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公共关系学
19073300000037

第37章 公共关系实施(4)

收尾工作一般包括:

①在活动临结束之前,组织领导亲自出面答谢在场来宾的出席、参与、对本次活动的关心和对本组织的支持;

②公关人员依然要同活动开始时一样,热情地欢送每一位在场的公众和媒体,对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人群要主动提供交通工具并派专人护送;

③在公众全部撤离后,要仔细清点、回收、归还现场的各种物品,清扫活动现场,使之恢复干净、整洁的原貌;

④登门或电话感谢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一般来讲,在每次大的公共关系活动之后,组织要尽快召集参与此次活动的全体人员,慰劳大家,感谢每一位员工的辛勤劳动,表扬活动中贡献突出的人员,简要总结此次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明显不足,鼓励大家再接再厉。至此,公共关系实施阶段的工作才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8.3公共关系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对公关实施的管理,在方法上既要注意统筹协调、全程控制,又要相信别人。要实行分权,责权到人,相互配合,共同来完成。要把公关计划的具体要求、方案中对各项目实施的详细安排都交给参与实施工作的人员,让大家都明白地了解各自执行的具体任务、具体职责,以及和整个公关活动总目标的关系。

第二,公关实施中要注意组织行为和传播的配合。除了严格按照公关计划的要求,督促组织按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和行动之外,还应积极主动地排除一些临时出现的或发现的有碍公关实施的一些组织行为,如有待改进的消费者服务工作、健全的公众接待制度和接触方式、产品或服务的品质问题、产品外观设计的形象问题等,这样才能确保公关计划的实施。

第三,公关实施的管理上要注意对各种信息制作的质量进行控制,严格把关。如对新闻稿的写作、供各种媒介使用的广告作品的制作、大规模的公关活动的筹办,甚至小到通知书、邀请信的制作等,都要反复推敲,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第四,对各种具体媒介的时间或空间的购买,要严格按照媒介战略中的要求执行。如果出现环境条件不允许,也要尽可能使新购置的“时”“空”能满足传播的需要。

第五,公关实施要注意照顾到不同类型的公关活动的特点。

第六,公关实施中还要注意对公关策略的把握。

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一些最有名望的社会科学家进行着传播研究。作为当时最令人敬重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卡尔·I.霍夫兰也开始涉足传播学。霍夫兰在美国开创了有关个人态度变化的微观层次研究的学术传统,由此引出了说服方面的为数众多的研究文献,这些文献的数量还在继续增长。卡尔·I.霍夫兰在四五十年代的理论方法激励了人际传播的分支领域。与拉扎斯菲尔德的媒体受众调查的情况相类似,霍夫兰的说服实验也使传播研究朝着效果问题的研究方向。说服是“任何一种这样的情形,在此,积极的努力被作出以便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它基本上相当于态度改变。它是有意图的传播,是由某种信源所作出的单向尝试,以便在接受者方面造成效果。但是由于说服通常是通过人际传播渠道而进行的,有些来回往返的相互作用便往往发生在说服过程之中。

霍夫兰、贾尼斯和凯利进行了关于信源可信度的著名的实验室研究,它代表着对于遵循线形模式的传播效果研究的一种精粹阐述。这个重要的研究将一个传播变量——信源的可信度(一个传播信源被接受者认为是值得相信和能够胜任的程度)——孤立出来,同时控制所有其他的变量。这种实验设计试图在实验室背景下再现人对于大众媒体信息的接受。事实上,尽管在今天说服实验主要被认为是一种人际传播研究,但霍夫兰认为,他实际上是在个人接受信息的微观层次上研究大众传播行为的。从说服研究得出的结果或者可以被用于大众传播,或者可以被用于人际传播。传播得以进行的信道与说服过程完全无关。用于研究信源可信度的一般程序为后来许多说服方面的传播实验——它们采用其他的自变量——树立了榜样。

霍夫兰和他的同事的结论是:信源可信度的效果在传播的时候最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化。这个所谓的潜伏效果大概可以由这样的事实来解释,即个人具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忘记低可信度的信源之不值得信任的倾向。他们记住的是信息,而不是值得怀疑的信源。

