘备。

刘备听了之后,微微一笑,道:“不出仁禄、孔明所料。孙权果然不是真心和谈。”对那人说道:“却把元常叫来。”

刘备巡幸地方,诸葛亮辅助太子监国,勾当朝中大事。钟繇则从龙而来,处理日常政务。他听闻刘备传召,急忙赶至行宫御书房。

刘备道:“朕那日和你说起过,若孙权纯心敷衍,该当如何。你这就照当日所议替朕拟旨,交有司办理。”

钟繇应道:“臣遵旨。”

当下钟繇拟了两道旨,差人分别赶往荥阳、编县军前宣读。

这日贾诩正和邓芝在帐中拟定谈判策略,忽听朝中有人来宣旨,忙整好衣服,出帐迎候。一大套乱七八糟的礼节过门之后,贾诩接了圣旨,微微一笑,命人火速将鲁肃请到帐中。鲁肃道:“不知文和急急忙忙叫我来有何要事?”

贾诩笑道:“我主是真想和贵国鞲和,两国以长江为界,共享太平。却不知吴主心里是怎么想的。”

鲁肃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道:“贵我两国既是同盟,又是姻亲,此次和谈也是我主首先发起的,我主当然是想和划江为界,永缔盟好。”

邓芝道:“当初我主听闻贵国无故兴师犯界,龙颜震怒,未暇细思,便发兵抵御,以致冒犯吴主。我主这些日子静下心来,反复思及此事,认为张子布之言很有道理。吴主仁义为怀,怎会如此倒行逆施。定是吕蒙这厮,为求功名,欺瞒主上,咨意妄为。吴主北来不过是为了追还擅命之臣子,并无他意。我主想明此节,心怀愧疚,觉得敝国行事也不是全然占着道理。我主深悔当初所为,为表求和诚意,决定进围编县和夷陵的大军即日起解围而去,吕蒙、韩当、朱然等将也即送还贵国。我主也知道城下之盟对贵国来说意味着什么,故命我等通知子敬,和谈地点改在襄阳,子敬回去收拾收拾,三日之后,咱们在襄阳再见。”

那日朱然等人脱却重围,来到北边群山之中养好伤势。他们越想越觉此次出征甚是窝囊,这口气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于是他们悄悄摸出林中,来到中庐,想要凭三人之力攻下这座贴近襄阳的小县,为日后吴军攻打襄阳,奠定基础。哪知天不遂人愿,贾诩在俘虏名单里没看到这三个人,心中起疑,在襄阳及周边各县布了不少暗哨。三人悄悄潜进中庐,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不想暗哨早就发现,报知贾诩。贾诩立即定计拿捕。三人正要施行邪恶计划,却不料钻入天罗地网,被逮了个正着。他们在亲兵的押送下,垂头丧气的到襄阳水牢和吕蒙、韩当作伴去了。

鲁肃没想到刘备不先罪人,而先罪己,如此豁达,不禁暗暗心折,唯唯而退,回去和孙权说了。

孙权满脸疑惑道:“刘备真有这么好心?”

张昭道:“凡事不近人情,必有诡计。臣料刘备不必会如此轻易的退走,一定安排上惨毒的诡计,诱我们上当。”

孙权缓缓的点了点头,道:“子布之言有理。子敬,汉军何时退走,你可知道?”

鲁肃道:“臣出帐时,汉军已自行色匆匆,想来不久必当退走。”

孙权道:“哼这不过是刘备的诡计,让等我出城时,出其不意,将我拿住,当我是三岁孩童么?”

鲁肃认为刘备求和之诚的确出于肺腑,而孙权却认为他别有用心,不禁黯然神伤。

孙权向他瞧了一眼,道:“你有何话要说?”

