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杨东中医男科论
19081400000005

第5章 中医男科学概论(2)

(二)精液产生的机制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科学地论述了精液的产生,是天癸、脏腑、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精室的生理现象。并强调了肾气的旺盛,天癸的产生,脏腑的盛衰,对精液产生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1.天癸与精液的关系

张介宾《类经·藏象类》云:“故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气化为水,因名天癸……人之未生,则此气蕴于父母,是为先天之元气。……人之既生,则此气化于吾身。”说明天癸是一种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并促使生殖机能成熟的精微物质,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并维持人的生殖机能。

天癸是先天之精,藏于肾,并随肾气的生理消长而变化,即肾气盛则天癸至,在男子可有精液排出,肾气衰则天癸竭,故精少。精液是天癸的产物,天癸可促进精液的生成与排泄。

其次,天癸作用于肾而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一是要在肾气盛的前提下;二是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才能蓄积并发挥作用。可见,天癸与精液的关系之密切。

2.脏腑与精液的关系

《景岳全书·命门余义》有:“命门为精血之海,脾胃为水谷之海,均为五脏六腑之本。然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又《景岳全书·治形论》谓:“诸血藏于肝而化于脾胃,精髓主于肾而受之于五脏。”明确指出了精液的产生,与肾、肝、脾(胃)的关系尤为密切。肾气盛则天癸至;肝气条达,脾胃健运,则精血充沛而发挥正常的生精之职。

3.气血与精液的关系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脾统血生血,肝藏血,精血互化,血之盈余,乃可化为精液而藏于精室。所以气血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4.经络与精液的关系

《素问·痿论》:“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强调了经络与精液的关系重在相互络属,气血得以渗灌而为生殖之用。并指出冲脉、任脉、督脉、带脉与男性的生理、病理变化联系最密切。其中冲脉为血海,与肾经相并,对男性生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任脉为阴脉之海,主司精、血、津、液,任脉之气通,才能促使精室的精液正常产生、充满和溢泻。

督脉为“阳脉之海”,维持阴阳脉气的相对平衡,直接调节精液的正常溢泻;带脉能约束诸经于下焦,对男子精室系统有固护和调节作用。

所以,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女子胞宫,男子精室),一源而三岐,皆约于带脉,借十二经脉与脏腑相通,精液的化生有赖于脏腑功能正常、气血调和、经脉流畅等。

(三)精液的排泄

《景岳全书·杂证谟·遗精》:“盖精之藏制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则在心,故精之蓄泄,无非听命于心。”指出精液的排泄受肾、肝、心、脾等脏器的调节。强调了精藏于肾,肝主疏泄,二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调节,故肝疏泄正常则可见肾精闭藏而开合有度;肝疏泄太过又可为肾所制约;脾主升,有统摄作用,若脾气下陷,可致精关不固;有心主神明,调节情欲,不使淫欲太过而相火妄动。

三、男性生理观

《易经》云:“男女媾精,万物化生”。《素女经》云:“黄帝曰:夫阴阳交接节度,为之奈何?素女曰:交接之道,故有形状,男致不衰,女除百病,心意娱乐,气力强,然不知行者,渐以衰退。欲知其道,在于定气、安心、和志,三气皆至,神明统归。不寒不热,不饥不饱,亭身定体,性必舒迟,浅纳徐动,出入欲稀,女快意,男盛不衰,以此为节。”可见,中医提倡男女之间正常的性生活是有益的,反对禁欲主义。认为男女间的性生活不仅是“人之大伦”,也是万物化生之关键。

《玉房秘诀》谓:“玉茎实,有五常之道。深居隐处,执节自守,内怀至德,施行无已。夫玉茎意欲施与者,仁也;中有空者,义也;端有节者,礼也;意欲即起,不欲即止者,信也;临事低仰者,智也。”指出男性生理正常反应是生殖器必须具有正常的勃起和射精功能。

第三节中医男科病因病机观

一、病因

男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可分为外感六淫、生活所伤、七情内伤和素体亏虚等。

(一)外感六淫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指出自然界中存在着六种邪气可导致疾病的发生。《灵枢·百病始生》又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则强调了六淫之邪作为致病因子只有在人体抗病能力差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发病条件。

所以,六淫之邪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可成为男科疾病的发病因素。由于男性的特殊生理,湿、热、寒邪是男科疾病因感于外邪致病中的主要因素。

1.湿邪

《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灵枢·百病始生》谓:“清湿则伤下”。《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云:“身半已下者,湿中之也。”说明了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易伤阳气,易伤人体下部,易阻滞气机的致病特点。

所以,男性发病多居下焦,湿邪是男科疾病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如湿邪入侵,可见会阴部重坠,肢体沉重,小便不利或浑浊,阴囊潮湿,舌苔腻,脉濡滑等;湿邪郁久化热,湿热下注,蕴结膀胱,可见淋证、精癃;湿聚为痰,痰湿郁结可见发阴茎痰核、水疝等病证。

2.热邪

《灵枢·痈疽》云:“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热盛则肿”。论述了热为阳邪,其性炎上,易伤阴液,易动血、伤血等致病特点。如男性热邪致病,可见阴囊红肿热痛、心烦、口渴、舌红、脉数、小便黄赤、热痛等;外感火热或郁热,可见睾丸肿痛、阳强、房事茎痛等。

3.寒邪

《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指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收引凝滞等致病特点。如外感寒邪,可见阴囊冷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小便频数清长,脉迟等。寒凝肝脉,则见睾丸坠胀、少腹冷痛、阳缩等。

