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语学习成功之路
19086800000021

第21章 语音的神奇(5)

8.语调

用文字谈论英语的语调可以说有点力不从心。就象纸上谈兵不行,文字说调也难。语音是听和说的,不是用文字来理解的。一方面,它变化万千,可以说难以概论,但另一方面,任何事物,即便是运动着的或者变化中的事物(当然严格说来事物都是动态的)我们相信也当有它的规律,只是我们能认识这个规律到百分之多少的问题吧。所以至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英语的语调,当然我们谈的都是一般情况,通常情形。

(1)语气所然,变化万千。

没有人规定任何其他人该如何说话,而同一句话也可用不同的语调说出,而且我们的话有无尽的内容且长短不一。你也许知道某人要说话了,并且还知道他/她要说什么,但你也许却不知道他/她会用什么语调说。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侧重,会发出不同的语调。

(2)疑问就升,命令就降,陈述结尾也降。

除了例外的情形,和汉语一样,有疑问语调会在话的结尾上扬:

Are you all right?(你还好吧?)

A:You have swallowed it.B:Yes?(A:你把它吞下去了。B:又怎么样?)

Did I give it to you yesterday?(我昨天把它给你了吗?)

命令时语调要下降:

Go get him!(抓他去!)

Listen to me!(听我说!)

Stop laughing at me!(别笑话我了!)

陈述句通常结尾降调,也许这最明显,人人都觉察到了:

I have a few uncles.(我有几个叔叔。)

He wrote two books.(他写了两本书。)

She's been there twice.(她去过那两次。)

(3)想突出话中的哪部分,哪部分就会被着重地说,句尾多会是降调;而非句尾则多是先降后升,成为拐调(参考下面“划弧的语言”部分)。

I think John bought Mary three necklaces yesterday.(我觉得约翰昨天给玛丽买了三条项链。)

这句话里的任何一个词都可以被用降调或拐调重读来相对突出,从而表达说话人着重强调是这个而不是别的什么。突出I表达只是我的意见;突出think表达我只是猜想,不太保证;突出John表示是约翰而不是别人;突出bought是想说约翰是买给她而不是自己原来就有的拿去送等;突出Mary告诉你项链送给了玛丽而不是别人;突出three想明白告诉你是三而不是两个或四个等;突出necklaces示意是项链而不是别的东西;突出yesterday说明是昨天而不是前天等。

着重就要降调或拐调我们也许觉得很自然,如你试试升调会觉得很别扭。这也是种规律,不过它象其它许多事物的现象一样,是总表现得如此,我们才对其习惯而觉得舒服,而其根源或许无从探讨,或许大有文章。

再举例二句话,它们也都是几乎每个词都可以由于被突出而被用降调或拐调重读,请自己体会一下:

White just walked to the zoo with your mom.(怀特刚和你妈妈走去动物园了。)

They think you lost two cats.(他们觉得你丢了两只猫。)

(4)划弧的语言。

在发音的任何方向上,比照汉语的直来直去,英语更多的是种圆弧的或者说是拐弯的语言。句子的强调部分必然是句子的重音,并且这就象数学上讲的充分必要一样反之亦然,也就是句子的重音部分必然是说话人想要强调的;这个重音一定是某个词的重读音节,包括单音节词;而这个重读音节你听起来,常常都是先降再升的拐调。

只要不是句尾,表达强调而发出的沉落几乎总要马上再升起来,就象战斗机来个俯冲之后要马上再拉起来。这是一个拐调,一个园弧。如果用条弧线来描述这个拐弯,它粗略地象把两个圆圈放得很近,把笔从头一个圆圈的十点或十一点的位置沿着圆弧顺时针划向三四点的位置后再平滑得用弧线拐弯划到第二个圆圈的九点钟左右的位置,然后沿着圆弧向右上方甩出:

