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三求:吃得下、睡得着、想得开
19082800000010

第10章 幸福的音符来自于事业(5)

研究还发现,那些不受人尊敬和信赖、偏听偏信的上司最容易引起雇员血压升高。尽管短暂的血压升高并不算什么大问题,但如果在工作中一直处于高血压状态,心血管系统就很可能受到损害,具体表现为冠心病发病风险上升16%,中风的危险上升38%。此外,研究还发现对不喜欢的上司或同事忍气吞声容易引起头痛。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是一些头痛患者的主要病因,而头痛又会导致失眠,失眠又导致精神紧张,长期下去造成损害健康的恶性循环。

心理学家有几点建议。

(1)宣泄积郁。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你悲伤忧郁时,不妨与异性朋友倾诉;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等向主持人和听众倾诉;也可进行一项你所喜欢的运动;或在空旷的原野上大声喊叫,即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宣泄积郁。

(2)随遇而安。这是心理防卫机制中一种心理合理反应。培养自己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遇事总能满足,烦恼就少,心理压力就小。古人云:“吃亏是福。”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会不期而至,用随遇而安的心境去对待生活,你将拥有一片宁静清新的心灵天地。

(3)精神胜利。这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卫机制。在你的事业、爱情、婚姻不尽如人意时,在你因经济上得不到合理对待而伤感时,在你无端遭到人身攻击或不公正的评价而气恼时,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郁郁寡欢时,你不妨用阿Q精神来调适你失衡的心态,营造一个祥和、豁达、坦然的心理氛围。

(4)难得糊涂。这是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糊涂”一下,无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率值,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楚和心理困惑。有这层保护膜,会使你处惊不乱,遇烦恼不忧,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各种生活中的紧张事件。

(5)音乐冥想。当你出现焦虑、忧郁、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时,不妨试着做一次“心理按摩”——音乐冥想“心理按摩”——音乐冥想“维也纳森林”,坐“邮递马车”……

(6)幽默人生。这是调和心理环境的“空调器”。当你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让忙碌充实你的空虚心理

对于手头上的任何工作,我们都应该集中全部精神和所有力量去做。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应集中精力去做。与此同时,一旦做出决策,就要立刻行动。勤奋努力、做事敏捷、充满热忱、血气如潮、富有思想,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事业带入成功的轨道。

空虚,是指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是心理不充实的表现。

空虚心理实际是一种社会病,存在极为普遍,是一种危害健康的心理上的疾病,指一个人没有追求,没有寄托,没有精神支柱,精神世界一片空白。

空虚的心理,可来自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己能力过低的估计,终至整天忧郁,思想空虚;或是因自身能力和实际处境不同步,陷入“志大才疏”或“虎落平川”的窘境中,常常感到无奈、沮丧、空虚;或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存在错误的认识,以偏概全地评价某一社会现象或事物,当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分地讲求个人的得失,一旦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心怀不满,“万念俱灰”;或是因退休、下岗、失恋、工作挫折、投资失误、经济拮据等导致失落困惑感使然。

要知道,人生在世是艰难的,是不容易的,不会总是有顺境的。生活在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也就必然会有喜、有忧、有得、有失。人,要有点精神,就是说既要有精神追求,又要有精神准备、有精神支柱、有献身精神。有了这点精神,人生中的喜忧得失,又算得上什么呢。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这就要求人们要面对现实,面对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遇到什么问题,都应该沉着冷静,保持良好的心理,实事求是地应对一切。人老了,退休了,还可奉献余热;下岗了,再求职,作为人生拼搏的第二起点;工作受到挫折,投资失败了,要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审时度势,东山再起,将其视为成功的“奠基石”。总之,不要灰心,不要气馁,充实自我,战胜空虚,就一定能迎来精神和事业上的光明。

有人说,一个人的躯体好比一辆汽车,你自己便是这辆汽车的驾驶员。如果你整天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那么,你就根本辨不清方向,不知道这辆车要驶向何方,这辆车也就必定会出故障,会熄火的,这将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很多年轻人说:“工作愈忙愈好、愈有干劲、愈有生气。”“工作松懈是最要不得的。”“只有在忙碌时,才能感觉出青春活力,否则就和暮气沉沉的老头子一样。”其实,并非年轻人如此,年纪大的人也一样,人本来就是喜欢工作,同时也能在工作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工作忙碌与工作不忙碌的人都感觉出下列两种情形:

