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汉新闻语篇研究
19086300000013

第13章 新闻标题研究(3)

情态是指说话者对所讲话语的可能性或者义务性(obligation)作出判断(Halliday 1985,1994),涉及对某一话语的“纯”指称及预测内容(“pure”reference-and-prediction content)的不同看法的许多表达式(Verschueren 1999);情态可以被看成是人们在作出陈述、提出问题、发布命令或提出要求时所作出的某种承诺(Fairclough 2003)。这些有关情态的阐释都涉及说话者与现实世界的体现形式之间的关系。情态可区分为事实性情态(truth)、义务性情态(obligation)、许可性情态(permission)和愿望性情态(desirability)四类(Fowler 1991),可以通过情态助动词、情态意义的副词、情态意义的形容词以及其他一些语言形式来体现。

由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实现的人际功能的主要目的是建构言语行为参与者的身份及相互关系。新闻语篇涉及三类主要的参与者:新闻报道者,包括媒体工作人员——记者、编辑、新闻播音员等;读者、听众或观众;以及各种其他新闻语篇参与者,主要是公共领域的政治人物、工会领袖、宗教领袖、科学家、专家,甚至普通百姓等。就报纸新闻语篇而言,首先,报纸这一行业,通过记者、编辑和报纸经营管理者所创作的新闻语篇,体现出报方与其他行业机构,尤其是政府等政治机构的相互关系。其次,报纸又建构了读者:报业的政治经济利益促使它通过报纸新闻语篇从自身的角度传播意识形态,使读者潜移默化地共享这种意识形态,日积月累地再现某一群体的意识形态模式。从广义上讲,新闻从历史的角度反映着、反过来又形成了某一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Fowler 1991)。第三,报纸还使读者通过看报构建了读者与新闻事件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并影响着读者对他们的评价。

报纸新闻语篇在体现上述人际功能中的作用尤为突出。编辑、记者在标题中使用一些具有丰富情感意义的词汇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的人物进行褒贬。如前面所举例(9)“Genius Rev Butchered at Church”中,通过选用butchered一词,不仅表达了记者、编辑,而且也影响了读者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的新闻主体-施事者Genius Rev神父的残忍性的憎恨和斥责,构建了“记者/编辑-读者-新闻事件施事者(Genius Rev)及受事者(the victims)”这一关系网络;同时,这一标题中通过使用含有简单过去时(butchered)的陈述语气表明对这一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的认定与证实。

又如,例(20)和例(21)是在1996年8月29日威尔士公主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正式离婚这天,英国《太阳报》(the Sun)所载两篇报道文章的标题:

(20)“I’ll Always Wear His Ring”

(21)“You’ll Always be the Queen of Hearts”。

它们是如何体现人际功能的呢?

首先,从指示语来看,人称代词“I”和“you”指戴安娜公主,作主语,成为信息的出发点。很显然,两篇新闻报道所关注的焦点是戴安娜公主。同时,还通过具有褒义的名词词组the Queen of Hearts指称公主,以激发起人们的同情,这使新闻事件中的一方(戴安娜公主)处于突出的地位。然而,只在标题(20)中用了一个物主限定代词来指代查尔斯王子,标题(21)中根本就没有出现查尔斯王子的指称形式。说明新闻事件的另一方参与者(查尔斯王子)处于次要的、不重要的、且被忽略的地位。在这里,指示语的指称功能在构建“媒体(记者、编辑等)-新闻事件参与者(戴安娜公主与查尔斯王子)-读者”这一社会关系过程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其次,从语气情态系统来看,两个新闻标题都用了“’ll+动词过程”的表示预见性事实的陈述语气。标题(20)(I’ll Always Wear His Ring)中使用情态助动词’ll既具有预见性事实情态意义,又含有意愿性情态意义;情态副词always暗含戴安娜公主对待婚姻的忠诚,与查尔斯王子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该标题的设计是记者、编辑所代表的报方媒体(the Sun)通过戴安娜本人的现身说法(第一人称单数I的使用)唤起读者的共鸣,即达到了媒体、戴安娜和读者三种话音(voice)(Reah,1998:29~32;Fairclough,1995:Chapter 5)的融合。标题(21)(You’ll Always Be the Queen of Hearts)中情态助动词’ll 表达的情态意义与标题(20)相同。第二人称代词you直接称呼戴安娜公主,表明发话者不仅包括媒体《太阳报》的记者、编辑等,而且还包含媒体所感染的读者;you 的使用拉近了媒体、读者与戴安娜公主之间的距离;情态副词always的使用显示出媒体及读者对戴安娜公主的始终如一的信任;含有褒义并富有 同情内涵意义的名词词组the Queen of Hearts表达了人们(媒体及读者)对公主的爱戴之情。

然而,有些标题故意隐去了情态成分,另有意图。如:

(22)“2 Held as IRA Blitz Is Foiled.”

