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伊斯兰法哲学
19083200000035

第35章 近代伊斯兰学者的法哲学思想(5)

四、阿布杜的法哲学思想

(一)阿布杜的生平及其社会活动

穆罕默德·阿布杜(Muham mad Abduh,1849。1905年)是阿富汗尼最为得意的弟子和朋友,与阿富汗尼在早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阿布杜崇拜阿富汗尼,但他并没因此而停止自己的独立思考,他发展了阿富汗尼的泛伊斯兰主义,把阿富汗尼的政治革命思想引向宗教改革,创建了自己的伊斯兰现代主义学说,为埃及由传统伊斯兰国家渐渐走上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在近代埃及史上,乃至在近代伊斯兰历史上,阿布杜都可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家。

1849年,穆罕默德·阿布杜出生于埃及西部尼罗河三角洲的一个小村庄中。这个家庭在当地颇有威望,他的父亲具备丰富的宗教知识,他的母亲据说是早期伊斯兰教某一贵族的后代。在这个家庭里,学习并且虔诚地信仰伊斯兰教已成为家规。阿布杜大约13岁时,在坦塔的艾哈迈迪亚清真寺学校学习《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法。

但那里枯燥而又僵化的教学方式使他很快丧失了学习兴趣,中途便辍学回村务农。在这期间,阿布杜的人生发生了第一次转折。在坦塔,他遇到一个神秘主义苏非派学者——达尔维希谢赫,这位学者对阿布杜的一生影响很大,是他重新唤起了阿布杜学习《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法的兴趣,并从中“真正领略了信仰神的自由”。在达尔维希谢赫的谆谆教导下,阿布杜不仅接受了埃及传统语言和正统宗教教育,并且对苏非神秘主义的兴趣也与日俱增,这一点可以从阿布杜赴爱资哈尔大学学习期间看出来。在那时,神秘主义一度成为阿布杜最喜爱的课程,并且有一段时问,阿布杜过着与真正苏非信徒一样严格的禁欲生活,努力避免与其他人接触。

1866年,年轻的穆罕默德·阿布杜进入埃及最闻名也是最古老的爱资哈尔大学读书。这所大学是埃及传统宗教思想最为坚固的堡垒,它保守、陈旧、教条,一些能启迪思维的课程,如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等都没有开设,这一切使年轻气盛、有着强烈求知欲的阿布杜极为失望,在这期间阿布杜曾因主张独立思考而被学校训斥。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垂青于积极奋进的人,这种状况并没持续多久,阿布杜人生的最大转折点到来了。

1868年的一天,阿布杜听说着名学者哲马路丁·阿富汗尼在去君士坦丁堡的途中将会路过开罗,他就利用阿富汗尼在开罗作停留的机会,和几个同学一同拜访了阿富汗尼。阿布杜提出了一些关于《古兰经》中他感到很疑惑的问题,对学习苏非神秘主义过程中所遇到的棘手问题也作了提问。阿富汗尼耐心而深刻地解答,使阿布杜欢欣鼓舞,阿富汗尼对神学的解释,正是阿布杜十分感兴趣的答案。

自此以后,阿富汗尼在阿布杜的心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1871年,当阿富汗尼正式到开罗访问,并在爱资哈尔大学公开讲授哲学和神学的课程时,阿布杜成了阿富汗尼最得力的助手。阿富汗尼的思想受到埃及传统宗教学者的敌视和排斥,对此阿布杜全然不作理会,仍积极地投入宣传阿富汗尼思想的活动中。在此期间,阿布杜如饥似渴地学习哲学,这是他早年就十分喜爱的学科,阿拉伯中世纪哲学深深地吸引着他,阿布杜不仅手抄伊本·西那的哲学着作,而且毕业后在他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中,对伊本·赫勒敦的思想进行大量的宣讲。大学期问,阿布杜出众的才华不断得以显露,1872年他就获得了爱资哈尔大学学者的称号。1877年阿布杜以充实的学识和优异的成绩毕业,他先在一所学校担任教员,除讲授语言文学与伊斯兰教法两门传统学科外,还在自己家中开设了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等课程。阿布杜是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在少年时期就非常反感僵化保守的学习方式。进入爱资哈尔大学后,他用自己的方式深入生活,了解埃及的现状以及民众的基本情况。阿布杜认为,要改变埃及被欺凌、人民被愚弄的状态就必须进行包括宗教、伦理、社会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1881年,当他出任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时,就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阿布杜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抨击腐败的社会现象,呼吁改革宗教,从而唤醒民众的愚昧无知,发展埃及的现代化。

1879年,在阿拉比的领导下,埃及爆发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规模起义。起义给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但终因力量悬殊于1882年起义失败。对阿布杜来说,起义失败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他被指控支持阿拉比起义而被监禁3个月,后来又被流放到叙利亚。1884年,阿布杜从贝鲁特转赴巴黎同他的老师阿富汗尼会合,两位巨人的见面,促成了团结协会的成立,并创办了阿拉伯语刊物《牢不可破的坚柄》。这个刊物强烈抨击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各伊斯兰国家的恶劣行径,号召所有伊斯兰国家团结合作,从欧洲列强的掠夺和压迫中解放出来。阿布杜的视野也从改革埃及社会扩大到关心整个伊斯兰世界。这个刊物秘密发行于埃及、印度等地,影响十分深远,虽不久被英国查封,但却仍使阿布杜获得了极大的声誉。阿布杜是个不屈不挠的战斗者,他奔走于伦敦和巴黎之间,向外界表明埃及人民抵制和反对外来控制的决心。为了更深刻地了解西方现代思想,阿布杜坚持学习法语,并广泛地阅读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的着作,他访问过斯宾塞,也给托尔斯泰写过信,这一切都使阿布杜认为,穆斯林世界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是能恢复以往的辉煌的。