英语的这种重读拐弯是其最重要的声音特色。对母语是英语的人来说,人们早就习惯了这种发音,而对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来说,能否发得出这样的音是一个看你英语发音是否已经学得比较地道了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许是我们习惯了中国话的四声,中国人的英语学习者们在没有学好英语语调之前很多人说英语好象语调象个箭头一样,直来直去地升调就向着右上,降调就向着右下。这可不行,你要好好品一品英语语调是如何拐弯的,它相当动人心弦也有意思,当勾起你的好奇与自信去模仿和攻破它。

同样的,一句话里会有许多词,只要不是句末,它们的重读音节虽可能不是句子的最重,读来也少有直来直去的,基本也都是拐弯的。什么时候你习惯了这个圆弧世界并且自己也能自然发出,那你的英语发音可以说就是相当棒的了。

Mary has successfully turned three dangerous corners before safely moving to the main road.(玛丽成功地驶过三个危险的转弯才安全地上了大道。)

这句话里的Mary,turned,corners,moving,main各词都可地道地拐弯来说,请你试试来体会体会。再举二例:

They cannot believe that Washington DC has been ranked number one.(他们不相信华盛顿特区被列为第一。)

这句话里的believe,DC中的C,ranked,和number也都可以被地道地拐弯说出。

In front of the iron curtain which lies across Europe are other causes for anxiety.(在横贯欧洲的这道铁幕面前,还有其它令人焦虑的理由。)

这句话中的front,curtain,Europe,causes等词汇,语调都极为可能和极其自然地是拐弯型。

(5)四调相通。

英语有升调,降调,当然就有相对的平调,那加上刚才说的拐调,不和我们中国话有四声差不多了吗?虽然乍一感觉,中文英文语调差异大了,但认为它们的调子有很多相通之处似乎也没什么不妥。汉语由单音节的字构成,除了轻声每个字有四声中的一个。英语一个词中可能有好几个音节,而它们的调因说话人的情绪不同没准说成什么样。不管怎么说,有的人认为语言中的相同性比其差异性更大。中国普通话和英语这种不尽准确的四调相通在那个着名的电影My Fair Lady(窈窕淑女)中也有个有趣的表现。片中那位大语言学教授因双方之间有了情感的女主人公不理睬他而心情不好的时候,自言自语地用相似于中国话的四声说了四遍Damn。这是粗话,也可认为是骂人。他的那句话是:Damn,damn,damn,damn!

上面这个例子当然有点特殊,可是它表明了英文可以有类似中文的四个调。不过英语的调子既可以体现在单独的词汇上,也可以更具特色地体现在句子的走向上。它的运行轨迹是条忽高忽低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体现了类似我们中文的一二三四声的平升拐降。它象艘在海浪中航行的船,忽高忽低,忽快忽慢,须臾平稳,但却不时很高或很低且总是沿着弧线轨迹运行。而汉语以每个单音节的字为单位,哪怕是第三声也是个模式固定的单元,象只八音盒演奏的音乐。

9.音标

无论是初学否,我们总要接触音标。一般说来音标在你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自然学会。不过最早入门时如果你是自学,也许需要把它集中地先学学;而如有个好老师,理想的是他/她把音标顺手牵羊地在教你英语话句时教会给你。

值得一提的是代表发音的被称之为音标的这套符号不只一种,你要知道你学习的是哪一种。现在中国的中小学课本中用到的都是一套称之为“国际音标”的音标。而使用词典的时候,你要看看其前言部分,弄明白该词典使用的是什么音标。不同的词典会不同,有的词典会同时标示出不只一种音标;而如果标注了两种,不是说这个音可发成两种,而是表明同一个音在两种音标体系中的不同描述法,不少人对此理解有误,请搞清楚别再糊涂了。

10.方言与标准

与中国话不同,美国和英国等没有“官定标准”的语言。中国话里有普通话,有标准,有向这个标准靠齐的规定和运动。一句话,我们做了一把现代汉语的尺子,并用它来衡量你的话。许多人们许多时候把中国话、普通话和汉语这三样东西相提并论,就是因为有了这把尺子的结果。

