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畜类养殖·如何科学饲养肉兔
19076500000072

第72章 如何防治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病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即30%~70%的健康肉兔的鼻腔黏膜和扁桃体内带有这种病菌,平时不发病,当条件恶化时或肉兔的抵抗力下降时发病。

气温突然变化,忽高忽低;兔舍空气污浊、潮湿,通风不良;兔群拥挤,长途运输;饲料质量差,饲养管理不当;其他疾病或任何应激,均可导致肉兔的抗病力下降,病菌大量繁殖并毒力增强,引起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季节多发,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主要类型有鼻炎型、肺炎型、败血症、中耳炎型、结膜炎型等。

预防要注意坚持兔场自繁自养,从外地引种要严格检疫;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特别是注意通风换气,定期消毒;应用巴氏杆菌灭活菌苗,每只注射1毫升,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4~6个月,每年注射2~3次;有条件的兔场,每年用0.2%~0.3%的煌绿水溶液对兔群逐只滴鼻,每个鼻孔2~3滴,18~24小时后鼻孔周围有白色脓性分泌物者,均为巴氏杆菌带菌兔,检出后隔离饲养、治疗或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