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闻的常见结构形式有:()
A、倒金字塔式结构
B、金字塔式结构
C、引语式结构
D、散文式结构
E、倒金字塔与金字塔结合式结构
4.制作新闻标题要注意:()
A、准确
B、鲜明
C、含蓄
D、简洁
E、生动
5.导语的表达方式有:()
A、叙述式
B、特写式
C、引语式
D、结论式
E、展望式
三、填空
1.新闻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
2.新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新闻是指____。
3.新闻的核心就是。____是新闻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显着特征。
4.导语是新闻结构中部分。____被称为新闻的“窗口”。
5.新闻的六要素是指:何时、何地、何人、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1.新闻
2.经验新闻
3.述评新闻
4.倒金字塔式新闻
5.新闻要素
五、写作训练。
1.从报纸上选出几则新闻,先盖住标题,仔细阅读内容,然后给每则新闻拟1-3个标题,再对照原标题加以比较,看看谁好谁差,为什么?
2.请阅读几则新闻,读完后,逐个进行分析,看看标题拟得好不好,概括出报道的主要内容了吗?能体现新闻的主题吗?能否吸引读者?如果这几则新闻让你拟标题,你将怎样拟写?
3.将学校最近发生的最新鲜、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练习用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写导语。写好后看看是否高度概括了事实,是否能吸引人。
4.就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典型事例,写一篇有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的经验性新闻,写时注意交代“5个W”。
5.请认真阅读并分析下面一则新闻,说说它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新闻?标题是哪种形式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各报道了哪些内容?写得好不好?好在何处?请在班上展开讨论。
峰会通过《重庆宣言》追求和实现城市和谐发展
昨日下午在重庆北部新区海王星大厦,重庆市市长王鸿举主持召开了2005年(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第二次市长圆桌会议。会议举手表决并通过了峰会《重庆宣言》。
据了解,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先后举办了四届,前几届都没有形成宣言。重庆市在主办这次峰会时认识到,亚太地区城市虽然发展程度不一,人口多少不等,文化结构多样,价值取向不同,但发展过程中都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诸如规划、就业、交通、教育、财政、生态环保、社会保障等等。实现城市、人、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亚太及其他地区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亚太及其他地区各城市发展的共同心声,也是各个城市追求的目标。
此次《重庆宣言》的发表,在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重庆宣言》对城市、人、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了新的诠释,指明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表达了与会城市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重庆宣言》有利于亚太地区之间加强沟通,对构建繁荣、稳定、和谐的亚太地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重庆宣言》概括了6项共识,提出了7项行动准则,全文近2000字,文字精练,条理清晰,对问题的表述高度概括,符合国际惯例。
《重庆宣言》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赖以生存的河流山川正在受到污染,湖泊湿地,物种资源正在逐渐减少,环境恶化、生态灾难、传染性疾病正在影响亚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我们必须努力寻求一条既满足当代人生活质量,又确保子孙后代生存自由,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之路。”
《重庆宣言》认为,要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和实现城市·人·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的平衡,倡导崇尚自然、适应自然、自然优先的城市发展理念。宣言同时指出,必须努力构建节约型城市,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开发无污染、可再生的替代能源,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寻找新的动力。
第二节通讯
一、通讯的特点与种类
通讯,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深入地反映新闻事件、典型人物、工作经验、社会风貌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常用的新闻报道的另一种主要文体。
通讯和新闻一样,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两个鲜明特点。要报道真人真事,内容要完全真实准确,连细节也不能合理想象,不能夸大或缩小。一般也要求报道及时,事实新鲜,不能比新闻(消息)迟得太多。但它与新闻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从内容上看,通讯的容量大。新闻只扼要提供事实,简明准确报道,篇幅较短;而通讯则重在完整地描写事件发展的过程和人物行为的变化,通过多侧面来反映人物和事件,以展现新思想、新风尚,篇幅较长。
2.从形式上看,通讯灵活多变。新闻由于以事实为本,在表现形式上有固定格式,即按导语、主体、结尾的格式写作;而通讯由于是具体、形象地描写人和事,没有固定格式可循,比较灵活。
3.从表达上看,新闻因是展现事实,重在叙述,可以有一点描写,但一般不抒情,尽量避免议论;而通讯因是形象地反映,则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从语言上看,新闻要求准确、简略、通俗、易懂;而通讯则要求具体、生动、形象,多用修饰手法,讲究文采,富有感情,以求形象性和感染力。
5.从人称上看,新闻只用第三人称,作客观报道;而通讯则使用各种人称,主客观都可以。
(一)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新闻报道强调真实,真实是新闻的基础,也是新闻的生命。
2.报道的客观性。应客观地反映人物事件,揭示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3.较强的时间性。新闻强调一个“新”字,因为“新”才能及时反映社会各种情况,反映事件的发展和变化,必须具有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常采用文学笔调,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写人叙事。
(二)种类
1.人物通讯
它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它在写人叙事时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2.事件通讯
