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1906800000766

第766章 五德终始 (1)

三国时科学技术很不发达,像火药、象棋、麻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是因为贾仁禄这个乱七八糟的未来游客嘴上没把门,满口胡柴才提前现世的。不过火药这个能改变时代进程的物件才刚问世,还属于初级阶段,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十分难以驾驭。稍微操作不当,不但不能制敌死命,反而能把自己人送上西天,其实也没有老大用处。何况贾仁禄在引进火药之前,就将科举制这个祸国殃民的制度提前引了进来。在这项制度的刺激下,所有读书人为了能得到黄金屋、颜如玉都挖空心思的研究四书五经,子曰诗云。而不论是木炭和硫磺要以多少比例混和才能达到令人震惊的效果,还是圆周率这个让世人十分头疼却不得不在计算中反复用到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到底等于多少,既不能助他们取得功名,也不能助他们得到美人,他们自然也就不去关心。毕竟人脑的容量是有限的,当然不可能将什么样的知识都往里乱塞,那样大脑就会崩溃,人也会变成神经病。于是尽量往脑子多装些《论语》《孟子》成了以做官为第一要务的学子们的首要任务。

科技既然不发达,人对自然的认知自然也就十分的肤浅,当时没有空间探测器,人们当然不可能了解到月球表面上其实满是坑坑洼洼的环形山。他们远远的望着月亮的时候,看到它表面上那团黑糊糊的东西,还道是一棵树,于是便有了广寒宫和嫦娥这样的美丽传说。除了月亮之外,人们还有许多事情解释不清楚,于是各种各样的神怪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也应运而生。世人尚且如此,皇帝则更甚。谁都知道皇帝拥有极大权力,拥有多的数不清的美女和多得花不完的金钱。有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样的生活谁不想过?当然享受到这样的生活的人自然也不想失去它。于是推测王朝更迭兴衰的学说也就层出不穷,在东汉时期最着名的也就是五德终始说和图谶之学。

所谓图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最信图谶。他当皇帝前,有一个方士为拍他的马屁上了一道《赤伏符》,上面写着“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这几句半通不通的屁话,刘秀见符谶上面有自己的名字,又看到另一则更加露骨的图谶:“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龙心大悦,群臣乘机劝进,刘秀也就不再客气,爬到龙椅上坐好,接受群臣朝拜,跟着施施然回宫泡妞去者。刘秀在图谶上得到了实惠,当然就十分信这个,干什么事之前都要看看图谶上是如何曰的,不然不敢干。在他的诱导下,接下来的几个皇帝,也都十分迷信图谶。汉章帝更夸张,他通过白虎观会议,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谶纬之学,谶书与四书五经这样的经书具有同等的崇高地位,谶讳之学由此盛行当世,以至于到了东汉末年,还有“代汉者当涂高。”“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这样的屁话流传。

另一个和图谶学具有同样影响力就是五德终始说。五德之说,源于五行理论,春秋时代的邹衍将天下分为五方,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原理揭示历史朝代更迭的规律,开了将五行纳入政治领域之先河。按邹子的理论,黄帝时代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秦为水德。五德相克,改朝换代。《寻秦记》中项少龙正是听了邹衍的胡诌来了灵感,导演了一出黑龙出谓水的闹剧,巩固了秦王赢政的地位,秦国上下也从那时起相信五德终始说,确立了秦为水德的观念,一切典章制度,服色正朔都按水德的规矩来办。这一段故事当然是小说家杜撰的,不过历史上倒也确有其事,黑龙的确在渭河出现过,秦国也因此相信五德终始说,确立了水德为正统地位,只不过没有项少龙这个人而已。