(二)生活所伤

生活所伤主要是指饮食不节、劳逸失度、跌打损伤、手淫和性事不洁等因素。

1.饮食不节

恣食膏粱厚味,或辛辣刺激之品,暴饮暴食,饥饱失常,可致湿热火毒内生,热扰精室,而发遗精、早泄、阳强等。过食寒凉生冷,损伤脾肾阳气,命门火衰,可见阳痿、精冷等。

2.劳逸失度

《素问·举痛论》云:“劳则气耗”。《素问·宣明五气论》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强调了过劳则损失气血,导致疾病的发生。而适量的劳动和锻炼,则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更是明确了房劳过度,可致肾精耗伤,肾气亏损,而见男性疾病的发生。

3.跌打损伤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说明跌打损伤等,可直接损伤腰腹或生殖器官,导致男性疾病等。

4.手淫

中医认为,过度手淫,可损伤宗筋,冲任受损而见阳痿、早泄、血精、阴痛等。现代医学则以为手淫是人体在性冲动时自我发泄性欲的一种行为,适度的手淫有利于性压力的宣泄,缓解机体的性紧张,且能促使包皮向上翻开,促进龟头和阴茎的发育,有利于性发育和性心理的成熟。但过度手淫可使前列腺反复充血,导致前列腺疾病的发生。

5.性事不洁

性事不洁主要包括性生活不卫生和不洁性行为。男性若个人卫生不良,如包皮过长,易致感染。不洁性行为也易感染多种性传播疾病,如淋病、艾滋病等。

(三)七情内伤

《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指出七情情志的刺激变化可使人体气机逆乱,脏腑气血失调,发生疾病。如男科临床上,尤以惊恐、悲忧、郁怒致病为多。如忧思伤脾,气血不足,血不生精,致精少等。惊恐伤肾,则阳痿、早泄等。郁怒伤肝,肝气郁结,致男子阳痿等。肝郁化火可致遗精等。

(四)素体亏虚

《灵枢·五音五味》云:“黄帝曰:其有天宦者,未尝被伤,不脱于血,然其须不生,其故何也?岐伯曰:此天之所不足也,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灵枢·五音五味》曰:“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不荣,故须不生。”论述了若禀赋不足,可导致男性性征阙如,即“天宦”,可见男子须不生,阴茎短小,无睾症等。其次后天损伤亦可引起“天宦”表现,有因患某种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亦可发生男科不育不全等疾病。

二、病机

男科疾病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以肝经经络病变为多。

(一)脏腑功能失司

1.肾虚

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藏精气,内寓真阴真阳。若因先天不足,或早婚多育,过度房劳,或久病耗损,后天失养,损伤精气,可导致肾虚。

肾虚则可致阳痿、遗精、滑泄等。阴虚火旺可致阳强、潮热、血淋、血精等。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温煦不足可致男子阴冷、寒疝等。

2.肝郁

肝主疏泄、藏血和主情志,体阴用阳。若肝失疏泄,致气机不畅,精窍郁滞,可见不射精、不育、阳痿等。肝血不足、肾精亏虚,可致遗精、血精、精液稀少等。湿热之邪侵犯肝经,或湿热内生下注肝经,可见阴疮、子痈、精癃、精浊、血精、尿血等。寒邪凝滞于肝脉,可见少腹痛牵睾丸,阴囊冷缩,睾丸坠胀,阳痿,不育等。

3.脾虚

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若素体虚弱,劳倦太过,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阻滞精窍,可见精浊、精少或不射精等;若痰湿凝聚精室,结而成块,可见子痈、子痰、阴茎痰核等。气虚下陷,清浊不分,可致尿浊、精浊等。饮食不节,脾气受损,化源不足,致心血不足;或思虑劳心过度,或慢性失血,可致心血不足,脾气受损,终致心脾两虚,可见梦遗、滑精等。

(二)气血失调

《素问·调经论》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说明人体的气血和合,是脏腑、经络等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若气血失常,可导致男性疾病的发生。

1.气虚

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长期营养不济可致脏腑虚损,气的生成不足,可见尿频、早泄、遗精、滑精、白浊、性功能下降等。久病不愈,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致气血两虚,而气血是精液的物质基础,血虚不能化生精液,气虚不能统摄精血,致宗筋痿而不用,可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精少不育等。

2.血虚

营血亏虚,脏腑、经络失养而见的疲乏无力,阳痿、早泄等脾胃虚弱生化不足等。

3.血淤

主要因气虚、气滞、热结、寒凝和外伤等所致的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受阻而淤积的病症。

(三)经络病变

主要是冲、任、督三脉的经络病症,其病机主要为经络气血淤滞、气血虚弱等。

第四节中医男科辨证观

中医男科辨证主要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上,以整体观和辨证观的中医四诊方法去系统地归纳、分析和总结男性疾病的病变规律。

即将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探求病因、病位、病性和病势,以求获得确切的病证诊断。

一、诊断方法

《丹溪心法》云:“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是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即通过四诊的方法,诊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就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一)问诊

《素问·徵四失论》云:“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强调了问诊是四诊中重要的诊法之一,是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及诊疗始终的重要环节。

男科疾病,常有难言之隐,或多涉隐私,所以男科诊室常须另设单间,诊室环境要安静,忌嘈杂,室内光线宜柔和。诊室宜设一位医务人员,宜与患者单独交流、施诊。在问诊过程中,还应注意对所问内容要保密。

1.问年龄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男性生理和病理特点。如儿童期多见疝气、阴肿;青少年期则常见梦遗、滑精;中壮年期则易患阳痿、早泄、精浊等;更年期易得更年期综合征等;老年期后多见精癃、肾岩翻花等。

2.问病史

主要包括病证的主要表现,自觉症状,发病的时间、发病因素以及疾病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还要涉及曾经的诊断治疗,用药及疗效等情况。力求详尽、真实、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