上例标题的副题(即报道的第一段)是“POLICE and MI5 agents have swooped in an undercover operation which netted bomb-making equipment and may have foiled a major IRA blitz on the British mainland.”(Daily Mirror,London,23 Feb. 1994)。我们发现用在标题和副题中的动词谓语的情态成分上有显着的不同。记者在副题中通过使用含情态助动词的主动态(may have foiled)来体现可能性预测的情态价值评价,而编辑在选用标题时采用现在一般时的被动态(is foiled),不加任何掩饰地突现现在时间的客观事实,通过隐含情态成分,采用过分断言(over-assertion)的方式尽可能提高标题的确定性。由此,情态成分可能在报纸新闻标题中很少得以体现(Bell 1998:83)。

此外,如果报纸新闻标题是由一个像名物化结构的短语词组构成,其情态成分也可能丧失;标题的人际意义可能通过标题中一些词汇的内涵意义、带有褒贬的情感意义来实现。例如,《太阳报》(the Sun)1996年8月29日报道戴安娜公主与查尔斯王子正式离婚当天的另一篇以查尔斯王子为题的新闻报道的标题是:

(23)“Bye Bye Big Ears”。

其中,Big Ears是对查尔斯王子的取笑,含有“反感”,甚至暗含敌意。这样,“报方-读者-新闻事件参与者(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公主)”形成的人际关系通过Big Ears这一名词词组丰富的语义内涵来构建。再如,新闻标题在下面两组词(demonstrator-rioter;guerrilla-freedom fighter)中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构建出不同的社会关系,同时传递不同的思想内涵,体现出不同的概念功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报纸新闻标题是如何通过语气情态系统、指示语和具有丰富语义内涵的词汇短语的使用来构建媒体、新闻事件参与者和读者三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媒体又是怎样通过新闻语篇的标题来影响和构建读者和社会现实的。

3.3语篇功能

语篇功能体现情景语境层次上的话语方式(mode),通过词汇-语法系统中的主位系统和信息结构组建具有独特语言特色及语符特征的连贯语篇。

一般情况下,语篇都是“多语式化的(multimodal)”(Kress &; van Leeuwen 1998:186)。除使用语言外,口头语交流中大量运用声音、节奏、语调、面部表情、手势、姿势等非言语交际方式;书面语交际中使用视觉符号系统等来传递信息。同样,报纸新闻语篇不只是被书写出来的,而且是通过排版、字体、颜色、图片等视觉符号被“设计”出来的,是被多种语式表达出来的(multimodally articulated)。视觉符号系统与语言系统表达出来的含义相互补充、相互充实,甚至相互冲突、相互矛盾,使新闻语篇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

Kress和van Leeuwen(1998:187~219)对报纸头版版面的批判性分析模式进行了描述。他们在讨论报纸头版版面信息价值系统时认为,第一,当版面是左右布局时,左面部分为“已知信息(Given)”,右面部分为“新信息(New)”,因为通常情况下,左版的信息被视为是读者已知的或者熟悉的,成为整版信息的出发点;而右版的信息被认为是读者未知的,因而是整版信息的关键,值得读者特别注意(当然,这与文化有关,书写系统从上至下或从左至右的除外)。第二,当版面是上下布局时,上版的信息为“理想化信息(Ideal)”,下版的为“实质信息(Real)”,因为上版的信息被呈现为具有归纳性和理想化的信息,具有突出的特性;而下版的信息则是更实质性的具体信息。第三,核心信息位于整个版面的中心,称为“中心信息(Centre)”,其他信息位于周边,属于从属性、辅助性信息,称为“边缘信息(Margins)”。整个版面的视觉空间设计见第三章第一节中2.1。

如果我们顺着Kress和van Leeuwen(1998:187~219)分析报纸头版版面的信息价值系统的思路再往前走一步,从中得到启发,对报纸新闻标题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的语篇功能可以作以下尝试性探讨。

假设我们将一篇报纸新闻语篇看成是一个宏观信息结构(macro-information/macro-message),那么,从信息结构上看,报纸新闻标题可被视为“已知信息”,其余部分为“新信息”。因为从读者对新闻语篇的理解/解码的认知模式(van Dijk,1988 c:139)的角度考察,新闻标题在排版过程中处于最为突出的地位(位置是顶端、字体粗大、有时采用彩色字体),最容易引起读者的感知和注意。从阅读策略来看,读者在完成对最突出部分的标题的解码和领会之后,报纸新闻标题便即刻成为事实上的“已知信息”。读者的认知系统便判断出该标题是否已引起读者的兴趣,是否继续阅读后面的具体报道内容——即有关新闻标题的“新信息”,并对标题后面的剩余语篇的理解做好了认知上的准备。当然,这也涉及读者已知的有关报纸新闻标题中各种语言结构所包含的预设信息的问题。

从主位系统来看,Fairclough(1995)认为,在报纸新闻语篇的语类结构中,报纸新闻标题(及副题)构成语篇的“核心(nucleus)”作为新闻要点。我们可以将报纸新闻标题视为“主位(Theme)”,作为整则新闻报道信息的出发点(departure of the macro-message),把其余部分(包括副题段、叙述细节的段落以及收尾段落)划为“述位(Rheme)”。述位部分是对报纸新闻标题这一主位的进一步阐述、扩展、延伸、评论或描述事件的结果等。大多数情况下,报纸新闻标题属于概括性标题类型,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类报纸新闻标题称为报纸新闻语篇的“无标记主位(Unmarked Theme)”;其他的报纸新闻标题类型(包括细节式和引语式标题等)可被称为“有标记主位(Marked Theme)”(Halliday 1985/1994)。由此,我们把整个报纸新闻语篇作为整体。

(其中中文实例出自《成都晚报》2004年7月2日头版消息,英文实例出自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同日头版新闻)。

上述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纯理功能理论框架内对报纸新闻标题的批判性语篇分析表明,报纸新闻标题这一次语类的形成过程非常紧密地、同时性地体现着语篇意义、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生成过程。报纸新闻标题这一微型语篇在报纸新闻语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