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棠心语(上)
19068100000007

第7章 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甘肃京剧班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2003年6月9日)

上海是我国的特大型城市,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综合经济实力雄厚,科教文卫事业发达,在改革开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文化培育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影响力很大。与此不同的是,由于受到历史的、自然的等客观因素制约,甘肃目前仍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也相对滞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两省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先后派出由省市主要领导带队的党政代表团进行互访,政府之间及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交往频繁,在经贸、科教、文化等领域进一步加强了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上海对甘肃的支持和帮助是多层面的,既着眼于当前的经济、技术合作,也考虑长远的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问题,所以,不但非常“解渴”,而且很有“营养”。2002年9月,上海市常务副市长蒋以任率党政代表团及经贸代表团访甘,不仅促成签约了一批很有价值的经贸合作和技术合作项目,随行的上海企业家们还慷慨解囊,捐赠500万元帮助甘肃建设25所希望小学。今天毕业的这个京剧班更是上海送给甘肃的一份厚礼,利用上海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甘肃省培养的这批艺术人才,必将成为甘肃京剧事业的新生力量,未来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是甘肃文艺繁荣昌盛的希望所在。同时,这批人才既是甘肃的财富,也是上海的财富,因为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在甘沪两省市文化交流中一定会起到重要的联系纽带作用。

京剧作为国粹,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吸收融化多种文艺形式的精华,集地方戏曲之大成,艺术蕴含丰富,雅俗共赏,在全国城乡拥有广大的观众,在台、港、澳同胞中拥有众多的知音,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的声誉,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愫,被公认为中华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为保护、普及和提高京剧艺术,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庆祝大会上,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向全国发出了“振兴京剧”的号召。当时,甘肃省京剧团一批优秀演员退休或即将到龄退休,人才培养又出现断档,甘肃京剧事业面临后继无人的严峻形势。在这一背景下,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积极支持省文化厅于1999年年初派出40名9~14岁的艺术苗子赴上海戏校学习深造。“闲支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转眼间小学员们在上海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四年多来,在上海戏校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大家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从今天的汇报演出情况看,同学们是学有所成的,基本功扎实,表现力较强,初步掌握了京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表演和实践能力。我们为有这样一支京剧事业的生力军而感到十分欣慰!

同学们,你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新的一切将从今天开始。在这里,我想提几点希望与同学们共勉:第一,希望大家做一个胸怀祖国、情系故乡、热爱人民的人。同学们,无论大家将来身处何地,都应当牢记是祖国和人民养育了我们,祖国和人民是我们最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我们的立业之基、立身之本。祖国和人民不是抽象的,热爱祖国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故乡,热爱人民首先要热爱故乡的人民。你们的家乡还很贫穷落后,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甘肃特色文化大省的重任还等着你们去担负,只有把个人的追求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家乡的建设中去,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才能不辜负那些在背后默默支持你们、期盼你们学成归来的父老乡亲。第二,希望大家做一个爱岗敬业,献身艺术,为母校争光的人。艺术是崇高的,献身中国京剧艺术是你们最高尚的使命和荣誉。同时,艺术也是艰辛的,特别是从事京剧表演艺术,更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工作者,只有青春的热情是不够的,必须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勤于耕耘、勇于奉献,经历长期艰苦的磨炼,才能玉汝于成。上海戏校是一个名师云集、人才辈出的地方,一代京昆大师俞振飞先生是首任校长,曾经培养过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家,同学们能在这里学习、成长、进步,是人生中非常难得的幸事。在你们即将离开上海戏校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呕心沥血培育你们的老师和他们谆谆教导的艺术真谛,继承和发扬母校的光荣传统,以母校为荣,为母校争光。第三,做一个勤奋学习,加强修养,不断完善自我的人。大家知道,成就事业的人,必定是既有渊博知识,又能脚踏实地工作,既富有实践能力,又有较好人格风范的人。俗话说:“艺无止境,学无止境。”追求艺术的更高境界需要加强学习和钻研,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更逼迫我们不断学习以适应时代新的变化和要求。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紧紧盯住当今京剧艺术发展的前沿,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刻苦学习,开阔视野,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京剧表演艺术的行家里手和祖国文化事业的栋梁之才。要真正得到社会的承认,还必须从修身做起,争当“四有”新人。人常言:“人无完人”。知道自己的不足,并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自我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我想最起码应做到以下几点: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面对挫折和困难能保持正常的心态;思想活跃,处处显现出年轻的优势和特色;宽以待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始终保持清纯的本色。同学们刚刚从学校走向社会,也许暂时会有些不适应,可能还会摔几个跟头、碰几回壁,这些都不可怕,只要你能勇敢地面对现实,虚心学习,勤于反思,勇于改正,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就一定能成为一个会做事,也会与人相处,深受大家喜爱的人。

(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甘肃京剧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