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养生贵在养心:常给情绪排排毒
19081800000005

第5章 情绪-疾病,对对碰(4)

1.注意家庭中的“情绪致病”

家庭是影响大多数人的首要教育因素。人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家庭是我们的生长环境,因此对我们早期的思想影响巨大。在众多因素中,家庭对我们个性的塑造和能力的形成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家庭对每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然而,我们却遗憾地发现,很多家庭却没有把握机会好好教育子女。目前,不良的家庭氛围是引发我们情绪性疾病的最关键因素。许多人在父母身边时就染上情绪性疾病,等到结婚、生子,成为一家之长后,仍受各种情绪病的困扰。情绪病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流行病,而不良的家庭氛围则是造成这一现状的罪魁祸首。

(1)批评式家庭氛围

在批评式家庭氛围里,彼此间充满敌意,这种家庭的成员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批评和受批评的状态,大多会变得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在有些家庭中,批评式氛围通常不以正面冲突宣战,而是以冷战形式存在。这样的家庭虽然摆脱了唇枪舌剑,但实质上是一种尖锐、挖苦的冷嘲热讽,表面上还故作轻松愉快。还有些家庭批评并不来自于这个家庭而是由于两个家庭间的对照和攀比造成的。

(2)扼杀快乐型家庭氛围

扼杀快乐型家庭氛围在这种家庭里,总是弥漫着低落消极的情绪。有时候,孩子经常会提议全家人一起出游、踏青,结果被爸爸或妈妈的消极情绪打消了。本来一个很好的提议,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中了。生活在这种愁眉不展、悲观主义的家庭氛围中,很容易被消极情绪困扰。

(3)厌恶式家庭氛围

厌恶式氛围的根源在于父母之间彼此厌恶,他们在一起是“为孩子好”。孩子爱或是恶,绝大程度上在向父母学习,父母不对孩子付出真爱,孩子也很难学会关爱,报答给父母的爱会更少。在这样的家庭中,彼此之间没有需要。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存在无足轻重。不懂得付出,也没有人愿意付出。生活就像是在吃一盘干巴巴、毫无味道的炒饭,毫无意义。

(4)自私自利型家庭氛围

这种家庭氛围往往是父亲制造的,他唯一关心的只有自己,虽然不把利己主义挂在嘴边,但在他心里每个想法都只为自己,只知道自己享乐,经常把妻子和孩子丢在家里。他自己快活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妻子和孩子,更别说让他们和自己分享快乐了。这种人缺乏同情心,没有耐心听妻子讲话,认为妻子和孩子是自己享受生活的障碍。

(5)怨天尤人型家庭氛围

这种家庭中有个终日抱怨的人,通常是母亲,也有些家庭是父亲抱怨。如果耳边总是有人在唠唠叨叨,抱怨这抱怨那,生活很难谈到幸福。低沉消极、焦躁不安、疑病重重,都是这类家庭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这些人不仅搞得家庭氛围惨淡无比,还热衷看病,搞得家里经济状况很窘迫。

(6)恐惧兼焦虑型家庭氛围

这种家庭的男主人整天焦虑不安,甚至彻夜难眠。早餐可能担心主食中放了太多的糖,紧接着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糖尿病。这类情绪很容易传染,以至于他的家人都会染上同样的焦虑习惯。

(7)婆婆掌权型家庭氛围

年轻夫妇如果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总是有各种机会提出建议,甚至发号施令。婆媳表面相处得也不错,但媳妇什么事都得听婆婆的,这使得媳妇无法过想要的生活,很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病。因此,长辈最好与晚辈分开住,给他们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

2.工作氛围中的“情绪致病”

工作中,如果和同事、上司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工作氛围,从而产生情绪病。

(1)人情债缠身

一到过年过节,工薪阶层的人们就会患上情绪病。看望朋友、父母、领导要花钱,出去游玩要花钱,孩子也要花钱,这些往往会造成“人情债”缠身,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过年里,同学朋友间聚会,往往离不开工作收入、职位升迁、子女上学等话题,而一些白领又很注重面子,会因对比产生自卑和失落感。

(2)新人争业绩

职场新人本身就存在着自卑、恐惧、怕被人看不起等心理负担,年终大红包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是最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情,同时也是他们的一个心理死结。很多职场新人将红包当做评价自己能力的标准,为此患上了焦虑症。

