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阳光满园——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
19081000000019

第19章 快乐教师——教师的压力应对与情绪调控(2)

(五)时代要求的压力

新世纪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同时扮演多重角色——做好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朋友与知已。他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又要给学生树立为人的榜样,为人师表必须铭记在心,从而使教师产生了凡人与榜样的冲突。

三、教师心理压力的非理性反应

教师的心理压力在行为上往往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理智性行为,另一种是非理智性行为。理智性反应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产生心理压力时,能冷静地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积极寻找缓解压力的对策,进一步分析实现目标的各种主观条件,适时调整目标,改变方法或变换行为方式等,变压力为激励力量的一种反应形式。这种反应一般不会带来心理问题。下面主要谈谈非理智性反应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其后果。

1.攻击反应。有的教师遇到心理压力后,会产生气愤和不满的情绪,然后对构成其压力的对象或目标发动攻击。攻击行为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攻击,就是把攻击矛头指向引发其压力的人或物;二是转向攻击,就是把攻击矛头指向非直接引发其压力的人或物。比如,有的教师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往往拿学生出气,或者向家人出气。这样容易产生偏激的心理,旧的问题没有解决,却引发新的矛盾,进一步加重心理压力,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

2.回归反应。有的教师没有能力化解各种压力,往往表现出一种与年龄、身份不相称的反常的幼稚行为,似乎又回到了幼儿时期一样,以简单、幼稚的方式(如大发脾气、又哭又闹等)来对待无可名状的压力。某校有一位老教师,连评两次高级职称都失败了,眼睁睁看着比自己年轻的同仁一个又一个地登上“高级”的宝座,加上个别素质不高的同事在旁边冷嘲热讽,这位教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感觉是校领导有意为难,于是冲到校长室,以死相逼,闹了一场令人心酸的风波。其实这是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神经质的表现,以为这样能够获得别人的同情和照顾。显然,这类人的理智程度和自控能力已到了危险的边缘。

3.冷漠反应。有的教师碰到压力后,并不积极地力图改变现状,而是表现出漠不关心或无动于衷,但冷漠并非没有心理上的愤怒和不满,不过是将这种情绪暂时压抑下去。这种人尽管表面上表现无动于衷,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甚至呆若木鸡,失去了喜怒哀乐的表情,但内心却异常痛苦。这种情况多数是由于长期压力的积累却没有能力和信心加以排解,经受长期的内心冲突和痛苦后造成的,如果说前面两种的反应多多少少算是一种发泄的方式,那么冷漠反应则是强行压抑自己,由此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将更为严重和可怕。

4.固执反应。有的教师已明显感受到了压力,却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消极反应形式,使其原有的行为凝固化。例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些教师教法陈旧,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领导与同行三番五次提醒,自己通过听课、评课也有所感,但仍然固执己见,不思改变。这类人往往因为采取刻板的方式盲目重复某种无效的行为,而阻碍了理智的反应。

5.自卑反应。一些教师一遇到压力或阻力就主动放弃了原有追求的目标,变得失去自信,表现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陷入万念俱灰的泥潭中不能自拔,降低了自身对外界的积极反应能力,从而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总之,处在种种压力情况下,教师会产生苦恼、焦虑、极端不安、过度疲劳、气愤、悲伤等心理反应。如果长期感受到过重的压力,则会给教师的心理健康带来威胁,并影响着教师的身体健康,同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问题。

四、教师如何积极应对压力

最爱发牢骚的人就是没有能力反抗,不会或不愿工作的人。——高尔基

从辩证的观点看,压力对人有利也有弊,它既能使人产生积极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也能使人产生消极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如果当教师不堪压力而产生消极的行为和情绪的反应时,我们应如何对症下药呢?

(一)调整认知,找准压力源

心理压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说到底仍然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我们可以找到它的源头。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源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特点

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知识突增、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很多知识上不再比学生“闻道在先”,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赖、孤僻、缺乏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意志薄弱等。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教师工作中的难题增多了,已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因此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2.教师本人

教师本人作为心理压力源有三层含义。一是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包括了一系列的因素。首先,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富的大款与教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

明确了心理压力源,教师就有了努力的方向。面对心理压力,教师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加强对职业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要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淡泊名利思想,完善人格。要不失时机地向社会宣传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观及教师劳动的特点等,争取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二)放松情绪,减轻压力感

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剌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情绪的放松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放松训练

这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控制紧张情绪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从而达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神经放松,尤其是大脑的放松一般需要进行专门训练,其中颈部的放松动作对于消除紧张情绪十分重要。颈部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中间位置,是联系大脑和脊椎的桥梁,颈部肌肉和骨关节的放松可以导致来自内脏器官的兴奋冲击的降低或中断,从而使得紧张的情绪状态失去激发的物质(神经能量)基础,进而降低情绪的紧张性。

