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习题集(第2辑传染科)
19083700000005

第5章 基础知识(1)

第一节 病毒感染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检查中有助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的是:( )

A.HBsAg

B.ALT

C.血清总胆红素

D.凝血酶原时间

E.血清白球蛋白比

2.下列选项中,与急性重症肝炎临床诊断依据不符合的是:( )

A.病情发展迅速,黄疸持续升高

B.肝脏进行性缩小

C.出现精神神经症状

D.有出血倾向和腹水

E.发生于急性肝炎起病3周后

3.预防丙型肝炎最重要的措施是:( )

A.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B.筛选献血员

C.严格饮水、饮食卫生

D.丙肝疫苗

E.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4.鉴别各型病毒性肝炎最可靠的依据是:( )

A.发病季节

B.患者年龄

C.起病方式

D.临床症状

E.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

5.为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最佳措施是:( )

A.终止妊娠

B.避免剖宫产

C.产后减少母婴传播

D.新生儿产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E.禁止母乳喂养

6.有关乙型肝炎的特点不符的是:( )

A.存在母婴传播

B.冬春季为流行季节

C.有家庭聚集现象

D.中度慢性肝炎有肝外器官损害

E.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

7.目前临床诊断甲型病毒性肝炎采用:( )

A.HAVRNA

B.抗HAVIgM

C.抗HAVIgG

D.粪便中查HAV

E.组织培养分离HAV

8.HBV表面抗原(HBsAg)的亚型有:( )

A.4个

B.6个

C.8个

D.10个

E.12个

9.18岁,女性,在一次体检中发现HBsAg(+),当时无自觉症状,体征、肝功能正常。次年5月中旬,因发热数日、无力、恶心、巩膜黄染而住院,ALT200U,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抗HAVIgM(+),抗HBC(+)。下列诊断中可能性最大的是:( )

A.HBsAg携带者合并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

B.轻度慢性乙型肝炎

C.中度慢性乙型肝炎

D.乙肝合并丙肝

E.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

10.男性,38岁,1周来发热、乏力、纳差、尿黄。近3天黄疸迅速加重,神志恍惚。肝功能:ALT580U/L,TBIL280μmol/L,胆碱酯酶(CHE)3500U/L。下列各项检查对确诊重症肝炎最有价值的是:( )

A.抗HAVIgM

B.HAV二对半

C.HCVRNA

D.凝血酶原活动度

E.抗HEV

二、填空题

1.甲型肝炎病人根据血清标志物____阳性,可作早期____诊断。

2.甲肝的主要传染源为____和____,自____至____传染性较强。

3.急性黄疸型肝炎分为____、____、____三期。

4.乙肝病毒为____病毒,丙肝病毒为____病毒,丁肝病毒为____病毒。

5.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预防甲型肝炎的被动免疫制剂为____,主动免疫制剂为 ____。

7.病毒性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有____和____。

8.乙型肝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标志物为____,唯一具有保护性抗体的是____。

9.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有 ____、 ____、____、 ____、 ____五型。

10.乙肝病毒复制的实验室指标是____、____。

三、病例分析题

1.患者,男性,10岁,北京郊区小学生,因发热、乏力、食欲差、恶心、呕吐1周,尿黄、眼黄2日,于1998年3月12日入院。既往无肝炎史,无用药史,无输血及手术史,近1个月内无下水史。最近学校中有同学患“肝炎”,详细情况不明。

体检:发育、营养中等,巩膜中度黄染,肝肋下2cm,有压痛,脾肋下可及。

实验室检查:ALT1100U/L,AST620U/L,BIL50μmol/L。提问:(1)诊断什么病?诊断根据是什么?如何进一步确诊?(2)如何治疗?

2.患者,男性,65岁,北京市退休教师,低热,乏力、恶心、厌油腻1周,发热持续4日,尿黄、眼黄3日,于1999年9月8日入院。幼年时曾患“黄疸型肝炎”,病原不明。近年来经常在外面就餐。家中及周围无肝炎患者。无用药史及输血、手术史。体检:发育、营养中等,巩膜明显黄染,肝肋下1cm,无明显压痛,脾肋下可及。

实验室检查:ALT800U/L,AST500U/L,BIL85μmol/L。

提问:(1)此患者患的是什么病?如何确诊?(2)怎样治疗?

