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学哲学
19084300000003

第3章 医学哲学概述(2)

1.探索性:开创医学研究的新视域

几百年来,医学分科诊治制度的沿袭、医学科研方向的日益精细化、医学分支学科的充分发展,无疑促进了医学的深入发展。但是对医学实践中的一般问题、普遍问题和共性问题的研究却受到了限制。因为无论是从一个方面还是从一个病种来研究这些问题,都因受制医学思维方式的局限而难以超越就事论事、具体描述的水平。缺乏系统性、概括性、理论性的研究,就难以达到一定理论高度,也就无从发现内含于这些一般、普遍、共性问题之中的一般规律,势必影响医学的发展。医学哲学思维方式的特征之一就是其显着的探索性:开创医学研究的新视域,研究医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普遍问题、一般问题,探索医学活动的一般规律。

2.多维性:多元、综合、科学的认识方法集合体

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医学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求在当代医学认识主体的知识结构中,有一个多元、综合、科学的认识方法集合体——这是新世纪医学人才知识结构的重要特征。医学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多维的:医学思维方式和哲学思维方式的优势融为一体;自然科学视野与人文科学视野交织汇集;医学特有的认识方法、自然科学领域共同的认识方法和医学哲学的思维方法互为表里;经验思维方式和超验思维方式协同耦合;对认识客体的反映和对认识主体的反思辨证统一;继承、沿袭和创造、建树有机结合;具体、精确地写实和抽象、深刻地概括相互辉映;分析归纳、辩证综合等传统的思维方法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现代科学方法论珠联璧合。

3.中介性:优化主体的认知结构

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就有什么样的认知水平。在21世纪医学认识主体的知识结构中,理论思维素质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医学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医学哲学的中介性是说作为一种医学思维方法学,医学哲学必须首先用于建构主体的知识结构,化为指导主体进行科学认识的理论思维,再经过具体的医学实践而作用于客体;或者说,医学哲学不是直接向人们提供关于某种疾病诊断治疗的具体做法,处理某种临床问题的具体措施,而是向医学认识主体进行医学哲学思维方式的教育,使其具有认识和分析医学实践中一般性、普遍性和共性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面向未来的认识视角

医学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面向医学发展未来的思维方式。它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从系统的、整体的、联系的、综合的、动态的、发展的、历史的视角认识、分析问题。医学哲学思维方式以医学研究对象内在的、客观的、辩证的性质为根据,将医学认识对象放在内在矛盾发展的历史之中,放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背景中来考察;同时,医学哲学自身也在随着医学、哲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

5.批判性:对医学实践的理性思考

医学认识活动是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思维活动、理性活动。行进在21世纪的医学,需要自我批判或反思:反思医学史上人们认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而从中把握探求医学新知的规律;反思现行医学理论和经验模式的得失,进而整理、谋划发展和创新的思路及方法。医学哲学的反思,是对医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是对医学未来发展的推敲和谋划。

6.可接受性:与医学真正融为一体

医学哲学思维方式的表达,既要保持其区别于医学的超验性质,又要体现医学的实证精神和人文情怀,这样才能对医学认识主体予以方法论的指导;既要保持哲学研究抽象性、深刻性的长处,又要反映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具体性、专业性,这样才能够在医学认识主体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寻找到生长点,并为之所接受。对于医学哲学而言,太哲学化了如苏格拉底式的对话、老庄对自然和生命审美式的感悟和体验、禅宗的机锋、黑格尔式的思辨语言等表达方式,会因其无法与医学真正融为一体,无法发挥医学哲学的方法论功能而流于形式;太医学化了有如医学的身躯戴了顶哲学的帽子,会因其无法揭示医学实践中一般性、普遍性和共性问题的本质,无法实现医学哲学研究的目的而失去意义。

第三节 医学哲学的地位和作用

一、我国医学哲学的发展

医学哲学思想源远流长。但是,医学哲学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是近20多年发展的结果。

