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问题新闻的媒介传播技巧
19071000000073

第73章 网络问题新闻传播的(5)

二、声像

声像即影像,包含音频和视频。音频主要以播客为代表,视频以flash动画、网络电视为代表。

1.播客(Podcaster)

Doc Searls认为,"播客"是个人能自由选择的数字广播,人们选择收听的内容、收听的时间以及收听的方式。Dave Shusher认为,播客必须具备三个要件:(1)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可下载的媒体文件;(2)该文件的发布格式为RSS2.0enclosure feed;(3)接收端能自动接收、下载并将文件转至需要的地方,放置于播放器的节目单中。

"播客"与博客系出同门。2001年,Dave Winer在RSS2.0说明里增加了声音元素之后,Winer的公司UserLand Software把这项功能内嵌到其博客软件中。它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初期借助一个叫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播客录制的是网络广播或类似的网络声讯节目,网友可将网上的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iPod、MP3播放器中随身收听。更有意义的是,可以自己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目前国内的播客站点主要有:播客天下(www.imboke.com)、土豆播客(www.toodou.com)、中国播客网(www.vvlogger.com)等。

播客在目前网络问题新闻中应用比较普遍。播客短的有几秒钟,长的也只有20分钟左右,比较适合下载到移动媒体使用。声音的魅力在于它的语音流中的未知,我们无法猜测一句话结束后,下面那句是什么。受众也可以用播客录制自己的声音,传到网上去和网友共享。

对于不能够同步取得图像的新闻来讲,同样可以用声音取得现场感,而且声音编辑比影像编辑简单,保存传输更方便快捷。比如网上放置了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大使沙祖康的一段音频(这段音频在网上到处可见),内容是让小布什政府闭嘴,停止对中国的军费和台湾问题的非议。他大声喊出的"Shut Up"是如此铿锵有力、令人振奋。那种气势和感染力,远非文字所及。

2.Flash动画

Flash动画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闻表现手段,并逐渐在互联网新闻中得到应用。Flash动画集网络、互动、即时、音乐、动画等各种时尚元素于一体,具有鲜明的网络时代特征。

Flash动画用在网络问题新闻的报道中,用动画的方式表现严肃的社会问题,消解了沉重的意义,一般具有幽默、讽刺的效果。比如2006年台湾乐队制作Flash动画讽刺陈水扁耍特权。歌曲借用《老麦克唐纳有个农场》(Old MacDonald Had a Farm)的曲调,由岛内"砰砰乐队"填上风趣歌词,并制作成名为《第一家庭爆笑剧场秀》的Flash动画,在网上传播。歌词幽默而讽刺,很快被台湾岛内各大政治论坛转贴。

3.网络电视(IPTV)

网络电视是一种流媒体文件,它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它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和用户的实质性互动。网络电视不受固定节目安排的限制,能够即时将采集到的信息发布到网上。它的传输速度快,图像清晰。网络电视的播出效果和普通电视的播出效果一致,实际是高清晰电视节目的一个播出平台。它兼容了音频和视频,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

相比较其他网络视频,网络电视是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比较自由的播出平台。受众可以连续关注一个问题的发生演变过程,有助于问题新闻的长期、连续地追踪报道。"张钰录像带事件"在传统的电视节目当中,因为有大量暴露镜头,不适宜播出,但是网络电视就可以。不过,对这类触及民众道德底线的图像,网络媒体应该用技术手段适当遮蔽。

"照片在拍得或取得窄时看起来更好,流体录像在背景素朴、最小聚焦的情况下更容易观看。"在现场拍摄时,要注意这些细节之处。在影像上,问题新闻报道要注意使用正常色彩、正常光线、正常视点下的图像,少用运动镜头,多用平稳、静止镜头,注意景别和摄影机角度的变化,避免出现穿帮镜头,使画面在平稳中显得不呆板。此外,还应多用中近景镜头叙事,避免用远景、大远景等宽泛的景别,以免分散受众注意力,有特殊要求的除外。根据事件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拍摄方式,突出问题事件的主要内容。注意获取人物、事物的细节。

第五节网络问题新闻未来的发展轨迹

网络问题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发展方向同技术环境、受众需求、网络生态环境等息息相关。

