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养肝饮食指南
19081500000024

第24章 养肝益肝食物选介(9)

【临床应用】白花蛇舌草又名蛇舌草,以清热解毒见长,广泛应用于热毒痈肿,红、肿、热、痛之症以及毒蛇咬伤等,具有良好效果。在肝病的应用上,一是用于湿热黄疸,具有较好的利胆退黄作用以及降转氨酶作用;二是用于肝癌的治疗,当代取白花蛇舌草的解毒消肿之功,广泛应用于各种癌症如肝癌、胃癌、食管癌、肺癌、直肠癌、膀胱癌等的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有报道治肝癌,以白花蛇舌草30克,当归18克,龟甲15克,鳖甲、黄芪各12克,党参、地黄、白芍、白术、柴胡、茵陈、蒲公英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配合化疗,有效率为56%。(《抗癌治验本草》.重庆出版社,1994:265)

【用量用法】15~45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无热毒及湿热者不宜。

【现代研究】本品含齐墩果酸、三十一烷、豆甾醇、β-固甾醇、黄酮苷、熊果酸等,具有免疫调节、保肝、抗肿瘤、抗菌、镇痛、镇静、催眠及抗炎等作用。

24.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的幼苗;或滨蒿(又名北茵陈)的地上部分。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习称“茵陈蒿”。

【性能】苦,微寒。入肝、胆、脾、胃经。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临床应用】本品为清热利湿退黄的要药,是治疗肝炎、肝硬化的常规用药。张锡纯云:“茵陈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使热消郁开。”临床上常用于急、慢性肝炎肝胆湿热型,有报道用单味茵陈30~45克,水煎服,每日3次,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2例,全部治愈,平均疗程7天,能迅速消除黄疸及退热,并有明显回缩肝肿大的作用。茵陈还常用于肝胆结石,胆道感染,有报道用茵陈30~60克,水煎服,治疗胆道蛔虫50例,有感染者酌加金银花、蒲公英等,疗效满意。用茵虎黄汤(茵陈30克,虎杖60克,生大黄15克,水煎服)治胆道感染有效。

【用量用法】15~30克,必要时可用60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无湿热者不宜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6,7-二甲氧基香豆精、绿原酸、咖啡酸、β-蒎烯、茵陈酮等,具有保肝利胆、抗菌、抗病毒、降血脂、降血压、扩冠状动脉、利尿等作用。

茵陈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用本品治疗的动物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与坏死有程度不等的减轻;肝细胞糖原与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着降低。茵陈的保肝作用主要在四个方面:减轻肝毒性化合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抗过氧化损伤,减轻冷冻性肝细胞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

茵陈的多种制剂及成分均有利胆作用,其所含6,7-二甲氧基香豆素是其利胆成分之一,与栀子中所含京尼品合用对胆汁分泌有协同作用。茵陈的小煎剂可降低麻醉犬奥狄括约肌紧张度。以茵陈(每日30g)水煎液连续5日投予胆石症患者后,其“T”管胆汁流出量增加,胆汁中胆酸含量升高,胆固醇水平下降,从而使胆汁的成石倾向降低。

25.溪黄草系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溪黄草因其喜生于山谷水湿溪旁,新鲜叶片揉碎有黄汁而得名。

【性能】苦,寒。

【功效】清利肝胆,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用于治疗湿热泻痢,跌打瘀肿,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等疾病。

【临床应用】溪黄草为民间习用草药,用于治疗湿热泻痢,跌打瘀肿,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等疾病。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胆囊炎等有较好疗效。

【用量用法】15~30克,水煎服。

【现代研究】溪黄草含萜类、黄酮类、酚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

二萜类和黄酮类为其主要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及护肝作用,对平滑肌和心血管系统亦有一定影响,药理学作用主要表现在抗炎、护肝及抗肿瘤方面。

研究发现,溪黄草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对小鼠移植荷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还具有护肝消炎利胆退黄等作用。

26.鸡骨草为豆科植物相思子属广州相思子全草。

【性能】味甘、苦,性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可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水肿等病证;叶捣碎可敷治乳腺炎,亦可治蛇伤、小便刺痛、小儿疮积、疥疮等,还可用作夏季清凉饮料。

【临床应用】鸡骨草为广东常用民间草药,是广州凉茶的主要成分之一。民间也常自采自用,多用来煲汤,并治疗急、慢性肝炎及乳腺炎等。其中治疗肝炎为多用,尤其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疗效较好,慢性肝炎效果较差。

【使用注意】鸡骨草属木质小藤本,以全草入药。近年来在鸡骨草的应用中偶有中毒事件发生。豆科相思子属植物种子均有毒性,含植物毒蛋白,即相思子毒蛋白,类似于蓖麻毒蛋白,主要成分为红豆碱(abrine)等。中毒后,临床上有腹泻、虚脱、呕吐等症状,还可能发生溶血现象。偶发的鸡骨草中毒事件多与带入种子有关,故药用时必须除去荚果及种子,慎防中毒。

【用量用法】30~60克,水煎服。

【现代研究】鸡骨草治疗肝炎有效成分有相思子碱、黄酮苷、胆碱、甾醇、氨基酸、糖类,根叶还含有甘草甜素。鸡骨草种子含相思子毒蛋白、相思子酸、尿酸等,有毒性,入药时要去除。