3.患者,男性,32岁。因发现HBsAg阳性10年、血清转氨酶反复升高3年多而就诊。曾服用一般保肝药物,未用干扰素等抗病毒治疗。无输血、手术史。

体检:一般情况可。无明显肝病面容。肝掌可疑,前胸可见3个小蜘蛛痣。肝肋下未及,脾侧位肋下刚及,稍硬。无腹水及浮肿。

实验室检查:ALT320U/L,AST165U/L,BIL23μmol/L,TP73g/L,ALB35g/L,HBsAg(+),HBeAg(+),抗HBc(+),抗HBs(-),抗HBe(-),HBV DNA7×105copies/ml。

B超:肝回声较粗,血管走形不清,PVD1.3cm,脾肋间厚4.5cm,肋下厚3.0cm,长2.1cm。

提问:诊断为何种疾病?

4.患者,女性,22岁。因发现血清转氨酶反复升高3年而于1996年8月13日就诊。5年前曾因手术输血400ml,手术后未检查肝功能。

体检:一般情况良好,无肝病面容、肝掌及蜘蛛痣。肝、脾肋下未及。

化验:ALT320U/L,AST160U/L,TP73g/L,ALB35g/L,HBVM(-),HCVRNA(+),抗HCV(+)。

B超:肝脏回声稍增强,血管走形清晰,PVD1.0cm,脾肋间厚3.0cm,肋下未及。

提问:(1)此病人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2)应进一步做哪些必要的检查?

(3)应怎样治疗?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A 2.E 3.B 4.E 5.D 6.B 7.B 8.D 9.A 10.D

填空题

1.抗HAVIgM

2.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前2周、ALT、高峰期后1周

3.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4.DNA、RNA、DNA

5.地区性差异、性别差异、无明显季节性、散发为主、家族聚集现象

6.人丙种球蛋白、甲肝减毒活疫苗

7.甲肝、戊肝

8.HBsAg、抗HBs

9.甲、乙、丙、丁、 戊

10.HBeAg、HBVDNA

病例分析题

1.(1)诊断为: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甲肝可能性大。

诊断依据:春天发病,急性发病过程,肝功能异常,有黄疸。进一步确诊:检测甲、乙、丙、丁、戊病毒标志物,确定病原学的诊断。

(2)治疗:住院隔离、休息、对症治疗即护肝、降酶、退黄疸等治疗。

2.(1)诊断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或戊肝。进一步确诊:检测甲、乙、丙、丁、戊病毒标志物,确定病原学的诊断。

(2)治疗:住院隔离、休息、对症治疗即护肝、降酶、退黄疸等治疗。

3.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4.(1)诊断:丙型肝炎。诊断依据:有手术输血史,血清转氨酶反复升高3年,HBVM(-),HCVRNA(+),抗HCV(+)。

(2)进一步检查丙肝病毒含量以及病毒基因型测定、血常规等。

(3)治疗:干扰素加病毒唑抗病毒治疗。

二、水痘和带状疱疹

一、选择题

A型题

1.有关水痘的传染源,下述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患者是传染源

B.无症状带毒者

C.带状疱疹患者的传染源作用较水痘患者更重要

D.带毒的家养动物

E.带毒的野生动物

2.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直接接触与呼吸道传播

B.性接触传播

C.粪-口传播

D.虫媒传播

E.动物源性接触传播

3.关于水痘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下述选项中错误的是:( )

A.临床上水痘皮疹分批出现与病毒间歇性播散有关

B.水痘皮肤病变为棘细胞层细胞水肿变性,细胞液化后形成单房性水疱疹

C.病灶真皮层有毛细血管扩张和单核细胞浸润

D.浸润的多核巨细胞里有嗜碱性病毒包涵体

E.病愈后病毒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细胞内

4.下述选项不符合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的是:( )

