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以人为本实践创新
19085600000016

第16章 思想政治教育篇(4)

第四,始终把培养造就品学兼优的共青团员作为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追求目标。

共青团要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走品学兼优之路,这是共青团员的立身之本,是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起始和归宿,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我校各级团组织积极发挥团校、团干培训班、团组织生活和团课的作用,努力构建具有共青团特色的学习体系,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为青年崇德尚学、德才并进创造条件。

第五,始终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作为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解决思想问题而不解决实际问题,漠视学生的利益,我们的教育就只能流于说教,根本得不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只解决实际问题而不解决思想问题,就会走向脱离政治的误区。只有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思想工作才能入情入理,入脑入心。为了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必须贴近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实际。为此,共青团在了解学生思想、政治和学习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上,要关注学生身边的事,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关注学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小事入手,从实际出发。只要把关系广大团员青年切身利益的“小事”做好了,解决了,思想政治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第六,始终把团干部的表率作用作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因素。

广大青年接受思想教育是有选择的。我们从实践中感到,人们是否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给予的思想教育,不仅取决于教育者的言词是否正确,更取决于教育者在被教育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如果教育者是被教育者所信任、所爱戴、所敬佩的人,其宣传教育很易生效。否则,你讲得再好,人家也不一定听。有鉴于此,共青团要狠抓对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社团负责人的培养和教育工作,让他们亮出身份、挂牌上岗。推行学生干部管理认证制度,建立学生干部诚信档案,对学生干部进行素质动态管理,突出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群体示范作用,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

二、找准方法,切实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第一,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

校团委紧紧依托我校是陈毅元帅的母校这一品牌。从新生一进校就开始大力宣传、培养和扶持“陈毅研究会”、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学习研究会等学生社团。邀请“四川省新四军研究会”、“四川省陈毅研究会”的老同志在学生中开展经常性的形势政策教育、专题报告会、心得交流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形成理论学习的浓厚氛围,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通过这些活动,较好地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了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校”和立志成才的政治热情,起到了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的作用,促进了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二,用优秀的人文知识塑造人。

通过邀请人文系专家开设人文课程、举办人文讲座、参观陈毅故里等人文景观、阅读人文书籍、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来渗透人文精神。促使学生追求自我完善,在高雅的人文教育中,形成高品位的文化素养、品格风范和创造基因,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第三,用创新精神培养人。

通过举办科技创新文化节、组织科学技术知识报告会、聘请学生科技活动指导教师、增加对“电子协会”、“家电维修服务队”等明星科技社团的投入力度、设立“学生科创基金”等方式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种蕴含巨大智力价值的精神和态度,一旦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还有利于其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对学生的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用高雅的艺术感染人。

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纪念“五四”运动合唱比赛、

“一二九”文艺会演等形式,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鼓舞他们的学习热情。各级团组织还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在学生中成立乐团、声乐队、舞蹈队、表演队等,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鉴赏水平,陶冶了高雅情操,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五,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

近年来,特别是启动新校区建设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对校园育人环境的培育,在校园基本建设上舍得投入。加大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的力度。学校还十分重视“校史馆”、“荣誉室”和“校友联谊会”的建设,激发师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学校还在主干道及主要活动场所建立一批高水准的宣传牌、阅报栏、橱窗和公益广告牌等,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场所悬挂知名校友、科学家画像,张贴《文明公约》、《大学生文明守则》,修建体现学校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雕塑及人文景观,逐步形成了一个政治方向明确、学术氛围健康、道德风尚崇高、规划合理、错落有序、文明雅静、鸟语花香的校园环境。这种体现学校特色,与时代气息交相辉映、景观协调优美的现代文明校园,对师生具有强烈的导向、约束、熏陶和升华的作用与功能,是一种巨大的激人上进、催人奋发的条件保证和育人动力。

第六,用丰富的活动锻炼人。

校团委在全校广大团员青年中积极倡导“五个一”工程,即:“参加一个社团,组织一项活动,申报一个项目,进行一次实践,获得一些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共青团的活动本着从广大师生中来,到广大师生中去的原则,放手让广大学生在组织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提高素养,锻炼能力,增强才干。如放手让学生组织、策划、实施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型文艺会演、体育比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各种演讲、知识竞赛、经验交流等活动。通过组织开展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感染和熏陶,更增强了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提高了学生的决策、组织和协调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对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启示

才颖

摘要:边际效应递减原理是管理经济学中着名的原理,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时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借鉴这一科学原理,旨在说明在大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方式方法,以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学生教育

一、边际效用理论

效用,即满足程度,指人的脑部神经受到外部刺激时,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

一个饥饿难耐想吃馒头的人,第一个热腾腾的馒头吃下去的时候,觉得真是一种享受,明显地感觉到馒头的香甜,真是味道好极了。于是狼吞虎咽地吃下第二个、第三个……慢慢的,会发现刚才还香气扑鼻、甜美异常,给自己极大满足的馒头,现在却味道一般,向往吃馒头的感觉,随吃的数量增加呈递减趋势。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起作用了。

