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1906800000735

第735章 转危为安 (2)

邓芝道:“一言难尽。孟起怎么会在此处?”

马超道:“我长年在外征战,好久都没回西凉老家了。这次打下魏国,爹爹特地托人捎来封信,叫我回趟老家。父命不可违,这不,我就向皇上请了几个月假,带着媳妇回趟西凉。”说着向身后招了招手,车帘掀处,栾祁在丫环的搀扶下,下了马车,上前行礼。栾祁现在已是刘备亲封的阳平公主,不再是祁山附近小村子里的丫头了,邓芝受宠若惊,连忙还礼不迭。

啰里啰嗦礼节好容易行完,栾祁心地善良,总是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她四下瞧了一眼,虽然她痛恨鲜卑人,不过见他们惨死,仍是心下恻然,问道:“这帮强人真可谓是胆大包天,真该把他们都抓起来!”

马超已开始在检查现场,他来到一具黑衣人尸身前,揭开蒙在他脸上的面纱,喃喃地道:“不像是土匪强人所为。”

邓芝道:“哦,孟起也看出来了?”

马超点点头,道:“虽然这些人我都不认得,不过他们身上有一股兵士的气质。我长年带兵打战,是不是当兵的我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

邓芝道:“嗯,他们阵法精研,训练有素,寻常强人不可能如此厉害。”

马超毕竟不是福尔摩斯,能看出这些人不是寻常流氓,已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要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不是他那脑子能够做到了的。他四下瞧了一眼,只觉得比没看前还更加迷茫道:“这帮家伙忒也狡滑,什么有用的线索都没有留下,咱们总不可能仅凭想像就去军队里抓人吧。”

邓芝虽然聪明,却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叹了口气,道:“陇西境内似乎存在一股势力专门和胡人过不去。不过这事十分蹊跷,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查清的。这些人是鲜卑秃发部来我大汉朝见的使节,稍有差次,必给两国邦交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不可造次行事。我看还是算了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胡掖推斤说道:“尊使想必也已经看到了,现在局面恶劣,为了保证尊使的安全,咱们没必要以身犯险,我看还是改道而行。”

胡掖推斤从来没见过如此巨大的攻击力,吓得懵了,过了好一会方回过神来,走到马超跟前,道:“您西凉一带赫赫有名的神威天将军马超?”

马超道:“不敢,在下正是马超。”

胡掖推斤激动得险些跪了下来,道:“我在部落里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一直想见您老人家一面,现今总算是让我见到了。您果然名不虚传,这帮小贼一见到您就吓得逃之夭夭。我家大人就是冲着您老人家的面子才和大汉交好的,要是您不在,我们连来也不会来。现在情况既然这样,不如您来给我们拿个主意,我们都听您的。”

世上怕没有几个人不爱听他人恭维的,马超脸上洋溢着笑容。以他往昔的性格,肯定是让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样来得人越多,他越开心。可是他如今有了老婆,性情也是大变,开始学会顾全大局,他也知道这此人是出使大汉的使节,万一有个闪失,会给国家带来很大的麻烦,道:“哪里,哪里。尊使过誉了。胡人走陇西这条道常离奇惨死,我前几天才听路人提起过。我当时以为是路人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根本没往心里去,现在亲眼目睹才知果有其事。尊使既身负重任,犯不着和这帮小毛贼一般见识,我看还是改道算了。”

胡掖推斤说道:“大人说改道就改道。”回头用鲜卑话和那几个硕果仅存的秃发部骑兵说了,那些人经过了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心胆俱裂,胆小的裤中早就湿透了,一听说改道,无不欢呼雀悦,不待胡掖推斤下来,就拨转马头向后转,只待一声令下便即出发。

马超见他们如此胆小,不禁莞尔,对邓芝说道:“我去西凉也没什么事,什么时候去都可以,不如就由我送伯苗回长安吧。”

邓芝巴不得他这么说,也就不再假客气了,道:“如此有劳将军了。”

一行人折而向北,退回金城郡。马超打小就在西凉混,年纪轻轻就赢得了周边各民族的敬仰,闯下了神威天将军这个名头。这附近的老百姓,差不多都识得他。他所到之处,都不用报字号,当地老百姓总是出来殷勤招待,美酒美食,又不肯收受分文。陇西金城左近的土匪强人听说马超大驾光临,也就是望风先遁。就这样邓芝一行一路吃着霸王餐,住着霸王店,太太平平地经祖厉来到安定,安定属雍州该管,一行人沿途所见竟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一派太平景象。在道未止一日,这日众人回到了长安,马超自带着栾祁回长安家中歇宿。邓芝将胡掖推斤谅在宫门外,自己进宫觐见刘备。

刘备也刚结束了对青州的视察工作,回到了长安,听说他来了,很高兴,在宣室殿接见了他,道:“没鹿回部距长安数千里,难为你了。此番出行可有收获?”