1885年,也就是刊物被查封之后,阿布杜被迫回到贝鲁特。在贝鲁特他受到礼遇,被聘在贝鲁特皇家学校讲授逻辑学、修辞学、哲学和神学等课程。在此期间,阿布杜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开始研究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在大量阅读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阿布杜完成了他一生中重要的着作《伊斯兰教.神论大纲》,这是一部系统的关于神学的论着。

1888年,在众多知名人士包括某些英国人的求情下,阿布杜获赦回到祖国埃及。他的到来令埃及人民备受鼓舞,阿布杜虽然没能继续从事其所深爱的、对青年人影响颇大的教学工作,但是他仍然信心大振,从法庭的一名法官做起,阿布杜开始了其辉煌的政治生涯。

1895年,阿布杜作为政府代表就任爱资哈尔大学教务委员,力主教务改革。在课程设置上,他增加了伊斯兰教史、代数、几何、阿拉伯语作文等新学科,主张在考试制度、卫生保健方面进行改革,建议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制定统一校服等等。然而,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终因当权者暖昧的态度和保守力量的强烈阻挠而告终。1899年,阿布杜升任埃及大穆夫提,这是埃及最高的宗教职位,这使阿布杜有机会通过广泛的正当渠道向全埃及人民宣传现代主义思想,推行宗教改革政策。这一时期是阿布杜的思想和宗教改革获得巨大成功的时期,埃及落后的、腐败的司法行政以及对伊斯兰教法的不合时代要求的僵化、教条的解释,在阿布杜的影响下,也发生了重大的改进。

1905年,保守势力终因难以容忍阿布杜的所作所为而对他大加排挤,阿布杜被迫辞职。同年7月,阿布杜病逝于亚历山大,他的葬礼由埃及政府主持,在爱资哈尔清真大寺内隆重举行。

(二)阿布杜的法哲学思想

1.阿布杜的伊斯兰认知论

阿布杜的重要着作《伊斯兰教哲学》开宗明义地对神学和哲学的内容作了规定,书中指出二者研究的内容首先是真主的存在,真主韵单一性以及真主的多种属性;其次是研究先知的使命,先知的德行及先知启示的本质。阿布杜指出,在伊斯兰教形成前,神学也是存在的,但神学家们用以论证神学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他们往往采用超自然的形式,不理智地求助于奇迹。而《古兰经》所启示的方法根本与之不同,并有着前者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在《伊斯兰教哲学》一书中,阿布杜写道:“真主已经允许或规定了有关它的知识,但并非简单地以启示为理由保证它的认可,而是提出证据进行论证,陈述不信者的观点并从理性上斥责它们。”很明显,阿布杜认为伊斯兰教与理性主义紧密相连,理性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很高,甚至能够仲裁真理。接着,阿布杜进一步论证了伊斯兰教的理性主义基础。

阿布杜对世界的认识主要基于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伊本·西那的思想。伊本·西那认为,物质、真主、世界分属于“可能的存在”、“必然的存在”和“现实的存在”。“可能的存在”是“现实的存在”的基础,而“必然的存在”则是“现实的存在”的原因。“必然的存在”作为最高、最基本的存在,它不依赖于任何原因,不需要任何前提。它不但是有必然性而且具有绝对统一性:它是一切事物的源泉,凌驾于万事万物之上,无限而不可证明。在伊本·西那的眼里,这就是真主。

阿布杜衍化了这些思想,把它们相应地转化为必要性、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并重点讨论必要性即“必要的存在”。“必要的存在”就是理性化的真主,它具有多种属性,这些属性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真主所创造的和谐、有序的宇宙万物,也充分证明了理性化的真主所具备的最充实的知识和最完满的智慧。

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阿布杜一面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一面与不可知论矛盾地纠缠在一起。在阿布杜的思想体系中,理性主义和不可知论同样是不彻底的,这是他“双重真理观”即宗教与理性、宗教与科学之间关系相互调和的产物。阿布杜认为,通过理性人们能够认识事物的偶然性,除此之外,诸如事物的本质,构成事物的元素,真主的本质以及真主的语言、视力、听力等属性都是不可知的。当理性告诉人们某些东西不可知或某些东西不需要追根究底时,人们最好不要再去作无谓的探求。因为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是有限的,不足以掌握事物的本质,更不可能了解真主的本质,所以妄图通过自身努力去获得那些根本不可知的东西是不理智的。阿布杜指出,如果某些知识对生活来说的确很必要,那么真主会以其他方式让人们了解,而绝对不是人们自己通过理智获知的。因此阿布杜认为,人们所关心的或求知的领域应在适合自身能力的范围之内,诸如用理性去认识真主创造的世界,了解真主安排宇宙万物的秩序,探索自然变化的各种奥秘,以此去发现真主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这是真主允许的,并能得到真主的嘉赏,如果越出这个范围去搜寻真主创造万物的内在根据,就属于不理智的,也是不可饶恕的行为,它会招致真主的惩罚。

阿布杜关于意志论和宿命论的观点也始终交织在一起。他认为在真主许可的范围内,一个有理性的人能选择并决定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