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19086000000006

第6章 让好表现的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

好表现是孩子的天性。在老师面前,在同学面前,只要有任何表现自己的机会,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有很强的表现欲,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欣赏。给孩子表现的机会,给孩子表现的空间,保护孩子爱表现的天性,也就是给了孩子一种成长机会。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步增强,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孩子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不同年龄、处于不同环境里的孩子,其自我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孩子会通过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才能等积极的方式表现自己,以期获得别人的肯定;有的孩子会通过在人前打闹、拆父母的台等消极方式引起大人们的注意,以反抗大人们对自己的冷落,从而达到获得大人们更多关爱的目的。

一天,小林妈妈的同事张阿姨来小林家里和他妈妈谈事情,妈妈将小林安排进屋子里看动画片,然后和张阿姨谈了起来。

可刚刚坐定,小林就跑了出来,向张阿姨展示爸爸前天为他买的小坦克,张阿姨直夸小坦克“漂亮”,小林得意地回到了屋子里继续看电视。

没过两分钟,小林又跑了出来,这一次,他是来向张阿姨念刚学会的英语的。由于刚刚学,他的英语念得实在不标准,发音怪怪的,但张阿姨和妈妈还是耐心地听完了。妈妈表扬了他一句,然后要他等妈妈和张阿姨的事谈完再出来,小林点点头进了屋。

没过多久,小林再次跑了出来,并且搬出积木要张阿姨陪他玩,在妈妈的制止下,他才悻悻地离开。可这一次他没有进屋看电视,而是在屋子里疯跑了起来,闹得妈妈和张阿姨什么事也没有谈成。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好表现的个性的呢?

1.新环境或新事物能引起孩子的兴奋

孩子的日常生活大都比较有规律,当他一成不变的生活环境中突然出现新鲜的人或事物时,他往往会表现得很兴奋。而父母此时由于碍于情面而放松了对他的约束,这无形中便增加了他的兴奋度。由于孩子大脑神经系统的抑制功能尚不完善,一旦兴奋起来,孩子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平静下来。

2.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

许多平时看起来不喜欢表现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不想表现自己,而是由于一些诸如自身条件不足、无法和别的孩子竞争、没有合适的环境、得不到别人的赏识等客观原因,才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一旦机会来临,他们往往也会非常乐意将自己的长处表现出来,期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3.缺少一起玩耍的小伙伴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人数居多,许多孩子都面临无人做伴的现实。尽管一些家庭里有老人或保姆专门作陪,但这根本无法弥补他们在与同龄伙伴一起玩耍所能获得的快乐,也不能满足他们对与同龄伙伴一起玩耍的强烈渴望。所以,一旦有了可以和许多同龄孩子接触的机会,孩子们往往会变得异常兴奋,从而也表现得非常爱表现自己。他们此时的好表现只是希望和同伴投入地进行游戏。

孩子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并从中获得满足感,但是孩子的好表现又会让父母感到尴尬和头痛,因为他们不想在众人注目的场合下与自己的孩子共演一场闹剧。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改变好表现的个性呢?做父母的,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待孩子的好表现:

换个角度看孩子的好表现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许多父母便重视对孩子个人修养方面的培养、教育。在很多父母看来,好表现往往会因其行为的过激而不被认同。其实,父母可以换一个角度,不以大人的喜好去评价孩子好表现的行为,试着从孩子本身的角度、从欣赏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表现,我们或许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好孩子。

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

孩子好表现,除了是在满足其自身顽皮的心理需求外,很大程度上是希望通过表现自己而得到别人的肯定。在自我表现与别人的肯定声里,孩子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其他一些能力,体验到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从而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缺少的往往就是这样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父母应当努力做一个有心人,适时为孩子创造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家中来客人时,让孩子端茶送水、适当参与大人们的谈话等,以满足他们表现自己的欲望。

保护孩子爱表现的个性

保护孩子爱表现的个性,就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当孩子以某种方式表现自己时,父母要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即使孩子的表现并不像你期望的那样出色,父母也要表示赞赏、支持,然后给予解释。绝不能对孩子的表现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用一两句“你不行”、“你就会瞎胡闹”之类的话语给孩子泼冷水,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最后,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在鼓励孩子表现自己的同时,也要指出他的不足,让他在表现自己后能冷静思考自己的优点和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