邓芝长话短说,将此番出使情况一五一十的说了。

刘备听说他曾被轲比能拦劫,幸有拓跋力微相助,不然小命不保,不禁勃然大怒,伸手在案上一拍,叫道:“轲比能辱朕使臣,就和污辱朕一般。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明日早朝就和群臣商议征讨这厮,以儆效尤。”

邓芝道:“我大汉方克魏国,兵劳民疲,不可再举。多行不义必自毙,轲比能穷兵赎武,终有恶贯满盈之日,皇上切不可操之过急。”

刘备缓缓地点了点头,道:“话虽如此,不过这口气朕总是咽不下去。好了,这事先谈到这里。你适才说到你被拓跋力微救了,那后来呢?”

邓芝接着说下去。在皇上面前瞎扯淡,可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这蛋要是扯的不好,小命可就搭将进去了。满朝文武之中,怕也只有贾仁禄及刘贵妃有这本事。邓芝自问无此能耐,便向交待罪行一样,老老实实的将自己沿途所见所闻说了,连陇西道上的古怪惨事,也原原本本的说了。

刘备没想到他出使一趟竟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经历,道:“没想河西鲜卑秃发部竟与拓跋部有着这么深的渊缘。在鲜卑我们的主要敌人是轲比能,其他小部落能拉拢就拉拢,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力量。秃发部的使者人呢?”

邓芝道:“现在宫门外等候皇上召见,皇上是不是现在就见他?”

刘备摆手道:“且不忙。”冲着一个内侍招招手,内侍近前,刘备道:“吩咐礼部照上宾之礼安排馆驿饮食。今天就先让他们再驿馆里歇下,朕明日再见他们。”

内侍退下,刘备正要说话,一名内侍双手捧着一道表章,急匆匆进殿,道:“这事轲比能托人送来的表章,请皇上御览。”

刘备长眉一轩,道:“哦,轲比能送来的表章,难道是想和朕决一死战?那就来吧,朕等着。”伸手接过,展将开来,只见其文曰:“夷狄不识文字,却也知人情世故。我鲜卑素与大汉无仇,故大人檀石槐擅起争端,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天佑仁善,檀石槐作恶多端,已遭天遣。檀石槐死后和连、魁头、步度根相继接位,继其遗志,迭侵中夏,边境烽烟四起,殆无宁岁。我为免两国生灵涂炭,兴义兵攻讨步度根。幸陛下洪福齐天,师出有功,逆贼授首。我接任鲜卑诸部大人以来,反檀石槐之政,和大汉连和,上表称臣。我与拓跋部为仇,而皇上遣邓芝出使与其连和,没鹿回部为我之部下而邓芝前往说其叛我。我对大汉已仁至义尽,而大汉所为何其悖乱?我一时气不过,找邓芝理论此事,邓芝疑我有心加害,仓皇遁走。我夷狄虽不知礼义,但我兄弟子孙蒙皇上授以显官,牛马尚知美水草,况我有人心邪!我恐皇上信人谣言,故上表以明我心。”

刘备微微一笑将表章掷给邓芝道:“瞧瞧,把自己说得十分无辜,却把我们说的如此不堪。好像这事是我们先挑起来的似的。”

邓芝道:“从这道表章的意思来看,轲比能尚不敢以我公开决裂,故而言词颇为谦下。”

刘备点点头道:“嗯,你怎么看?”

邓芝道:“鲜卑居于化外,不服王化,至今已非一世。皇上若因一时之怒,兴兵往攻,少出兵,则于事无补,多出兵则先为汉害。且鲜卑游牧,汉人农耕,风俗完全不同,我得其地不用居,要来何用?以匈奴而言,我大汉屡攻匈奴,虽使匈奴远遁,然自身损失亦惨。匈奴故地汉人无法居住,只得放空,白白便宜了鲜卑人,致有今日。如今东吴尚存,臣认为不宜和轲比能多所纠缠,能和则和。”

刘备道:“轲比能和朕连和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等到他翅膀硬了,就不会向现在这样听话了。到那时他们准备充分,发起雷霆一击,我大汉将受到的伤害,那是难以想像的。以其如此,不如乘他羽翼未丰时先往伐之,以免后患。”

邓芝道:“皇上明鉴,当年武帝大举攻伐匈奴,差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分两道并进,杀匈奴人八九万,可汉军死亡亦数万,汉马死者十馀万。匈奴虽然一蹶不振,远遁漠北,可是汉马亦少,从此不能再发起大规模的攻击了。臣所说不是无的放矢,《史记》匈奴列传就有关于这场战争的详细描写。这说明攻打草原蛮夷是很耗费国力的。如今大汉尚未统一,国用匮乏,怎能负担起如此巨大的开销?”

刘备沉吟半晌,正要说话,又有一内侍兴冲冲进殿,道:“皇上,好消息,好消息。陇西王大败羌人,斩首三百。这是表章请皇上御览。”

刘备笑得合不拢嘴,道:“好,好,好。”

邓芝本来也很高兴,猛地里想起一件事,心道:“原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