27.五指毛桃为桑科植物粗叶榕的干燥根。

【性能】辛、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健脾益气、化湿行气。用于脾虚水肿,自汗,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痹痛,腰痛。

【临床应用】五指毛桃华南地区习用作中药材和食疗药物。其性味辛甘平,有健脾补肺、利湿舒筋功能,对多种慢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临床用于脾虚水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风湿痹痛、肝炎、白带、产后无乳等病证,在治疗重症肌无力、肺气肿方面也有较好疗效。本品除药用外,在广东民间大量食用,尤其煲汤香味浓郁,深受客家民众喜爱。

【用量用法】15~30克,水煎服;或用猪脊骨、排骨、鸡腿等煲汤喝。

【现代研究】五指毛桃含有大量的补骨脂素、佛手内酯等香豆素类物质。游离的香豆素溶于沸水,从而散发出香气,亦是其主要药效成分。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五指毛桃能显着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炭粒廓清指数,胸腺、脾脏重量指数及血清溶血素水平,提示五指毛桃对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28.马齿苋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马齿苋的全草。

【性能】味酸,性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用于肠炎、菌痢、恶疮、丹毒、蛇虫咬伤、痔疮肿毒、湿疹、急性和亚急性皮炎等多种疾病。

【临床应用】马齿苋在我国已被卫生部定为药食同源野生植物,食用有上千年的历史,近年来发现它有神奇的保健功能。

马齿苋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叶形如马齿,性滑利似苋而得名。它在菜果中可算营养丰富,不但含有人体需要的一般营养素,还含有维生素、胡萝卜素、亚麻酸等,故有“菜中之鱼”的美称。马齿苋不但能充饥,还能延年益寿。

马齿苋是含钾很高的食品,含如此高的钾盐是一般水果和蔬菜无法可比的,超过了含钾较高的水果香蕉、鲜枣,其含钾量是一般蔬菜的10倍,每克干品含钾20.6毫克。

人体缺钾时,身体严重乏力,对于肝硬化或合并糖尿病者,可用马齿苋补钾。

马齿苋可以抑制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脂的形成,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脂肪肝、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在地中海和法国等地区还发现经常食用马齿苋的居民,其癌症的发病率低于其他地区,说明马齿苋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作用。

【使用注意】因本品性寒,故脾胃虚寒所致的腹泻者不宜使用。

【用量用法】30~60克,鲜品加倍。

【现代研究】马齿觅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据测定,每100克鲜马齿觅中,蛋白质2.3克,脂肪0.5克,糖类3克,粗纤维0.7克,维生素C23毫克,维生素E12.2毫克,尼克酸0.7毫克,胡萝卜素2.23毫克,还含有α-亚麻酸300~400毫克和苹果酸以及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以及无机盐。

马齿苋中含有的生物碱、香豆素、黄酮等成分,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及某些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具有止咳祛痰、消炎解毒之功效,用于痢疾、胃肠炎等治疗,有“天然抗生素”之美称。

马齿苋含有多糖,能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有增强免疫作用,对慢性肝炎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马齿苋水提物对氧自由基有显着的清除作用,故可以减轻肝脏的氧化损伤。

29.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或根状茎。

【性能】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临床应用】甘草是一味最常用的中药,功效较多,临床应用较广。正如《本草汇言》指出:“甘草,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健脾胃,固中气之虚羸,协阴阳,和不调之营卫,故治劳损内伤,脾气虚弱,元阳不足,肺气衰虚,其甘温平补,效与参、芪并也。”甘草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在肝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用于各种急、慢性肝炎,有护肝降低转氨酶、退黄及抗肝炎病毒的作用。在甘草基础上研制的甘草甜素片、甘利欣注射液等已成为肝炎的常规药物。此外,甘草还常用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如艾迪生病、尿崩症、席汉综合征等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哮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腓肠肌痉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子宫糜烂、皮肤病、冻疮、手足皲裂、食物或药物中毒等。

本品以蜂蜜炙用有较强的补中益气之功,故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之证;生用有清热解毒作用,用于肝胆湿热,咽喉肿痛等证。

【使用注意】本品甘壅,能壅气增满,故凡湿热壅滞或湿邪内阻所致的中满、水肿、鼓胀者忌服。本品不宜大量久服,每日用量不宜超过10克,若长期服用或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肿及高血压。本品反芫花、大戟、甘遂、海藻。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

【现代研究】本品含甘草酸素(系甘草酸的胺、钙、钾、铁或钡盐)、甘草次酸、甘草黄苷、异甘草黄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多糖体、多种氨基酸等。

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保护肝功能,降低转氨酶。甘草对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四氯乙烯、有机磷所致的动物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能显着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促使肝细胞内糖原和核糖核酸恢复,显着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甘草酸类化合物通过对多种病毒颗粒的直接作用和诱生干扰素,增强天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等活化宿主免疫功能的间接作用,而发挥广谱抗病毒作用,对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均有一定作用,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抗病毒药物。

甘草甜素对毒物有吸收作用,因此甘草能增强肝的解毒能力,起保护肝的作用,对某些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等都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甘草还具有免疫调节、利胆、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以及抗炎、抗过敏、解痉、抗溃疡、抗肿瘤、降脂、镇咳祛痰、升血压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