它是报道典型的,有着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它关键在于写出事件本身的新闻意义,从事件产生、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来揭示事件的性质,挖掘其中蕴涵的社会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3.工作通讯
它是以报道工作中的成就、经验,揭示和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心的通讯类型。它的主要特点有四条:一是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二是凭借事实,深入分析;三是生动活泼,讲究文采;四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4.概貌通讯
它又称风貌通讯。它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它与事件通讯不同,它不是围绕一个人物或一个中心事件来写,而是围绕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
二、通讯的结构与写法
(一)结构
通讯的结构由标题、开头、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组成。
(二)写法
1.标题
通讯的标题多数为单行式,有的有副标题,其内容可以直接揭示事实,也可以曲笔达意。例如: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直接叙述新闻人物)
急诊,你为什么急不起来?(曲笔引发思考,用了拟人和提问的手法。)
农妇掉下悬崖以后(曲笔引发思考,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
2.开头
通讯的开头多姿多彩,不拘一格。或直述其人其事;或交代事件原委;或概述采访经过;或总体介绍人物;或直接抒发感情;或直接发表见解;或运用比兴手法层层铺垫,然后引出正文。
3.主体
通讯的主体是报道的主干和核心部分。在材料内容确定之后,写作中常使用以下几种结构方式:
时序结构。即按事实发生的先后顺序安排主体层次,以事实过程为线索,分发展阶段逐步展开叙述描写,在顺叙中可适当采用倒叙或插叙的方法,以避免平铺直叙,同时要求叙述生动。它适用于比较单一的事件通讯。
逻辑结构。即按事物的内在联系或按问题的类型来安排结构。这种结构有助于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意义,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它适用事件众多、内容复杂的综合性通讯。逻辑结构的常见形式有因果式、并列式和递进式。
4.结尾
通讯的结尾通常采用自然收束或卒章显志的方法。
自然收束。这是按叙述过程自然结束的结尾。这样的结尾干净利落,自然简约。
卒章显志。即在结尾说明主题或写作目的,或表明作者的看法。它对读者理解文章有提示或总结的作用。
三、通讯的写作要求
1.主题要鲜明集中。通讯的主题不能隐晦含糊,不能让读者反复猜想;要围绕主题取舍材料,并用这些材料从头到尾反映、突出主题。
2.材料要精当。要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筛选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更要注意选用最新材料或能挖掘出新意的旧材料。
3.要处理好写人叙事的关系。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虽各有侧重,但它们都要叙事,要注意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离开人物活动去写事,所写事实便会毫无意义。
4.角度要新颖。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文章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5.叙事要形象生动,语言要准确通俗。通讯对事件的描述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各种表现手法,使之形象生动;新闻语言不准确会导致失真,新闻报道是给大众看的,不能不通俗易懂。
【例文5-5】
严师﹒慈父﹒名医——记酋阳县浪平乡评议村小民师喻登智
关建平
采访乡村教师——酋阳县浪平乡评议村小民师喻登智,乡亲们异口同声地称他:是名医、似慈父、更是严师!
1975年,喻登智接过教鞭,在评议村小的三尺讲台一站就是20年。如今,他已由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变成了鬓角染霜的“小老头”,可他痴心不改,无怨无悔。
说他是名医,不是因为他有多高超的医术,而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义务为学生和乡亲们治疗疾病。评议村地处酉阳、黔江、彭水三县结合部,离乡所在地也有近20公里。这里缺医少药。刚当民办教师时,学生们因营养不良,常生病。喻登智买来一些医学书籍,在认真教书的同时挑灯自学。掌握了几种推拿术,并学会了用中草药治疗简单的疾病。一次,学生谢光玉在课堂上呕泻不止,当即休克。喻老师用学到的知识紧急施救,使谢光玉终于苏醒过来。家长闻讯赶来后,感激之泪涌出眼眶,连称喻老师“恩人”。
为备足常用药品,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在外出开会时尽可能多买些西药,还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山里采中草药。
他爱生如子。三年级学生胡世淑学习用功,成绩优良,可连续几天没到校上课了。喻老师在家访中得知,其父病故家庭难以维持生计,只好不读书了。喻老师鼻头发酸,眼泪禁不住往外流。他当即决定免去胡世淑的学费,并保证供给她课本和学习用品,使即将失学的胡世淑重返校园。问及20年中喻老师究竟为多少学生资助过书费和学费,他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
他抓校风,学风十分严格。有人对坚持升国旗不理解,他认为“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有人认为学生搞义务劳动是“不务正业”,他说这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劳动的习惯。”学生的红领巾没戴好,他帮助纠正,甚至脸未洗干净他也帮助洗净。
乡亲们还说喻老师是真正的“以校为家”。学校教学条件差,没有教具,所用的直尺、三角尺、圆规、量角器及体育器材都是他亲手仿制的,课桌凳、门窗坏了,他亲手修补。房子的瓦片被大风揭了,他亲自上房检修。他说这样可节约点钱,多资助几个失学儿童。
自1983年以来,他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区的会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其中1983年毕业的40人就有32人升入初中学习。突出的成绩使喻老师多次被乡、区、县、地评为先进教师。他于1994年9月获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园丁奖,去年夏天又光荣地出席了全省乡村教师“夏令营”活动。
【简析】
这篇记人通讯,用学医治病、资助失学儿童、严谨治学、以校为家等典型事例,既赞颂喻登智既是名医、又似慈父,更是严师的高贵品质,又突出表现了喻老师的美好心灵——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由于是用生动感人的典型事例写人,用人物本身的肖像、言语、行动,乃至细节表现人,用特定的环境和景物衬托人,用乡亲的议论抒情强化人,因而所写的喻老师有较强的形象性、生动性,有较强的感染力。此外,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运用了正面、侧面描写结合而以正面描写为主的手法,语言通俗亲切,读来真实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