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眼保健知识荟萃
19080300000040

第40章 眼科科技知识(3)

准分子激光器出现于1971年,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和发展,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早期的准分子激光器是以液态氙(Xe)为工作物质,但由于制作方面的优势,自1972年以来,气体准分子激光器得到迅速发展。眼科临床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准分子激光为氟化氩准分子激光,波长为193纳米,我国则于1977年制成XeF准分子激光器。

关于眼科用的激光光谱,自1960~1980年的20年间都用可见光激光,直到1980年才引入不可见的红外光激光,至1985年引入不可见的紫外光激光。目前用于眼科的紫外光,主要是氟化氩(ArF)准分子激光器输出的,其波长为193纳米的远紫外光。在眼科,以前应用的各种可见光或红外光激光,主要是应用了这些激光被组织吸收后产生的热作用而用于热凝固,或压强作用和光的强电场作用而用于透切组织。紫外光激光则是应用了它被组织吸收后产生的光致化学作用,用作“冷刀”,使生物分子化学键断裂。用这种冷刀施行光切术,其切割精度可达到微米级,其刀口损伤范围仅达纳米级,所以特别适用于精加工眼的角膜而无可见的伤痕。Cotliar等(1985)报道,用输出波长为193纳米远紫外光的ArF准分子激光器研究对角膜作放射状切割时角膜曲率半径的改变,结果表明能使角膜弧度变平,可使屈光度改变从12~535度,平均为285度。显微镜下观察,这种“冷刀”切口边缘非常光滑。

(5)其他还有泪道激光用于治疗泪道疾病,美容激光用于眼部美容,氦氖激光用于眼病穴位照射等。

9.放射技术在眼科有何应用

放射疗法是利用X线治疗机或放射性同位素所产生的放射线,照射发生病理变化的组织,使病变的组织细胞受到抑制、破坏,从而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临床应用的放射源有多种,如X射线、镭、60钴、32磷、90锶等。

近年来国外已采用电子加速器,来代替钴60治疗机。由于加速器所产生的高能X线能量比钴60高,而且还能产生高能电子束,并能通过电子计算机计算照射的深度和剂量,为眼部放射治疗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放射线对机体有一定损害,在眼部尤易造成晶体浑浊,所以临床须慎重应用。但对适应病例,只要采取适宜的方法和剂量,则可收到其他疗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眼科临床常见的适应证如下:

(1)炎症性疾病:放射线可使炎性细胞迅速分解,并使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继而导致血管收缩和纤维化,有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临床上常用的剂量放射线,治疗某些顽固性炎症,如春季结膜炎、病毒性角膜炎、蚕蚀性角膜溃疡、结节性巩膜炎及色素膜炎等。

(2)增生性疾病:放射线可使增生的组织细胞受到抑制、破坏,进而萎缩。临床上多采用90锶敷贴治疗,或采用浅层X线照射,以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翼状胬肉及各种肉芽组织增生等。

(3)肿瘤:放射疗法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特别是恶性肿瘤,除了手术切除外,以放射治疗最为合适。在眼球外的恶性肿瘤,如泪腺癌、眼睑基底细胞癌或鳞状上皮细胞癌、眼睑淋巴肉瘤,一般采用深层X线治疗。治疗时宜避开角膜和晶状体,或加眼科保护罩。对于眼球内的恶性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等,除用放射治疗外,还可根据肿瘤大小,用适当的60钻植入一定形状的模子内,固定在与肿瘤相适应的球壁上,进行照射治疗,可使部分病例,得以保存视力而治愈。

10.冷冻技术在眼科有何应用

近十多年来冷冻治疗发展很快,无论致冷剂和致冷器械都有新的进展,近几年来国内冷冻治疗已经逐渐普及起来。目前经常使用的致冷剂有干冰、液态氮、氟利昂以及半导体致冷。干冰致冷温度可达-79℃,液态氮为-196℃,氟利昂为-30~-40℃,半导体致冷为-40~50℃,国内使用比较普遍的还是干冰。

冷冻治疗有以下几个方面:

(1)白内障冷冻囊内摘除术:主要利用低温造成局部组织的冰珠,从而使器械接头与白内障粘连,借此黏着力完整摘除白内障,提高白内障囊内摘除手术的成功率。目前在国内冷冻摘除白内障已经十分普遍。

(2)冷冻治疗视网膜脱离:是利用冷冻引起组织非感染性炎症反应,造成局部组织与四周组织粘连的原理来进行治疗的。它可以使破孔封闭,脱离的视网膜与它下面的组织粘连,手术创伤也比电烙的方法为轻。

(3)肿瘤的冷冻治疗:是利用交替的冰结和融解造成组织破坏的原理来治疗的。有人利用冷冻的方法治疗眼睑、虹膜、睫状体等处肿瘤,认为可以避免肿瘤的扩散。

(4)用冷冻治疗疱疹性角膜炎:也收到一定的效果。有人报道冷冻治疗翼状胬肉,比单纯手术切除复发率要低。

(5)冷冻治疗优点很多:如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手术反应或避免手术治疗。冷冻治疗还为某些困难的病例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操作方法不复杂,器械也并不昂贵,所以冷冻治疗是很有前途的。

11.电脑技术在眼科有何应用

电子计算机,俗称电脑,是当今科学技术用的最多的龙头产品,已较广泛地应用于眼科的诊断和医疗。

(1)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简称CT):1972年问世,1974年开始用于眼科,通过受机面的X线强度,经检测器测量和电子计算机处理,可以得出该断面的X线吸收系数,利用断面密度不同的吸收差,由数字转换为图像,显示在荧光屏上,用像机记录。其检查方法有眼眶横断面扫描,冠状断面扫描,准矢状断面扫描等,对眶内肿瘤,眶内炎性假瘤、眶壁颅内及鼻窦病变、眶内血肿、视神经病变,某些眼球内病变及异物等均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2)电脑验光:电脑验光机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是美国阿克顿仪器公司将电脑、红外线等新技术引入验光仪器,使验光器械的设计获得了突破。电脑验光机是一种由电脑控制的检查人眼屈光状态的自动验光仪器。有的是应用红外线,有的则是应用照像法和电生理法等形式。为使视标对准被测瞳孔,附加了自动调试系统并附有放松调节的固视目标,测量精度为0.12~0.25屈光度,患者把眼位对好后,只要1秒钟时间就能把被测者的球镜、柱镜度数及其轴位打印出来,每人平均的测量时间为1.5~5分钟。

但这类验光机毕竟是由电脑来控制,它不及人工验光的技巧。机器本身的误差,加上验光师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同,使验光的结果不十分准确,有时甚至误差较大。因此,目前它还不能完全取代大家公认的检影法。

(3)电脑看病: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老中医的临证经验,经过客观化、数字化处理,输入计算机系统,即成软件,就诊时,把病人的主要症状和特征输入电子计算机,即可把诊断处方打印出来,可以代替老医师看病,准确率可达90%以上。

(4)电脑计算处方:治疗近视的角膜放射状切开术,已在全国各地开展。手术条件要求颇高。把验光和测量角膜厚度等结果输入电脑,就能打印出开刀的切口条数和深度的手术处方。电脑在该手术中已成为必备的设施。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也要用电脑计算处方。

(5)眼科仪器:如电眼压计、电视野计、眼底荧光造影、镜片焦度仪、镜片自动磨边机等,凡是有数字计算内容的新型眼科仪器,都离不开电脑。

(赵广健 魏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