放松训练方法

放松训练是一种自我调整方法,通过机体主动放松来增强对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一般是在安静的环境中按一定要求完成特定的动作程序,通过反复的练习,使人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增强适应能力,调整因过度紧张而造成的生理心理功能失调,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

放松训练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两个的程序,老师们可以利用早上醒来或晚上临睡前的几分钟时间练习。

放松一:想像放松

选一个安静的房间,平躺在床上或坐在沙发上。

闭上双眼,想像放松每部分紧张的肌肉。

想像一个你熟悉的、令人高兴的、具有快乐联想的景致,或是校园或是公园。

仔细看着它,寻找细致之处。如果是花园,找到花坛、树林的位置,看着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尽量准确地观察它。

此时,敞开想像的翅膀,幻想你来到一个海滩(或草原),你躺在海边,周围风平浪静,波光熠熠,一望无际,使你心旷神怡,内心充满宁静、祥和。

随着景象越来越清晰,幻想自己越来越轻柔,飘飘悠悠离开躺着的地方,融进环境之中。阳光、微风轻拂着你。你已成为景象的一部分,没有事要做,没有压力,只有宁静和轻松。

在这种状态下停留一会儿,然后想像自己慢慢地又躺回海边,景象渐渐离你而去。再躺一会儿,周圈是蓝天白云,碧涛沙滩。然后做好准备,睁开眼睛,回到现实。此时,头脑平静,全身轻松,非常舒服。

放松二:渐进放松法

选择一间安静的房间,躺在床上或坐在沙发上

宽松衣服,调整姿态,尽量舒服些。

使右脚和右脚腕肌肉紧张,扭动脚趾,感觉如何?收紧肌肉,再放松,反复做几次,记住紧张和放松时不同的感觉。

左脚和左脚腕重复同样的练习。

收紧小腿肌肉,先右后左,重复紧张和放松。

收紧大腿肌肉,先右后左.体会大腿紧张是怎样影响膝盖和膝关节的。

再移到臀部和腰部,注意紧张和松弛两种状态的不同感觉。

向上练习腹部、胸部、背部、肩膀的肌肉。

练习前臂与手,抬起放下,握拳放松,先右后左,反复练习。

最后到脖颈、面部、前额和头皮。

放松顺序也可以自上而下,每天花几分钟时间练习,坚持下去,必有收获。

2.转移注意

当情绪处于高度紧张时,转移注意不失为消除紧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转移注意,就是指人有意识地变换活动方式,使意识离开引起人们紧张情绪的剌激情境,暂时脱离长期关注的事物。当人们变换活动方式时,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就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了,人的情绪也就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情绪状态了。

转移注意的具体方法很多。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从事家务劳动、丰富业余生活等。肌肉放松可以调节情绪紧张度,减轻压力感;肌肉紧张(运动)也能减轻情绪紧张,缓解心理压力。肌肉运动不仅可以转移注意,而且可以使体内的紧张情绪得到渲泄和释放,降低情绪紧张度。另外,肌肉运动还能够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念,发现自身的潜能,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从而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此,教师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便利条件,经常进行体育运动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调节教师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驰,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同时,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开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多与人交流,扩大自己的生活圈

教师因为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人际协作有限和自我封闭。因此,当教师出现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时,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教师内心的消极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教师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教师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情绪对比。情绪对比就是使两种对立的情绪发生冲突,使正面的积极情绪战胜消极的反面情绪。具体做法就是当教师感到紧张、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人在笑时,体内心、肺等内脏器官得到了短暂的运动锻炼,一方面增强了有机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剌激大脑产生出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激素,这种激素是人体内的一种天然麻醉剂,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减轻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厌烦、忧郁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三)发展对压力的理智反应

面对压力,做为教师应作出理智性反应,采取有控制的、不失常态的,以化解压力为目标的积极性行为,尽量避免产生攻击、回归、冷落、固执、自卑等不良的非理智性反应。或者对原来行为的不足加以补充,将消极的心理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心理和行为,或者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方式,把注意力从造成心理紧张的目标中移开,代之以其他较为轻松的活动目标,用新的成功达到自我心理平衡。

(四)磨炼意志,增强抗压性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剌激进行反映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它的大小因人而异。同样的事件或剌激情境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心理压力的大小是不同的。同样的外界刺激到底会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性(或称抗压能力)所决定的。抗压性较强的人,对于相同的刺激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小,抗压性较弱的人感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大。人的抗压性不是天生的,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磨炼人的意志力是增强抗压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