英语不同,它没这样的尺子。如果学习英国英语,通常我们所说的标准音指伦敦一带的语音。如果学习美国英语,通常是指美国北方话的语音。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所说的方言,容易被尊为标准。中国、美国和英国的首都都被作为核心地域而被包括在各自一种语言的标准或准标准之内。而历史上出现一个逐渐增多的人群向一种语言靠拢的现象,毫无例外都是因为这个语言地域有其发展优越性。比如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一带经济崛起,广东话即刻表现为时髦性的扩张;而那里的商人们也许不少买卖对港、澳、台,所以繁体字明显抬头。又如后来因在那里平地建起的新城市深圳吸引了众多中国其它地方的人们前往,交流的需求使得人们重新回头认识普通话的重要。同样道理,比如在人们都说“饭店”的地方把你的饭店牌子写成“饭庄”,你的用意有些让人不解;对受“饭店”教育的小学生们来说,也好象显得滑稽又不公平。类似的现象还有把自己名片的名字印成繁体字,这样做理由也许不少,但你不想和众多受“正统学校教育”的人打交道?

另一方面,我们在学习一种语言的时候,首先当然要学好它,但同时不要忘记从许多角度讲,你学的这种语言并不比其它许多方言高贵;而从人们的生活实用角度讲,更没有一种语言比其它的语言更标准或更高级。对每个人来说,你从小所说的语言对你可能就是最有价值的语言;而如果生活有变迁,需要改说其它语言或说不只一种语言,那需要说的语言便都是你当前最有价值的语言。所以语言有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和阶层差异。而方言乃是操其语言的人们的财富和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拿美国南方音来说,它听起来更卷舌,鼻音更重,更加连贯而圆滑。它使你想起美国南部开阔的田园风光和其极其浓烈的乡村气息,感到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休闲和浪漫;而美国乡村音乐则更马上会把你带到南方,是美国南方话的一种浓缩了的艺术表达,是种地域的语言,是种文化和生活的动人结合。中国的方言众多,它们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内容之一。而我们,至少是有识之士们懂得其价值,都不愿意看着它们消亡。

不过当你学习某种语言时候,当然有学得好和学得不好的差别,而这学得好否的唯一尺度,我们一定能一致同意,是多大程度上母语是这种语言的人和其他很好操用这种语言的人说话你懂和你说话他们也懂。

现在问题来了。母语人士和其他操此语言的人可算做一个群体,那这个群体里所有的人所说的所有的话你都要懂得,并且你说的话他们每一个人也都要懂得,你才算学会了这种语言,还是你与其中的若干人相互间懂得了就可以了哪?

所以,外语你学没学会,学得好不好,学得对不对,学得标准否,不是个一加一等于二的精确真理问题,它是个人为的、可以有不同解释的动态定性的问题。那么在可能有的诸多解释和定性中,包括你自己给出的,下面的一种说法也许值得我们同意或参考:

“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该语言是其母语的人们所进行的表达法。”

这实际是西方学者诺曼.路易斯(Norman Lewis)在其“词汇力量,轻松获得”(Word Power Made Easy)一书中给出的意思,只不过我把它变通了些,还把它扩大到“英语学得好不好”的范围。他的原话是:

"Grammar follows the speech habits of the majority of educated people…"(语法遵循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的语言习惯…)。

可以看出这一尺度,或称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是动态的。首先这个标准显示出了多数原则,这是我们人类目前在实践中设法平等地同时也是无法平等地关注每一个人的情形下的一个最具有社会上的公平性和数学上的平等性的民主原则了。其次是推崇了教育,并且是良好的教育。尽管有不少国家总有贫困的群体受教育成问题,但人穷不是罪过,我们对这些人是同情的;不过你很难说受良好的教育不是进步和努力的方向。第三是肯定了母语。非母语的人除了特例,学习其语言永远也达不到受过良好教育的母语是自己的人的水平。这想来也许令学习者伤心,但这是事实;尽管从许多角度讲我们都不必伤心。第四是它寓含了动态发展意义。“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该语言是其母语的人们”是群活人,当然他们的“表达法”之间也会有差异,同时也可以变化。语言是不同的人与时间变化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