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操作简便。安装好软硬件后,在桌面垫一张白纸,上面放待测叶片,展开并以干净透明玻璃板覆盖,扫描叶片用Photofinish的“橡皮擦”,擦除污点(或将叶片复印后,扫描复印纸),持所获图像文件命名存盘,调用Areal.0即得叶面积数据,扫描一次只需几秒钟。基本原理为:扫描仪所获图像由许多像素点组成,当采用黑白模式(即Linoart模式,图像文件扩展名为BMP)扫描时,计算机将深色像素点视为“1”,浅色(白色)像素点视为“0”,据此可区分背景(白色)与待测叶片(黑色),实现扫描精确面积为10mm×10mm的黑色正方形纸片,统计一定分辨率(dpi)下深色像素点即数字“1”的个数n,即得读分辨率下每个像素点的面积。
⑵精确度高。与初次测得的SDOT的精确度和选用的御分辨率有关,在分辨率为100dpi时,用规则形状、面积已知的深色纸测得其误差小于3%,应用时,Areal.0自动统计所获得图像文件二进制码为“1”的次数,乘以SDOT,再区分辨率加以调整,即得待测叶叶面积。
⑶价格低廉。只需一台计算机(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要求为:386以上机型带鼠标,建议内存8Μ以上,建议硬盘容量540Μ以上,Windows3.X以上操作系统,手持式或台式扫描仪及其配套软件Photofinish3.0以上版本,自编TurboC叶面积测度软件Areal.0),另加一台扫描仪及笔者开发的面积测试软件Areal.09P即可,市场时价手持黑白扫描仪(1600dpi)450元,HR2,HR3(9600dpi)超级扫描仪4380元,彩色台式扫描仪(4800dpi)1950元。
⑷功能多用。扫描仪本身功能是进行图像处理,另可复印文献保存在计算机内等。
⑸扫描面积大。扫描长度理论上为无穷大,只受桌面长度和计算机容量限制。
1.为上文拟写标题;
2.写出该文摘要;
3.拟写出3~5个关键词;
4.将内容按逻辑顺序编写成一篇规范的论文。
第三节毕业设计报告
一、毕业设计报告的概念
毕业设计报告是工科大专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理论表述其工程设计情况的科技应用文。其作用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包括以下这些方面的实际能力。
㈠运用原理(机械、电力、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
㈡查阅资料工程手册、材料手册等方面的能力。
㈢绘制图纸的能力。
㈣分析模型数据的能力。
㈤实验工作的能力。
二、工科毕业设计报告的写作方法
工科毕业设计报告的结构和写法与学术论文大体相同,应由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和参考文献等项目构成。但工科毕业设计的种类多,项目不同情况也不同,因此,很难统一主体撰写的模式。有的工程设计由于项目大,往往需要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分别各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设计论证。这里主要讲述工科毕业设计报告主体有关内容的表述问题。
1.设计原理的表述
⑴表述整体。无论何种工程、何种产品,都必然涉及其工作原理。这原理当然有详细的图纸,但对总体进行说明时,多采用结构框架图或流程图的方式进行,这样易于让人从整体上先把握设计者的基本思路。
⑵重点(关键问题)说明。指工程设计原理的关键技术或核心问题的说明。这需要采用图纸说明、模型或实验的验证说明等方式。①图纸说明。图纸是产品生产的依据,也是生产原理的具体说明。需要结合图纸,阐述关键问题的原理,要说得清楚、有条理。②模型或实验的验证说明。对于某些产品或工程,为了确保设计的成功,还采用类比模拟的方式制作模型或运用实验手段来证明原理的可行性、技术的先进性。可将有关模拟的数据或实验数据、方方一一列出,用以证明原理的正确性。
2.工程的特点或产品的性能表述
⑴技术或性能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优秀的设计总要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对此进行说明的方式如下:
①同类工程或产品的可比性。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设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包括性能、质量、成本等方面的优越性。
②最新技术说明。采用何种最新技术,工程或产品的性能有何提高、质量有何提高,这都是需要说明的地方。
⑵技术和质量标准的说明。技术和质量标准一般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应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各类标准进行说明。
有的大型设计报告还有工艺分析等内容。
【例文8-9】
关于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报告
××大学信息管理系×××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般学校通用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本设计采用目前通用的小型数据库FoxBase语言编写,以适应现行学校内部与外部交换信息的需要。
本设计以FoxBase为核心模块,开发出菜单模块、运算功能模块……采用功能模块式的组合方式,构建整个系统。
关键词:数据库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
一、前言