(3)社交恐惧症

工作上,难免与人交往,有一些人很难适应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不懂与上司的处世之道,与同事关系不和谐,被人孤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社交恐惧症。

情绪排毒治百病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用理智驾驭情感,而不做情感的俘虏。有情绪是人体的正常反应,情绪是健全心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面,因此,面对正常的情绪,我们就不能过多压抑,而要加以宣泄。当情绪发作时,人体内就潜藏着一股能量,须借情绪的发泄来加以释放,否则积聚起来,将有害身心。如我们的情绪表达经常受到压抑或禁制,便易引起身心疾病。在身体上常见的有胃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在心理上常见的是心理紧张、神经症以及精神病。

1.合理宣泄

情绪上所受的抑制太多或所受的心理压力太大,还能引起心智障碍,影响记忆、思维等心智活动的效率。如家庭或学校的气氛过于严肃,加给儿童的限制太多或对他们的好奇心不予满足,都会导致“心智的僵固”,有碍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而一个在情绪上受到过多限制的成年人,个性通常不够开朗,而且可能产生不合作、不合群,甚至反群和反抗权威的行为,这自然会使他在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方面大受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适当给情绪排排毒,而不是将情绪压抑住,否则会积少成多,积郁成疾。

情绪的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则可用间接发泄使情绪得到出路。

心中有了不平之事,可以向亲友倾诉,并接受他人的批评,通过自己感情的充分表露与从外界得到的反馈,增加自我认识而改变不适当的行为。与人闹了矛盾,要开诚布公地与对方交换意见,解开疙瘩,消除误会,千万不要让怒气积压在胸中。万不得已,在至亲好友面前大哭一场,述说心中的委屈痛苦,得到安慰和同情,心里也会好过一些。痛哭本身作为纯真的感情爆发,是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释放积聚能量用于排出体内毒素、调整机体平衡的一种方式。好比洪水暴涨,水库即将决堤,打开溢洪道,便可避免一场灭顶之灾。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也是消除心中郁结,宣泄情绪的好方法。

情绪应该宣泄,但宣泄必须合理。有的人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对着引起自己不快的对象大发雷霆,甚至采取违反道德和法制的攻击行动,这种直接发泄,常常引起不良后果。还有的人将不良情绪胡发乱泄,迁怒于人,找替罪羊。如:在工作中不顺心的丈夫回家拿老婆孩子出气,在爱情上受到挫折的服务员把火发在顾客身上。还有的人,不管什么事,只要不合自己的意,便发牢骚、讲怪话,以此发泄不满情绪。这些泄愤方法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会影响团结、妨碍工作。

2.适当控制

对正常情绪应当宣泄,对不良情绪则要控制。要控制情绪,我们首先必须承认某种情绪的存在;其次,要弄清产生该项情绪的原因;最后,对于使人不愉快的挫折情境要寻求适当的途径去克服它或是躲开它。

(1)理智转移

在挫折面前,我们应当以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来控制个人的情绪。当忍不住要动怒时,要冷静审察情势,检讨反省,以决定发怒是否合理,发怒的后果如何,以及有无其他较为适当的解决办法,经过如此“三思”,便能消除或减轻心理紧张,使情绪渐趋平复。

如果火气仍然未消,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以便缓解情绪。在余怒未消时,可以用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打球、散步等正当而有意义的活动,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

(2)幽默升华

高尚的幽默是精神消毒剂,是极有助于个人适应的工具。当我们发现一种不调和的或对自己不利的现象时,为了不使自己陷入激动状态和被动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超然洒脱的态度去应付。此时,一个得体的幽默往往可以使一个本来紧张的情况变得比较轻松。幽默可以看做是一种情绪的升华,然而还有一种较高水平的升华,就是将情绪激起的能量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面去。据说歌德年轻时,曾遭受失恋的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抑制了这种轻率的行为,把自己破灭的爱情作为素材写出了震撼欧洲的名着《少年维特之烦恼》。

(3)自慰放松

当我们追求某项事物而得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常会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即所谓的“酸葡萄心理”。与此相反的是“甜柠檬心理”,也就是用各种理由强调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以此冲淡内心的不安与痛苦。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偶尔用一下作为缓解情绪的权宜之计,对于帮助我们在极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接受自己,避免精神崩溃,很有益处。自慰也是一种情绪的放松,放松对自己的期望,放松对自己的约束,使紧张和焦虑的心理解除,就可以达到控制不良情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