A.发疹前数日局部皮肤常有瘙痒等感觉异常

B.局部淋巴结可肿痛

C.皮疹沿周围神经分布

D.皮疹先为红斑,数日后发展为丘疹、水疱

E.带状疱疹皮损以颈段神经分布区多见

X型题

5.水痘的临床诊断不难,对非典型病例可选用实验室方法来确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

A.疱疹刮片染色观察细胞内包涵体

B.疱疹液接种、分离病毒

C.查血清补体结合抗体

D.用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查病毒抗原

E.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VZV病毒DNA

6.肌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是预防水痘的被动免疫方法,其主要注射对象是:( )

A.有细胞免疫缺陷者

B.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C.易感孕妇及体弱者

D.患严重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者

E.预防医院内水痘暴发流行

二、填空题

1.一般水痘皮疹经____、____、____、____各阶段。

2.水痘皮疹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症水痘可发生____、____、____、____等。

4.带状疱疹皮疹可以发生于____,但以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水痘的皮疹形态和水痘皮疹分布特点。

2.简述水痘、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A 2.A 3.D 4.E 5.ABCDE 6.ABCDE

填空题

1.斑疹、丘疹、疱疹、结痂

2.呈向心分布、先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水痘肺炎、水痘肝炎、水痘脑炎、间质性心肌炎及肾炎

4.任何感觉神经分布区、胸段肋间神经分布区多见

简答题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为深红色丘疹,再发展为疱疹,其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5mm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1~2日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再经数日后脱落,一般不留瘢痕。水痘皮疹分布特点:皮疹呈向心分布,先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2.水痘、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应卧床休息,注意水分和营养补充,注意预防皮疹继发细菌感染,对症治疗;重症可选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首选阿昔洛韦,也可使用α干扰素。

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一、选择题

A型题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传染病,其致病病毒是:( )

A.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B.巨细胞病毒

C.EB病毒

D.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E.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呼吸道传播

B.经口密切接触传播

C.粪-口传播

D.虫媒传播

E.血液传播

3.EB病毒主要感染的细胞是:( )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为主要病变所在,其病理特征为:( )

A.淋巴细胞恶性增生B.淋巴细胞良性增生

C.炎性增生D.肉芽肿性增生

E.化脓性病变

5.血细胞成分的变化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重要特征,具有诊断意义的是:( )

A.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B.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C.血小板计数减少

D.红细胞减少

E.出现特征性异常淋巴细胞

6.嗜异凝集试验是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检测方法之一,其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效价应高于:( )

A.1∶8

B.1∶16

C.1∶32

D.1∶40

E.1∶128

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继发细菌感染时应忌用的抗生素是:( )

A.氨苄青霉素

B.红霉素

C.氯霉素

D.庆大霉素

E.克林霉素

B型题

第8~13题

A.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B.EB病毒

C.汉坦病毒

D.日本脑炎病毒

E.轮状病毒

8.水痘:( )

9.带状疱疹:( )

1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11.流行性出血热:( )

12.流行性乙型脑炎:( )

13.急性感染性腹泻:( )

第14~17题

A.呼吸道传播

B.口口接触传播

C.粪-口传播

D.血液传播

E.虫媒传播

14.水痘:( )

15.EB病毒感染:( )

16.丙型病毒性肝炎:( )

17.流行性乙型脑炎:( )

C型题

第18~19题

A.病毒分离

B.病毒DNA检测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8.水痘的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 )

19.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

X型题

20.下述实验室检查中,有助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是:( )

A.血常规检查发现异常淋巴细胞增多10%

B.异凝集试验1∶64阳性

C.尿常规发现蛋白尿

D.EBV DNA检测阳性

E.EBV抗体检查阳性

2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其应用的适应证是:( )

A.伴严重咽喉肿痛者B.伴有神经系统并发症者

C.伴有溶血性贫血者D.伴有心肌炎表现者

E.伴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的临床表现有:( )

A.不规则发热,伴畏寒,热程数日至数周不等

B.咽部充血、水肿、疼痛

C.浅表淋巴结肿大、压痛

D.肝、脾肿大

E.可出现皮肤斑疹、丘疹,皮肤出血点或猩红热样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