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以人为本实践创新
19085600000002

第2章 党建工作篇(2)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为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大学德育的核心和基础地位。我校从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在大学生中开设了马列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和形势政策课,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理论课中,安排了社会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红色革命老区、现代化的大工厂、革命教育基地等实地参观、考察;为配合《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我校与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郫县人民法院等地方机构合作,建立了德育基地和法制教育基地,开展送法进校,联合科研等活动,加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奠定了良好基础。实践证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树立革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寝室是大学生之间联系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场所之一,寝室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力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寝室文化的功能,就显得极为必要和重要。我校非常重视建设寝室文化。自2004年9月开始,学校就重视学生管理办公室进驻宿舍,并积极推进辅导员进宿舍,使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和老师能深入学生宿舍,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掌握宿舍学生的动态,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加以引导,使工作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同时实行宿舍楼系部负责制和校系领导值班制,校系领导还轮流到学生宿舍24小时值班,掌握第一线情况。学校还在学生宿舍楼建立了7个学生、党团支部活动室和40多个“党员责任岗”,开展“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团员示范区”、“党团员文明宿舍”、“党团员义务奉献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全面负责宿舍楼各专业学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和团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几年来,我们通过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以宿舍楼管理为基础,集学生党团工作、学生教育和宿舍管理工作于一体,党政合一,综合联动”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进宿舍工作有了扎实的体制保障,形成了“六进六化”(学生素质拓展进宿舍、学生党团组织进宿舍、心理健康教育组织进宿舍、学生自律组织进宿舍、全体教工进宿舍、校园文化进宿舍;宿舍管理规范化、宿舍教育经常化、辅导员职业化、宿舍评比制度化、宿舍学生情况信息化、宿舍职责标准化)的基本思路,采取了有效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2002年10月,我校开创心理咨询室,2003年11月正式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目前,我校心理健康三级网络已基本形成。一级为由学校学生处直接领导,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为依托,以专职心理健康工作者为骨干的校级指导系统;二级是各系成立心理发展工作室,由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系级延伸系统;三级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班级心理健康宣传员(由班级组织委员兼任)、宿舍咨询员组成的学生自助系统。三级网络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扩大了覆盖面,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在我校的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老师办公室、心理协会活动室均建立在学生宿舍,心理健康工作主动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不断拓展辅导方式、形式,把个人成长与寝室同学集体成长联系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效果。设立专项经费,聘请专家指导,用科研立项形式支持和鼓励基层组织开展富有思想性的教育活动。学校于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四)重视网络教育手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校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和党建工作网站,建立和完善、充实了学校“弘毅思想政治网”和网上党校、网络团校的建设,设置了比较适合高校师生特点、阅读性强的栏目,对党员进行跨越时空障碍、平等互动的宣传教育和服务,及时通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新动态,吸引了大量师生生利用网络学习党的知识,交流学习体会,实现了党员的异地登录,在线教育。

四、开展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活动,提高了全员德育意识

学校党委普遍重视和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干部、职工对“三育人”的认识和自觉性。提高教师、职工和各级管理干部的德育意识,让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使德育渗透于教学、后勤、管理各个领域。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学校首先要求教师要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使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刻苦钻研业务的自觉性。

对于管理和服务部门,学校要求把服务、管理、教育结合起来。认真搞好自身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工作中严格按制度办事,一视同仁;坚持疏导的方针,多做说服教育工作;出了问题,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以理服人,通过教育加强管理。

对于后勤服务人员,通过自己的优质服务,体现党和政府对师生员工的关怀和爱护。以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真负责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文明礼貌周到的服务态度以及清洁优美的环境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之受到熏陶。后勤服务人员通过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五、重视校风、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人才培养需要良好的育人环境。我校是陈毅元帅的母校,有着近百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比较厚重的文化底蕴。学校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校史的育人功能,成立了校史室,专门负责校史的收集、整理、保管以及校友的联络;投入巨资修建了校史馆、模具陈列馆、计算机陈列馆,把参观校史馆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楼宇、道路、景观等的命名中充分利用反映学校办学历史的人名、地名;对办学传统、办学特色、校风、学风、教风等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并利用宣传橱窗、校报等媒介进行宣传,让学校具体的、独特的校园文化广为师生所了解。同时,学校还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学校还加强了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的建设,及时报道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学校新闻、先进人物等,彰显了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

六、结语

总之,改革开放30年来,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当代大学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推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时代大潮,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书写壮丽的青春;始终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刻把握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注重同时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作用,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努力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体制、机制以及方式方法创新,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断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历年毕业的学生为社会做出的突出成绩,以及社会给予学校的高度评价充分证明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扎实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校在规模、师资、办学水平等方面快速发展。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万余名,专业40个,全国高工专示范专业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建设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43.91%具有研究生学历,40%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完成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和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0余篇;学生近五年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等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9项;毕业生近五年一次性平均就业率为94%,名列全省同类学校前茅;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关系;学校现有校园面积1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近74万册。2007年,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还获得了15个指标全部为A级的优秀成绩,成为当年四川省高职高专评估院校中唯一获全优的学校。

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李雪莲蒋娇龙

摘要:大学生党员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做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本文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结合本校的党建工作,探索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体系和工作机制,提出创新性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新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工作思考与对策

改革开放3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高速发展,也给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带来新的推动力,提供了新的机遇。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其意义重大而深远。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探索并完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体系和工作机制,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创新性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各高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的挑战

第一,新时期党建工作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特别是东西方各种思想的交融和冲击,这使得高校中党建工作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部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兴趣不高,过去的自上而下以集中宣讲为主的党内学习等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并且教育手段也比较滞后。同时,境内外敌对分子借助因特网,对高校进行思想文化渗透。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难度。因此,需要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灌输给大学生,使他们成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

第二,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党员价值观念开始倾斜。一些大学生在重大理论问题和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模糊观点,特别是对西方一些国家宣扬的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等认识不清,甚至盲目崇拜;有的大学生党员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向自私和功利方面倾斜的趋势,把入党视为一种实现个人利益的途径,组织观念、群众意识和团队精神较淡薄。有些大学生虽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对党的认识还是模糊的;有的大学生党员觉得入了党就进了“保险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进取心有所减退,理想信念逐渐淡化。

第三,一些高校在发展党员时考察重点把握不准,发展导向存在偏差。大学生入党的考察较多集中在学习成绩和社会公德等方面,而对理想信仰的考察不足。但考试成绩排名和社会公德的要求与思想信仰不属于同一层面的问题。有些学生仅仅因为成绩好就被发展,而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则不被考察或难以考察;相反,有坚定信念的同学也许会因为学习成绩或者工作能力等问题无法被党组织吸收。

第四,学校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有待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大学生党建的第一线,近年来在部分学校出现管理弱化的现象。面对近年高校扩招和扩大办学规模,困难学生人数比例上升和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校内治安事件有所增加等许多新情况,不能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改进方法,使得对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出现弱化。另外,不少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书记大多由从事学生工作的政治辅导员担任,他们日常工作较忙,对支部工作投入的精力十分有限;加之学校党委对从事学生党员教育的同志缺乏系统培训,使之以行政管理手段代替思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