案例点评

三大男高音献唱紫禁城

2001年6月23日晚,昔日皇家禁苑中乐声翩翩,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在紫禁城午门广场联袂演出,在“6·23国际奥林匹克日”掀起北京申奥的高潮。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数万热情的中外观众一同观赏了这场精彩的演出。

昔日这里曾经钟鼓齐鸣,如今西方歌剧在这里缭绕;昔日皇帝曾在这里议政,如今三位西方音乐大师在这里纵情高歌。东方建筑的神韵与西方艺术经典在这里达成了完美的交融,古老的紫禁城在一个充满激情的夜晚被唤醒,改革开放的中国以一场东西文化交融的音乐会,向世界展示他们积极走向世界的宽阔怀抱。紫禁城午门广场,三大男高音的深情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音乐会电视直播可覆盖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的33亿观众。

【点评】在我国2001年申办奥运会之际策划了这场举世瞩目的音乐盛典,非常有创意。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借助了社会名流的知识和专长,扩大了组织的公众影响力,使组织的社会形象更加丰满。社会名流是那些对社会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有名望人士,在公共关系实施中如果能得到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将会使公关信息传播的力度得到大大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什么是公共关系实施?

2.公共关系实施有哪些特点?

3.简述公共关系实施的过程。

4.影响公共关系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克服其负面影响?

案例讨论题

奥巴马之网络公关

许多人都将美国总统的选举当做政治或娱乐新闻来看,殊不知每个总统的选举都是一次成功的公关策略的运用,在这些获胜的总统选举中最令人们振奋的是2008年奥巴马的成功当选,不仅因为他是美国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和首位非洲裔总统,更令人拍手称快的是他的公关手段——网络。

奥巴马利用网络这个最方便、最快捷的媒体公关不仅能够造更大的势,更能够为众多“草根”阶层所了解,进而征服他们的心,获得他们的支持。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美国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是怎样利用互联网来公关的。

如今美国已经成为一个网络化的社会,奥巴马的劣势是没有背景、没有大财团的支持,那么怎样获得更多的竞选资金呢?其实,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获得选民的支持。聪明的奥巴马竞选团队瞄准了草根阶层,走了一条类似中国解放战争时所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公关上就是宣传战略。而网络化的美国社会则为这样的宣传战略奠定了客观基础,他的竞争对手希拉里及麦凯恩虽然也都建了网站,却只是为了简单的宣传和民意调查,并没有系统的网络宣传计划,仍是将传统媒体作为竞选的主战场。传统工具的宣传力量肯定比不上网络,奥巴马的团队对互联网的熟稔程度实在不亚于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在他的竞选班子里有专业的网络行家出谋划策。Facebook网站的创始人之一Chris Hughes帮助他在Facebook建立竞选网站,成功吸引了100万的粉丝群,将对手远远甩在后面。奥巴马还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注重经营,总是在第一时间公布自己的观点和行程,及时迅速地成为公共关系的“第一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与网民互动交流,将其鲜活的形象展示给公众,效果非常之好。他还将其他更多互动式的网络工具用于竞选宣传中,如网络宣传短片、游戏、邮件系统等。在YouTube上,其竞选团队在一周内就上传了70个奥巴马的相关视频,这些看起来非常草根的网络节目内容朴实,更加亲切,显得平易近人,开拓了除电视媒体外的更广阔的广告平台。正如美国一位选民所言“我并不十分了解他,但6个月来,我每天都看到一则奥巴马的互联网广告”,网络的潜移默化影响让人不可小觑。

比如在和希拉里竞争党内提名时,当希拉里为竞选捐出500万美元时,网民们就喊出口号:“我们要追上!”不到一天,就为奥巴马捐赠了足足800万美元。就是凭借这种优势,奥马巴最终获得了党内提名。接着,党内迅速建立了统一战线,注重网络宣传的奥巴马团队不忘把希拉里的个人网站也变成宣传奥巴马的重要渠道。总之,奥巴马把网络这个传播工具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娴熟地在互联网进行营销,精心策划的digital PR营销手段,拉近了他与选民之间的关系。通过互动方式建立起良好关系,提高了选民的认知度、忠诚度和信任度,进而获得了大量草根阶级的支持,取得了总统竞选的成功。

【讨论题】

1.奥巴马网络公关的成功实施与其竞争对手相比较,其可取之处在哪里?

2.从奥巴马此次网络公关实施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