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19086000000017

第17章 别粗暴惩罚有逆反心理的孩子

面对孩子的逆反行为,父母应保持冷静的处事态度,不可简单粗暴地惩罚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在管理孩子的同时,应加强自身的修养,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要经常和孩子交流,相信通过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孩子的逆反行为会解决的。

一些父母常常这样抱怨:“我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你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表现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不愿意听你说下去。”这类情况大多是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的。

小薇从小就聪明伶俐,很听爸妈的话,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可近来小薇变了,凡事总爱与父母顶嘴,自作主张,有时还偏要同父母“反其道而行之”。

例如,小学毕业后,父母为她选择了就近的一所重点中学作为报考志愿,而她偏挑选了一所离家较远的中学,她不是喜欢路远,而是有意同父母抬杠。小薇有鼻炎,父母为她买了滴鼻药水,她却有意把它扔进垃圾桶里。父母问她的英语考试成绩,她明明及格了,却偏说不及格。有一天气候突然变冷,小薇的母亲特意给她送去衣服,她竟当着同学们的面把衣服扔在寝室的地上。

小薇的爸爸平时工作忙,一有机会就想跟她聊聊,她却总是把爸爸拒之于千里之外。这令小薇的父母十分焦急,不知如何是好。

一提到逆反心理很多父母都有一个误解。即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反应,要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要解决孩子的认识问题。这种认识和做法恰好是不科学、不正确的,因为逆反心理并非不健康的心理。

其实,逆反心理是人适应外在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机能。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以反向的态度和行为来对待父母的劝导、说教,常常是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或探究未知事物的强烈欲望。也就是说,是父母使用了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对待孩子,才引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所以要想改变孩子的逆反心理状态,首先应该改变的恰好不是孩子自己而是父母。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父母给予孩子的东西太多

有的父母给予孩子心理上和物质上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过多,超过了孩子所能忍受的程度。这些照顾对孩子来说就形成了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这些压力易于引起孩子无谓的烦恼,也抑制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容易促使他产生逆反心理。

2.父母提出要求的方式不对

有的父母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摆出封建父母式的威风,有时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不给孩子任何自主性的空间。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而且以后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3.不切实际的期望

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学这学那。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会适得其反,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4.反复唠叨喋喋不休

有些父母唯恐孩子不听话,会反反复复说教,孩子长期处于“马拉松式”的说教环境中,自然会产生逆反心理。

虽然孩子的逆反行为让做父母的伤透了脑筋。但是对于孩子的逆反行为,父母不能放任不管,也不可控制过严。正确的引导,将会使孩子受益一生,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行为成长。

该如何正确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呢?父母需要适时把握,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

做父母的一定要经常同孩子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要从孩子的角度,根据他的心理替他着想,从主观客观上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达到双方交流的融洽。使孩子受到好的教育效果。

积极鼓励孩子

父母不妨在孩子跟自己协调一致的时候表扬孩子的合作,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也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当孩子跟父母出现对峙情况的时候,父母不妨多夸夸他从前或最近正确的做法,多说几条,然后说:“要是你今天这么做就更好了。”这样,孩子的逆反行为就会有所收敛。

相信自己的孩子

父母要注意到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对世界认知能力的提高,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孩子想干什么,父母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套,要相信孩子能够设计自己的未来。父母只需耐心地帮助孩子克服他自身尚存的幼稚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即可。

增长自己的知识

父母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广闻博见,这样才能对具有逆反心理的孩子采取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去对待,用为人父母的多重人格魅力取得孩子的信赖和尊敬。

总之,当孩子出现逆反行为时,父母不能采取“高压政策”,要冷静对待。并且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是因为自己对孩子不了解,使孩子受了委屈,使孩子的独立愿望不能实现,还是因为自己动辄训斥打骂,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只有真正地了解孩子,耐心诱导,因材施教,才能逐渐地改变孩子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