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我的健康我做主.上篇,会吃会喝促健康
19071200000004

第4章 吃与健康(3)

酸食除湿

酸味食物可以杀死菜中的细菌,可预防肠道传染病。夏季出汗多而容易丢失津液,可以适当吃酸味食物,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尤其是进入雨季,气候比较潮湿,多吃点酸味食物还能祛湿。另外,酸味食物,尤其是酸味水果,一般呈碱性,能补充夏天人体流失的水分,进而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

酸味食品≠酸性食物

酸味食品并不就是酸性食物,这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又极易混淆的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酸性食物是指食物中磷、氯元素含量较高,在体内经过氧化代谢后,生成带阴离子的酸性物质,如肉、禽、蛋、粮食等。而一些水果(如苹果、橘子、草莓、山楂、酸枣、杏、李子等)和少量蔬菜(如西红柿等),因其中含有大量有机酸,在味觉上呈酸性,这就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误将这类酸味食品当成酸性食物。其实不然,水果、蔬菜中虽然含有各种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等),味觉呈酸性,但这些有机酸在人体内经氧化,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蔬菜、水果中存在的无机元素多为钙、钾、钠、镁等碱性元素。所以,这些食品在生理上并不呈酸性,而是呈碱性。因此,酸味食品不一定就是酸性食物,吃酸食也不会造成酸碱不平衡。

“酸碱体质”不是吃出来的

人体血液pH的正常范围在7.35~7.45之间,低了偏酸,高了偏碱。但是血液要偏酸,没那么容易——因为人体有强大的酸碱度调节功能。

不少报道称,“酸性体质”是由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造成的。专家指出,血液不可能靠吃、睡就“变酸”。人体有一套调节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作用最强大的是肾脏,它可能通过尿液排掉多余的有机酸;其次,呼吸会帮机体快速排掉很多酸性成分;最后,体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缓冲系统,酸性食物在发挥“作用”前,就会被机体本身中和掉。除非这三个机制出现问题,否则人的血液不可能偏酸。

在医学上,如果体液pH低于7.35,就属于“酸中毒”。而这是严重的疾病,必须治疗。

饮食无法导致酸中毒,更不可能纠正酸中毒。饮食可能对血液酸碱度产生暂时的影响,但这个影响很小,很快就会被人体自我调节过来,不可能导致酸中毒这样的疾病。

餐桌上酸碱食物搭配吃

餐桌上酸碱食物搭配着吃,有利于保持机体酸碱平衡。一般来说,肉类、蛋类、鱼类、糖等为酸性食物,含磷、硫、氯等元素较多,经人体代谢后可产生酸性物质。胡萝卜、海带、莲藕、蒜、黄瓜、茄子、竹笋、土豆、洋葱、花菜、香菇、南瓜、豆类、水果等,含钾、钠、钙、镁等元素较多,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碱性物质,属碱性食物。营养专家研究表明,人体每天摄入食物的酸碱比例应该为2∶8。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改善饮食结构,有意识地搭配碱性食物。

剩饭剩菜能不能吃

剩饭剩菜不能吃,是有道理的。剩饭剩菜的营养价值下降,危害身体的亚硝酸盐大量增加。根据测定,过夜的剩饭剩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明显高于新鲜的饭菜。甚至新鲜蔬菜在30℃的室温下放置24小时,其亚硝酸盐含量也上升几倍至几十倍。

亚硝酸盐在人体内转化为亚硝胺后,有致畸、致癌作用。亚硝酸盐一般在每100克蔬菜、肉制品中含量为4~50毫克,每日随着粮食、蔬菜、肉、蛋、奶、鸡、鸭、鱼等进入人体,如果每天食入200毫克以上,就可使人中毒,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那么,剩饭剩菜是否就绝对不能吃了呢?也不是。可以采取既不浪费,又无损健康的办法,对吃剩下的饭菜,先加热,热透放凉后放入冰箱,下顿吃时再热透,最好不过夜。

四季吃不同“阳光”使人长寿

春天吃紫光,夏天吃红光,秋天吃绿光,冬天吃蓝光……这样,“人的平均寿命不应低于280岁”,这是俄罗斯一位着名生物学家得出的结论。

春天吃“紫光” 春天(2月15日~4月27日)和春夏转换期(4月27日~5月15日),紫外线和紫色光为主要的光谱射线。应多吃紫色的食物,如甜菜等对人体有益。不宜吃含油脂、动物蛋白之类吸收黄色光和低频射线物质较多的食品。