鲁肃只觉现在这个孙权,已和当初那个平易近人的孙权判若两人,说话若不经过深思熟虑,冒然出口,定将死无葬身之地,道:“臣认为皇上所见极是,刘备阴险刻毒,如何会错失这么好的机会?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诡计。”

孙权哈哈大笑,令凌统小心戒备。

次日一早,汉军信守诺言,解围退走。孙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敢立即出城,又在城中等了两日,这日内侍来报,城下来了一队人马。孙权吓了一跳,赶忙来到城头观看。只见一队汉军押着吕蒙、韩当等人来到城下,解开绑缚,便即退走。吕蒙等人没想到自己居然还能活着回到祖国,心下大喜,大叫开门。孙权害怕是诱敌之计,不敢即开,过了两三个时辰,不见有何动静之后,这才传令开城。

败将鱼贯入城,来见孙权。孙权坐在正殿上,面有怒容。吕蒙跪在阶下,瑟瑟发抖。

孙权瞧了他半晌,一言不发,从袖中取出一道圣旨,掷给内侍,站起身来,拂袖而去。

内侍捧定圣旨,大声念道:“公谨去后,国无干城,朕夙夜思之,饮食俱废。近来吕蒙潜心读书,令人刮目相看。朕满望其能接替公谨,故委以腹心,隆以殊礼,盼其能继承公谨遗志,光大东吴。可顽石毕竟是顽石,无论如何琢磨终究成不了大器。吕蒙行止乖张,咨意妄为,擅挑兵端,以好成仇,致使吴汉两国兵容相见,此皆朕用人不明之过也。古人云:‘亡羊补牢,犹未迟也。’兹贬吕蒙为交州郁林郡守,未获诏命不得入朝。钦此。”

交州郁林郡在现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是东吴最偏僻的地方之一。吕蒙当然知道这道圣旨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泪流满面,磕头之后,刚要伸手去接,忽觉天旋地转,一个侧身,栽倒在地。从此之后大都督吕蒙便成了郁林太守,终日和言语不通少数民族打交道,再也无法领军打战。他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数年之后他郁郁成疾,终于一病不起,临终前手指北方,大叫三声,带着无限遗憾离开人世。

三日后孙权见再无危险,施施然离开编县回转武昌。和谈则在襄阳继续进行,新任大都督鲁肃秉承上命,依旧老牛拉破车,拖拖拉拉。贾诩没想到己方退了这么多步之后,换来的仍是这个结果,郁闷不矣。

魏郡安阳县河西村,这日晚间,河西新任里魁高施在自己家里和村里的几个骨干商议如何搞一次大的动作,让河东村人梦里也怕。突然间村西北传来一阵喧哗声,高施大吃一惊,叫道:“怎么了,河东村人打到我们头上来了?岂有此理!”

他正要叫人抄上家伙杀将出去,忽见一个村民踉跄进屋,大声叫道:“不好了,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高施叫道:“出了什么事了,这么慌慌张张的。”

那人定了定神,叫道:“不好了,大队胡人骑兵突袭黍窑邑,成批难民涌到咱们村里。难民都说,胡人烧了他们的村子后,便往东南方向驰来,下一个目标应该应该”

高施心中一凛,道:“应该是这里。”

那人道:“正正是。”

高施问道:“胡人有多少,你可知道?”

那人摇了摇头,道:“有的说五千,有的说一万,更有的说有十万人,总之是很多很多。”

高施道:“黍窑邑离此虽有二百余里,可难民都到了,想来胡人不久也该到了,这可如何是好?”

众人一听到胡骑要来,吓得头皮发麻,哪还有什么主意,纷纷望向高施。高施叹了口气,道:“大伙收拾收拾,先去出去避一避,待胡人去后,再来重建家园。”

众人心想也只有如此了,含泪点头。正要分头动员群众,忽见一人进屋,道:“不好了,胡骑离此不到五十里!”

高施大吃一惊,叫道:“来的好快!现在要走,肯定来不及了。就算走得成,半路上也会被胡人追到,没有村子做凭障,我们只有死得更惨!”

众人齐叫道:“那可如何是好?”

高施沉吟片刻,道:“只有凭着村子,和他们拼一拼了,至不济也死在村里,决不去做游魂野鬼!”

众人听他说得甚是义烈,血脉贲张。几个老人没跟着他们发疯,道:“这怎么打得过啊!”

高施想了良久,无计可施。正踌躇间,忽见一个村民走进,道:“河东村一个叫栾祁的姑娘,说有要事要见您。”

高施眉头一皱,道:“她带了多少人来?”

那人道:“就她一个人。”

高施吃了一惊,道:“好大的胆子,就一个人也敢来。嗯,杀死这么一个小姑娘也显不出我们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