通俗地说,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类推,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应”。无可置疑,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借用边际效应理论分析我们的教育行为,有助于我们认清教育、教学规律,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二、注意边际效用递减,充分发挥思想工作的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随着班主任工作投入的增大,效果也随着增加,当投入增大到一定量时,教育效果便不再正向增加;若继续强化,教育效果会明显下降并出现负向增长。这就是教育上的“边际效应”。如:当一个学生犯错误时,第一次我们对他进行教育,或许他会听,第二次还是这样的教育——在这里强调一个反复性、重复性,或许效果会小些,第三次再这样教育,学生表面认同,其实内心是反叛的,第四次再教育,学生在表面上会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如此,我们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总体而言可能有效果,但长期这样,效果会越来越小,最后甚至可适得其反。因此,我们的思想教育要持续发挥作用,必须做到:

第一,要注意教育的时效性。由于学生对第一次批评反应强烈,改正的决心也大。因此,第一次批评学生,在方式方法、措辞使用、批评场合等方面要考虑周全,力求最佳效果。任何一个教育活动,初始阶段教育对象接受相关信息的效率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达到一个饱和点,超过这个点,教育对象将产生抵触心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善抓时机,提高教育效果。比如学生中开始出现一些不良思想苗头,要及时给予引导、转化,防止其扩大化,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二,批评要因人而异。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有自卑心理。即使同样力度的批评也会造成这类学生的逆反,接受批评能力不强是他们易犯错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同一错误涉及不同层次的学生时,要先批评成绩较好的学生,这样就能让成绩差的学生乐于接受。往往会有这种情况:被批评者会大吼,你就看我不顺眼,我不就是学习不好么?这种心态普遍存在。这就会使双方走向极端。因此,对于这类学生,要先表扬进步的方面,再究其错误,试着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找点改正错误的“借口”,让他不再以犯错误为乐,而感到羞耻惭愧,不好意思再犯错,搬掉心灵的拦路石,使双方真诚交流、沟通。

第三,要重视表扬及其应用方式。批评会使学生产生痛苦,是一种负强化,表扬是正强化。正负强化间隔使用,有利于避免“边际效用”递减。表扬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为班主任所经常采用。当班级学生个人或集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班主任为了表示对学生的该行为的肯定与鼓励,并借以作为榜样教育引导其他学生,往往会对其进行表扬或奖励。当学生第一次获得表扬与奖励时,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其结果是会进一步强化这种行为,以期能再一次获得。但是,如果相同的表扬或奖励多次获得,那么他的满足感将会依次下降,直至对此不屑一顾,以至激励失效。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使用激励手段时要注意:荣誉奖励自身要实行分层次、分等级,荣誉的多样化、层次逐渐升级是使荣誉奖励级别越来越高,使学生在追求更高的荣誉奖励中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

第四,要注意“雪中送炭”。把同样多的关怀、鼓励和支持有意识的给与学生中的弱势者,那么教育成效的增加值就会大大提高,即“雪中送炭”。生活中我们也曾有这样的体会:吃第一个馒头感觉最强烈,从“饥寒交迫”到“有馒头吃”,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有一种“质”的飞跃,当然其边际效用最大。教育过程中,应更注重对家境贫穷的学生的关怀;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需要鼓励;身心有残疾的学生更需要加倍呵护;对弱势者付出的爱也会增加成效,但一定要注意场合和内容,他们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一个关心的眼神,一次问候都可以激起学生的满足感,他会认为老师在乎他,从而鞭策自己。如果多用爱的教育去感化和温暖他们,激发他们的潜能,取得的效果势必会大于那些已经有着优越物质基础、成绩优异的学生。但是不要过分强调你的帮助,万不可张扬,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应用教学边际效应,以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虽然以学为主,但其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借用边际效应理论分析学生的日常学习,有助于我们认清教育教学规律,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边际效用递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的简单重复性,在质量和效用上面没有什么变化,那么,要提高产品的边际效用,就必须要使得他们在质量和效用上有所区别,在学习上也如此。当学生学习时间达到一定长度后,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效果会出现递减。因此课间放松不能小视,拖堂和提前上课现象应该坚决制止。

教师要认真备课,注重教学细节的研究,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然而,在现实中,尽管老师的教学态度认真,但有时老师在课堂的无效劳动太多。学生不愿听老师的课,认为老师不会讲课,照本宣科,老师认为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主动性差,水平低,常常造成课堂气氛沉闷,造成边际效用递减的产生。为了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教师既要讲究教学的技术,——改变信息刺激内容,又要进行教学技巧的提升,——平等与对话,沟通与分享,改变信息刺激模式。

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趣味性教学、参与式教学、“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等,可大大减少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以多方位的信息刺激,使一些难以直观表达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直观表达,以突破教学难点、重点,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简单堆积。”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不难得出这样一个启示:要珍惜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把握住教育最佳时机;因人施教,教育学生方式多样,灵活运用。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要经常性地从教育中反思教育,借鉴别人的经验,才能减少教育的边际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