汉文帝时鲁人公孙臣上书曰:“始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黄。”可当时的丞相张苍也好律历,因见黄河决了金堤,认为汉乃水德之始。汉文帝正信任张苍,见他曰的有根有据,就信了,将公孙臣臭骂一顿,赶了出去。于是为了和水德相应,朝廷以冬十月为正月,服色外黑而内赤。哪知只过了一年,公孙臣表章上所说的黄龙果然出现了,汉文帝这才知道原来真正捕风捉影,胡说八道的人竟是丞相张苍,而那个被自己骂得狗血淋头公孙臣才是真正的高人,于是汉文帝珍而重之的将他老人家请来,封为博士,让他和其他学者一起修改服色正朔,以应土德。光武中兴时,只因为有个马屁精上了一道《赤伏符》,上面有一句“四七之际火为主”的屁话,便推后汉乃是火德,色尚赤。

自秦至汉发生了这一系列的事情都可以看出五德终始说已在帝王心中根深蒂固,开国帝王总要在五行里找一个德和自己相配,否则这皇帝就不是上天所定,很难再当下去了。其实不论是什么赤鸟衔丹书飞于周社也好,还是什么黑龙出渭水也罢,都不过是奠定王朝基业的开国统治者为了盅惑百姓,说明自己推翻旧王朝的武装暴动是受命于上天的正义之举而搞得一场自欺欺人政治噱头,都是骗人的玩意。只是当时科学还不昌明,老百姓见识还有些愚昧,或见他们搞得似模似样,或听他人说的有鼻子有眼,不由的都信以为真,认为这个皇帝骑在自己脖子上拉屎撒尿是老天爷安排的,如果不服气,那可是要遭天谴的,于是都安分守已,老老实实的接受统治者的欺压,不敢再有非分之想了。

贾仁禄可是天底下最大的马屁精,可这拍马屁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可不能说来就来,张嘴就拍,万一拍错了地方,拍到马脚上去,这小命可就给拍没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想要拍的对方舒坦,又不落于俗套,没有学问肯定是不行的,清初马屁大王和坤是个旗人,原也是不学无术,通过祖上的福萌当了官,可当官之后,他就不一样了,天天读书,几乎是无书不读。他肚子里装了一肚皮的乱七八糟的学问,这才能在乾隆面前投其所好,曲意逢迎。否则乾隆一时兴致所致看了某某冷僻的书,问他了一个冷僻问题,他要是瞪目结舌,答不上来,这官估计也就当到头了。

这伴君如伴虎,可不是一件好玩的差事,贾仁禄在官场上混久了,也深刻体会到官场的黑暗,为了在这个大污水缸里多活几年,这时常充电可是必须的。可他最讨厌的就是读书,这不读书又如何充电?当然这个小问题是难不倒他的,他是不读书,回家之后也很少踏足书房。可他家里有的是读书人,自己不读难道不能叫他们读了之后念出来?贾府之中就属甄宓和姜维最爱读书,姜维正在求取功名的紧要关头,贾仁禄自不敢耽误他的学业,而甄宓却是个大闲人,于是贾仁禄有事没事就往她那跑,表面上是联络感情,其实就是请她说一些书里的趣事,好让他也跟着长点见识。如此几年下来,贾仁禄虽然一本书也没读过,却装了一肚皮的古怪知识。这五德终始说,他曾听甄宓预详详细细的解释过,此刻听内侍来报,黄龙现于成纪,立刻就想到了这上面来,马上顺风拍了几句马屁。

刘备正愁即位以来祥瑞不现,德运不来,这皇帝当得名不正而言不顺。听这一番话,打心眼里乐了出来,这马屁算是拍当点子上了,当真是话不在多,对路就行。

钟繇见刘备斩了桌案,怕下一剑斩到他脖子上,吓得不敢出声了。

马腾就在贾仁禄的边上,贾仁禄见他唇齿微动,跃跃欲出,知他有屁要放,怕他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老命不保,忙抢上两步,匍匐跪倒,奏道:“董贼造孽时洛阳曾有童谣:‘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当时李儒曾说西头一个汉,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也传了一十二帝,天运合回,是以固请董贼挟天子迁都长安避祸。李儒虽然说的有鼻子有眼,可是董贼到底没躲过杀身之祸,死于义子吕布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