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沿黄城市带发展的金融理论与实践
19079800000047

第47章 金融支持沿黄城市带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3)

金融约束理论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之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难以有效防范,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还需要经历长期过程,因此,金融约束比引发金融自由化的金融深化具有更加深远的实际意义。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本稀缺、制度缺失、效率低下,金融深化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往往造成整个地区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的动荡。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需要防止金融约束被人为蜕变为金融压制。

4.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1世纪初,我国学者白钦先(2000)、冉光和(2003)等人先后提出了金融资源论、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白钦先教授等人认为,金融是人类社会财富和资源的货币化表现,是一种有限的、具有社会属性的战略性资源。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认为,金融是国民经济生活中以经营金融商品和服务为手段,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集合了众多金融组织结构体系和运行机制的一个产业部门。金融产业内在于经济运行之中,是真实产业运行的“资金借贷供应源”。

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必须在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前提下,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金融资源,保证当代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产业利益最大化及不断发展。

5.现代信用理论

18世纪~19世纪前半期,分别产生了信用媒介论和信用创造论,其代表人物分别有A.斯密、D.李嘉图与J.劳、熊彼得等人。这些学者着重讨论的是金融体系中居于主要中心地位的商业银行的金融信用问题。

信用媒介论认为,货币是简单交换媒介和便利交换工具,信用只是转移和再分配社会资本的工具,不能创造资本。银行通过信用媒介作用,转移和再分配社会现实资本,促进资本效益的提高。

信用创造论则认为,信用就是资本,能够产生资本;银行本质就在于创造信用,信用创造能刺激经济繁荣,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现代市场经济从本质上来讲是信用经济。资金的存贷、拆借、投资、交易等都反映出信用的特征。信用创造清晰地阐述了货币供应及货币乘数原理,突出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对移民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欠发达地区受自然基础条件的约束,经济发展缓慢,货币化程度低,金融产业发展成效不显着,资金匮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经济学家认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区域的差距扩大,是属于市场失灵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政策调整对落后地区进行全面倾斜扶持。区域经济理论对移民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加强先进地区向落后地区的扩散效应。谬尔达尔的因果累积论指出,必须促进发达地区的扩散效应,帮助落后地区发展。在移民区发展的进程中,应通过政府有意识的引导和政策安排,对移民区经济进行扶持,使一定时期的扩散效应大于回流效应,打破“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因果累积循环,逐步缩小移民区同经济较好地区的经济差距。

高度重视政府作用,实行“不平衡”发展政策。依从“贫困恶性循环论”、不平衡发展理论以及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的核心思想,在移民新区发展进程中,只有政府才具有强大的政策导向作用。政府在移民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移民搬迁的重要组织者,应通过不平衡发展政策对移民区进行全面资金支持。因为在资金匮乏、融资不畅的实际情况下,只有政府的全面资金投入才能打破贫困恶性循环。政府增加财政投入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只有实行针对性的不平衡发展政策,才能在一定时期内扭转移民新区的经济面貌。同时,制度倾斜能阻止生产要素在逐利动机支配下向发达地区的过度聚集。

培育增长极,巩固和放大发达地区尤其是生态脆弱区周边区域的扩散效应。按照增长极理论,大部分移民区不具有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平均的特点。资本市场规模小,区县资金投入不足,金融体系架构还需调整,金融对经济的助推作用还有待巩固和加强,有的地区甚至没有金融体系的概念。因而,必须加快金融市场建设,实行优惠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直接融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发挥后发优势,以金融支持带动移民区经济进步。移民新区对发达地区的技术模仿创新和对先进经济制度的移植创新,将驱动移民新区的经济发展。技术模仿创新将降低移民新区生产的研发成本,获得对外来产品的追赶效应,或跨越式的跳跃效应;通过对先进经济制度的学习和移植,移民新区自身加以创新,势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地区性激励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当移民新区技术模仿创新和制度移植创新相互结合,形成互动循环,就能不断打破旧技术和落后经济制度的“适应”与“平衡”,促进移民新区经济不断发展。此外,亚当·斯密、罗斯托、刘易斯等经济学家都指出,资本积累是后发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经济起飞的重要推动力。经济不发达的根源就在于资本积累不足,要解决资本不足问题,必须寻求非市场力量来增加资本投入。金融业的介入和支持,正契合移民新区产业转型、经济起步的时机。移民新区资源配置方式随着“移民后期”的到来,将实现从财政主导型向金融主导型的转变,决定了产业和经济结构的相应变化。对于移民新区,决定其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是物质资本的规模以及资本积累的快慢。

三、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对移民区金融支持的指导意义

对于从比较封闭、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迁出的移民来说,金融结构论和约束论一定程度上为移民新区区域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金融深化创新理论则有利于打破传统与守旧的发展思路和经营习惯;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突破,则为移民新区发展金融业,充分利用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一)为研究移民区金融现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金融结构理论为研究移民新区金融业体系与结构的现状、特征、问题指出了研究方向、研究思路及研究步骤。对剖析移民新区金融业的组织结构、市场运作等提供了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其重点首先在于金融发展的前后时期以及与其他类似地区金融产业的对比;其次是在于从实证和数量指标的方面对当地金融发展情况加以研究。