夏天吃“红光” 在夏天(5月15日~7月27日)和夏秋转换期(7月27日~8月15日),光谱射线为红色光和红外线。在季节转换期为橙黄色光。

夏天食物最好吃红色、橙黄色的,比如草莓、苹果、橙子等。宜饮用酸奶、矿泉水、樱桃汁和西红柿汁这样的红色果汁。最不宜吃面包、甜食之类富含糖类的食品。

秋天吃“绿光” 在秋天(8月15日~10月27日)和秋冬转换期(10月27日~11月15日),主要光谱射线是黄色光和低频射线,季节转换期是绿色光和超短射线。应以西红柿、柑橘、茄子、蘑菇等略带苦味和酸味的食物为主,尽量不吃动物蛋白。

冬天吃“蓝光” 在冬季(11月15日~来年1月27日)和冬春转换期(1月27日~2月15日),光谱射线为浅蓝色光和伽玛射线,季节转换期为蓝色光和X射线。在这段时间,人的血液中尤其不能缺少蓝色色素,即含有铜的血清蛋白。铜的食物来源为小虾、蟹、鱿鱼、动物肝脏、黄瓜和蘑菇。还要饮用大量的水,因为水能保护细胞不受伽玛射线的伤害。人要学会像向日葵一样按照地球生物钟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科学的进餐时间

每天吃三顿饭,这种生活方式是不科学的。英国剑桥大学的营养专家根据人体新陈代谢的规律,制定了一个科学的进餐时间。

早餐:7~8点 进行适量的晨练(比如跑步或练瑜伽)后,早7~8点是最佳的吃早餐时间。

加餐:10点 到这个时间大脑工作已经消耗了早餐食物提供能量的20%,因此,这个时候需要补充一些低脂肪的糖类,比如香蕉。

午餐:13点 这个时间是人体所剩能量的最低点,所以一定要及时进食,可以选择高热量食物。

加餐:14~15点 此时人体中葡萄糖的量降低到午餐后的最低点,因此,可以吃些坚果、爆米花、干鲜水果等。

晚餐:17~19点 这时要吃一顿正式的晚餐,让身体在接下来数小时的睡觉时间里获得充分的能量,另外这个时间段吃饭也可让食物在睡前充分消化。

加餐:19~21点 选择一小块奶酪、香蕉,因为它们能够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不吃早餐易致贫血

调查显示,患贫血的学生,71%是因不吃早餐所致;不吃早餐的学生中,一半左右营养不良。

据专家介绍,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有睡懒觉的习惯,总是一觉醒来就背起书包上学,不吃早饭,还有部分学生每天总习惯吃泡饭这种糖类的早餐,缺少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久而久之,体内的免疫力下降,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贫血。

此外,早晨起床活动后,如果不进餐或进食低质早餐,体内就没有足够的血糖可供消耗,人体会感到倦怠、疲劳、暴躁、易怒、反应迟钝。胃酸没有食品去中和,就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不适,继而引发胃病。由于空腹时体内胆固醇的饱和度较高,不吃早餐还容易产生胆结石。

早餐不足最伤人

很多女性朋友因怕长胖而不吃或少吃早餐,这样做很不科学并且存在着隐患。

据英国医学专家调查发现,所有20岁到30岁的女性胆结石患者,空腹时间都比同龄正常女性长,其中90%的患者早晨不吃早餐或只喝少量咖啡、牛奶。经过进一步研究证实,空腹时间过长与胆结石形成有关。因为空腹时胆汁分泌减少,胆汁胆酸的含量随之减少,而胆固醇含量不变,长期这样,胆汁中的胆固醇就会处于饱和状态,从而使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形成结晶,这就是胆固醇结石。

什么样的早餐才健康

烧饼油条族 这类早餐的热量高、脂肪含量高,最好少吃,1周不宜超过1次,而且当天的午、晚餐不要再吃炸、煎、炒的食物。因缺乏蔬菜,所以,在另两餐要多补充。烧饼上撒的芝麻通常无法被咬碎,吞下肚以后,芝麻粘在胃壁上,易造成胃疼痛,甚至可能造成胃发炎。

面包牛奶族 无论咸面包或甜面包,脂肪含量都不少,而且糖分太多,营养价值不高。同时,糖分太多的早餐,让人的血糖不稳定。早餐的组合中,最好吃复合性的糖类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片等。饮品选低脂牛奶或优酪乳比较合适。如准备一些生菜、番茄、小黄瓜夹着吃,营养会更均衡。

清粥小菜族 这类早餐脂肪含量不高,不过配稀饭的酱菜、豆腐乳营养价值低,而且较咸,钠含量高。另外,加工食品可能会添加防腐剂,常吃易伤肝、肾。吃稀饭时可以搭配一个荷包蛋或一份瘦肉,素食者则选择吃一块豆腐或豆干、素鸡等豆类制品,摄取蛋白质、豆腐乳和酱菜要少吃。另外加盘炒青菜,这套早餐就很均衡,而且蔬菜中的钾能帮肋身体把钠排出体外。