目前,大多数学校在利用计算机管理学生成绩方面,还停留在“单独表格式文件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的水平层面上,即采用的是半手工、半计算机式的管理方式。在计算机上录入编排学生成绩名册,并录入成绩,进行手工统计,最后排版打印。这种方式造成很大浪费,即计算机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且每学期录入一次名单,手工统计一次分数,费时费工。
为解决这一问题,先后调查了5所中小学和3所大学,分析了学生成绩管理工作一般过程的需要,设计了本管理系统。
二、系统原理说明
㈠系统构建依据
本系统构建依据是一般学校的学生成绩管理过程。其过程是:新生学籍登记→一年级上下学期成绩登记,包括期中成绩登记、期末成绩登记、补考成绩登记→各个学期成绩→登记毕业成绩汇总。
㈡系统内容和性能
在这个过程中,各环节所需要的功能如下。
学籍登记需要名单录入、修改、查询、打印等功能。
各学期学习成绩需要名单录入、学习科目名称录入、各科成绩登记、各科人均分数,各分数段人数统计、学生个人各科成绩平均分数、各科补考人数统计和补考成绩登记。
毕业成绩汇总需要登记各学期成绩,统计学习总分和平均分,登记毕业实习和论文成绩等。
以上各项必须具有录入、修改、查询和打印的功能,已录成绩需要具有计算、统计等功能。
整体系统如下图所示(图略)。
三、系统设计
㈠数据库文件
1.成绩库文件字段含义
⑴QCJ(ABCD)库
Q101……Q期中,1第一学期,01第一门课程。
Q202……Q期中,2第二学期,02第二门课程。
F101……F-Q101<60,读入1。
FZ……第一学期不及格课程门数。
FZ2……第二学期不及格课程门数。
QZ……第一学期期中总分。
QZ2……第二学期期中总分。
QP……第一学期期中平均分。
QP2……第二学期期中平均分。
KQ01……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门数。
……
2.打印库文件
⑴文件名:kcdy·dbf。
说明:本库用于打印各类成绩报表有关课程名称、学院名称、专业名称。与其他库的连接字段为“班级”。
本库的结构与各个“管理系统”中的“课程库(KCKA-BCD)”结构相同(略)。
⑵文件名:xjdy·dbf。
本库为学籍打印库,与XJKA-BCD库结构相同(略)。
⑶文件名:bydy·dbf。
本库为毕业成绩打印库,与“BYKA-BCD”结构相同(略)。
㈡功能模块设计
1.软件整体界面与功能模块程序设计(略)。
2.录入、修改、查询界面与功能模块程序设计(略)。
3.运算、统计、打印界面与功能模块程序设计(略)。
㈢数据库文件与功能模块文件关系一览表(略)。
附件:
1.软件整体界面程序
2.录入、修改、查询程序
3.运算、统计、打印程序
参考文献
[1]×××主编.《FoxBase编程》.北京:北京××技术出版社,1995
[2]×××主编.《小型数据库实用案例》.北京:××工业出版社,1996
(选自于张德实主编的《应用写作》)
【简析】
该设计报告书属于计算机程序设计类。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实践,选题大小、难度均适
当,又具有现实意义。从写法上来说,其整体为总分式,即先概括介绍整体设计思想,然后分项说明各项设计的具体内容,最后将局部设计汇总,结构清晰。在表述上,采用图表结合方式和典型设计程序说明方式,将设计思想阐述得比较清楚。具体程序文件,采用了附件形式说明,避免了因程序文件过长对阐述设计思想造成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一、简答题
1.什么毕业设计报告?毕业设计报告使用的范围?
2.毕业设计报告大致有哪几个项目组成?
二、选择题
1.毕业设计报告主要考查学生的____实际能力。
A.已学专业知识的运用
B.查询专业资料
C.运用计算机
D.语言(中文和外文)的运用
2.阐述工程的特点或产品的性能可以采用____方式。
A.同类比较
B.最新技术
C.国家标准
D.生动比喻
三、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所学专业目前科研中有哪些前沿性的问题?
2.你所学专业目前科研(工程技术)中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3.你所学专业目前科研中已成立的学说有哪些需要补充或纠正的问题?
四、专业资料查阅训练
1.你所学专业有多少种期刊?
2.你最喜欢哪种专业期刊?该期刊你最喜欢什么栏目?为什么?
3.将最近3至4期专业期刊中你最喜欢的栏目的资料,分类编成小资料卡或小文集,并写出阅读心得。
五、写作练习
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撰写一篇设计报告。
礼仪应用文是指国家、单位、集体或个人在喜庆、哀丧、欢迎、送别以及其他社交场合用以表示礼节、抒发感情的、具有较规范固定格式的文书。它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人际交往等礼仪活动中,用书面形式表达恭敬之情、礼貌之意时使用的各种实用性文体的总称。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交住的日益频繁,交际方式也日益增多。根据不同的需要,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适当的文字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已成为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礼仪文书恰恰满足了这种要求,迎来送往、节日庆典、婚丧寿贺、致谢慰问等各种礼仪和仪式中,都必然使用各种礼仪文体。它是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进行文明交往,密切人际关系,增强友好气氛,显示礼貌风范的一种重要工具。礼仪应用文种类繁多、体裁各异,本章主要介绍请柬、聘书、欢迎词、欢送词、开幕词、闭幕词、祝词、贺词、贺信等实用应用文体的写作。