一般而言,标志学科成熟的指标有专业设置、系列教材、师资队伍、学术杂志、学术团体、学术影响等因素。我国医学哲学在这些方面均已获得了骄人的业绩:我国已经建立起医学哲学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自20年前彭瑞聪教授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医学辩证法》教材以来,医学哲学的教材建设有了长足的进展。由孙慕义教授、张慰丰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套医学人文系列丛书已经问世;一支由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为学科带头人的师资队伍业已形成;《医学与哲学》杂志20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医学哲学新人,在医学哲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中国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领导的医学哲学学术团体阵容强大,学术活动活跃。近20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学术讨论,如关于医学模式转变的讨论、关于医学目的讨论、关于医学人文精神的讨论等等,在全国医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如1981年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第一届医学辩证法会议将新医学模式转换的思想推向全国的倡议,对我国医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3年在东南大学举行的人文医学发展与战略高峰会议发表的《南京宣言》,为我国人文医学的发展提出了历史性的战略目标。医学哲学这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充满活力地在我国学术园地里茁壮成长。

二、医学哲学在人文医学中的作用

(一)人文医学诸学科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人文医学的各门学科都是现代医学教育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医学人文系列丛书的策划人、主审孙慕义教授在“总序”中这样说:“生命伦理学既可以解决医务工作者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又可以培育医生的病人权利意识,增强其道德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有信仰、有理想、勇于奉献,具有‘判天地、析万物’的能力,理性地面对医患冲突和棘手的临床事件,遭遇困惑时能冷静地选择行动,懂得爱,在人生中体悟丰富的人生。医学法学是维护医疗和生命科学秩序的一门科学,学习医学法律技术,了解医学法学诉讼程序,学会保护自己、爱护病人,合法地行使职业权利与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等,是医学法学的教学目的。将医学心理学融入医学教育是新医学教育模式的标识,用心理学视角评价和观察临床问题应成为医生和护士的一种职业习惯,医学心理学教育也是建立完整的人的医学的基础。”孙慕义教授的总序中还阐述了卫生经济学、医学人类学、医史学等人文学科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二)医学哲学在人文医学中的独特作用

医学哲学在人文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独特的,它有两大功能。

第一大功能是教育功能,是相对于接受教育的对象而言的,通过医学哲学的教学,铸造医学人文精神,训练医学人文的思维方式,培养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能力和提高理性思维的水平。

第二大功能是建构功能,是相对于人文医学的其他学科而言的,主要体现在医学哲学为其他医学人文学科提出元问题、提供元理论、元方法和元精神。

第一,提出元问题。元问题是最根本、最本质、最关键的问题。人文医学涉及的问题很多。在这些问题中,大部分属于人文医学各分支的研究对象,如医学法律问题、医学伦理问题、医学美学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是以对一些元问题的学术认知为前提的,而这些元问题正是医学哲学研究的范围。特如医学的本体问题、医学的价值问题、医学的目的问题、医学的终极关怀问题等等。

第二,提供元理论。人文医学的所有学科需要一个以人文精神一以贯之的元理论。医学哲学正是从这个层面研究人文医学的最基本的概念、最基本的关系、最基本的原理,并将之作为元理论提供给人文医学的其他学科。如人文医学的诸学科在讨论本学科的问题时,无法回避“人的生命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在有的学科中,“人的生命本质”还是一个基本范畴。目前的现状是要么借用生理学“新陈代谢”理论,要么借用哲学的“社会关系总和学说”,或者干脆以介绍学术界的不同意见一带而过,缺乏人文医学自己的“人的生命的本质理论”。像“人的生命本质”这样的元理论的研究,正是医学哲学的任务之一。

第三,提供元方法。人文医学与生物医学差异的核心在于认知方法的差异。

生物医学从整体而言,是还原方法、分析方法,力图最终用物理的、化学的语言和方法解决人的生命的问题。人文医学从总体而言,是整体的方法、系统的方法。医学哲学是研究医学思维方法论的学科,它研究人文思维方法的特征和一般规律,为人文医学各个学科提供元方法。

第四,提供元精神。人文医学诸学科的元精神有医学人文精神、反思精神、批判精神等等。以反思精神为例。发展中的人文医学,需要反思:反思人文医学诸学科在前进中困惑的缘由,进而研究怎样化解科学主义的锋刃和击破西方学界话语霸权主义之网。医学哲学的反思,既是对医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又是对人文医学诸学科内在病垢的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