(二)为移民区金融支持确立了发展目标以及现实途径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指出,落后地区加强金融支持力度的现实途径在于金融深化:减少政府过度干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增加资金供给,发展多元化金融主体,打破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等。移民区城乡发展差距很大,原因在于资金短缺、社会投资低迷、城乡储蓄的资本转化缓慢。种种迹象表明,移民区经济及金融发展都受制于宏观经济总量和金融总量水平低下的影响。金融支持移民区发展就要提高移民区的金融总量,引导社会资金回流移民新区,加速社会闲散资金向产业资本的转化。

(三)为金融支持移民区实体经济结构升级和跨越发展指明了道路

移民新区具有跨越发展的潜力,并有机会对先进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选择性承接和改造,少走弯路。移民新区金融支持体系的优化和升级可以通过两条道路来实现。其一,金融开放。引进先进金融企业进入移民新区,提升本地金融体系竞争力。学习先进服务、引进先进企业和人才、吸引区域外资金,加快移民新区金融支持体系的发展。其二,金融创新。加强金融技术、金融工具、金融服务的创新,转化成为自身的竞争优势,也是金融开放的最终目的。

(四)重视和重建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

在移民区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中,必须重视和重建政府的作用。移民区在资本缺乏、金融产业落后、市场交易规则不完善的情况下,完全的“金融深化”必然导致“金融自由化”。高度的“金融自由化”对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规模较小的移民新区而言,无疑存在巨大的金融风险,政府必须建构起金融稳定的防线。移民区政府的适当介入,有助于实行金融约束和有区别的区域金融政策,移民新区政府必须以尊重市场自发性选择为前提,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通过控制存贷款利率、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资本市场运作机制等区域金融政策手段,有针对地弥补移民新区金融支持与发达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和移民区内部市场的缺陷。有效的区域金融政策必然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

(五)妥善利用商业银行信用创造

信用创造理论突出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移民区金融发展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管理好、监督好商业银行,就能保证资金需求,促进移民区金融和经济的繁荣;但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商业银行货币创造和信用贷款等重大经营活动所积聚的金融风险,监督商业银行经营活动,避免金融风险引发金融系统和总体经济的动荡。

第二节 国内外移民地区的开发经验

一、国外移民和地区开发

21世纪,世界各国为了平衡区域发展差距,掀起了对西部等落后地区的开发热潮。各国以前的开发政策主要集中在对土地开发的灵活利用,赋予西部各地区更大的自主权,重视发挥高科技产业对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拉动作用等上面,而新一轮的西部开发政策则将焦点对准了促进落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美国对落后地区的开发

在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中,其金融政策主要是提供公共设施项目贷款、投资补助、低息贷款。提供贷款的数额最多可达土地、建筑、机器和设备总成本的65%,归还期限最长可达25年以上。

美国政府也提倡“运用市场力量开发落后地区”。2000年7月,克林顿专门利用4天时间走访了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宣传他的旨在引导私人部门向美国最贫穷地区进行投资的“新市场倡议”。该倡议的主要内容包括:筹集约60亿美元的股本,以便对向社区开发银行、风险基金和其他开发机构的投资提供25%的减税。另外,美国政府还为私人投资提供贷款担保,以鼓励大中型企业迁移到落后地区。

在美国的西部开发时期,每个家庭都可以得到一份宅地,西部成为农民的创业乐园。随着人们从农村转向城镇,从农业转向其他行业,这种为自己经营的梦想和理念也在逐步向社会中渗透与扩展,也正是这种梦想诞生了小企业和小企业制度。

美国政府对西部地区的开发经验与启示可总结为: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西部地区的开发工作,并确定三个基本战略:一是综合战略,即通过广泛的财政货币政策等使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持高增长率;二是减缓痛苦战略,即实施失业津贴医疗保健方案公共援助等福利计划;三是根治战略,即通过职业训练和教育来促进落后地区自我发展。

(二)印度的生态保护和战略定位

近年来,印度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十分注重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平衡和优势互补,对相对落后的东北部开发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机场、能源和电信设施等方面),实行新工业政策,加快资金流动等,此外在鼓励合理利用林业资源的同时,政府也注意保护那里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印度东北部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就进入了良性循环,一些地区的现代企业已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源。

(三)埃及的治沙造田和河谷再造

埃及政府在1977年开建声势浩大的图什卡工程,又名新河谷工程,包括在纳赛尔湖附近的图什卡湾建一座日抽水量达到2500万立方米的巨型扬水站,修建灌溉网等将西部沙漠中的可耕地和6个主要绿洲连为一体,将使46%的西部沙漠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埃及政府还鼓励国内外企业在这些地区进行投资,并给予20年的免税待遇。

(四)泰国的沙地良田再造

20世纪90年代,法国发展研究所与泰国同行合作,利用开槽技术改良沙地,使部分沙地作物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为多沙干旱地区及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种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五)以色列的沙地利用和生态农业

以色列在境内中部安排排污管道,将污水引至南部沙漠,经净化用于灌溉土地。同时,在沙漠地带修建大型水库以储藏水分。这一系列工程都由以色列的农业基金会来承担,该组织是一个非政府组织,所采取的行动并不影响国家预算,在保持与政府当局决策一致的前提下,独立采取行动。

此外,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也都在贷款条件、贷款利率、还款期限、长期和短期资本市场的设立及运作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以支持和鼓励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许多国家还设立专门用于开发落后地区的区域发展基金。如巴西的“亚马孙投资基金”,意大利的“南方发展基金”及欧盟针对各成员国萧条地区的“欧洲区域发展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