首先,网络问题新闻传播日趋个性化。从技术环境来看,未来的网络技术大方向有可能是融合。北京邮电大学宋俊德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指出,目前的Wi-Fi、Wi-MAX技术和就要到来的3G和4G,将来的方向可能是融合。来自"计算机世界网"题为《网络技术8大趋势》的文章也认为,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八大趋势:网络、应用和服务融合;计算机系统重新整合;网络进行整合;计算机系统结构改变;用户建网;泛IP化;网络设备电信化;投资随技术发展整合。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虚拟化、智能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的融合将促进媒介环境的融合,《今日媒介:信息时代的传播时代》一书认为,计算机技术发展下去,到头来很可能只有一种媒介,媒介环境将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在这个世界中,以前传统的媒介之间存在的明显区别将快速消失。"互联网将来的发展改变了受众的生活方式和职业,成千上万的人在网上工作,建立新身份、形成新的社会关系和新文化。

同时,浏览器将以Web2.0为主。Web2.0以发布信息的形式取代了目前的浏览方式,虽然这是互联网技术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生活方式跨越的一大步。未来的网络问题新闻将摆脱传统新闻发布者的限制,受众可以发现并发布自己的新闻,人人都可能是问题的发现者,人人都可能是问题的传播者。

网络问题新闻将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其内容和传播方式将更加个性化。未来将建成的虚拟总线,将大大拓展网络虚拟空间,受众决不再满足于现在的浏览新闻,他们希望成为控制者,给接收到的新闻添加一些更个性化的东西。网上虚拟的社区取代人际交流的强势地位,受众更习惯在网上社会化。来自网络虚拟社区领域的安全问题、道德伦理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也将越来越复杂。

问题新闻的舆论影响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网络问题新闻的传播平台不限于现在的网络,将来网络的范围扩大,移动平台介入,比如移动手机和网络共享问题新闻。网络传输速度越来越快,问题新闻将实现随时随地俘获更多受众的关注。

其次,将来的网络问题新闻更可能以深度内容为主。媒介的融合使信息整合到一个大的平台,加剧了信息的竞争,受众更加关注信息的质量,而非仅仅是数量。美国《纽约时报》公司董事长亚瑟·舒尔兹伯格表示,"日新月异的科技使我们坚信:作为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报纸之一,《纽约时报》将会发生系列重大变化,但唯有不变的是我们对读者作出的承诺,即尽可能为读者提供最好的消息。我们将一如继往地出版纸介《纽约时报》,同时我们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报方式,如上网、使用CD-ROM与传真。归根到底,提起《纽约时报》,人们想到的不是新闻纸,而是新闻。"网络问题新闻报道将在深度报道的基础上,越来越细分化,以适应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我们从目前广受欢迎的"博客"和"播客"中寻到一丝蛛丝马迹。

再次,从网络生态来看,互联网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和动态性,网络病毒、网络入侵、收费陷阱、网络诈骗、隐私泄露等困扰着网络受众。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互联网的软肋,波及到网络问题新闻的传播。一方面,可能出现大量的网络问题假新闻,谣言与诽谤等歪曲新闻的真实面目。另一方面,问题新闻的新闻价值标准可能有新的变化。网络安全问题必须从制度、法律、技术、管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防范,才能够保证优化的、健康的传播环境。以后用于网络安全方面的人力、财力与物力将明显多于网络编辑。

第四,从网络问题新闻制作来讲,将更加注重智能化与多元化。媒介融合之后,信息传播平台无限大,信息壁垒消失,在编辑一则问题新闻的时候,历史的数据库将无比丰富,信息也会更加驳杂无序。编辑的主要工作就是深度加工和处理信息,全球各地的相类问题新闻都可互相流通。也许会出现智能化终端,取代目前文字输入的主要方式,编辑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梳理驳杂的问题信息。网络问题新闻的整合态势也日渐成熟,经济、法制、军事、环保、体育、娱乐、国内、国际等领域的问题,通过新闻网站丰富的纵横链接组合系统,保证信息传播的立体、丰富与深刻,极大地满足了多元化的需要,最大程度地实现问题新闻的多元化传播目标。

第五,网络问题新闻传播专业化。当网络问题新闻发展到谁有话都可以说,当网络成为一个发布问题信息的"菜市场"时,取胜的唯一法宝就是专业化。做专业化的数据库,培养专业化的编辑队伍,做专业化的问题新闻,把"菜市场"做成高级百货,使问题新闻在众多信息的洪流中脱颖而出。

网络问题新闻传播的价值观念、传播方式等在发展当中不断地被修正,新的事物出现,旧的事物老去,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这是自然规律。但是新的事物毕竟是从旧事务中脱胎而来,旧事物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永恒价值的部分必定会得到坚守。所以我们在畅想未来的时候,不要忘记网络问题新闻已经得到的真知。只有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网络问题新闻才会有更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