(1)能尽全力工作时,会感到精力充沛,长久保持年轻。

(2)偷懒工作时,会感到畏难苟安、毫无生气,如同行将就木的老人一样。

人若到了忙得不可开交时,就觉得生命充实、有意义。当忙碌的一天结束时,他心中就有今天工作得很不错的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年轻人常说:“如果我用尽心力忙了一天,到了下班后,依然我还觉得兴奋,连一杯苦涩的咖啡,我也会高高兴兴地喝。”大部分人对于工作的忙碌,都觉有干劲、有生气。所以,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就是让你觉得自己有干劲、有活力、有自信的最好方法。

一个人如果萎靡不振,那么他脸上必定毫无生气,整个人看起来呆头呆脑、无精打采。那么他做起事来就不可能有朝气、有活力、更不能出成果。世间最难治也是最普遍的病就是萎靡不振。萎靡不振往往使人陷于完全绝望的境地,永远没有希望。一个人要有意识、有意志地让自己拒绝懒散和萎靡不振。方法就是做起事情来要全身心地投入,即使在很疲惫的时候,也应该如此。

当我们对工作倦怠,当某一种目标难以实现,受到阻碍时,不妨转移目标,如除了学习或工作以外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绘画、书法、打球等),使困扰的心平静下来。当有了新乐趣后,就会产生新的追求,有了新的追求就会逐渐完成生活内容的调整,并从空虚状态中解脱出来,去迎接丰富多彩的生活。

空虚心态往往是在两种情况下出现的,一是胸无大志,二是目标不切实际,使自己因难以实现目标而失去动力。因此,摆脱空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活目标,从而调动自己的潜力,充实生活内容。

劳动是摆脱空虚极好的措施。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时,就会忘却空虚带来的痛苦与烦恼,并从工作中看到自身的社会价值,使人生充满希望。

当一个人失意或徘徊之时,特别需要有人给以力量和支持,予以同情和理解。只有在获得很多人支持时,你才不会感到空虚和寂寞。

读书是填补空虚的良方。读书能使人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使人从寂寞与空中解脱出来。读书越多,知识越丰富,生活也就越充实。

顺应自然的工作方式

陈旧的工作方式只能让人非常紧张,得不到放松。要提高工作的效率,能让自己持之以恒,就要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态。在放松中,慢慢地就会产生兴趣,焕发热忱,这时头脑里就会分泌出内啡肽,你就会有快乐的感觉。

这似乎是一个上班族普遍过劳的年代,想要保持最好的工作品质,最好要学习怎样调整自己的工作步伐,免得被过多的工作打败!

虽说不见得要掌握每一个机会,不见得要回应每一个人,但谈何容易!到底我们要如何去判断何者是值得把握的或是一定跳过的呢?还有,决定跳过某个机会时,有没有比完全放弃更好的替代方案?我们就要顺应自然,不要让自己拼死在固有的条条框框中。

美国阿肯色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压力的产生不取决于工作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工作方式。

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过于紧凑,必须有更灵活的工作方式来激起人们的工作热情,帮助人们调整最适合自己作息习惯的生物钟,以保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来“降压”、“解压”,让自己的头脑时刻保持高度的清醒。

因此,当我们忙碌时,必先专注于少数的“大事”,下定决心,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效益最高的事上。例如,同时有几件事要应付,应先专注于“效果最大”,或“最紧急”的那件来做。

还要学会“拖延”不重要的事。很多不重要的事,需要有技巧地去回避,甚至拖延。例如,在上班时间,与同事谈完工作上的事,即可各自忙去。至于嘘寒问暖,就可以等到午休时间或下班时间再说了。

要多工处理,学会同时做不同的事情,或者用事情的空当打电话、复印需要的文件,都可以替你创造出更多的时间。

要懂得说“不”!当同事带着可爱的微笑请你“帮个忙”,有时基于同事之间的情义,当然可以多多帮忙。但是聪明的职场工作者,有时也要学会说“不”,推掉一些事,免得帮了别人,自己的工作却搞砸了。

当然也要懂得搬救兵,别以为能干的人都“事必躬亲”!在工作中,碰到自己太忙,或自己处理反而没有效率等状况,都是寻求外援的好时机。如果是公司内部理应给予支援,就不要客气,尽管向上司提出需求。

当工作太累时,给自己一点奖赏。你可以在工作中为自己设立几个里程碑,每忙到一个段落,就给自己一点奖励。奖励自己,可以让自己更有效率地再出发。

职场生涯是长长久久的,健康的身体才是根本。千万不要为了工作而忽略了运动与健康的饮食。别让病痛耽误了你的发展,要尽量保持身体最佳状况。

或许你会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状况,结果,无论如何调配,你工作中还是不免“忙中有错”。那该怎么办呢?如果这个错能够补救,就努力去改,万一不行,我们要做到不必放在心里,也不要一直觉得很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