早餐食谱推荐

早餐1:脱脂牛奶1杯、烤全麦面包两片、番茄1个。

早餐2:银耳莲子粥一碗、由低脂乳酪、生菜、面包、火腿各1片做成的三明治1份。

早餐3:小馄饨1碗、五香茶叶蛋1个。

每天早餐吃两个鸡蛋,能轻松减肥

以荷包蛋、水煮蛋或炒鸡蛋作为早餐的人和其他人相比能够多减去2/3的体重。

早餐吃鸡蛋之所以有助减肥,因为它比其他食品能使人维持更长久的“饱”感。所以早餐吃过鸡蛋后,人们吃的食物就会减少。英国肥胖专家说:“一顿鸡蛋早餐至少能减轻24小时内的能量需求”。

英国食品标准局人员说,尽管鸡蛋中含有胆固醇,但是相比之下,蛋糕、饼干和馅饼里的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更为不利。他们同时提醒,鸡蛋只是健康、均衡饮食的一部分,应尽量保持食物的多样性。

晚餐怎么吃才好

晚餐尽量别吃这些东西 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等慢性病在近10年来呈高发趋势,这与晚餐进食不当有必然的联系。不少家庭的晚餐菜肴丰盛,鸡、鸭、鱼、肉、蛋摆满餐桌,多是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食物。这种以晚餐补早餐和中餐,片面追求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习惯,加上运动量不足,会为日后的身体健康埋下“定时炸弹”。

晚餐吃好也不难 首先,晚餐少吃睡得香,千万不能吃饱,更不能过撑。晚餐的时间安排在18点左右,尽量不要超过20点。晚餐之后最好不要再吃任何东西(饮水除外),并且,晚餐后4个小时内不要就寝,这样可使晚上吃的食物充分消化。

其次,晚餐应选择含纤维和糖类多的食物。应有两种以上的蔬菜,如凉拌菠菜,既增加维生素又可以提供纤维。面食可适量减少,适当吃些粗粮。可以少量吃一些鱼类。

第三,晚上尽量不要吃水果、甜点、油炸食物,不要喝酒。不少人晚餐时有喝酒的习惯,这不利于健康,过多的酒精在夜间会阻碍新陈代谢,因酒精的刺激胃得不到休息,导致睡眠不好。晚餐不要食用含钙的食物,比如虾皮、带骨小鱼等,以免引发尿道结石。

用脑过多晚餐更要吃好 最新调查表明,慢性疲劳往往伴有营养失衡和慢性病史。中年人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营养失衡。这类人群往往缺乏锻炼,疲劳得不到及时缓解,于是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多由此而来。其实,只要注意饮食搭配,也可以补充身体的营养。

晚餐不宜吃虾皮

虾皮营养丰富,素有“钙的仓库”之称,虾皮还具有开胃、化痰等功效。但是,因为人体排钙高峰一般在饭后4至5小时,而晚餐食物中含钙过多,或者晚餐时间过晚,甚至睡前吃虾皮,当排钙高峰到来时,人们已经上床睡觉,尿液会潴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尿路中尿液的钙含量也就不断增加、沉积,久而久之极易形成尿结石。

晚餐不当胃遭殃

如果晚餐吃得过饱、过晚,或夜间食用油炸、煎制、烧烤的食物,都会加重胃的负担,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增加患胃癌的风险。这是因为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更新速度快,而这一修复再生的过程,大部分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晚餐吃得不当,胃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其黏膜修复过程将不可能顺利进行。

另外,入睡前吃大量的食物,既增加胃的负担,又影响睡眠,并容易导致肥胖,甚至造成胃黏膜充血、糜烂、溃疡。一旦人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导致胃癌。此外,那些油炸、烧烤、煎制、腊制的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如果晚间过多食用,致癌物质就会长时间滞留在胃中,更容易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影响,增加胃癌患病的概率。因此,除特殊情况外,晚餐不宜过晚,吃夜宵不宜待到睡前,且夜晚进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及刺激性小的食物。

六种疾病与晚餐不当有关

肥胖症晚餐过饱,血中糖、氨基酸、脂肪酸浓度就会增高,加上晚上人们活动量小,热量消耗少,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脂肪,逐渐使人发胖。

高血脂、高血压 晚餐经常进食荤食的人比经常进食素食的人血脂要高3~4倍。而患高血脂、高血压的人,如果晚餐经常进食荤食,会使病情加重或恶化。

糖尿病 中老年人如果长期晚餐过饱,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岛素B细胞负担加重,进而衰竭,加重糖尿病。

冠心病 晚餐经常摄入过多热量,可引起血胆固醇增高,过多的胆固醇堆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会诱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急性胰腺炎 如果晚餐暴饮暴食,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如果胆道有结石嵌顿、蛔虫梗阻、慢性感染等,则更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而猝死。

神经衰弱 晚餐过饱,必然造成胃肠负担加重,紧张工作的信息不断传向大脑,使人失眠、多梦等,久之易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